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明史:1644—1662
- (美)司徒琳
- 879字
- 2019-10-24 17:24:41
2017中文版序
1992年《南明史》中文首版問世,就受到了中國讀者的喜愛,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對此,我非常感激。這部《南明史》的構思與寫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寫作的初衷在于向西方學生和學者展現明清之際混亂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格局。雖然西方學界非常關注17世紀的中國,但是西方大學中的博士學位論文很少有涉及明清轉型之際的專論。這主要是因為此一時期歷史事件的基本框架撲朔迷離難于把握,而且第一手資料的真實性大多都難以判斷。當時我有機會受到杜希德教授(Denis Twitchett)和漢學家牟復禮教授(Frederick Mote)邀請,負責撰寫《劍橋中國明代史》的“南明”一章,由此萌生了撰寫一部面向西方讀者的南明通史的想法。它是一部以較少的人名、盡量簡單的術語和敘事線索,將本來復雜冗長的故事精簡于一卷的通俗易懂的書,書成之后便由耶魯大學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發行。1998年,亞洲研究協會出版了我的后續專著《明清之爭(1619—1683):史學史與資料指南》(The Ming-Qing Conflict, 1619-1683: A Historiography and Source Guide)。
我很幸運能夠結識復旦大學的朱維錚教授。他意識到《南明史》翻譯初稿的優點與價值。《南明史》的中譯稿最初是由幾位來自河南的研究生譯出,后來,我的上海學生對其做了改進。朱維錚教授也對初稿做了精心潤色,并將譯稿投至上海古籍出版社。沒有朱教授的幫助,《南明史》的中文版就不會發行。當然,我并不是第一個在中國介紹南明通史的研究者。早在1957年,謝國楨教授就出版了他的《南明史略》一書,這是南明斷代史的首創之作,但到了90年代,它就售罄不再發行了。隨后,南炳文教授和顧誠教授各自出版了南明史專著,內容更加全面細致,滿足了大學生和歷史專家的需要。也許是因為讀者通過我這部《南明史》中的17張地圖,獲得了清晰的視覺印象,能更好地理解明清雙方在軍事和海上的沖突,所以,仍有不少中國讀者能從我撰寫的《南明史》中找到許多可資利用的概況和廣泛的主題。我非常感激中國偉大的歷史地理學術傳統,讓我能夠呈現地圖,供讀者欣賞。目前,世紀文景準備發行《南明史》2017中文版。四十多年前,當我還在撰寫《南明史》的時候,這都是無法想象的!對此,我深感榮幸,并衷心感謝中國讀者的厚愛。
司徒琳
2017年3月
于布盧明頓
(袁穎迪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