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 飄飛的殘葉
- 陶永中
- 2801字
- 2023-08-19 14:20:39
天,漸漸黑了。
很多人已經休息,只有云三嫂他們幾個,還圍坐在煮過吃食的火堆旁邊。猜想著壩子里面的情況,談論下一步的打算。
“不管怎樣講,即使這里不是樵夫壩,”云三嫂說,“我看它比樵夫壩也差不到哪里去。”
“那你的意思,”楊郎中問,“準備怎么辦?”
“我想明天,”云三嫂說,“先到壩子里去走一趟。”
“云三嫂的意思,”陳秀才問,“要先把壩子里面的情況搞清楚了,再說下文,是嗎?”
云三嫂點了點頭,良補鍋匠說:
“那這樣吧。鄉親們走了十多天,實在太累了。眼下也確實需要休整一下。天亮以后,我們只出去幾個人,到壩子里面走一走,看一看。”
大家商量一陣,也休息去了。
一覺醒來,天已麻麻亮。云三嫂揉了揉眼睛,見大家都還沒有起來。便輕輕離開峭壁,來到草地上,在一個石頭上坐了下來。
云三嫂望著遠方,想起張家。張家就只剩自己和狗娃兒了。公公、婆婆、丈夫,都死在了軍兵的手里。
公公從小幫人,一生勤勞,到死時,連飽飯都沒有吃過一頓。
婆婆心好,為了家庭,起早摸黑,累壞身體。生死關頭,保護兒媳婦,保護孫兒,不惜性命。
丈夫也很可憐,幼時瘦弱肌小,經常被人欺負。長大成人后,剛剛找到出路,又趕上戰亂,不明不白丟了性命。
云三嫂想著想著,眼淚不禁簌簌而流。
“云三嫂,你一個人在這里干什么?”
云三嫂抬頭一看,是陳二嫂在吶喊她。她抹了一把眼淚,站起身來。
“幾個男人都起來了,他們到處找你。你是不是說過,要跟他們一路到壩子里面去?”
“是的,是的。我馬上過來。”
回到峭壁底下,云三嫂走到周大大面前,說:“麻煩你,幫我把兩個孩子看管一下,我跟他們一路,到壩子里去走一趟。”
周大大說:“沒問題,你去吧。”
云三嫂和陳二嫂,跟著良補鍋匠和楊郎中他們,沿著峭壁邊沿走了兩三百米,到處都找不著路,只好踩著濕漉漉的枯草,擇稍微好走一點的地方,往壩子中間走去。
楊郎中說:“晨霧不散,讓人辨不清方向。”
良補鍋匠說:“不要緊,對直走過去,找到路了,然后再說。”
大家一邊走,一邊猜測。良補鍋匠說:“我估計,這壩子可能是一個谷地。”
陳秀才說:“對,昨天我觀察了一下,是像一個谷地,而且還很大。”
周大爺說:“我也看了,起碼幾里路寬,幾里路長。”
太陽還沒露出山頂,但亮光已經非常耀眼了。走在前面的良補鍋匠說:“太陽從那邊出來,說明我們進來的那方,應該是北方。”
“不錯。”楊郎中說,“我們就是從北方進來的。”
晨霧漸漸散去,大家發現壩子周圍,全是高聳入云的峭壁。就像一道直溜溜的圍墻,把壩子團團圍住。大有神工鬼斧之絕,簡直神奇極了。
云三嫂說:“這是什么峭壁?這么高。居然伸到云里去了。”
何草鞋說,“看樣子,怕有三四百丈高吧?”
“不知道。”陳二嫂說,“反正很高。”
云三嫂問:“補鍋匠大哥,你以前,見過這么高的峭壁嗎?”
良補鍋匠說:“這種峭壁,可能只有神話故事里面才會有。我走那么多地方,從來沒見過。這一次,算是大開眼界了。”
大家說著話,右拐向西而行。沒走多遠,有很多亂石堆。他們繞了一圈,再往前走。
金色的陽光照著壩子,壩子里零零星星的樹木,雖然還沒長出嫩綠的新芽,但在金色的陽光下,已經露出了生機。
“你們發覺沒有?”陳秀才抓起一把泥土,說,“這里面的土壤,盡都黑油油的。”
“就是嘛。”何草鞋說,“這么好的地方,全都讓它荒著。”
“多可惜呀。”云三嫂說,“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依我看,可能是這里人手少了,”陳二嫂說,“他們的地種不過來。”
“那就正好,”楊郎中說,“我們來幫他們種。”
“唉唉唉,你們看。”周大爺說,“那邊有座小山呢。”
“說不定當地人就住在小山上面。”良補鍋匠順著周大爺手指方向望去,說,“我們走過去看一看。”
大家又往小山那邊走去。
當然,周大爺說的小山,其實就只能算個山丘而已。不過,老遠看去,還是黑乎乎的。
到了小山前面,大家沒有找到上山的路,便擇樹少的地方,躬著身子往山上走去。
進入樹林,樹上白頭翁、相思鳥、精畫眉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鳥,在燦爛的陽光下,跳來跳去,歡快極了。
山上同樣沒有路,只有一條條雨水沖刷后留下的淺槽。大家沿著淺槽上行,很快上了山頂。
大家仔細看了看,頂上除了兩三把大棵的雜樹,枯黃的野草,以及一些細長的野藤外,什么都沒有。
小山是石頭山。山腳周圍,都是堅硬的懸崖。何草鞋問:“這些懸吊著的巖石,跨得了嗎?”
“垮不了。你就是拿鐵錘去使勁敲它,也敲不垮。”良補鍋匠說,“這些懸吊著的巖石,起碼都是上千年了,一直就這個樣子。”
云三嫂伸著頭去看了看,說:“下面還干燥呢。”
“是嘛。”良補鍋匠說,“許多山里面的人,就住這些地方。冬暖夏涼,還舒服。”
陳二嫂、陳秀才、云三嫂、何草鞋,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懸吊著的巖石,良補鍋匠講,他們就張著耳朵聽。離開小山后,大家又來到一條小溪旁邊,陳秀才提議,沿小溪逆流而上。
走了一陣,陳二嫂突然看見旁邊有一頂帽子。說:“你們看,那里有一頂帽子呢。”
“有帽子,說明當地人就在附近。”良補鍋匠走上前去,把帽子抓了起來。他仔細看了看,雖然破舊,但晾干后還是可以戴。良補鍋匠舍不得丟,便把它捏在手里。“我們再往前面走。”
大家又走了大約一里多路,有小溪與五六十畝地大小的水塘相通。水塘很深,上下兩個口子,就像一個天然蓄水池。當上游水量較大的時候,它就把水蓄起來。當上游水量較小的時候,它就把水放下去。有點起到調節水量的作用。
走過水塘,小溪漸漸收窄,水流湍急。再走,前面就是奇形怪狀,大小不一,有高有矮,頂上腰上長著野草、野藤、雜樹的石林。石林底下,野草長滿一地。大家到了石林邊沿,順便看了幾眼,里面猶如迷宮一般。他們害怕迷路,繞了一圈,又順著小溪,繼續上行。
離西邊峭壁不遠時,老遠看見幾道飛瀑,一瀉千丈。大家正在興奮,何草鞋突然驚叫道:“哈呀,這里好多噴泉。”
良補鍋匠抬頭一看:“哇,大股大股的泉水,冒那么高呀?”
陳秀才也驚嘆起來:“比我們溪河邊上的涌泉,還要壯觀呢。”
周大爺不停地說道:“太爽了,太爽了。”
云三嫂上前幾步,把手伸進水里,說:“乖,你摸,好暖和,還有點舒服呢。”
何草鞋把手伸進水里,說:“好是好,就是有氣味。”
陳二嫂問:“這里又沒大河。哪來這么多泉水呢?”
“你看吧,高山上盡都是雪,雪化以后有一部分從山上浸下去,走地底下轉一圈,就從這里冒了出來。”良補鍋匠說,“誰說一定要有大河呢?”
“良補鍋匠,你看見沒有?”周大爺站在溪水和泉水的交匯處,說,“這些泉水,把上面流下來的冷水勾得很暖和的。”
“勾暖和好呀。”良補鍋匠說,“以后,我們就有地方洗澡了。”
“還要等以后?現在就洗不行嗎?”楊郎中蹲下身子,說,“將就很久沒有洗過熱水了。”
“對,”良補鍋匠說,“把手呀臉呀都洗一下吧。”
大家洗了手洗了臉,又往前面走去。
離瀑布不遠了,水聲淙淙,飛花濺玉,涼風幽幽,空氣清新。在飛瀑落下的地方,有一個深潭。潭水晶瑩剔透,溢出后分成三條小溝,向壩子里面緩緩流去。
云三嫂他們花費半天工夫,圍著壩子西邊轉了一大圈。壩子倒是相當不錯,就是沒有找到當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