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創意就是“我”

“我從來不想知道殺人是什么感覺,但沃爾特·懷特殺的人越多,我越是感同身受。”

美劇曾經被稱為文化荒漠,如今已蛻變為思想深刻、創意迸發的傳播載體。其中,《絕命毒師》(Breaking Bad)成為了史上最令人難忘的電視劇之一。

《絕命毒師》故事發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高中化學老師沃特·懷特(Walter White)是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沃特本是大學研究所化學高材生,并參與過諾貝爾化學獎的合作,但為了過平凡的生活而放棄成為化學家,在一所高中擔任化學老師。但是他卻被診斷出患了中晚期肺癌。面對突如其來的不幸,他首先想到的是家人未來的生計問題,因為他家中有一位40多歲懷有身孕的妻子和因腦癱而殘疾的兒子。而他是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

沃特覺得自己做了一輩子好人,放棄種種,卻得到了這樣的結果。他覺得是時候“改變”一下這一切了。為了保證家庭將來的經濟來源,沃爾特決定鋌而走險,利用自己的學識研制毒品,然后自銷。因為沒有什么比毒品更賺錢的了。他弄來一輛旅行車,創建移動式制毒實驗室制造毒品,開始了毒品犯罪的危險之路……從此,沃爾特越陷越深,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慢慢變為一位頂級毒品梟雄,自己制造毒品并組建集團銷售,在墨西哥周邊地區與世界頂級毒王較量,制造世界頂級毒品。

《絕命毒師》獲得了多個獎項和聲譽,包括多屆艾美獎劇情獎、第71屆金球獎電視最佳劇情類劇集。而男主角布萊恩·克蘭斯頓(Bryan Cranston)獲電視最佳劇情類男主角,并入選了《時代》雜志評選的2013年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一開始,《絕命毒師》的主角原型就是我。”《絕命毒師》主要創作者文斯·吉里根(Vince Gillgan)說,將他跟沃特·懷特進行對比,會發現不少共同點:既懷著希望和夢想,又要忍受挫敗和焦慮的煎熬,還不得不面對內心的恐懼和中年危機。“人性總有陰暗面,他越是陰暗,我越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吉里根坦言,其實我們都能對人性陰暗面感同身受。月復一月,年復一年,這么個虛偽的家伙就一直寄居在他的腦子里。這糟糕的結果是什么呢?無休止的殺戮?漠視他人感受?謊話連篇?還是各種惡念的結合?“經年累月地跟這樣的人共處,是很煎熬的。因為他就是我體內的魔鬼。”

但凡編劇寫人物,都要把自己代入角色之中。透過角色人物的眼光看世界,去體會他的感受,即使只是寫某個特定場景的幾個小時里,也要投入其中,務必保證場景的鮮活逼真。與此同時,編劇們還要寫出讓演員入戲的角色。

一個巴掌拍不響。“我們拼了老命寫劇本,拿出了看家本事,我對成果也很滿意。”在吉里根看來,但如果沒有布萊恩·克蘭斯頓詮釋主角,輕而易舉就讓這個惡魔變得有些人情味,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如果沒有他,沒有另一個男主角艾倫·伯爾,換了其他演員,那樣的話,《絕命毒師》可能會變成一部有點意思但短命的劇集,頂多撐個7集,最多13集,就會被觀眾忘記。幸好我們選對了演員。”

那么,演員怎么跟編劇一拍即合呢?“演員就該擅長識別出好劇本。這跟做生意一樣,你希望售賣你認為有價值的產品。”當男主角布萊恩·克蘭斯頓(Bryan Cranston)聊起接下這部電視劇的起源時,他之所以看《絕命毒師》的劇本,是因為他的經紀人說“你和吉里根在《X檔案》(The X Files)里合作過,他記得你”。

許多劇本都不出意料,但《絕命毒師》的第一頁就來了這么一段:“一條褲子從天而降。湛藍的天空,洶涌的云,血色巖石,黃土灰塵。輪胎從上面碾過。在沙漠中央,有一輛倉皇逃離的房車。鏡頭轉向車內。一個僅穿緊身三角褲、戴著呼吸器的男人正瘋狂駕駛。就在他旁邊,有另一個同樣戴著呼吸器,卻已昏死過去的男人。在他后面,兩個死去的男人在一堆玻璃瓶和化學品中顛簸晃動。”這就是第一頁。當時,克蘭斯頓就想,“這什么呀?”但一下子就吸引了他,接著他開始夢到這個角色。

《絕命毒師》選在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Albuquerque)拍攝,老實說是因為成本問題,那邊有州補貼什么的。最后這個地點也成了亮點之一,想想如果選在南加州,這部劇就不會是現在的樣子了。

克蘭斯頓飾演的沃爾特·懷特,一個被生活擊敗的天才化學教師。用吉里根的話來說,這是個從“平庸‘契普斯先生’演變成辣手‘疤面煞星’”的角色。

當克蘭斯頓與吉里根第一次開會討論劇情時,克蘭斯頓做好了充分準備。“我覺得他應該是個胖子。他看起來就像時刻都需要理個發一樣。他必須只穿沙色、灰褐色和土黃色的衣服——任何使他融入到背景的顏色。他留著傻瓜一樣的胡子。”克蘭斯頓建議的所有這些小細節,都在形象地向觀眾講述了一個故事。看到這個人,觀眾就會意識到:他是一個不顧一切的家伙。

這次原計劃只開20分鐘的會議,最終被延長至一個半小時。吉里根要求角色從頭到尾地發生改變——這在電視劇史上是空前的。“聽到這個時,我整個人有點暈。一直以來,不變才是典范。你之所以觀看電視劇,就因為主角的基本性格不變。”克蘭斯頓說。

“我以前是一個神經質的小屁孩。”吉里根回憶道,小時候,爸媽教他用刀叉吃東西時,面前擺著一碟食物和一杯牛奶。他在吃完豌豆和牛肉餅前,決不會喝完牛奶。“我神經質的程度是,在吃下最后一口食物時,然后喝完最后一口牛奶。”顯然,他將這些神經質帶進了《絕命毒師》。

不過,也是這次會議上,倆人開始產生默契的心有靈犀。克蘭斯頓問吉里根,為什么將沃爾特·懷特設計為一位老師,吉里根說“我不知道。”但克蘭斯頓覺得這背后并不簡單:教師是個安全的選擇。如果你是一名杰出的藥劑師,而你卻決定開貨車,人們會說你在浪費才華。但假如你只不過是個教化學的,那就沒多少人會在意你。他隱身于學術界中,如此一來就不必面對他的失敗。

在吉里根看來,生活在沃爾特·懷特的世界里,其實挺有意思。“我學到了很多,也豐富了自我認知。”吉里根說,長久以來,他都站在沃爾特·懷特的角度思考——沮喪、希望、夢想、焦慮、各種各樣的恐懼和中年危機。“懷特日漸陰暗,我們的共同點卻依然很多。我從來不想知道殺人是什么感覺,但沃爾特·懷特殺的人越多,我越是感同身受。當然,并不是真的殺人,而是跟他有了同樣的體會。”

的確,創造沃爾特·懷特這樣極端的人物,壓力是很大的。在吉里根接受每一次采訪中,核心問題幾乎都是:你會不會擔心觀眾不喜歡沃爾特?

在劇集開拍的早期,這是個大問題,而相當嚴重的問題。在劇情安排中,吉里根決定讓小沃爾特患上先天腦癱,從某個意義上來講,可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為了確保觀眾站在沃爾特這邊,能夠與他感同身受,意識到這個人其實一路披荊斬棘,令人欽佩。

“我和編劇們常說,我們是這部劇的第一批觀眾,如果連我們都不了解沃爾特,或者其他角色,那意義何在?對我們來說,了解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吉里根說。

他對沃爾特的同情心維持了一段時間,然后就消失了。“但這個角色一直很有意思,深入人心,即使在他身上讓我產生共鳴的都是不太討喜的陰暗面,但他身上始終有著人性的特質。”吉里根回憶說,在劇集結束前的一年,他時不時會想,如果這一切結束了,他就解脫了,可以擺脫這個家伙了。

有很長一段時間,當吉里根失去對沃爾特的同情心時,他和布萊恩·克蘭斯頓交談會要學著保持沉默。因為當他無意中說漏嘴,冒出一句“沃爾特真是個混蛋”時,克蘭斯頓臉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現在看來顯而易見,但在當時,吉里根過了很長時間才知道他受不了這種話,“因為沒有人會自認為壞人。希特勒不覺得自己是壞人,查理·曼森(Charlie Manson,美國歷史上最瘋狂的超級殺人王,他所控制的邪教組織喪心病狂、殺人如麻)也自視為優秀的偉人,曾經企圖發動一場種族凈化大戰。”

人類都自我感覺大部分時間是站在正義這一邊的,因此克蘭斯頓進入沃爾特的角色時,也必須感覺良好。他必須以這種方式透過沃爾特的眼光看待事物,才能度過自己的一天。

事實證明,大多數觀眾都喜歡毒師懷特。一項由美國科羅加多大學瑪雅·科拉闊威雅科(Maja Krakowiak)與米娜·蔡-沃格爾(Mina Tsay-Vogel)的研究解釋原因。“是什么讓人們接受了影視人物的壞行為呢?影視人物動機與結果對觀眾的看法、人物的喜愛程度與道德脫落產生了影響。”這篇文章說了一大堆,但是總結為一句話:當我們支持影視人物進行英雄主義行為的動機時,我們很可能會寬恕他們的過激行為。

臨到劇集拍攝的末尾,吉里根開始有點不舍,對這個惡魔又產生了同情心。“在最后16集里,我開始有了全新的感受。”他又喚回了這位主創的同情心,他沒有料到會是這么有趣的轉變過程。“那種‘迫不及待想擺脫這個角色,把他從我腦子里趕出去’的想法,似乎在最后6、8個月被其他感受所取代,這種感受似乎是同情心,也許是由于對沃爾特的出身或本質又有了全新的認識。”吉里根說,沃爾特永遠不無聊,不管做什么,像黑武士(Darth Vader)這樣的大反派絕不乏味。

拍攝的最后兩周,吉里根無數次跟布萊恩·克蘭斯頓或艾倫·伯爾或任何在片場的人說,“我知道我想達到的目標,但我不知道具體怎么做。也許你能幫我?我想要的效果就是,布萊恩,我希望你走到窗口,拿起這個道具,但是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沒法告訴你動機為何,你能幫我解答這個問題嗎?”然后他回答,“那如果我這樣、這樣、這樣做呢。”接著兩個人一起解決問題。

總的來說,《絕命毒師》是披著民主外衣的“仁慈獨裁政權”,但大部分時候還是挺民主的,這部戲也得益于此。

最糟糕的莫過于,而這種事也常發生,大牌導演和大牌明星一出場,整個劇組那些唯唯諾諾的應聲蟲就圍著他們轉。“我不知道有沒有大牌編劇這種說法,不過大牌演員、導演和制片人是有的。”吉里根說。

某些時候,沒人敢對他們說不,這時候他們的事業就要栽跟頭了。“我很慶幸,過去六年間,我身邊的人都敢于說不。我需要這種敢于反抗的人,因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吉里根看來,如果身邊的團隊想法一致,不謀而合,那你的視野會非常局限。

《絕命毒師》中最精彩的橋段單憑一人之力是永遠無法做到的。“它不是我一人的思想成果,而是不同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某些精彩片段甚至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這是吉里根的肺腑之言。

眾所周知,寫作是孤獨的職業,人類史上最偉大的作品都是作家獨坐椅子上完成的。

但吉里根喜歡與人合作,在這種大雜燴式的創意碰撞里,每個人都往鍋里丟一點東西(只要不是老鼠屎~~),熬出來的這一鍋濃湯比單放一種料要好喝得多。

何種配料,才能烹制出觀眾最愛的“菜”,這點很難斷定。“我們全力以赴了,但其他編劇也是如此。有時候吧,我們也就是運氣好一些,中了彩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全县| 德惠市| 辉南县| 壤塘县| 宣汉县| 临潭县| 渝北区| 绿春县| 县级市| 通河县| 建湖县| 阳原县| 武穴市| 红桥区| 凌云县| 调兵山市| 怀柔区| 凤阳县| 行唐县| 雷山县| 龙门县| 长泰县| 金山区| 景洪市| 嫩江县| 云梦县| 雅江县| 类乌齐县| 厦门市| 临桂县| 台安县| 万宁市| 日照市| 贵港市| 商南县| 奈曼旗| 磴口县| 安新县| 无锡市| 商城县| 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