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責任之快樂

  • 人生的樂趣
  • (英)約翰·盧伯克
  • 6172字
  • 2019-03-08 10:36:10

“我總是樂于接受所發生的一切,因為我想上帝的選擇總是比我自己的選擇更明智。”

——愛比克泰德

“上帝啊,萬能的主!

如果世人堅定地信任你

這下方世界

將會是人類棲身的樂土

如果像其他萬物一樣更加堅定

人類將會多么幸福。”

——摘自阿爾弗雷德大帝[28]所譯的

波伊提烏[29]的《哲學大安慰》

我們不應該把對自己或別人的責任描繪成一位苛刻的監工,而是一位善良、充滿同情心的母親。她時刻保護我們免受焦慮、憂愁的困擾,引導我們踏上一條平坦的心路。

遠離人群,孤立自己,多數情況下,你只能過著灰暗、自私的生活。責任使我們看到自身的價值、生活的意義,并可擺脫人生的諸多煩惱。

但是,如何才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生氣,飽含激情,富于情趣,遠離憂愁呢?

很多歷史上的大人物都曾野心勃勃,但他們的夢想最終還是被擊得粉碎。“安東尼[30]迷戀愛情,布魯圖斯[31]追求榮耀,凱撒貪于統治。第一位得到了恥辱,第二位收獲了唾棄,最后一位遭到了背叛,無一不是以毀滅而告終。”(摘自19世紀英國作家科爾頓的《言簡意賅》)財富能夠招致危險,帶來麻煩,遭到窺視。當然,如果利用合理,財富可帶給人幸福,但同樣需要時刻看護。

那么。如何才能實現人生的偉大目標呢?馬可·奧勒留說道:“用什么來指引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只有哲學。人生哲學存在于這樣的一種精神世界:遠離暴力,不受傷害,超越痛苦和歡樂;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當然,這目的不可是欺騙性的和虛偽的;不要被別人的所作所為左右;接受所發生的一切,所得到的一切,無論源歸何處,皆源于自己;以一種欣然的態度等待死亡的來臨,人的死亡無異于其他任何生命的消殞。”我認為這最后的關于死亡的論述似乎有些多余,因為,人對于死亡的態度并不像想象的那樣影響人的行為。

培根指出:“人的精神力量足夠強大,強大到足可以戰勝對死亡的恐懼……為了復仇俾倪死亡,為愛嘲笑死亡,為了榮譽渴求死亡,為了擺脫痛苦企盼死亡。”

“不要以為我害怕看見我的靈魂

飛進那漆黑的死亡之門,

只要生命真實死亡并不可怕,

是疾病使我們產生對死亡的恐懼。”

——奧馬爾·哈伊姆

如果我們為別人的幸福,為“世界的和平和人類的和睦”盡到了責任,我們真的不必為死亡而有所顧忌。如果生活中的一些顧慮消耗了你太多的時間,使你的生命太過痛苦,那么,沒有什么能夠給你帶來解脫。只要我們已盡心盡責,我們就應該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等待結果。愛比克泰德曾說:“樂于接受所發生的一切,因為上帝的選擇總是比我自己的選擇更明智。”

也許我們不能夠左右所有愿望的實現,但我們完全可以掌控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不是赫丘利斯[32],消除別人心中的邪惡。你也不是忒修斯[33],驅走阿提卡[34]的罪惡。但你可以凈化你自己的靈魂。你雖然不能消滅普羅克拉斯塔斯和斯喀戎[35],但你可以消除自己心中的悲傷、恐懼、私欲、嫉妒、怨恨、貪婪、懦弱、放縱。不過,只有求助上帝,把你的愛全部傾注在上帝身上,聽從上帝的安排,你才能戰勝這一切。”(愛比克泰德)

有時,人們幻想,如果能夠完全自由,那該多么快樂。羅斯金說,魚比人更自由,蒼蠅是“自由的化身”。所謂快樂、自我放縱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幸福,也并非真正的自由。事實絕非如此,一旦放縱自己,我們就會落入一位殘酷的暴君之手。很多時候,誘惑如同美酒。嘗之,甘甜醇香,杯底則沉淀著痛苦。縱情豪飲,使人欲罷不能,欲壑難填。很多的誘惑無不如此。重復很快變成欲望,并非快樂。抵御誘惑變得越來越難;屈服于誘惑會給你帶來暫時的愉悅,可痛苦很快就會襲來;一時的解脫過后,便是無盡的苦惱。

抵御誘惑很難,屈服于誘惑則會更痛苦。最終,你成了誘惑的可悲的犧牲品。你只能以未來更大的痛苦為代價來換得從令人難以忍受欲望和低落的情緒中得到暫時的解脫。

誠然,自我控制開始時會很難,但這一過程會變得越來越容易,會給你帶來越來越多的快樂。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相互矛盾的雙重性格,欲望和自控。沒有什么比獲得自我控制更有成就感,更令人滿足。

駕馭激情的戰馬馳騁遠比騎著老邁的耕牛踟躕更令人心情暢快。在前者身上,你感受到的是自由、生氣和積極向上的力量;而后者則是一個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的奴隸。

掌控自己是最偉大的勝利。布朗爵士說:“如果你是自己的主宰,那你就可以隨意揮舞你的權杖,無須艷羨神仙和皇帝的榮耀。”站得越高,離天堂越近;伏得越低,離天堂越遠。

偉大與地位、權力無關。愛比克泰德說:“尤里士休斯[36]不是真正的阿戈斯[37]和邁錫尼[38]的國王,因為他甚至都不能主宰自己;而赫丘利斯盡管一無所有、只身一人,卻能夠驅走邪惡,伸張正義。”

哲學家齊納斯[39]曾詢問皮魯斯國王征服意大利之后的打算。“征服西西里。”“那征服西西里之后呢?”“非洲。”“那你征服了整個世界之后呢?”“那我就可以享受輕松、快樂了。”齊納斯接著問:“你現在為什么不輕松、快樂呢?”

亞瑟·海爾普斯爵士曾指出:“放眼整個宇宙,個人的野心變得微不足道。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相比起來還是太小太小,就算你是國王、酋長、諸侯、皇帝,又能怎樣?”培根說:“通往高處的道路崎嶇、峻險。”“王侯將相,就像天上的星體,世人仰慕,卻難得安息。”

柏拉圖在《理想國》(The Republic)一書中曾提到一個古老的神話。說:人死后,其靈魂要在人世間為來世選擇一塊土地。智慧的尤利西斯為了給一個平民尋找到這樣的一塊土地,費盡周折,因為它處在一個角落,無人關注。但最終找到的時候,他還是非常的高興和滿足。一路的辛苦已經打消了他尋找寶地的野心。

王公貴族的生活看似榮華尊貴,實則乏味無聊。那些繁文縟節耗時費力,迂腐保守。

一個人的內心就是他的世界。所羅門說:“掌管自己的言行強于統治一個城市。”自控,這個最真實、最偉大的君主,并非與生俱來。每個人都必須戰勝自己。我們可以做到,前提是讓你的理性做統帥,讓你的良知做向導。

只要盡力,就沒有失敗。辛尼加說:“沒有人說三百費比亞[40]人被打敗,他們只是被殺死。”只要盡力,就有所獲。正如一首古老的斯堪的納民謠所唱:

“你認為自己成功,那才是最大的成功。”

由于我自己就從事商業的緣故,所以當我發現就像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師也對商業報有如此深的偏見,我感到非常震驚。他斷言:商業“與我們所希望的那種有尊嚴的生活格格不入,與我們所追求的高尚的精神境界背道而馳”。我不知道古希臘的商業精神是否真的如他所言。果真如此,我便可以理解古希臘的商業為什么不夠發達。

事實上,我可以找到亞里斯多德自相矛盾的論述。他曾告誡我們:“商業的目的是為了生活得更閑適;商業經營的東西因應該有利于人們行為的修養。”

在像我們這樣的一個國家里,商業貿易、工業制造、農業生產以及廣大民眾所從事的其他行業是我們正常的生活職責,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職責。說這些與我們高尚的生活和尊嚴格格不入,這是極其荒謬的。一個人的生活是否高尚不取決于他所從事的職業,而在于生活中他所追求的精神。最卑微人生可能是高尚的,而那些最有權勢的帝王或最天才的大人物們也可能為人所不齒。事實是,商業不但不是與高尚格格不入,相反,只要你帶著一種高尚的目標和抱負去快樂地經營,它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成就感。羅斯金關于藝術的論述,稍加改動,同樣適用于生活:“無論你是在畫玫瑰花的花瓣還是畫懸崖峭壁下的深淵,這都無關緊要。只有你作畫時心中懷著愛和崇敬,只要時刻專注于你的工作,它們都可能成為傳世的杰作。你可能在方寸畫布之上勞心費神數月,也可能一日之內便粉涂了一面宮墻,這也無甚區別,只要你目的嚴肅,心細手勤,同樣都是成就。”

不過,后來再提到這一論述時,他又補充道:“雖然一切都值得學習,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有些東西對他人的幫助、對他人快樂的貢獻要更大一些。如果有機會,我們要作出明智的選擇,這也是我們的職責。否則,你就要樂于接受你所能做到的。”

在讀到有關古代英雄故事的時候,我們都心存敬意,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在參加一場馬拉松競賽,每個人都戰斗在塞莫皮萊[41]戰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要遭遇斯芬克斯,像赫丘利斯一樣,每個人都要在邪惡和美德之間作出選擇。像帕里斯[42]一樣,我們可以把金蘋果送給維納斯(Venus)、赫拉(Juno)或者雅典娜(Minerva)。

很多人認為,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生活艱難,充滿焦慮,閑適越來越少,拼爭則越來越激烈。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必須看到在安全方面我們有了多大的進步呢?這可能是一個辛勞的時代,不過,如果不發展到極致,這絕不意味著厄運。如果你覺得生活少了一些閑適,這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生活多了許多樂趣。歡愉是忙碌的女兒。總的說來,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時期人們會為那些無足掛齒的善舉歌功頌德,也沒有人認為那些清閑安適的職業偉大高尚。

不要因為成功來得太慢而垂頭喪氣,也不要因為成功來得太快而沾沾自喜。我們經常因為自己的過錯而怨天尤人。辛尼加在一封信中提到,他妻子的女仆哈帕斯幾乎雙目失明,但是“她不知道自己失明了,而是說房間太暗了。這種荒唐的事情不僅僅發生在她身上,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類似的心態。沒有人覺得自己貪心。他會說,不是我有野心,羅馬城總得有人住吧。不是我奢侈,住在城里就是需要巨大的花銷”。

紐曼[43]在他的一首最美麗的贊美詩《向導,仁慈的指路明燈》中寫道:

“停下吧,我的腳,我無意看到遠處的風景,

對我來說,走出一步已足矣。”

但我們必須清楚,我們的確在跟隨著一個可靠的向導,因此,我們不會因為懶惰而迷失方向。心中的向導引導我們一直向前。

宗教無異充滿了謎團,但是只有解開思想上的謎團,行為上才能少有困惑。

“說得好,好;做得好,更好。

做得好在于精神;說得好在于嘴上。

說得、做得都好,

一切皆可成功,一切皆可做到,一切皆可實現。”

克萊安西斯[44]無愧于人們在阿索斯(Assos,希臘古城)廣場為他樹立的雕像,他曾說:

“指引我吧,宙斯,我的主。

那條你吩咐我去走的道路:

我愿意聽從你的吩咐。

不聽從你的指引,我會淪為惡人,我一定聽從。”

如果你對自己要做什么感到困惑,那你就問一問自己你以前做了什么,為來日做了那些準備。

在很大程度上,最終的結果不取決于某一時的決定,也不取決于某一特定行為,而是取決于平時的準備。戰爭的勝負在開戰前就注定了。要控制自己情感上的沖動,平時要控制自己的習慣,時刻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細節。

對于細節的重要性,從伊索[45]開始,就被無數的哲人一次次的提及。“只顧大不顧小,城墻修不好。”這是一句古老的希臘言語,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庫克羅普斯[46]時代。在一個古印度故事中,阿米對他的兒子講:“把樹上的蘋果摘下來,把它切開,看看里邊有什么。”兒子回答:“一些小小的蘋果籽。”“弄開一粒,能看見什么?”“什么也沒有,我的父親。”阿米說:“我的孩子,在你什么也看不見的地方卻長著一顆大樹。”我們真的應該問一問,世上是否真的存在所謂小的東西。

“無所謂大,也無所謂小,

萬物皆源自靈魂;

靈魂隨萬物而生,

靈魂無處不在。”

——愛默生

因此,我們應該在小事上監督自己。如果“你不希望自己有一幅暴躁的脾氣,就不要在平時養成這樣的習慣,撤掉滋生這一惡習的土壤。第一步,保持鎮靜。算一下,自己有多少天沒有發怒了。過去,我每天都會發脾氣。現在,每2天1次。以后就會每3天1次,每4天1次。當你能夠克制30天的時候,就該祭獻上帝了。保持克制,習慣就會逐漸減輕,直至被徹底消除。當你可以說:‘今天我沒有發怒,昨天沒有,以后兩、三個月內也不回。而且,當發生令人興奮的事情的時候,我也能夠保持鎮定。’這時,你就可以放心,你已經走上了一條健康之路”(愛比克泰德)。

愛默生在他的《論行為》(Conduct of Life)一書的結尾處引用了一則有趣的寓言。一個年輕人來到天堂。眾神端坐在上,他一人面對諸神。他們把數不清的禮物和賞賜擺在他面前,并招呼他走近他們的寶座。就在這時,在他和諸神之間突然出現了暴風雪的幻影。幻覺中,他自己在一大群人之間,必須聽從這些人的吩咐。這群人瘋狂地到處追逐,橫沖直撞。他何以抵抗?只能任憑他們的擺布。他已經失去思想和行為的能力。這時,云開霧散,諸神仍端坐寶座之上,面對著他一個人。

他在另處講道:“偉大之人能夠在紛繁復雜的情況下保持冷靜,心若止水,淡然若定。”

只要愿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

馬可·阿勒留講道:“人皆想望清凈之所,或隱匿于鄉野,或遠居于海邊,或藏身于山林。此乃人之共性,對此,你也必定十分渴望。其實,無論你居于何處,是否可以回歸自我完全取決于你自身的意志。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比自己的靈魂更安靜,更遠離煩擾,尤其當你擁有了一種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回歸其中,你立刻得到純凈的安寧。”

靈魂深處擁有這樣的一座圣殿,你便真的快樂了。“高尚的人智慧,智慧的人善良,善良的人快樂。”(阿爾弗雷德大帝所譯的波伊提烏的《哲學大安慰》)

只有生活的純粹、有價值,你才能快樂。要想善待自己,你必須首先儲存好你的思想,純粹的、平和的思想,儲存快樂的記憶,裝載對未來的合理愿望。我們必須保護自己免于自責、憂慮和煩惱。努力使生活純粹、平和,抵御邪惡,遏制欲望。更重要的是,一心向善。我們必須保護好自己的思想,摒棄雜念。思想是心靈的染坊。不要讓罪惡的汁漿滲入我們的思想,玷污了我們的靈魂。關于平和的心境,羅斯金曾精美地論述:“成于自然,如同河水,自清自潔。你不能壓制你的思想,使其平靜;同樣,你也不能過濾你的思想,使其清純。如果你想讓其純粹,你必須保持其純粹,如同清澈的河水,絕不能投以土石。”

蘇格拉底說,對那些不公道的人的懲罰不是死刑,也不是鞭撻,而是必然讓他們變得越來越不公道。很少有人比蘇格拉底的人生根智慧、更高尚。關于他,色諾芬[47]給我們作出了如下描述:“對我來說,他是這樣的一個人,對上帝如此虔誠,以至于他從不做違反上帝旨意;為人如此公道,以至于他從不冤枉別人,那怕是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并總是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為那些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他有著超人的智慧,總是能夠明辨是非;他無須別人的進言,自己足以對人作出正確的判斷;他以理服人,對人的品性獨具慧眼,他會讓那些犯錯的人理屈詞窮,并誘導他們改邪歸正、棄惡揚善。他可能是世上最善良、最快樂的人。如果有誰不同意我的觀點,就讓他把別人和蘇格拉底作一下比較,然后再下斷言。”

馬可·阿勒留通過他筆下的人物安托萬·庇護[48]也給我們上了極富教義的一課。“記住他,他的所作所為總是那么理性,對所有的事情總是不偏不倚,對上帝無比虔誠。記住他平和的面容,溫柔的品性。他拒絕虛榮。他盡力去理解不明確的事情。他做事從不馬虎過關,必經深思熟慮,明白無誤。他對別人的無端指責極盡包容之心,絕不以牙還牙。他遇事從不慌亂,從不聽信謠言,從來都是謹言慎行。他從不怨天尤人,膽小怕事,疑神疑鬼,巧言令色。他易于滿足,無需太多的房屋、寢具、服飾、食物和仆人。她勤奮耐勞,節衣縮食。他對友誼忠貞不渝,始終如一。他鼓勵言論自由,包容岐見。他信仰虔誠,絕不迷信。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效仿的榜樣,如此,我們也可以擁有像他那樣的良知。”

擁有如此平和的心態真是天大的恩賜,是對履行職責的豐厚回報。愛比克泰德問道:“難道沒有回報嗎?難道還有比這做慈善之事、公道之事更大的回報嗎?在奧林匹亞,你沒有更多愿望,在比賽中加冕對你已經足矣。善良、快樂的心,這對你難道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嗎?”

沒有比比這更大的回報,這種“超越一切的平和之心”,“這是用黃金也換不來的恩賜,用銀子也無法度量其價值。”(《約伯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安县| 沁水县| 富蕴县| 确山县| 普兰县| 八宿县| 凤庆县| 子长县| 美姑县| 江口县| 枣阳市| 安西县| 孟村| 凤凰县| 郴州市| 本溪| 罗城| 武邑县| 顺昌县| 韩城市| 临夏县| 缙云县| 巴彦县| 灵丘县| 澎湖县| 浠水县| 六枝特区| 东明县| 大石桥市| 丰镇市| 定西市| 金堂县| 石阡县| 浦东新区| 凤翔县| 鹤峰县| 秦安县| 锡林郭勒盟| 鹤岗市| 香格里拉县|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