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這么做,就不會冷場(1)
- 跟誰都能聊不停
- 李怡霏
- 4062字
- 2013-11-17 16:46:06
1.搭訕不冷場的基本技巧
有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體會,和一個陌生人說話說著說著就詞窮了,接著兩個人就陷入了冷場,這樣尷尬的狀況最后導致搭訕失敗,錯過了自己的心儀的對象,或者被人誤會。
經過大量的實踐,我們明白,溝通的時候任何一件小事都會成為失敗的原因,所以為了讓自己能夠與對方更加順暢地溝通,我們就必須學會搭訕的更多技巧。
案例
K意外地被分到了銷售組,這讓沉默寡言的K很是苦惱。他之前接觸過這樣的工作,可是都以失敗告終。這次本來打算放棄的,無奈正遇上經濟危機,不得不先在這個崗位上穩定下來。
K在公司進行了一下簡單的培訓后就出發了,并且見的第一個客戶是公司的新客戶,這讓他壓力更大。
對方是個比較有實力的大公司,需要請他們代理自己公司的產品。K在上門之前做了不少功課,對方會問什么問題,會有哪些懷疑,都作出了提前的預演。K覺得準備得已經非常充分了,于是一天下午,K踏進了對方公司的大門。
但世事難料,尤其對于新人來說,對方的問題根本無法預測,這導致K越談越緊張,最后大腦一片空白,甚至連之前準備過的問題都答不出來了,結果這場談判冷淡收場。
回到公司后,K真想大哭一場,覺得這是人生中一次毀滅性的打擊。第二天,K帶著辭職信來到了公司,正要交辭職信的時候,老板告訴K一個消息,說他談成了這次的生意,對方同意簽合約。
原來,對方和K之間只是走一個形式,合約是早已經擬定的,這次談判只是為了給K上一堂課。在挫敗中,K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在不斷地思考和實踐后,成功地拿下了好幾個客戶,在銷售界也逐漸嶄露頭角。
K能成功完全是憑著一股拼勁和不斷地學習、總結,搭訕也要相信熟能生巧這樣的道理。
分析
聰明的搭訕犯們能夠找到話題,并且制造話題,他們也知道怎樣拉近自己與對方的距離,這樣才不會讓搭訕不冷場。
但是話題的積累需要你在不斷的學習和總結中積累,并不能一蹴而就。
技術總結:不冷場話題的5要素
1.兩個陌生人說話難免會遇到冷門,避免冷門也是一個成功話題的必備要素。
2.圍繞事業追求。事業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任何一個對事業勤奮努力,對人生有追求的人都是有魅力的人,他們會在談話中表現出自己的事業心,同時也會激發對方的事業感,這樣對方就會更加喜歡開口。
3.圍繞興趣愛好,引起共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即使一個人再怎么沉默寡言,他也無法抵擋這樣的話題,任何一個人談起自己的興趣愛好都會有很多想說的,而你要做的只是拋磚引玉,并且建立兩個人之間的共同點,這樣你會發現你們的話題會不斷增多。
4.圍繞環境氛圍進行搭訕。這樣交談下去兩個人的話題才會有一定的變化,隨著場景的逐漸變化,很多的人會發現自己的話題增多了,而善于觀察的你也會給對方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可以用在你突然無語的時候,穿插進這樣的話題就不會冷場。
5.圍繞社會環境找話題。社會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圈子,生活中的體會也一樣可以成為你的話題,想說的、想做的、現在的社會狀況等都是你可以引用的。社會的圈子很大,你可以多去分析一些社會狀況,有的時候,一個很小的社會狀況引發的話題也會成為一場精彩的搭訕,而你所需要的僅僅是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2.肢體語言更重要
搭訕離不開肢體語言,能夠用身體說話的人更加容易成功,你大方的舉止會無時無刻不在對方的腦海中留下鮮明的印象。
案例
面試是所有人都要經歷的求職關。要跨越這道關卡,其中的精髓可不能不掌握。這就包含了肢體語言的運用。
小劉換過很多工作,每一次面試他都有自己的獨特法寶。雖然他的語言并不華麗,但是總能在面試的時候脫穎而出,小劉總結說:“這都是肢體語言的功效。從站在對方面前的那一瞬間開始,你就應該有一個良好的狀態。首先要去仔細聆聽對方的問題,這過程中要面帶微笑。其次,在回答的過程中,語言要簡潔明了,用詞應謹慎,偶爾伸手做一個大方的舉動,讓對方看出你平和的心態,這樣不僅能夠將你的肢體語言和說話內容結合起來,還能為你的面試錦上添花。一般的面試者由于緊張而無法放開姿態說話,他們的肢體語言大多是雙手后交叉或者緊緊撰拳頭。這樣的人一般不容易被領導聘用,而那些舉手投足大方得體的人是領導們的首選。”
分析
交流過程中,38%的信息是通過聲音(音調,語速,音量,語氣)來傳達的,55%的信息是通過視覺來傳達的(身體語言,眼神接觸)。也就是說,只有7%的信息是通過所說的話來傳達的。因此,無論是一對一的面試還是面對一群人的簡報,當成你為談話場上焦點時,需要的是全面高效的溝通。
但同時也要注意,肢體語言不能用得過于生硬,因為過多的肢體語言是最容易被別人認打上輕浮烙印的搭訕方式,我這里要教大家的是怎么將肢體語言做得到位,并且還能減少對方對你的誤解。
專家發現,在我們正常的交談過程中,親密的朋友距離應為0.5米,一般的朋友為1米,陌生人應該為一米以上。這是交談中的肢體禮儀,能減少對方對自己的恐懼感。
技術總結:錯誤肢體語言大匯總
1.交談過程中眼神飄忽,或者一直盯著一旁、腳下、前面的桌子,從來不曾看到對方肩膀以上的部位,這暴露了你的不自信。
2.站到與交流者有隔閡的地方。當你和對方交流的時候,你們中間不應該有任何阻礙,就算一張桌子、一把椅子都不行。有人會覺得,這樣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其實,你與對方之間的一點點隔閡哪怕是雙手交叉都會造成你的交流不暢。
3.坐立不安,搖擺或晃動,把手放在口袋里面或手指糾纏著把手拘謹的放在身體兩側。這些動作給人的印象都是你提不起興趣,不想參與或緊張,不論你到底是或不是。
4.站著、坐著不動,效率低的發言者幾乎不動,從頭到尾都站在同一個地方。這會讓人覺得你很死板、緊張、沉悶、沒有魅力和活力。
5.交流中用一些虛假動作,會讓人認為你準備過度,或者不自然和做作。如果要使用手勢,那么一定不要過度,更不要刻意模仿他人。
6.令人討厭的小動作。在餐廳或者酒吧中溝通時,很多人慣性玩硬幣,跺腳或者做一些其他令人討厭的小動作。以上這些動作都只能體現出你的緊張,不自信或對細節不夠關注。這些可能都是你不自覺的表現,如果有人為你重新演繹一遍你的狀態,你就會發現這些從未察覺到的小問題有多么地惹人厭惡。
3.形象禮儀——第一眼印象的關鍵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都愿意和美的人交往。一個人的形象美不美并不單純指外表美不美,更包括了禮儀完不完美。一個人即使長得再漂亮,但是你看到他隨地吐痰、在公共場所吸煙,欺負幼小、打罵老人……那么,你還會覺得他形象好嗎?
從不同的角度上來說,我們關注一個人,并不是只關注他的外貌,內在的東西也是我們考察對方的一個標準。
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儀表儀態、風度品德和道德素質,綜合起來就是他能否結識知心朋友的關鍵。我們并不想因為沒素質而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也不想因為言談不得體而在別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案例
一次在外面閑逛,突然見到一個場面非常有趣,這使我知道了什么是一個人的形象。可能故事并不按大家想象的套路來,但如果哪一點觸動了你的心,請繼續往下看。
正當我在步行街上一個人漫無目的地走著,身邊走過一個女孩,身高有一米七,非常瘦,長相算是九分MM,穿得也非常時髦,路過的各位男孩們都忍不住側目,當然我也不例外。
女孩應該是屬于那種比較開放的類型,看見有人看她,步子也邁大了許多。正當這時,戲劇性的一幕來了,女孩身后有人吹了聲口哨,女孩一回頭踢到了路邊一個乞丐婆婆,女孩先是一愣,然后,看到對方是個乞丐后,女孩尷尬地笑笑,然后什么也沒說直接低頭看她的鞋。
沒過半分鐘,令所有人詫異的狀況出現了,女孩向著婆婆質問道:“你怎么往我身上撞呢?你知道我這雙鞋多少錢嗎?”
沒等那婆婆說話,女孩就掏出手機一邊撥號碼一邊氣憤地說:“真是倒霉!這事不解決都不許走!”
周圍的看客們都忍不住了,紛紛指責那個女孩,明明是自己不看路,卻說人家往她身上撞。
女孩開始還辯解,后來逐漸沒了聲音,最后匆匆逃走。在場的男士們誰都再沒正眼看過女孩一眼。
分析
在人們的心里,形象禮儀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兩個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心里對對方都有一個評判,而第一印象中,形象禮儀就占了80%。如果一個人與你第一次見面,而且見面沒幾分鐘就開始臟話連篇,那么這個人一定會被你排除,因為形象禮儀不好的人,也不會給人安全感。
形象禮儀能夠喚醒人們追求美的欲望,某個人善良,那么他在人們心里的評價就很高,即便是他長得不夠美,人們也會忽略外貌去和他交往。具有良好修養的人能夠獲得別人的肯定,所以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一定不能做作、道德修養一定不能敗壞。這是最基本的評價方式,也是獲得別人信任的關鍵。
社交中,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需要用我們的尊重和信任來換取,形象的好壞也是對方能否說得下去的關鍵,試想一下,當自己正在說話的時候,對方毫不顧忌你的感受,而突然轉身離開,這樣對你是一個多尷尬的場面,你還會愿意再和他交往嗎?可一個懂得社交禮儀的人就不一樣了,你會喜歡和他們接觸、交流,因為你能從他們那里獲得一個肯定。
在人們心里一直是內在勝過外表的,而內在又是后天修煉成的。但我們與人交往時,并不可能只是一次去控制自己的形象禮儀,長久的維護才是溝通的標準。因此,更應當在平時注意自身的修養。
交際中,禮儀是修養的一種體現,它代表著你對他人的尊重。很多人會害怕自己的搭訕遭遇冷場,這也是因為修養不夠,因為如果一個人有著不好的品行,那么對方就會厭煩和他溝通,覺得這樣的溝通是一種折磨。
技術總結:拜訪的“四請”原則
“四請”原則,就是“請進”、“請坐”、“請慢走”和“請留步”。
另外,在這些句子生效的時候,你也要記得“你好”和“再見”的重要性。
4.自我暗示——獲得勇氣的來源
在遇到一個心儀的目標時,你是否能夠立馬沖過去和對方搭訕呢?這是一個需要足夠勇氣支撐的狀況,當你站到對方面前的時候,又是否能夠毫不猶豫地和對方說出第一句話呢?這個時候自我暗示就是你勇氣的來源。
自我暗示通常是用來指某些人或者事物通過自我刺激達到改變行為的目的。自我暗示分為兩種,一種是消極的自我暗示,一種是積極的自我暗示。消極的自我暗示會損傷自己的勇氣,而積極的自我暗示能夠提升自己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