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跨學科思想與終身學習

劉定一

一、教師專業發展之樹

我有濃重的系統科學背景,愛用模型說事。翻開《論語》,第一句話是:“學而時習之”,孔子就建立了一個由老鳥與小鳥結對構成的學習模型。“習”的繁體字是“習”,“習”字本意正是幼鳥效仿老鳥在鳥巢上方用雙翅撲騰。這點明了“傳—學—習—用”的關系。老鳥的起落飛翔等于示范傳授,雛鳥的學就是觀察效仿。“習”是對所學由生到熟的踐行過程。

《論語》第二章,孔子弟子有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本”指樹根,有子所建立的就是“仁”的“樹模型”。我有個常講常新的傳統文化話題,干脆就叫《仁是一棵樹》。

教師專業發展這個話題我講了幾十遍,其“本”在2003年上半年,上海“非典”肆虐,暑假前教師培訓不宜集中,各區改用向學校發講座光盤靈活收看的形式。我領受任務,自定專題,再三斟酌后推出一張《教師專業發展的九個命題》的光盤。之后,華東師范大學鐘啟泉教授來跨學科課程研究所作客,看到文字稿大感興趣,采用于《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三期。

15年過去了,“當代教師專業發展”的話題被講者更新了百余遍,早已蛻去了“九個命題”的殼,但今天舊文新讀,立論依然經得起推敲,每一條還都足以鋪陳發揮,這就是“本立而道生”。因為這九個命題不是“記問之學”,而是融合了我自身從教半世紀的體驗。

1.教師不僅是一種行業,更是一種專業,具有像醫生、律師一樣的專業不可替代性。

2.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不在于學習專業知識,而在于提高專業能力和專業品質。

3.大學文化與中小學文化的融合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4.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動力是對教育及自身存在與發展的深入理解。

5.優質教師不僅是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

6.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也是教師認識自我價值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履行現實要求的過程。

7.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是對教學進行持續不斷的實驗和批判性反思。

8.在師生共同的世界中教學相長,學生在教師的發展中成長,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發展。

9.“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同義語。

二、基礎教育

無數志士仁人頻頻嘆息:民國時代是亂世,竟涌現了那么多大師;今天是治世,怎么“大師”反而成珍稀動物了呢?

原因很簡單,半個世紀以來基礎教育嚴重走樣。人生的基礎要從幼兒時期打起。舊時代崇尚“書香門第,詩禮傳家”,大多數孩子并不進“幼稚園”。哪怕是寒門,女士在家相夫教子,靠的是華夏的讀書傳統,教孩子知書達禮。先母只讀過小學二年級,可在她一個字一個字地哺育下,我四歲入學前已大量識字,閱讀能力大約相當于小學畢業水平。1947年我讀二年級,每天跑到四川北路上毗鄰的兄弟圖書公司和良友書店,最喜歡的是一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簡史》,好一陣子翻讀《德軍使用的毒氣》那一章(談的是氯氣、光氣、笑氣、芥子氣這些化學知識),店員從來不干涉。

若不重視在中小學打好讀書基礎,造“矮平房”問題不大,造“高樓”必垮。今天的基礎教育,學生偏科嚴重,還沒進大學,已被分進文科班和理科班,分類“喂飼料”,至于音樂、體育、美術,免談。這套“肉雞飼養法”應付高考足以取巧,未來的人生卻已發育不良了。

我高一下學期有志于學,還戴著紅領巾,高考卻屬于“不宜錄取”一類。好在我所受基礎教育扎實,終生有托。數學雖不是我的強項,恩師姚晶先生命我代課初中數學。所以一開始我自學的都以大學數學為主,教數學就成了終生職業。我以為,有全面扎實的基礎,不管當年定向教什么學科,幾十年以后一定是那門學科的特級教師。

初中風行學俄語,高中時我又從字母表開始重新滾一遍,丁點不沾英語,極為遺憾。高中畢業后失學,我鐵了心要自學英語,就靠一部鄭易里《英華大詞典》(其實不厚)和一部張道真《英語實用語法》。幾年后趁研讀阿隆佐·邱奇(Alonzo Church)的數理邏輯名著《數理邏輯導論》(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Logic)的機會全部譯成中文,此前沒買到英文原本,還翻譯完俄譯本。六七十萬字啃下來,以后我讀英文、俄文數學文獻就不會再有大問題。

進入20世紀80年代,我出版了50萬字的譯文,幾乎全來自英文。除了幾篇譯文供稿《世界科學》雜志,“文革”后第一本系統科學書籍蘇聯列爾涅爾《控制論基礎》(1980,譯自英文)是科學出版社向全國科學大會的獻禮書籍。為拙稿精心校對的是北航高為炳老師,后來成了工程院院士。另一本人民郵電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厄爾曼《文字圖形識別技術》(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iques,當時中譯名還沒有定型為“模式識別技術”),那是郵電部第三研究所找上門來索取譯稿的。他們設計信函自動分揀機在理論上遇阻,去找長沙工學院許織新先生討教,是許先生提供了我的信息。今天使用手機,文字圖形語音識別全不在話下,當時只要求電腦識別郵政編碼的十個阿拉伯數字也是步履維艱,電腦不是拒識就是誤識。中國第一代AI研究者可說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再說說中學語文。我在1999年離開高三數學講臺,兩年后主持上海市教育科研基地——跨學科課程研究所,立刻感到“修身:德育基礎的重建”是當前社會的緊迫需求,唯有依托儒家經典《大學》。北宋程頤夫子說:“《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2007年,虹口區許多老師“十一五”師訓還欠八個學分,我為此開了一門112學時的“《論語》精讀”,共28個“半天”。老友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黃玉峰老師根本不需要學分,卻從頭到尾坐進課堂陪對一起學習,這對一個數學教師是莫大的支持,對30名學員是光輝的榜樣。

我40年來一直教數學,也沒去大學中文系進修過,教《論語》不說別的,單是把80萬字的主要教學用書——程樹德《論語集釋》天天放在案頭一個字一個字看過去,所憑的也是童子功與半個世紀的閱讀積累。2008年,頭一遍教完《論語》后,我驚喜地發現,錢鍾書《談藝錄》乃至《管錐編》也讀得下去了!更開心的是,《大學》與《論語》有許多未打通的重要關節我竟能發前人之未發,下文再談。

我翻閱過臺灣六冊高中語文教材,三分之二是文言文,絕非偶然,所謂經典,要經受百年以上的考驗。2010年,我對大學自主招生考不考語文還有點迷惘,經過兩年的學習思考就涌現出對語文教育的重大頓悟,從那時起,我逢著機會就向年輕的語文教師呼吁:語文課的黃金時代要到了,請各位惡補古文!

上文只泛泛談了語數外三門主課,也可以看出,基礎教育并非為高考和就業打基礎,而是為“人生教育”的大廈打基礎并提供磚塊。其實基礎教育單靠中學階段是不夠的,大學里的公共課程也是基礎教育的延伸。

三、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通識教育”這個譯名,比梅貽琦先生提倡的“通才教育”更確切,也兼指liberal education,強調其博雅教育的成分。

通識教育不是中學里溢出的基礎教育,二者有質的區別,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把各類知識打通,連成一體。這是實質意義上的跨學科。

教師教育之樹是喬木,以通識教育為粗壯主干。灌木一出地面就分枝,主干不分明,就會長不高,壽命短。所以現在不辦中等師范學校了。低幼教育也需要高等學歷,相當于醫院里的兒科,其醫藝水準絕對不在成人科之下。

通識教育不可能無所不包,“橫斷科學”卻是必修課,其方法論融合了邏輯學、數學和系統學。

通識教育要務本,甘陽先生2006年在復旦大學演講中談道:“通識教育的根本是追問在任何時代、任何變遷下,最基本、最不會變的東西是什么。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可以訓練出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包括對倫理問題、人生問題的看法等等。”這番話引向篤行經典。經典要接受一個世紀以上的檢驗,最經得起考驗的就是《論語》。

四、專業教育

教師上崗需要通曉“教什么”和“怎么教”。我是高中畢業生代課出身,二者先天欠缺。

以本體性知識——教什么——來說,所缺主要是大學數學,我都靠自學。有關經驗對今天的青年教師也許沒多少借鑒意義,但是筆者愿意把自創的一句“格言”送給年輕人:閱讀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自學習慣是人生最重要的習慣。也很喜歡這么一句話:在某種意義上,智力就是閱讀能力。

至于自己的自學習慣,則是從小為讀書欲所激勵,高中畢業后被逆境逼出來的。心理學告訴我們,養成一項好習慣要21天,我拳不離手曲不離口42年都不止。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什么專業知識——數學也好,外語也好——我都靠自學。小到耳針、凸輪設計、數控線切割、五筆字型,大到模式識別、系統科學、《大學》《中庸》《論語》,都要“手到擒來”。

以條件性知識——怎么教——來說,我至今說不好,“教無定法”嘛。但是1985年我在“中青年教師教學大獎賽”露頭角后,市數學教研員夏明德先生那幾年率領各區教研員聽了我幾堂課后,公開介紹我“實際上已形成一個流派”,我聽了受寵若驚。30年過去了,一直感佩夏老的獎掖。所說流派,就是讓系統思想進入課堂。

2006年,上海市教委公布首批22個上海市普教系統名師培養基地,要求各基地“通過對名教師在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的引領和指導,培養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國有影響的名教師”,其中在傳統學科基地外,市教委還指名成立了跨學科名師培養基地,我為主持人。

跨學科基地延續了兩屆,前后五年。學員是各專業的教師,每雙周半天講課,半天工作坊。導師講課內容不可能是語文的、數學的,眾口難調,必須講適用于各學科的通用專業知識。

舉一個例子——安德森、克拉斯沃等編寫的《學習教學與評估的分類學》(2001)的中譯本2008年才問世,此前我就直接選講英文版本。這門課程跨在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微觀的六級認知過程是宏觀的三維教學目標的重要補充,下圖是我的體會,耐人尋味。

五、教師成為研究者

這是教師教育之樹的花果。有了扎實的基礎教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根深干壯,枝繁葉茂,然后才能花香果甜。教師成為研究者,所欠只是動機。許多人與“修成正果”失之交臂,就因為沒有抓住機遇!當年我已年過半百,對身邊一次次滑過去的特級教師申報機會一直無動于衷,多虧宋耀生校長一再誠懇動員,我深受感動。他是數學同行,底蘊深厚,也編撰過專著,自己卻謙退在后。

申報特級教師需要拿出厚實的科研成果,虹口區教育局局長邢繼祖先生所言我印象極深:“特級教師必須不同凡響。”20世紀80年代著名的人才學者雷禎孝先生說,要研究成功,選題必須滿足16個字:社會需要,少有人搞;現實可行,我就能搞。教育科研選題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1995年,我帶著愿景認真參加高級教師進修一年,醞釀出一個市級課題“高中生跨學科研究活動輔導”,這完全改變了我后半生的人生道路。2001年教師節前夕,《文匯報》頭版頭條借人物報道大張旗鼓反復推出“研究型教師”這一概念,這是我五年沖刺的回響。

六、跨學科

今天“跨學科”一詞在滬上普教界耳熟能詳,上述課題正是這一江河的濫觴。

我的課題報告長達18萬字,90%是案例,《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九期從頭版起連續提供八頁篇幅詳細摘發了該課題的研究報告。“編者按”指出:“這項研究突破了我國現行分科課程模式的局限,提出了基礎教育領域中跨學科研究型課程的設想,并進行了開創性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實踐。……這項研究體現了當代及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目標,它對現有的教育觀念、教育內容體系、課堂教學方法以及教師素質的評價標準,都是一種強有力的沖擊和挑戰。”報告的影響遠至海外,臺北師范大學主編的《教育文摘資料》全文轉載。

這個課題1998年榮獲上海市第六屆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次年獲得第二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成為教育部評審通過的上海市90年代六大普教科研成果之一。在20年后的今天看來,這項研究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當年因為有初高中直升制度,“直升生”的悠閑時間長達三個月,這個寶貴的時間資源一定要充分利用起來。一項重大的教育舉措對人生的影響也許要在多年后才得以展現,所以難以為急功近利的教育體制所認識。有位學生現在回憶她求學中至今印象深刻的事有四件。第一件就是她在直升本校高中時全程參與的跨學科研究活動,她說:“我初中升高中時遇到一位很特別的數學老師。因為當年是在同一個學校直升,所以他開了一個暑假班,專門給26名直升班同學上課。這個課程是他自己開發的,美其名曰‘跨學科’,包含了克隆羊,蟲口方程,中國字謎,香功,C60巴基球,VB開發的生命游戲、控制論,二維世界暢想,正交試驗設計,耳診與全息學,臉形圖等,你肯定在今天的中學課本里也找不到的東西。當時我的感覺是,哇,這是要練一門旁門左道啊!但感覺比少林武當有意思多了。這位老師自己興趣非常廣泛,所以我們就隨著他的性子一門一門的上。我那個時候才真正被知識本身迷住了。原來世界如此之大,又如此相通!對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來說,深刻體會到了什么是井底之蛙。”

為了在日常教學中保證跨學科研究活動的時間、空間和全員性,我除了擔任兩個班級的數學教學(每周共8節課)以外,還每周到全年級六個班各上一節活動輔導課,列入課表。學生的活動、作業、評價是“三合一”的,這是一個特色,也是有效的經驗。有些學生,在傳統學科的任課老師看來不過爾爾,但在跨學科研究活動的不同項目中紛紛作為“黑馬”嶄露頭角;一位初中作文成績平平的學生經過暑期培訓立即冒尖,榮獲上海市中學生作文大賽一等獎。《萌芽》文學雜志拿出三萬字的篇幅兩次刊登我校1999屆全體學生討論的熱點話題:“克隆的振蕩”“98足球世界杯的第二道閃電”。

跨學科課程研究大有潛力。2000年年底,市教委為此命名了新的上海市教育科研基地——跨學科課程研究所。2002年,上海甚至開設了可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跨學科高級教師”職稱,迄今已評了六屆了。第一、二屆我是高評委,發現外界理解的“跨學科”多為望文生義。例如,以為教小學自然、科學常識,含有理化生的成分,便是跨學科;組織學生課外活動的,便是跨學科;教書法,既有文字成分,又有藝術成分,便是跨學科。

我心目中的跨學科,不是從自身教的學科跨出去,實踐“某學科+”,而是心中根本不存學科概念。

心中亙著學科概念,是一種以實體為中心的思考。跨學科的思想方法是以關系為中心的。這種思維方式,便是系統思維。

七、橫斷科學方法論

我終身學習的一大特點是在早年就串起了一條融合“邏輯學—數學—系統學”的主線。時間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我接受控制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一書的潛移默化。我初見到N.維納的名著《控制論》就愛不釋手。熏陶久了就覺得辯證法的語言體系不嚴整,其合理部分可以用系統語言精確地表達,并能排除掉在“辯證法”名義下的任何詭辯。

整整半個世紀前,N.維納寫道:“在科學發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獲的領域是各種已經建立起來的部門之間的被忽視的無人區。”這一光輝思想照耀著所有科學發展之路。例如,前面提到的在課程發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獲的領域,正是各種已經建立起來的課程之間被忽視的無人區。又如,解讀《論語》可以得到最大收獲的領域是傳統文科學者的“邏輯—數學—系統學”盲區。

我幾十年來逐漸養成了用系統觀點看世界的習慣,終身受益。我早年喜歡引用波蘭控制論學者、著名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Oskar Lange)的話:“學會了用控制論語言來思想的人,不用詳細分析具體問題也能理解問題,理解事情的基本環節、元素之間的關系和實際解決別人不能解決的問題。”信不信由你。

陸游教訓他的兒子:“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道出了學習的真諦。為什么一般人不識廬山真面目?正是因為身在廬山中找不到鳥瞰的角度,跳出去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例如物理教師一般不會去思考條形磁鐵磁力線方程,可數學教師在解斜三角形時會悟出潛在的“雙極坐標系”可以給磁力線方程以類似于E=mc2的最佳表示。這是學習孔子“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絕妙案例。

20年前,北京大學任定成教授在《方法》雜志上撰文征解1942年美國哲學家亨普耳(G. Hampel)提出而未解決的“渡鴉悖論”,“確有真知灼見的,本刊將摘要發表或推薦給其他雜志發表”。我青年時期受過嚴格的邏輯訓練,寫了一篇論文《模糊邏輯消除了亨普耳悖論》,竟全文發表于《方法》1997第二期。

橫斷科學方法論的威力集中表現于我寫的《論語讀本》。盡管市場上《論語》類書籍汗牛充棟,拙著卻不是“多一本不多,少一本不少”,可以聽其自生自滅的書。筆者以批改數學作業的態度,面對程樹德《論語集釋》、楊伯峻《論語譯注》、錢穆《論語新解》等名著,一經發現諸家對某一章,比如說有四種大相徑庭的解讀,那么就可認定其中至少有三種是錯誤的(數學教師不會把同一道數學題的四種不同答案說是“這也通”,“那也通”),如果眾口一詞,但不合邏輯,例如“束脩”“雅言”“孔門十哲”,就不得不顛覆前人的解讀。這項工作等于是自己將《論語》五百章當數學題重新做一遍。成果是在書后附了一張《論語》解讀訂正補遺一覽表,使用辦法是:請讀者拿出家藏的任何一本《論語》讀物,用類似于給電腦“體檢”的方式,先給此書打100分,然后將它與此表逐一對照,發現家藏本是錯了,就扣1分;發現是《論語讀本》錯了,就給《論語讀本》扣1分;存疑的,暫時互不扣分。如果你家藏的那本讀物得了80分,哪怕95分,拙著《論語讀本》就有存在的價值,那么,如果只得50分呢?

以上談了運用橫斷科學方法論可以出許多成果。回過來要用寥寥數語來提煉一下橫斷科學方法論的精神,那就是:因為時代的進步,傳統上講的“真善美”必須拓展為“真善美通新”。“通”與“新”的加盟,都是20世紀中葉誕生的系統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像“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這樣的特大系統,只是因為固定右副燃料艙防止泄漏的一個小小的O形環受凍硬化而導致系統崩潰。這是一個小元件令大系統不“通”的典型例子。至于“新”,是被用舊了的一個偉大的詞,它蘊涵的意義,叫作系統的整體涌現性,是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根源。21世紀重新解讀《老子》郭店楚簡所說的“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不再玄之又玄,莫測高深:貝多芬的交響曲都是無中生有的,沒有貝多芬,這些樂曲永遠不會誕生;而貝多芬寫曲譜用的每棵“黃豆芽”都是老早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們就是《貝多芬第五交響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母。曹雪芹的《紅樓夢》也是無中生有的,而書中每個字在《康熙字典》里都查得到。

系統科學是否因為不基本或太抽象而無法下放到基礎教育呢?不。早在1995年,《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就強調從幼兒園到K12都要學習“科學的統一概念與過程”,相關內容已經構成了系統學的主體:

◆體系、秩序和組織

◆證據、模型和解釋

◆變化、恒定性和測量

◆演變與平衡

◆形式和功能

寶貴的20年又過去了,精心打造的上述標準各國都可用,已成人類共同財富。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我寄希望于廣大青年教師。

何亞男,1965年7月參加教育工作。上海市英語特級教師,特級校長。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擔任英語教師和校長。曾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婦聯委員、上海市中小學英語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普教系統一至三期“雙名工程”英語學科名師培養基地主持人。主編或著有《英語寫作》《高中英語必修課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高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設計》《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設計》《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活動設計》《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設計》等。獲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建國六十年百名杰出女教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西县| 泰安市| 香港 | 罗平县| 安平县| 湘乡市| 大渡口区| 成安县| 额济纳旗| 东至县| 香港| 莱西市| 苗栗市| 清徐县| 马关县| 青川县| 闽清县| 黄大仙区| 陕西省| 虞城县| 土默特右旗| 彰武县| 昂仁县| 磐安县| 宕昌县| 丹江口市| 阿拉善盟| 乌兰察布市| 通州区| 平邑县| 综艺| 清新县| 偏关县| 鱼台县| 河北区| 肥东县| 米林县| 容城县| 莒南县| 寿宁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