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
- 孫健家主編
- 2535字
- 2019-05-21 11:47:10
3.3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體系
3.3.1 開展質量風險管理的流程體系
3.3.1.1 管理流程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的、系統的、完整的過程,是一種綜合性的管理活動,其風險來源、風險的形成過程、風險潛在的破壞機制、風險的影響范圍以及風險的破壞力錯綜復雜,單一的管理技術或單一的控制措施等都有局限性,都不能完全奏效,必須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手段和措施,將風險的識別、評估、應對、監控和后評估貫穿于項目的全過程,其一般管理流程如圖3-2所示。

圖3-2 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一般流程
3.3.1.2 責任體系
構建責任體系是實行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的重要保證。實行質量風險管理,必須建立以建設單位組織管理為核心,設計單位技術管理為保障、施工單位自控為關鍵、監理單位監控為保證的共同參與、各負其責的質量風險管理責任體系。
(1)建設單位質量風險管理主要職責:制訂實施辦法,明確管理職責;提出風險管理目標、范圍、方法和評估標準;制訂質量風險控制計劃及對策;對施工、監理單位指導、檢查和監督。
(2)勘察設計單位質量風險管理主要職責:初步設計階段,做好方案比選,提出質量防范指導性建議;項目開工前,參與設計交底,負責參建方的疑問解答,提出風險控制要求;工程實施中及時處理潛在的風險因素。
(3)施工單位質量風險管理主要職責:制訂施工階段實施細則;開展風險調查,分析、評估,制訂風險控制對策;編制高風險點專項施工方案;組件專業隊伍,配置相應設備;開展崗前質量風險教育培訓;跟蹤檢查質量風險源變化,及時分析評估,制訂對策。
(4)監理單位質量風險管理主要職責:編制質量風險監理實施細則;組織參與風險源調查、識別、分析與評價;負責審核、批準施工單位專項方案;檢查確認風險要素變化及防范措施落實;對重大質量風險工程部位、施工工序質量專人進行旁站監理;定期總結質量風險控制情況。
3.3.2 質量風險的全過程管理
3.3.2.1 全過程管理思想
質量風險管理貫穿于高速鐵路建設工程項目的方案決策、勘察、設計、施工及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涉及建設、監理、勘察、設計、施工等責任主體,以及地質、天氣、4M1E、施工工藝、技術措施等影響因素。在高速鐵路項目建設過程中,方案決策、設計階段等環節,建設、監理、勘察、設計單位等主體,都是對高速鐵路工程實體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并在某些情況下決定著高速鐵路建設工程的質量。在施工階段,施工單位是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的直接形成因素,但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問題不只發生在施工階段,也不僅僅是施工單位的問題。建設單位作為建設工程的投資人,是建設工程的重要責任主體。建設單位行為不規范,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工程質量風險的出現。因此,按照全面質量管理(TQC)的管理思想,應對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進行包括人、技術、管理、環境、社會等方面系統的、全過程的管理。
3.3.2.2 源頭控制
設計源頭質量風險控制不僅要求設計單位提高設計深度,還要靠咨詢、監理、施工單位共同對高速鐵路建設項目實際狀況進行核實,從而對設計成果的質量進行把關。在設計階段越早發現設計質量問題,項目質量風險就越容易管理與控制。例如,在寧安鐵路的設計方案把關上,牢記“兩不一建”的建設理念,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積極組織設計單位開展項目質量風險識別與評估,制訂重點質量風險工程、主要質量風險因素、質量風險級別大小、減小和規避質量風險的細則。對高風險隧道施工方法、立交跨越形式和營業線站場過渡等設計方案進行比選,組織專家進行評估論證,從設計方案上提出規避、減輕、避免工程質量風險的防控措施。
3.3.2.3 動態監控
質量風險因素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質量風險管理必須動態跟進。原有的質量風險消除后,可能會殘余質量風險,甚至產生新的質量風險。為此,應全面落實過程控制標準化和現場管理標準化,在質量風險應對和防范過程中,各單位各級管理人員需加強日常檢查指導,嚴密跟蹤、盯控工程質量風險的受控狀態。同時,對已識別的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進行記錄、分析,以檢驗質量風險應對、防范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殘余質量風險等。特別注意的是,對于殘余質量風險以及潛在和未知的質量風險,當存在殘余質量風險或出現新的質量風險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并觀察、記錄其變化,適時調整和修正質量風險應對計劃、應對策略,從而消除和控制各類已知和未知的質量風險因素,實現質量風險控制的PDCA循環。
在高速鐵路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對質量風險控制措施落實情況開展日常的檢查指導,并通過落實干部包保、現場量化檢查、干部工作“寫實”和跟班或帶班作業等管理制度,實施質量風險的動態管理與監控,如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和評估質量風險的受控狀態,分析和評估殘余質量風險,并制訂應對的處置措施。
3.3.2.4 后評估管理
高速鐵路建設質量風險管理的后評估是指從項目開工之后直到項目終止的這一段時間內,對照項目立項決策、設計的質量要求,分析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成績和問題,評價項目的質量效果、收益、作用和影響,判斷項目質量目標的實現程度,總結質量風險管理經驗教訓等一系列工作。它是對項目質量風險管理進行總結并反饋總結意見,為以后的質量風險管理提供有用的經驗,也為下一個質量風險管理周期的工作提供指導和參考。其基本出發點是總結高速鐵路建設項目質量風險管理工作的經驗,探索出適應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對于高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風險管理后評估,按風險管理過程可以分為對風險預先管理(項目前期階段)的評估和對風險監控管理(項目中期與終止階段)的評估;按評估內容可以分為對風險辨識的評估、對風險分析與量化的評估、對風險計劃與處置的評估、對風險管理組織的評估、對風險管理對項目管理影響的評估,以及對風險管理的成本效益評估等。
當質量風險工點全部施工結束,或某個重大且復雜的質量風險控制完成后,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由質量風險管理責任單位逐項對照需要監控的風險事件和已采取的措施,及時組織全面的檢查、驗收,做出對質量風險處置結果的評估、評價,并明確給出“處置結果”和“需關注的問題”結論。其中,“處置結果”結論分為“無殘余風險”和“有殘余風險”兩種。當“處置結果”為“有殘余風險”時,“需要關注的問題”欄中應詳細注明需要關注的事項和內容,提醒下道工序或接管單位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