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遇見
  • 毛尖
  • 13728字
  • 2019-01-21 09:55:25

一代宗師還在臺上

前年看完《一代宗師》后,不斷有風聲傳來,說會有一個完整版出來解釋另外兩位宗師,也就是兩個里子人物:張震扮演的一線天和趙本山扮演的丁連山。

新年等來新版。2D轉制3D的效果不錯,更不錯的是,新版克服了2013版后半段破碎的劇情,使得整個敘事流暢好懂。兩年前,我們大呼小叫過的那些“看不懂”,都被墨鏡王的新版本掃蕩。

墨鏡王掃蕩了我們的疑問,可是,原諒我出爾反爾,光滑的新版讓我明白,疑點重重的2013版倒是更珍貴。因為新版的流暢完全建立在刪減上,而舊版的難懂卻是因為王家衛有更大的歷史抱負,他要講的是復數的宗師,武林世界和風云中國。

簡單地說,大家原本的期待是,一線天和丁連山的暗殺團側影能夠被有效地組織進葉問和宮二的故事中,否則,一代宗師很容易淪為一代情師。2013版中,宮二聲色不動掩護一線天的情節,因為沒有因果讓觀眾看得一頭霧水,但是,一線天和宮二的這種革命性男女關系卻有效地截斷了葉問和宮二的隔空纏綿。可惜的是,新版只保留了張震香港部分的戲,一線天的剃刀因為沒有在更廣闊的政治生涯中閃過寒光,他的白玫瑰理發廳就只是一個落魄武林高手的犬儒歸宿。相同地,丁連山的身份因為沒有足夠的前情提要,他關于“同志”的暗語就變成了趙本山式的小品。這兩個人,本來最有希望和葉問構成民國武林的結構性張力,但是,他們在舊版中“葉底藏花”般的刀光劍影卻在新版中被徹底清空。最后,一代武林就孤零零地留下葉問一個宗師,跟宮二把一顆紐扣推來搡去。

葉問說,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王家衛的功夫,在新版中缺了一豎,兩小時新版講了一段激動人心的武林愛情,多少浪費了令人心魂蕩漾的中國功夫。一個練形意的觀眾說,電影的劇情他不懂,但是,“看到馬三在火車站的虎撲時,我感動了,這是我第一次在電影中看到的真正形意十二形的虎形架子!”不難想象,這部電影如果沒有這些原汁原味的五行連環拳,半步崩拳,八卦游身掌,縱有葉問和宮二半輩子的互相惦記,觀眾也不會惦記宗師到今天。

《一代宗師》如今已有四個版本,也不知道傳說中的“完整版”還會不會來。一個網友說,兩年前,他朋友約他看《一代宗師》,沒想到當晚朋友出車禍撞人,在監獄里待了兩年出來,消沉不堪,覺得自己錯過了人生,不過,他一句話就讓他的朋友重新揚起了生命的風帆:“《一代宗師》還在上映。”

一代宗師還在臺上,你什么都沒有錯過。聽上去是不是很不王家衛?因為王家衛的電影語法永遠是過去時,是錯過。因此啊,不要相信電影中的人生,要像電影發行公司一樣相信人生,《一代宗師》有2D,有3D,過四年,還會有四小時版出來。不過,我希望,墨鏡王的“宗師篇”可以翻過去了,我等他十個小時的《繁花》來搞死我們。

二奶二爺

重慶師范大學試行了新的學生管理條例,其中有這樣一條:發現當三陪、當二奶、當二爺、搞一夜情的將開除學籍。

規定一出,民聲喧嘩。一夜情不能搞,那么兩夜三夜四夜情?夜情要繼續?如果大學生不能支配自己肉身,誰來支配?最后,爭議聚焦在,如何界定案情。據該校有關方面稱,他們主要是依賴公安機關,一旦公安部門對事實認清后,學校就會做出相應處理。同時,倒有特別敢作敢為的女生跳出來說,我就是你們眼中的二奶,但是,我自己并不這么看自己,我只是和相愛的男人同居。

現在,全國范圍內的討論正在展開,學生強烈要求把這樣的規定也寫入教師的行為準則,家長念聲阿彌陀佛,新生活運動是時候了。不過,奇怪的是,天南地北,沒有一個人問,什么叫“二爺”?很顯然,這個“二爺”是為了討政治正確弄出來的新詞,毋庸置疑的呀!你看,雖然從來也沒有人真正界定過“二奶”的含義,但無數女性在這個領域里的實踐已經為這個詞“闖下了一片江山”。所以,女權主義這回可以高興一把,他們的努力讓重慶師大不敢不把“二爺”也叫出來,嘿嘿,在我們的詞典里,又有了一個從陰性裂變出來的,陽性的詞。

但是,別忘了,這個時候,一定有人在某處笑,笑我們。如果生活可以這么命名的話,那么我相信,是“二爺”這個詞讓世界墮落的。一點都不神秘,如同王爾德說的,倫敦本無霧,惠斯勒畫霧,倫敦才起霧。

理論掌握群眾啊,用“二爺”這個詞,檢索一下我們的文學史,會發現,他的身世比二奶還要傳奇,只不過,那時候,他們是一個個人,可能叫寶玉,可能叫其他。但是,新時代的“捉奸隊伍”已經成立,就算你躺在戀人的懷抱里,你也失去了安全感,因為這個世界已經決意不保護我們。如果你今天沒有被“二爺”這樣的詞捕獲,你早晚會被另外的詞定罪。

就此而言,三陪,二奶,二爺這樣的命名,就是一次犯罪,教唆罪。

三生三世和時代元神

跟樓下的保安小哥聊天,他說新搬來的一樓人家很有錢,三生三世也用不完。看我反應不強烈,他強調了一遍,三——生——三——世。然后,他用劇情片的目光看著手里的一杯茶,跟看桃花似的。我意識到,我得刷一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簡稱《三生三世》)了。

網絡劇《三生三世》登場的時候,因為同名小說深陷抄襲爭議,遭遇了各種抵制。但很快,地鐵里的手機開始播放《四海八荒》,微信圈里出現“四生四世”“千里桃花”這些衍生詞,我知道這部點播戈達爾三百億次的網劇接近“現象級”了。

作為一部仙俠劇,《三生三世》的仙和俠主要靠服裝表現,整個劇雖然也設置了各路仙魔,可不管是仙是魔,都被愛情掐著七寸,男女主角如此,男配女配如此,主角配角的上一代下一代也都如此。因此網上亂嚷嚷的我們也可能擁有自己的《權力的游戲》,小矮人提利昂的一個眼神就可以把他們打回去。簡單地說,《三生三世》就是趙又廷和楊冪不斷更換IP賬號的三場戀愛,而讓他們三生三世愛情如此吸粉的原因就一個,兩人都是頂級配置,顏值四海最高,地位八荒無敵,一個是天胄,一個是帝女。這樣,盡管他們智商飄忽地成了宮斗犧牲品,但等到他們版本升級回來碾壓心機婊時,網上飛出一千萬個彈幕“爽”。這個,就是網絡劇的必殺技,叫“爽點”。

如果這一刻爽到了你,恭喜你,你已經是“大”時代的一分子。這么說吧,《三生三世》是一個“大”數據,大大小小仙人掛在嘴里的“兩萬年”“七萬年”是一個“大”數據,就像劇中領冠眾神的天君是個超級大泡沫,老頭菜鳥造型,智商全場最低,遇到問題便找帝君,帝君不在就犯錯誤,從來神仙千里眼,但是天君就是個罪魁老男人。神仙好,可神仙邏輯卻是個腐朽大公式,用“年”代替“日”,用“國”代替“村”,感情上也一樣,以大制小,正出壓庶出,正室壓側室,白淺碾壓玄女碾壓素錦。雖然都是情網恢恢壞女受罰的故事,但網絡劇的核心是,最后進入十里桃林的愛情人口,必須是大時代的大員,女主白淺男主夜華,庇佑他們一路桃花的,是他們的豪華出身和豪華裝備,這個,才是網絡劇的“元神”。

網劇常常和網游相伴相生,沒有財力走不到游戲終場,白淺血洗大紫明宮都爽到過我們,但仔細想想,白淺維護的,不過是網絡時代的勢利,版本越高越有活路。

當然,作為一個現象級網劇,《三生三世》有它不能被數據邏輯涵括的好,尤其前面幾集,昆侖虛出現新人,師父公然寵十七,整個師門沒有一點點鉤心斗角,清新到耽美;還有白真和折顏,耽美到自然,風調雨順的神仙關系,剎那間有過那么點仙氣。可惜,像所有的網劇一樣,58集的長度拖垮了最初的桃花,換句話說,原本,一生一世就足夠。

四季侯麥

樸素地說,“不知情”是侯麥《冬天的故事》的唯一線索。菲莉絲不知道自己喜歡的男人查理去了哪里,還會不會回來。查理也不知道他和菲莉絲有了一個孩子,不知道菲莉絲獨自撫養著孩子,他不知道當年只是一個很小的錯誤導致倆人失之交臂,總之,都是因為不知情。當然,也是“不知情”,馬克桑斯和洛伊都把自己的感情押在菲莉絲身上,一個還和老婆攤了牌。看到這樣的關系,你想到《卡薩布蘭卡》了吧,有些錯誤是不能犯的呀!

好在,這是《四季的故事》。侯麥拍這個故事的時候已經七十二歲,七十二歲的他顯得前所未有地自由,在《冬天的故事》的最后時刻,他讓他的男女主人公在公車上相遇,而且男的沒娶,女的沒嫁,這是童話嗎?侯麥的高明在于,菲莉絲和查理的相遇不會讓你感覺是肥皂劇,圣誕節,這也是日常生活。事實上,結局根本不是侯麥關心的,他的影迷也從來不談論侯麥的結局,讓所有的人念茲在茲的,唯有在影片人物中間轉來轉去的那些話。

這些話,很多年來,一直讓侯麥的反對黨覺得很無聊,另一個說法則是太文學或太哲學。回頭想想,侯麥的主人公的確是哲學的,即使不像《在莫德家過夜》中的主人公那樣老談笛卡爾,也絕對不屑去說卡迪爾。不過,歲月流逝,在革命年代淡出旋渦的侯麥,五十年如一日守候的東西,今天看來不僅不反動,而且比戈達爾還具有人民性。而對于我來說,坐地鐵實實在在成了懷念侯麥的一種方式,你看,“不知情”不正是地鐵里的戀人絮語顯得如此迷人的動力?再說了,當年覺得特別書卷氣的侯麥對話,出沒在我們的地鐵車廂里,多么平常!那邊,一對母女倆說的話,不就是《冬天的故事》的臺詞:

菲莉絲:沒什么。他太有智慧了。這樣的人當朋友還行,可是久而久之我會覺得矮他一截。我也不知道……他太溫和了……

母親:這才好,溫和的男人不多了。

溫和的男人不多了,溫和的侯麥已經離開,深夜的地下鐵,都是侯麥的電影。一年四季,懷念侯麥。

五十度灰里的想象

連著看了《五十度灰》和《穹頂之下》,深感大數據還是這個時代的最大特技。

我承認自己賊心不死,《五十度灰》的全球預告出來后,我就一直坐等這部SM大片,矯情點說,我想看看好萊塢能夠創造什么男女敘事新模板;老實點說,我想看看千年的淫欲怎么推陳出新。

然后,Duang,我和全世界的觀眾一樣,再次被自己的淫欲扇了耳光。男主出場挺硬的:“哥不做愛,哥干。”可是干你妹,兩個小時看下來,被香港翻譯成“五十道色戒”的愛情動作片,一道《色·戒》的影子都沒有。相反,新世紀的所有陳腔濫調都能在這個電影中找到,現實人生中沒有一絲可能性的相遇和相愛,導演全部用情趣產品幫你達成。按廣告,男主女主短兵相接以后,肉身的火花創造出激情,但是,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雙方的激情全部來自編導的特技。

男女兩用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進化到汽車,現在,終于升級到直升機。不過,直升機和男主的游戲室一樣,志不在炫耀,在抒情,因為,“只給你一個人用”。聽到這樣的話,女主當然是軟了,就像第一次見面,女主一下子摔進男主的辦公室,男主立馬也軟了。編導TM真心勇猛啊,領著觀眾和女主到男主的車庫里,然后女主問哪一輛車是你的,男主說,全部。看到這里我對編導跪下了,你們真的不是炫富,是為了表現男女主人公的獨特性格,為了宣誓他們彼此小白兔般的全部占有,自行車能抒情,汽車直升機為什么就不能抒情!

中年色情灰姑娘真是遇到好時代了,全世界觀眾都一樣呆萌啊,居然會相信比芙蓉姐姐更缺少閱歷的詹姆斯女士會有干貨。看到最后,不出意料的,男主的SM欲望又被童年陰影解釋了一下。奶奶的,這個時候我真是懷念王晶,王晶提過西門慶的童年嗎,憑什么SM永遠得背著一口黑鍋?真是煩透了這種老蘿莉腔,但是人家詹姆斯女士穩穩坐著色情界的頭把交椅啊,想到這里,我的心頭,一片霧霾。

由此,我是這么理解霧霾的:一種你看不透的灰色大數據。

面對大數據,咱老百姓當然就撲通跪倒。類似,《五十度灰》里,男主被塑造成金色大數據的樣子,女主的繳械,誰會有意見呢?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致幻劑。在大數據面前,臣服就是了,就像無數朋友告訴我,《五十度灰》是部爛片,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為它浪費一個晚上,因為它是網絡上的數據王。

同樣,我看《穹頂之下》,也是因為這兩天,它刷爆了我的微信。一個自媒體產品,獲得了天南海北的激情點贊,搞得我在飯桌上稍微表示一下不同意見,就有朋友用嚴厲的眼睛看著我:“你有什么證據?”

我沒有一點證據。事實上,看完柴靜的紀錄片,我對她有基本的敬意,環球同此涼熱,討論霧霾當然是好事。但是,我不喜歡她中產階級的抒情腔,一年里,有一半的日子,她說她要把孩子囚徒一樣關在家里。這個,沒有能力鎖孩子的怎么看?這些人這些孩子,他們有選擇嗎?他們的父親可以像英國礦工一樣,表態說不挖煤去干別的嗎?如果我有一百萬,我也想做一個紀錄片,我想問問那些孜孜不倦還在底層生產霧霾的人,難道你不仰望星空?

在任何意義上,我都不想否定柴靜的工作,只是,我想,如同所有的數據都不是純潔的,自媒體也不會沒有立場。而從一個影像研究者的角度出發,我的感覺是,《穹頂之下》的成功來自它海量的大數據,這些來自上流數據庫的材料把我們弄得膜拜不已。這樣,當這部紀錄片走到它最后不那么合乎國情的結論時,顯得特別合理,特別煽情。其感情邏輯就像,《五十度灰》中,我們看到男主的游戲室,皮鞭皮繩看上去都LV兮兮的,立馬自動幫女主脫衣服了。

而我的擔憂是,在未來,擁有大數據的人會成為新的霸權新的致幻劑,比如,在霧霾問題上,柴靜的聲名遠遠超過了丁仲禮院士,雖然后者在這個學科的位置遠在穹頂之上。但是,在這個連對SM的認識還在中世紀的時代來說,也許,中年灰姑娘的激情想象就夠了。

六個FUCK和十個你好

在外文系讀書的時候,感覺詞匯量特別貧乏的是臟話。后來聽高年級同學說,《麥田里的守望者》中有785個粗口,我們沒做停留就往圖書館趕。館藏的幾本塞林格后來一直待在我們寢室,記不清輪流借了多少次。

要說塞林格提高了我們的粗話水平也可以,不過,十六歲的霍爾頓掛在嘴上的也就GODDAM和HELL,八十年代末,對我們還有點刺激的是ASS和FUCK,另外就是小說中的那些DUCK。精讀老師一直對我們說讀書要認真要認真,這個,我們自學塞林格的時候倒是做到了,還有室友認真去數是不是有785個粗口,晚上我們更學術性地討論中央公園的那些DUCK是不是有其他意思。不過,等大家集體讀完《麥田里的守望者》,一致同意美國人是太容易受驚了。一共也就六個FUCK,八個ASS,且都還是抽象意義上的,《麥田里的守望者》哪里臟到需要禁?

臟話,是我們拿起塞林格的理由,不過,《麥田里的守望者》從第一頁開始就有力地捕獲了我們。寫作課上,我們不約而同使用了“lousy childhood”,盡管童年陽光燦爛,但說一句“臟臟的童年”真是太解氣了,憤怒的年齡碰上憤怒的霍爾頓,我們沒像查普曼一樣去槍擊約翰·列儂,老師父母都該感謝毛主席。

我們傳閱塞林格,而他本人的沉默和隱居在我們看來真是酷斃了,對越來越臟亂差的世界,最好的批判不就是一言不發?相形之下,我們更看不起為他寫傳記的作家、兜售他隱私的情人和女兒。“意大利面條就要下鍋,罐子里有自制的番茄大蒜調味醬。再過十分鐘就是我的生日”這樣的句子,作為《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的結尾,當然只能“曾是”情人了。再看看,塞林格的句子,短篇集《九故事》中,《給艾斯美寫的故事:既有愛情又有凄楚》里有個小男孩叫查爾斯,他給大兵出了個謎語:“一堵墻會跟另一堵墻說什么?”

會說什么?會說什么?你得裝著很費勁地猜。

“在拐彎處碰頭!”

在我們青春拐彎的時候,碰上塞林格,即便他的寫作范圍有限,作品產量更有限,但在這個天地里達到完美的,再沒第二人。所以,關于塞林格死后鎖在保險柜里的十五六本書,雖然萬眾期待,我卻心有不安。就像今天重看中文版《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譯本前言”,施咸榮先生說:“我國的青少年生長在社會主義祖國,受到黨、團和少先隊組織的親切關懷,既有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又有豐富多彩、朝氣蓬勃的精神生活,因此看了像《麥田里的守望者》這樣的書,拿自己幸福的生活環境與丑惡環境作對比,確能開闊視野,增進知識……”這些話,多么讓人傷感,霍爾頓早就不是一個美國孩子。他飄蕩進我們的青春,駐留下來,把我們一個個變成口中能說“媽的,天冷得像巫婆的奶頭”,但心里又特別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裝粗俗的貨色。一堵墻已經和另一堵墻碰頭,當年崇高的理想,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還在相遇的墻角嗎?

至今記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看完《麥田里的守望者》,學了FUCK沒處用,就在寢室里互相招呼,那時我們用得多么歡天喜地。憤怒歸憤怒,但生活依然飽滿,我們說FUCK YOU,心里其實“愿意為了某個原則轟轟烈烈地死去”,而不是塞林格這句名言的后半句:“一個成熟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了某個原則謙恭地活下去。”

但現在我們全都謙恭地活了下來,臟話不說了,理想也不說了,我很擔心,塞林格保險柜里的那些書,也沒有臟話,也沒有理想,相隔一世紀,七八十歲的霍爾頓和我們再次相遇,還將再次彼此見證嗎?

在《給艾斯美寫的故事:既有愛情又有凄楚》里,小男孩查爾斯在姐姐的信里給大兵附了一封短信,是這樣的——

你好 你好 你好 你好 你好 你好 你好 你好 你好 你好

愛你 吻你 查爾斯

這是世界上最溫暖的一封信,也是塞林格最溫暖的時刻。我希望,今天,我們打開塞林格的保險柜,會有一些查爾斯的信,而不是垂垂老矣的霍爾頓或者憤怒的小團圓。因為很顯然,對今天的世界來說,最好的批評不會再是隱居是沉默,不會再是六個FUCK,而是十個你好。

七月與安生與套路

拿了壓歲錢,爸媽說,“來,幫你存起來”;電話結尾,隨口一句,“有空一起吃飯”;室友新做的頭發,一眼,“精神多了”,這些,都是套路。套路就是人生的棋譜,不走套路的,或者奇人,或者人渣。電影也是這樣,套路玩得好,皆大歡喜;逸出套路的,就是神作。

暑假過去,電影市場倒是回暖了,不過網上很多評論都在聲討套路,《諜影重重5》是套路,《星際迷航3》是套路,《釜山行》滿滿當當僵尸災難列車套路,《七月與安生》不就是兩女一男紅白玫瑰,《追兇者也》也是,科恩兄弟套蓋里奇套昆汀。中國電影跟中國足球一樣讓人胸悶,但中國絕對有世界超一流影迷,比如說到《追兇者也》,網上有人飆套路,一路從《心迷宮》《無人區》《冰血暴》分析到《搖滾幫》,這還只是三個字頭的電影部分,反正,套中套連環套,江湖高人總結出的各種套路,足夠勒死這些電影。

可我倒是在最近的套路中看到了中國電影的零星希望,一言以蔽之,無論是《七月與安生》還是《追兇者也》,都讓人覺得光套路就足夠撐起未來十年的電影綱領。

《七月與安生》的故事很簡單,兩個姑娘,一靜一動,如影相隨,男人的出現撕開了友情的口子,最后是,安靜的七月接手不羈人生,漂泊的安生回歸中產生活。電影征用了青春片的所有套路,安靜女戀家庭,漂泊女到處睡,她們關于自由、流浪、愛情、婚姻的概念都非常套路相當庸俗,類似“二十五歲之前是流浪,二十五歲之后就是浪”,祖師奶奶張愛玲要是聽到,肯定出手痛打,二十五歲以前才叫浪叫矯情好不好。

而《七月與安生》讓人舒服的地方是,演員的所有電影表現,沒有一點點逸出套路,也因此,套路反而陳倉暗度似的隱形了。七月撞破安生劈腿,她甚至都沒有像原著小說中那樣,一個耳光上去,這就像,王文娟唱到黛玉臨終的“寶玉,寶玉你好……”,她的聲音降低一度反而增強了表現力,但這句“寶玉你好……”依然是王派唱腔。大套隱于套,以往青春劇千篇一律的毛病就是,各種方式撐破套路,可以用一朵玫瑰的地方用了一千多,可以用一個眼神的地方用了十把鼻涕,一句臺詞可以解決的過節用了五分鐘你嘶我吼,導致所有人物成了套中人。但《七月與安生》給了人物套中的空間,而就是這一點點空間成就了電影,說到底,去看青春片的,都是有大把一手的青春經驗,編導留下的這點空間,觀眾自己填上去了,潘金蓮的竹竿才叫打到了西門慶。

一樣的方式,《追兇者也》也使用了隱形套路方法論,無論是劉燁、張譯還是段博文,三人的戲各有類型各有源頭,環狀結構可以追溯出很多黑色橋段。但三段故事都沒漲破敘事,劉燁、張譯和小段因此還能在一個社會層面聚頭,否則三個空間里的刺頭、殺手和古惑仔聚在一起會很牽強。曹保平從《烈日灼心》的飽和高音里退回一步,我覺得是好事。

中國電影先把套路做穩了,再出發也不遲。沒有阮玲玉,就按套路拍神女;沒有張國榮,《霸王別姬》就走老套路。就像所有的套子一樣,套路是構筑電影安全的一個方程式,大神匱乏的年代,讓我們先像《釜山行》結尾那樣,按套路解救孕幼。

八九年的老女人和切糕

2012年,最紅的歌是《江南Style》,最紅的問題是,“你幸福嗎?”最紅的身份是“屌絲”和“高帥富”,最紅的語氣詞是“尼瑪”,不過,所有這些紅詞紅人,在2012年底,遇到“切糕”,都弱爆了。

“切糕”一夜成為網絡熱詞冠軍,引子是“岳陽公安警事”官方微博發布的一則“警情快報”:村民凌某在購買新疆人賣的核桃切糕時,因語言溝通不暢造成誤會,雙方口角導致肢體沖突,引發群體毆打事件。事件造成兩人輕傷,損壞核桃切糕16萬。“天價切糕”在接著幾天的網絡熱議中,很快成為民族政策和地域歧視的酵母,有人罵城管欺軟怕硬,有人叫囂切糕黨滾,反正,切糕很快擺脫了自己的食品身份,成為當下最大的政治喻體。

切糕引爆的政治議題是十八大以后新一代領導人要考慮的問題,讓我感興趣的是,政治化以后的切糕很快再度跨界,“江南Style”變身“切糕Style”不算,“高帥富”也變成了“糕帥富”,而且,在新一輪的全民造句運動中,“切糕”的外延比之前所有的網絡熱詞都顯示出更大的彈性。

從“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切糕”開始,到“你永遠不懂什么是上流社會!如果你一定要說自己是上流社會,那我問問你:你吃得起切糕嗎”,天南地北的切糕體終于使“切糕”發生了質的飛躍,它成了新時代的度量衡,比如,在討論房價的時候,網友說,我們這一套海景房約值2切糕;討論國債時,網友說美國可以用切糕和我們結算。而就在此刻,網絡一邊直播莫言領取諾貝爾文學獎,一邊有網民幫他計算這筆獎金能換幾切糕。

能換多少切糕呢?其實網民并不真正關心莫言的這筆獎金,問題的核心是,我們正被切糕這樣的度量衡壓垮。這個,其實已經被這些年所有的流行語表征了。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在豆瓣發帖,其中有一句話引發了九〇后八〇后的集體吐槽,這句話是:很累,感覺不會再愛了。

“很累,感覺不會再愛了”成了很多人的網絡簽名,與之呼應的另一些網絡口頭禪是,“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隨時受不了”。什么叫“隨時受不了”,有人舉過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是在人民大學西門聽到的。一對情侶吵架,女的對男的叫:“你走!你走!去找你那個八九年的老女人吧!”

“八九年的老女人”和“切糕”,差不多是一個格式吧。所以,午夜夢回,想到自己雖然連切糕都吃不起,但好歹把自己嫁掉了,我幾乎要笑出聲來。至于說如何抵抗那永遠在前方的世界末日,我覺得我們都可以從下面的這個段子中汲取智慧:小孩對爸爸說,爸爸,我累了走不動。爸爸說,我們一起數到三,數到三爸爸就抱你。小孩開心地答應了。然后,爸爸喊著“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路把孩子帶回了家。

一二一,一二一。世界不老,我們也還年輕。

九年八天

《24小時》第八季最后一幕,杰克·鮑爾對著天空中的隱形飛機監視器,對CTU里看著大熒幕的克洛伊揮手說再見,克洛伊淚流滿面,我也淚流滿面。

九年了,《24小時》陪伴我度過了生命中最長的八天。這一次,我知道杰克·鮑爾再也不會回來。《24小時》永遠結束。“Good Luck,Jack!”這是克洛伊最后的臺詞,這句臺詞在杰克·鮑爾千千億億的粉絲中流轉,每一個人都在這平凡的祝福里交付最多的深情。

2001年,杰克第一次經歷九死一生。第一次,實時劇的魅力把我們擊倒,片頭片中“嘀咚嘀咚”的讀秒聲是世界上最驚恐也是最美妙的聲音,最高級的陰謀,最高級的威脅,最高級的軍備,最高級的主人公。杰克·鮑爾是我們告別冷戰以后的新特工,被他罵過被他救過被他干掉的元首人物就可以組建一個排。

那年我剛結婚,住在天鑰橋路的小屋,渾渾噩噩地寫著博士論文,不知道《24小時》的出場其實預言了這個世紀的新格局,預言了這個世界的新命題:911。當時,我只是一口氣看完24集,第二天一邊發高燒一邊到處跟朋友推薦《24小時》。少年時候看《上海灘》看《射雕英雄傳》對連續劇上過癮,成年以后這是第一次。

第一次以后,就有第二次。2002年最難忘的日子,除了世界杯,就是看《24小時》第二季。然后2003年、2004年。2004年我等待兒子的降生,老公自己看《24小時》第三季最后幾集,卻勸慰我說,你還是別看了,免得過于激動。但是,“嘀咚嘀咚”的聲音傳來,我們都自暴自棄,熒幕上道彈威脅,肚子里兒子亂踢,杰克·鮑爾最后以“死人”的身份逃脫政府高層的追殺,我看完松一口氣。兒子提前兩周來到人間。

做了母親以后最激動的事情還是看《24小時》,搞得我自己母親對我非常失望,怎么你們這一代人都做媽不像媽?我也對母親說,因為紐約的雙子樓倒了。話音未落,窗外飛來的子彈射中了黑人總統大衛帕默,第五季大手筆登場,杰克·鮑爾再度從地球上最平凡的一個地方被召回CTU。

“嘀咚嘀咚”,除了中間因為好萊塢編劇罷工拖了時間,《24小時》一年一度光臨人間,不僅開啟了美劇新時代,也帶動了國產電視劇產業。準確地說,讓我重新認識了電視劇。甚至,這些年,我開始認為,一個全新的電視劇時代正在到來。這不僅因為,電影已經很大程度上淪為廣告;還因為,電視劇的長度更能展現這個時代的狀態。

網絡上,我無數次地看到這樣的留言:“杰克要是死了,我把電視機吞下去。”對影像人物的這種忠誠,讓我們重溫了逝去的七八十年代,因為,只有在那個時代,我們把虛構人物當最偉大的家人一樣相處。杰克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我們無法歷數,但他的粉絲都知道,在哪一季,他死了老婆;在哪一季,他死了情人;又在哪一季,他做了外公,還戴起了眼鏡。當然,最最重要的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活著,他就會活著。

九年八天,杰克·鮑爾所受的折磨讓他毋庸置疑成為21世紀最硬的男人,而我們升斗小民,因為跟著他經歷了最激烈最漫長的八天,我們也從自己的生活中飛躍而出,重新有了把自己的生活放下,獻身一個更偉大使命或更偉大邏輯的愿望。

從來沒有覺得杰克·鮑爾老過,而每次看《24小時》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一如看第一季的那個夜晚,依然年輕得可以有任何夢想。其實,九年過去,老公都已經有無數白頭發,但是杰克·鮑爾出場,他又變成三十歲的小伙子,有力氣用24小時來看完24集。

十二年

十二年之后,張一白為當年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拍了一個電影版續集。老友梅開二度來問我,帶小女友看這部電影,是不是有助進程?

我沒看過電影,本不能亂說,不過,本著星相學的方法論,我毫不猶豫地告訴老友:這個電影,怕是不宜。

小說史里看看,“十二年”,那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愛情故事,長的,得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這樣,如此,七十六歲的阿里薩攜手七十二歲的費爾米娜,走過霍亂得成正果,中間他們各自半個世紀的生活都可以undo,因為夠長,可以算前世,或者說,大家當童話,類似“很久很久以前”一樣,沒人會去計較到底多久。

短的,不用我說,雖然以前比較多love at first sight,現在比較多make love at first sight。當然,小說有長度,第一眼愛情注定要起波瀾,否則就全是麥兜媽跟麥兜講的故事:從前有一個男的,還有一個女的,他們好了,結婚了,然后死了。不過,即便是第一眼就有了賊心,類似包法利夫人在永鎮遇到練習生賴昂,他們分開,各自人生,然后再相遇,也就四五年光景。特殊一點的,亨伯特教授看到洛麗塔,立馬不能自拔,然后是一段不倫之戀,然后分開,再見面的時候,隔了也沒三年。

所以,如果愛情故事中需要一個黃金分割點,我會說,短則三五年,長要三五十年。你看,老手杜拉斯多懂,十五歲時候的一個愛情故事,七十多歲再去收場。反過來呢,三五年也就足夠把人生經歷。《戰爭與和平》皇皇四卷,娜塔莎和安德烈相遇,訂婚,分手,和好;然后,娜塔莎和彼埃爾,從朋友變夫妻。所有這些,也就三五年光景。

說得通俗點,愛情這個事情,也像開店,或者,老字號,或者,赤刮勒新。就譬如,南京路上的店,要不“創于同治年間”,要不“開業酬賓”,如果寫個“Since 1998”,平白惹人嘲笑。也是這個道理吧,古今中外,關于愛情的格言也好,經驗也好,小說電影都好,最重要的主題,一直是time或timing。用沈從文的表達就是,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這個“正當”,是真諦。反過來呢,所有牛頭馬嘴的愛情,都有一個時間問題。

這樣回過頭來看《將愛情進行到底》,徐靜蕾老了,但還不夠老;李亞鵬衰了,但還不夠衰,而當年電視劇的粉絲,也沒到真正懷舊的年齡,即便要月色凄涼,也得隔個“三十年的辛苦路”,這不上不下的十二年,實在是補天不足,拖地有余。

當然了,從鼠到豬,十二生肖就是十二世;從抗戰到建國,十二年也足以改朝換代,不過,這個時間,放在愛情生理學中,真是命相中庸。十一歲可以是洛麗塔,十三歲就是茨威格筆下的陌生女人了,這十二歲,能干什么呢?而且,我在互聯網上轉悠一圈,發現倒有兩個大官,在包養十二年或十二個情婦之后,被帶上法庭。

不多啰唆,我的結論很簡單,這個用“十二年”大做宣傳的愛情電影,不宜用來談情說愛。當然,這是迷信,信不信全由你。

一百個陸川

2012賀歲檔,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再加上陸川的《王的盛宴》,三部電影都沒有一點賀歲的意思。從票房和排片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勝過《一九四二》,《王的盛宴》則基本沒有可比性,所以,網上流傳一句話:馮小剛和李安之間,差了最起碼一百個陸川。

這話幽默,網友喜歡,不過這“一百個陸川”到底是什么呢?從網絡評論看,要克服這個差距,就是馮小剛應該向李安討教如何文藝。

好像是的,無論是《臥虎藏龍》《斷背山》,還是《理智與情感》或者《色·戒》,李安的文藝腔一直全球通吃口碑蜜蜜甜。相比之下呢,馮小剛從起初要我們笑,到這些年要我們哭,一直有點彈性不夠。不過,當我同時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一九四二》后,我倒覺得,骨子里,馮小剛其實比李安更文藝。

什么是文藝?早些年,文藝的意思很簡單,可以用“棉布襯衫棉布裙子”來概括。這些年,文藝比較接近“民國范”,具體到銀幕上,就是愛情主義、趣味主義和歷史人道主義成為尚方寶劍。以今年的幾部歷史題材劇為例,《銅雀臺》里,曹操為了愛情放下屠刀;《白鹿原》上,蕩婦田小娥成為絕對主人公;接著是《王的盛宴》,這部號稱改編自《史記》的電影好像是專門為了侮辱司馬遷而存在,從頭到尾的2B臺詞令人渾身酥軟,然后,閃耀的基情把歷史變成情愛實驗田。

相比起這些電影,《一九四二》高明太多了,在乏善可陳的國產電影中,馮小剛完全可以憑此片輕取華表獎或金雞獎,而且,相比他過去的不節制,《一九四二》做到了凝重,因此對《一九四二》的很多贊美,我不反對。但是,我要說的是,在慘淡的銀幕影像中,馮小剛的文藝范始終很顯眼。比如,影片中出現的兩個美國影星都是經典文藝范的標本偶像,在《一九四二》中,他們一個是偉大的記者,一個是悲憫的牧師。美國記者和美國牧師出現在這里不奇怪,但奇怪的是,在無邊無際的中國人逃荒隊伍中,卻只有地主和貧民兩類人,連個知識分子都沒有,連個共產黨員都沒有。當然,共產黨員可能會顯得不夠文藝。

《一九四二》里的美國記者和牧師,一般被解釋為馮小剛的電影野心。不過,我更愿意將之看成一種方便的文藝范,因為記者和牧師是最顯眼的人道主義符號,再說他們常常也是美國歷史片中的主要角色。可是呢,隨著馮小剛把美國記者設為影片中最高等級的人道符號,背景復雜的1942最后也就被歸結為一場人道主義災難。

作為一個大腕導演,馮小剛悲憫蒼生的歷史人道主義有其力量,但既然這部電影又叫《溫故一九四二》,此片的目的顯然是為了“知新2012”,那么,且不論歷史中的1942到底是什么樣的,比如日本人到底是什么時候占領延津的,比如《時代周刊》到底是怎么幫忙的,我總覺得此片的人道主義文藝范不僅會讓中國歷史再次變得似是而非,而且莫名其妙讓我們欠上美國一筆情。

相比之下,李安這些年的電影倒流露出他對文藝范的一絲厭倦之情。雖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那個有老虎的故事依然可以被解讀為一次電影人道主義,但老虎也好,食人島也好,都是非常明確的喻體,就像《色·戒》中,即便梁朝偉和湯唯的床戲成了該電影最大的廣告,但是,心事重重的李安當然不是只為了那點色情。床戲推開了《色·戒》中的主義問題,誰還會再把湯唯看成地下黨,或者她哪里還是地下黨?

類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用最炫的篇章把“奇幻漂流”做足,而這壓倒性的電影篇幅雖然讓絕大多數的觀眾都愿意“跟隨上帝”,但是,在所有關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評論中,大家都在談論那個沒有上帝的故事,那個極為殘酷的故事。所以,在李安甜蜜的文藝腔背后,他要撕開的世界早就昭然若揭,而最后,就剩下電影這個最大的謊言,或者說,奇跡。

回到電影本質論的李安,看上去很溫和,號稱自己要讓觀眾感覺虐心的馮小剛,一直有點氣勢洶洶,不過,中間隔著的一百個陸川,也許也不是特別大的差距。

一千個肉圓

剛進大學的時候,高年級男生非常權威地對我們說:吃到一千個肉圓,大學就可以畢業了。后來就天天吃肉圓,不是為了等畢業,而是學校食堂確實沒什么好吃的。廚師水平高,魚也好,肉也好,土豆也好,豆腐也好,都是一個味道;而且賣菜師傅對于我們成長中的胃而言,永遠是小氣了點。肉圓卻是童叟無欺傻大傻大的,因此成了我們的食譜主打。肉圓子紅彤彤地堆在食堂窗口里,盡管和著九成面粉,輝映著食堂叔叔阿姨的滿月臉,特別有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氣氛。

北方來的男生經常和南方的打菜師傅吵架,因為嫌菜給得少。有次,一山東小伙逼急了把一份燉雞蛋全潑食堂男人身上了,那師傅也火了,順手掄出一個肉圓子。整個食堂霎時歡騰起來,肉圓從窗口接二連三飛出來,奮勇的學生接住肉圓又往窗口里射,前前后后混戰了好幾分鐘,終于不分勝負。那天損失的肉圓在很長的時間里受到緬懷,不是因為浪費,是戰爭的奢華感叫人悠然神往。

后來發現,原來這種傻大個肉圓是當時天南地北大學生的共通體驗,除了北方學生描繪出的肉圓更傻大一點,積淀在肉圓里的青春和激情是如此相似,讓“肉圓”一詞像白色年代的接頭暗號似的,一比畫,就能辨認出是不是同志。

然而,這種肉圓和肉圓時代的生活已經被淘汰出局。學生不再需要捧著小臉盆似的飯碗去打菜,大學食堂已經跟國際接軌,全面完成了“現代化”改造:統一餐具,統一食譜,統一服務。食堂秩序確實也比從前好多了,學生從笑瞇瞇的人手里接過菜,笑瞇瞇地端到飯桌上,肯德基式的營銷方式成功地收編了我們的肉圓、免費湯,以及無處發泄的精力。

十八世紀,咖啡館和酒吧在倫敦大量出現,英國文學史全面改觀。而我相信,因為肉圓的離去,這個世紀的文學也將換面。列那狐和花貓蒂貝爾的香腸事件不會再發生了,烏韋·提姆(Uwe Timm)筆下的咖喱香腸大戰更是越來越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祁连县| 昌宁县| 潞城市| 瑞金市| 台中县| 弋阳县| 梓潼县| 新乡市| 绥江县| 吉隆县| 碌曲县| 嘉祥县| 麻阳| 沁源县| 郎溪县| 九寨沟县| 和田市| 开鲁县| 弥勒县| 新平| 广安市| 鲁甸县| 全州县| 景宁| 漳浦县| 搜索| 确山县| 温州市| 通许县| 阳城县| 新河县| 西吉县| 阳曲县| 林周县| 鄄城县| 新晃| 宜章县| 郁南县| 台东市|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