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 龍?zhí)椎慕?/a>
- 沉陸語
- 2388字
- 2019-04-30 23:58:16
湯敏私下里聯(lián)系幾家江湖幫派,稱拉一人入伍就有一錢銀子,拉來的人越多銀子越多,騙來無數(shù)鄉(xiāng)下人入伍,不用給安家銀。
湯敏的主意得了兵部上下認(rèn)同,省下的錢財五成讓上官拿去,三成分于經(jīng)手的同僚,剩下兩成歸他入袋為安。
湯敏盯上了城內(nèi)各家兵戶,世代從軍,找了幾家威望的,向他們透露口風(fēng)。
此番南下與主將商量好了,為了士卒無后顧之憂,往日士卒的繳獲留兩成,其余歸上官,今日留四成。
江南一上縣之賦稅抵得上北方一州,這些府庫金銀上千萬兩之巨,堆在叛軍營里。
叛軍人雖多,但南兵怎及北兵敢戰(zhàn),京營善戰(zhàn),叛軍多無兵甲,怎是他們的對手?
金銀誰不想要?有人動心了。
湯敏等官站在高臺上見新軍操練,人人精壯,有家傳根底在身,雖操練月余,但已識戰(zhàn)陣之法,其余的只得在行軍路上練了。
“兵甲可齊全呢?明帝聚天下能工巧匠大半于京城,想來此時對上叛軍,兵甲不會出差錯吧?”湯敏轉(zhuǎn)頭,不懷好意問道。
“回侍郎大人,京城武庫里的甲胄兵刃因南方叛亂之故,先送了幾批去了江南,皆是官造上品,只是……”一郎中低頭小心回道。
“當(dāng)我不知么?不管你們是傾家蕩產(chǎn)也好,還是家破人亡,你們這些年吃的都給我吐出來,別想攀扯別人,他們也少不了。”
湯敏言語提醒過后,甩袖離開,等會要去太仆寺牧監(jiān)催要戰(zhàn)馬,幾日奔波下去,他算是看開了,就是勞碌命。
在關(guān)口驛又與南調(diào)的數(shù)支邊關(guān)鐵騎銳卒匯聚,加上征召的輔兵,號稱十萬人的平叛大軍氣勢洶洶地南下了。
皇甫英回頭望向落日余暉下的京城,來去匆匆,不知幾時他可回京。
從京城一路南下,平叛大軍起初遇上小股賊寇屢戰(zhàn)屢勝,士氣大振。
南下之途,流民遍野,豪強揭竿而起。
如眾將所料,地方上的亂民怎會是久經(jīng)操練的京營對手,止到他們遇上了以義勝軍為首的叛軍。
京營背靠京城龐大的工匠坊,武庫內(nèi)的甲械之多是叛軍怎么也比不了的。
雖官軍有鐵騎之利,但叛軍人多勢眾,幾近三四十萬之眾,勢均力敵。
馬上皇甫英瞭望城樓動靜,同行的騎卒罵罵咧咧,手用力握著韁繩,面上不顯,枯站在城門口外,信物遞上城頭快半個時辰了,喊話城頭,也沒人接話。
他對南下平叛一行的艱難遠(yuǎn)遠(yuǎn)沒料到,經(jīng)過幾座村鎮(zhèn)無人煙,竟是受了池魚之殃。
先前各地府兵調(diào)動,糧餉拖欠多年,賞賜不夠,出軍遷延日久,士卒無心無意離鄉(xiāng)征戰(zhàn)。
他們出兵前得到主將的許諾,破賊城后劫三日,不想兵過如箟,掘地三尺,未從賊的城里許多人家的財貨也被洗劫一空。
各城對皇甫英等人關(guān)著城門,不讓官軍入城,給些酒食糧草犒勞,指明叛軍所在,以求盡快打發(fā)走。
“民視我們?yōu)橘\寇,處處設(shè)防,在自家地盤行軍不如敵境,大軍如何能打勝仗?”田楚指著城頭后來往的人影,怒道。
“難,前途難料,先回營讓曹參軍稟告將軍,想出法子破眼下困境。”皇甫英愁道。
“軍中多了許多公子哥,不理軍紀(jì),肆意帶人出入軍營,連鐵面無私的曹參軍對其要忍讓一二。”回營途中田楚嘆道。
南征軍中多有各家安插進(jìn)來的年輕子弟,在族里無所事事,家主抱著讓他們趁亂世在南方擷取一二權(quán)勢的主意。
南征軍未至南方的形勢早已峰回路轉(zhuǎn),義勝軍已有尾大不掉之勢,坐擁數(shù)州之地,錢糧器械無憂,境內(nèi)大小軍頭臣服。
李洪的義勝軍幾近三十萬之眾,南征軍與之初戰(zhàn),幾大都督府的府兵潰敗。
皇甫英所部與之?dāng)?shù)番惡戰(zhàn),新兵十停去了五停,對方士卒尤為耐戰(zhàn),自家多是水土不服,雪上加霜。
混進(jìn)大軍的京城子弟哪知南下剿賊會苦成這樣,叫苦不迭,引得營中士卒人心渙散。
皇甫英經(jīng)歷了一生中的最大敗戰(zhàn),兄弟丟了一半,在那一夜逃亡里,他堅定了某個念頭,不許在有人隨意擺布他的命。
南征軍之慘狀,驚醒了京城中的某些裝睡之人,心思變了,或許到思慮退路的時候了。
“王大人,你怎么辭官了?”一青衣老人在城門口見到熟人,問道。
“趙大人,家里老母去世,攜家人回鄉(xiāng)守孝,你這是……”侍郎王驪拖家?guī)Э冢土藘奢v馬車在今日出城,瞧見熟人下了馬車,回道。
“年老體弱,總是要給后輩讓位的,省得有人在背后嚼舌根。”
飽讀史書前朝之臣能在新朝得善終已是不易,急流勇退不失為一個好法子,車隊離開京城日多。
方流曾在京城一老書樓碰到一癡迷于古史的老人,埋在書海里,自號盜天書匠。
知曉當(dāng)年京城許多隱情,誰知大王爺剛出宮年幼時曾遭一劫,蒙魔教援手活命。
緣由是剛出皇宮的大王爺?shù)K了某些人的眼,明帝的庶長子。
明帝心堅強勢,向來行事霸道,不喜旁人忤逆心意,哪怕是跟隨多年的心腹親信犯了他的忌諱難逃責(zé)罰。
明帝登基初與斗權(quán)臣,斗勛貴,親率京營至邊關(guān),騰籠換鳥,帶十萬邊軍回京,京營連根拔起,奪得兵權(quán)。
明帝被時人視為暴君,咄咄逼人,與世家作對,年長就是大王爺最大的罪過。
這是一次精心布下的伏殺,大王爺從皇宮赴宴回府途中,隨行的王府護(hù)衛(wèi)未料到在京城向王爺下手。
一黑衣刺客躍下,一劍殺入護(hù)衛(wèi),劍光疾,血未流,沖至馬車旁,被一皇族供奉攔下,其余護(hù)衛(wèi)死絕。
巡城衛(wèi)輪班的將官得了上令,一個時辰里士卒無須在某處街道巡夜,在布局人自知,九死一生之局,為求萬無一失,他請來某人。
四周冒出的刺客們步步靠近馬車,皇族供奉被一劍穿在馬車上,大王爺坐在馬車?yán)餂]動靜。
“驚風(fēng)細(xì)雨劍,元家好大膽子,刺殺王爺,誅九族的大罪。”供奉雙手無力垂落,吐血道。
刺客一招劍氣疾風(fēng)驟雨地廢了供奉賴以成名的雙手功夫,供奉才認(rèn)出了刺客是誰。
兩道人影站在酒樓上看著,一人說道:“此人年紀(jì)不大,三十歲不到劍法大成,半步宗師,放在江湖上算是大材,可在元家不過如此。”
“元家棄徒罷了,你休小看了元家,元家在京城武林占半壁江山,底蘊之深不是你我可點評的,莫忘了長老的勸誡,元家人不好惹。”
抬手漫天飛葉無情地劃過刺客咽喉,來人留下信物,在馬車旁說了幾句話后走了。
明帝知曉后大發(fā)怒火,皇子在靠近宮城的御街附近遇刺,蔑視皇權(quán),兇手尚未捉到,但巡城衛(wèi)不見蹤影,嚴(yán)懲不貸。
凡是涉及此案的巡城衛(wèi)將官等人一律抄家,夷三族,幾百顆人頭落地。
上千人流放邊關(guān),老弱婦孺也在此列,這已是被大臣多番勸說明帝后的結(jié)果,不然又是一樁大案,有幾家是勛貴的人,也沒逃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