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幼兒學說話百科全書
- 曹劉霞
- 1399字
- 2019-02-22 10:39:22
小心噪聲傷害,慎選發聲玩具
嬰幼兒語言小課堂
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幾乎每個家庭都為寶寶購置了大量新奇有趣的玩具,其中不乏發聲玩具。但是很多家長在購置這些發聲玩具的時候,關注的往往是它是否有異味、棱角,音樂是否多樣化,是否能夠吸引寶寶的注意,卻忽略了它發出的“噪聲”所帶來的危害。
美國國民健康中心的相關研究顯示,6~16歲的孩子當中,因為噪聲造成至少單耳聽力受損的竟高達520萬人。這種傷害從很小的時候,甚至是嬰兒期就開始了。玩具噪聲,就是可惡的元兇之一。
嬰幼兒的聽覺器官發育尚不成熟,耳道內鼓膜、中耳、內耳的細胞還非常嬌嫩,所以相對于成人,嬰幼兒對聲音的感應更加靈敏,聽覺系統也更容易受到傷害。現在的很多玩具都有發聲配置,這個聲音控制合理的話,的確能夠為寶寶帶來聽覺上的趣味體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寶寶的認知能力,但是如果聲音過大,就會損傷寶寶的聽力,得不償失。
那么,為了保護寶寶的聽力,我們要怎么具體地界定噪聲的音量標準呢?
一般來說,小于40分貝的聲音,不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傷害;大于75分貝的聲音,對寶寶的聽覺系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如果環境中的聲音大于90分貝,寶寶就會覺得吵鬧不適,如果持續待在這個環境中,就會產生頭暈、耳鳴、煩惱易怒、睡眠質量差等不適癥狀,聽覺系統甚至會受到永久性傷害。還需注意的是,噪聲所帶來的傷害不光與聲音強度有關,跟聲音持續的長度也有很大的關系,即使是50分貝的聲音,如果持續時間過長,也會影響寶寶的聽力。
針對玩具噪聲,我國新版《玩具安全》國家標準中規定:近耳玩具發聲的平均聲級須低于65分貝,所有非近耳玩具發聲的平均聲級須低于85分貝。家長們在購買玩具的時候,應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并且不能為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而購買發聲過大的玩具。
像小喇叭、玩具機動車、玩具電話、大型音樂槍、搖搖車等主要靠音樂吸引寶寶的玩具,家長們在購買或帶寶寶玩耍時,都要加以注意。另外,有些玩具看似安全,但其危害卻容易被家長忽略,它們發聲的持續強度不大,但是短促尖利,比如一擠壓就發出“吱”聲的空氣壓縮玩具等。
為了讓家長們對聲音的分貝數有更清晰的概念,我們列舉一下生活中聲音的強度:聽力正常者能夠聽到的最小聲音是0分貝,耳語或圖書館里的聲音是30分貝,冰箱工作發出的嗡嗡聲是45分貝,辦公室人員正常交談的聲音是60分貝,城市街道上的交通噪聲是85分貝,摩托車行駛時的聲音是95分貝,飛機起飛的巨大轟鳴是120分貝,煙花爆竹的爆炸聲在140分貝以上。
小游戲 猜琴鍵
游戲方法:媽媽先和寶寶一起彈電子琴,讓寶寶了解高音和低音的區別。接著,媽媽任意選擇一個琴鍵,讓寶寶自己彈奏,充分熟悉。然后,讓寶寶背對電子琴,媽媽依次彈出兩個音,讓寶寶猜哪一個是之前熟悉過的琴鍵音。
提示:開始游戲的時候,家長應把難度設置得低一些,彈奏兩個區別較大的音。隨著寶寶辨識能力的加強,家長可以逐漸增加難度,比如,彈奏兩個相近的音,或者依次彈奏三個音供寶寶選擇。

小游戲 搶椅子
游戲方法:爸爸找出幾把椅子,圍成一個圈,爺爺、奶奶、媽媽、寶寶站在圈外。游戲開始的時候,爸爸敲擊電子小鼓,在鼓聲中大家圍著圈走動,鼓聲停止,大家立即搶占一個椅子坐下,沒有搶到椅子的人被淘汰,同時一把椅子被撤下,然后繼續下一輪游戲。
提示:寶寶對聲音的反應能力可能不如大人靈敏,所以爸爸在敲鼓的時候,在停止之前可以有個緩沖,即把動作逐漸放慢,這樣還可以訓練寶寶對聲音節奏快慢的辨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