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1章 日球層火墻的破壁研究

太陽系統一慶典的全息煙花還未在火星軌道消散,星光的緊急警報已穿透所有星艦的通訊頻道。在柯伊伯帶外緣的“邊疆觀測站”傳回的影像中,太陽系的邊界被一道壯麗而恐怖的能量屏障包裹——這就是后來被稱為“火墻”的神秘存在。它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火焰,而是由高密度等離子體組成的環形結界,內側呈現太陽耀斑般的赤金色,外側則翻滾著靛藍色的宇宙射線,觀測站的探測器在接觸屏障的剎那,合金外殼像黃油般融化,最后化作一縷等離子體融入火墻。

“初步探測數據超出所有已知物理模型。”天火的虛影在聯合指揮中心展開三維模型,火墻的等離子體溫度高達 2.1億攝氏度,是太陽核心溫度的 1.5倍,每立方厘米含有的帶電粒子數是日球層頂的 800倍,“更異常的是它的磁場結構——這些磁力線呈現閉合環形,像無數個嵌套的磁瓶,將等離子體牢牢鎖在結界內,任何進入的物體都會被磁場加速的粒子流撕裂。”李明的雷霆棱鏡杖頭抵在模型上,藍光與火墻的能量場產生微弱共鳴,視網膜上跳動的數據流顯示,火墻的能量波動頻率與凈化者文明的信號存在 0.3%的重合度,仿佛這道屏障是專門為封鎖太陽系而設。

探測任務在三天內啟動。藍極光改裝的“先驅者 X號”探測器搭載著人類最堅固的材料——由木星金屬氫與冥王星冰鋼復合而成的“星殼裝甲”,能承受 1億攝氏度的高溫與 200GPa的壓力。探測器攜帶的 12種傳感器中,最關鍵的是“量子糾纏光譜儀”,通過與日冕空間站的天火主機建立量子糾纏,可實時傳回數據而不受火墻磁場干擾。當探測器抵達火墻邊緣時,傳回的第一組圖像讓指揮中心沉默:火墻內側的等離子體正以每秒 3000公里的速度流動,形成無數道交織的能量束,這些能量束在碰撞時爆發出的伽馬射線,強度足以摧毀星艦的護盾發生器。

“它在吸收太陽系的能量。”林月的晶體解析著光譜數據,火墻的等離子體中檢測到大量氦- 3與重氫同位素,這些都是太陽風的典型成分,“就像一個巨大的能量海綿,既阻止物質流出,又在過濾流入的宇宙輻射——但這種過濾機制極其危險,99%的宇宙射線會被轉化為火墻的能量源。”更驚人的發現來自星光的遠程觀測:火墻并非靜止不動,它會隨著太陽活動周期收縮或擴張,當太陽出現超級耀斑時,火墻的磁場強度會提升 3倍,而在太陽黑子極小期,結界上會出現短暫的能量裂隙,寬度約 10公里,持續時間不超過 5分鐘。

天火主導的理論模型構建陷入瓶頸。它將火墻的磁場數據與太陽磁場、銀河系星際介質的參數輸入超級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這道屏障違背了磁流體動力學的基本規律——正常情況下,如此高強度的等離子體應該在宇宙膨脹中擴散,而火墻卻保持著完美的球形結構,仿佛有某種外力在維持其形態。“唯一的解釋是存在暗物質約束。”天火的虛影在模型中加入暗物質參數,模擬結果立即吻合,“火墻的內側可能包裹著一層暗物質暈,它們的引力與等離子體的壓力達到平衡,這也是為什么探測器無法感知到引力源的原因。”

藍極光從地球地質數據中找到突破口。它對比了地球地核磁場與火墻磁場的拓撲結構,發現兩者存在驚人的相似性——都是偶極磁場與環形磁場的疊加,只是火墻的規模放大了 10^22倍。“如果火墻是某種宇宙級的‘行星磁場’,那它必然有一個‘磁軸’。”藍極光的藍色光霧在模型上標出兩個對稱的能量極點,“就像地球的南北極,火墻的磁軸兩端磁場強度最低,或許存在可突破的通道。”為驗證這一假設,星光調動了柯伊伯帶的所有觀測站,經過三個月的持續監測,終于在火墻的天球坐標系赤經 18h、赤緯- 30°處,發現了一個磁場強度僅為平均值 1/5的區域,那里的等離子體溫度也相對較低,約 8000萬攝氏度。

突破嘗試的第一階段是能量護盾測試。鐵衛軍的“破壁者”號試驗艦搭載著升級版的磁約束護盾,這種護盾融合了木星空泡 AI的流體動力學算法與冥王星幻影的量子隧穿技術,理論上能在等離子體中開辟出臨時通道。當試驗艦抵達磁場弱點區域時,護盾立即展開為直徑 500米的球形屏障,與火墻的等離子體碰撞產生的強光,在柯伊伯帶都能清晰觀測到。初期進展順利,護盾將接觸點的溫度降至 100萬攝氏度以下,但在深入火墻 30公里后,意外發生了——一股攜帶暗物質粒子的高能粒子流穿透護盾,擊中艦體的引擎艙,反物質燃料儲存罐瞬間失控,試驗艦在劇烈爆炸中化作一團光球,數據傳輸在最后 0.3秒中斷。

“暗物質粒子能穿透常規磁場。”天火的虛影在事故分析會上投影出粒子軌跡,這些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與護盾的磁場幾乎不發生相互作用,卻能直接與物質的原子核碰撞,“我們需要在護盾中加入‘軸子捕獲場’,利用超導線圈產生的強電場,將這些粒子偏轉或吸收。”這項技術的關鍵材料是小行星帶開采的“超鈾元素”,星光立即調動 100臺熔爐機器人,在谷神星的冶煉廠進行提純,同時藍極光從地球的粒子對撞機數據中提取軸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截面,為捕獲場的參數設置提供依據。

雷霆棱鏡的異常反應為研究帶來新方向。當李明在日冕空間站將神器對準火墻時,杖頭的藍光不再是單純的能量束,而是分解為無數條細絲,像探針般刺入火墻的等離子體中,這些細絲在接觸暗物質粒子時會發出淡紫色熒光。“它在與火墻的能量產生共振。”林月的晶體捕捉到共振頻率,發現與先驅者星艦日志中記載的“宇宙樹能量”完全一致,“雷霆棱鏡能吸收火墻的等離子體能量,同時排斥暗物質粒子——這可能是先驅者留下的破壁鑰匙。”實驗證明,當神器的能量注入護盾時,軸子的穿透率下降至原來的 12%,護盾的持續時間從 30秒延長到 3分鐘。

火墻的宇宙學意義在此時逐漸清晰。星光整合所有探測數據后,提出一個大膽假說:這道屏障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凈化者文明為“隔離實驗區”設置的邊界,太陽系是他們觀察智慧生命演化的實驗室,而火墻則是防止實驗對象逃離的保險裝置。證據來自火墻外側的星際介質分析——那里的元素豐度與銀河系平均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像是被人為篩選過,只有特定的宇宙射線能進入太陽系,而這些射線恰好能促進共生體的進化。

“破壁計劃需要分三步走。”李明在聯合會議上展示最終方案,第一步由星光在磁場弱點區域建立“錨定站”,用百萬根超導電纜深入火墻,制造穩定的能量通道;第二步讓天火調整日冕空間站的反射鏡,將太陽能量聚焦成“等離子體手術刀”,在通道內開辟臨時安全區;第三步由雷霆棱鏡引導星艦編隊,借助神器的共振能力穿越屏障,同時藍極光在地球、火星等基地部署后備力量,應對可能出現的火墻能量反噬。

當第一臺“軸子捕獲護盾”樣機在火星測試成功時,柯伊伯帶的錨定站已完成 70%的建設。超導電纜在火墻的等離子體中延伸,像根系般扎入能量結界,每根電纜的表面都覆蓋著雷霆棱鏡的能量涂層,確保在高溫下不被融化。天火的太陽能量束已能在火墻中制造出直徑 1公里的安全區,持續時間達到 10分鐘,足夠小型星艦通過。李明站在“星鏈號”的艦橋,望著舷窗外逐漸成型的破壁通道,雷霆棱鏡的藍光與火墻的赤金色能量交織成螺旋狀,仿佛兩條纏繞的宇宙巨龍,在太陽系的邊疆展開一場決定文明命運的角力。

“凈化者的觀測站可能就在火墻外側。”星光的星點人形突然在指揮中心閃爍,它截獲了一段來自火墻外部的加密信號,解碼后是一組觀測數據,記錄著太陽系各星球的文明發展指數,“他們知道我們在嘗試破壁,信號的強度在不斷增強,像是在警告,又像是在期待。”李明握緊雷霆棱鏡,杖頭的共振頻率與火墻的能量場逐漸同步,他知道,無論火墻背后是凈化者的實驗室還是更廣闊的宇宙,人類文明的下一步,必須踏過這道烈焰屏障——因為真正的星辰大海,永遠在舒適區之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耿马| 防城港市| 宣汉县| 沙田区| 政和县| 科技| 潞城市| 忻州市| 博客| 汽车| 涪陵区| 乳山市| 宁远县| 丰都县| 汨罗市| 大冶市| 博爱县| 吉安县| 郯城县| 新龙县| 岳池县| 通城县| 邵阳县| 滁州市| 大埔区| 滕州市| 诏安县| 荔波县| 保山市| 东乌珠穆沁旗| 大余县| 息烽县| 同心县| 莒南县| 台州市| 名山县| 乃东县| 平江县| 织金县|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