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初版序
聽從召喚

我在英國愛默生學院待了17個月,專心學習華德福教育,之后回到北京。一晃,五年過去了,回首自己走過的道路,內心既有酸楚也有快樂!

在英國期間忙于上課、打工,沒有時間認真讀書,于是回國后我想先讀書,等基礎更扎實、了解更深入之后,再結合自己的體會,把華德福教育介紹給國內的家長和老師。我邊閱讀邊翻譯,一段時間后,開始尋找可以幫忙出書的出版社。編輯們普遍認為這種教育是美好的,但和中國目前的現實相差太遠,出版這樣的書沒有市場。遲遲找不到出版社,意志一直很堅定的我開始在心里問自己:我還能堅持多久?所幸我后來遇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桑海,心里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

我于2002年辭去了大學的工作,從英國回來后成了無業人員。為了維持生計,我一面從事翻譯,一面做起了家教。有一份刊物要刊登我的文章,需要我提供個人介紹,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沒有了身份。我不再是大學教師了,也沒有工作單位,怎么介紹自己?我是誰?不過,沒有了任何頭銜,反倒讓我直面赤裸裸的自己。我用廢紙自制了名片,涂上好看的顏色,只寫上姓名和聯系方式。有穩定的工作和社會地位固然重要,成為自己也讓我喜悅。

在幾位家長的鼓動和支持下,2005年9月我辦起了華德福家庭園。園里一開始只有兩個孩子,經過10個月的努力,慢慢增加到12個孩子。然而,由于合作基礎不牢固,最終我不得不辭去工作。2006年8月,我開始在一個幼兒園實踐華德福教育,先從只有5個孩子的一個班開始,最后推廣至整個園三個班46個孩子。然而又是10個月過去了,這個幼兒園不想繼續實踐華德福教育了,我只能離開。兩次的嘗試均告失敗,我真是身心疲憊。

這其中當然有客觀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恐怕還是我自身能力不足。可以說,我是在對幼兒園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盲目而沖動地開辦了家庭園。我堅信只要辦起來了,就會有國外的老師來指導。事實證明的確如此。然而,辦一個園,僅是做好孩子的保育工作,處理好老師和家長的相關事務還不夠,還會涉及一些其他方面,而這些方面是我不能很好解決的。一位印度朋友曾對我說,人生的體驗比獲得的成就更重要,我十分贊賞他的話。

和幼兒園的孩子在一起,每天都會遇到新的挑戰,這個孩子不肯洗手,那個孩子不肯睡覺;每天都會有許多的開心時刻,一會兒我是“豬媽媽”,一會兒我又是“大灰狼”。有一天,一個孩子不愿睡覺,我在他的腳底做手指游戲,沒想到過一會兒他就睡意蒙眬,安靜地躺在我的懷里睡著了。抱著他就像抱著自己的孩子,我深切地感到,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人到中年才踏上一條充滿風險的道路,后悔嗎?每一種選擇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我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必然要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選擇自由,即便不可避免會面對挫折、痛苦甚至是危險,但內心體會到的是快樂和美好。于自由中展現出來的美好,是無與倫比的。面臨一個又一個困境的同時,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堅韌。鳥兒在藍天自由飛翔時,可能面臨狂風暴雨,遭遇獵人的槍擊,但它們也不愿被囚禁在籠子里。一首地中海的民歌這樣唱道:“生命是一首歌,要好好唱它,要讓它充滿歡樂!”

其實,歡樂和痛苦是分不開的。紀伯倫曾說:“悲哀的創痕在你身上刻得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歡樂。你的盛酒的杯,不就是那曾在陶工的窯中燃燒的坯子嗎?那感悅你心神的笛子,不就是曾受尖刀挖刻的木管嗎?”一個人感受到的痛苦有多深,他能體驗到的歡樂也就有多深。

自從走上華德福教育的道路,我體會到了挫折和心酸,也得到過許許多多人的幫助和支持,我被這些人溫暖著、鼓舞著。沒有他們的關懷,也不會有這本書,不會有現在的我。他們中有的人出現在這本書里,有的人保留在我的心底。任何時候,我都不是孤單的一個人,無論他們是近在咫尺,還是遠在天涯,他們無私的愛一直伴我左右。我盡力所做的一切,也是在傳遞他們的夢想。對于那些有意或無意設置障礙的人,我也真誠地表示感謝,他們激發了我跨越障礙的決心和勇氣,讓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局限。

我生性內向,不善與人打交道。這兩年由于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卻和孩子、家長、老師、相關人士有了頻繁的交往,我深感人情世故的微妙和復雜。也許我有意或無意中傷害過別人,希望這些人能夠原諒我。

2003年,在我苦于找不到出版社的時候,日本同學橫山來信鼓勵我。她提到,因日本教育片面追求考試分數,學生心理變態、行為異常、自殺事件增加,不少日本人已開始反思以往教育方式的弊病,尋求另外的教育途徑,相信中國將來也會嘗到片面追求分數的嚴重后果。她希望我堅持五年,到那時會有一批家長需要華德福教育。當時我想不出五年后會是什么樣子,只覺得五年很漫長。

如今,五年過去了,我發現的確有許多家長不滿于應試教育,正在探索另類教育的可能性。市面上翻譯出版的華德福教育相關書籍,不到兩年,已經銷售一空。我是物理學專業出身的,堅信任何理論都應接受實踐的檢驗,不能輕易懷疑,也不要輕易相信,應讓事實來說話。在現代化浪潮的裹挾下,華德福教育提醒我們保持獨立的思考,警惕現代化帶來的弊端,重視傳統文化中的寶貴遺產。

教育不僅關乎孩子,也關乎我們自身。隨著對華德福教育的深入理解,隨著與老師、孩子的不斷溝通,我也不斷地得到了磨煉。這本書呈現的不僅是我的幼兒教育實踐,也是我個人的成長。面對從事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幼兒教育的專家,我深感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我一向做事情都比較慢,頭腦反應遲鈍,只是不敢停下來。在閱讀中,讀者會發現我們工作中的許多欠缺和失誤,也會看到我們不懈的努力。我愿聽取大家寶貴的意見,也期待著更多的人來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華德福教育堅信,健康的個體是成就健康社會的先決條件,兒童教育事關未來社會的發展。

第一次辦園失敗的時候,朋友送給我一段美國神學家尼布爾博士寫的祈禱文:“祈求上天賜予我平靜的心,接受不可改變的事。給我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并賜予我分辨這兩者的智慧。”有時我在想,不是我要如何,而是上天要我如何,與其抗拒命運,不如接受命運,聽從召喚。

我感謝王麗、吳茵、張彤、屠明珊、邱建生、賀學軍、王樹人、武文生和臺灣地區的陳啟明老師,以及日本同學本間晃一夫婦(Koichi and Aki)、南非同學彼得夫婦(Peter and Hannah),感謝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德國華德福教育之友基金會(Freunde der Erziehungskunst)、荷蘭Iona Stichting基金會。

感謝我的家人容忍了我的冒險,感謝我的女兒讓我成為一名母親。


吳蓓

2008年清明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玛曲县| 汤阴县| 永清县| 苏尼特左旗| 江陵县| 平武县| 离岛区| 南涧| 伊宁县| 巴中市| 洱源县| 九龙城区| 德庆县| 德安县| 铁力市| 闻喜县| 镇康县| 蓬安县| 衢州市| 迁安市| 白银市| 万年县| 太仆寺旗| 务川| 巴塘县| 石景山区| 凤冈县| 通海县| 淮南市| 西畴县| 沙雅县| 唐海县| 朝阳区| 海南省| 宝清县| 马龙县| 定兴县| 阳东县| 筠连县| 翼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