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早有蜻蜓立上頭

01.絢麗而孤寂地盛放

如果歲月寬容優待,這樣細水長流的日子一定能慢慢沖淡呂碧城心中的苦痛。

父親呂鳳岐已經不在了,家產和房宅已被族人霸占,她們在此處無法生存了。母親決定帶著女兒們回安徽來安,那里是她的娘家。

回娘家是每個出嫁女人最幸福的事情,故鄉的景致、親情的溫暖、鄉親們的音容笑貌都讓母親魂牽夢縈。不過,這次不同于以往,曾經她是風光地回娘家探親,這次她是失去丈夫和家產的落魄之人,帶著一顆惴惴不安的心投奔娘家人,“投奔”二字透著寄人籬下的忐忑和自卑。

回到來安后,姐妹們對母親悉心照料,母親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呂碧城和二姐美蓀、妹妹坤秀懂事乖巧,什么事情都搶在母親前面做,好一番母慈子孝的場景。

請光陰慢慢流轉,讓她們多享受一下這樣的好時光吧。

呂碧城和二姐、妹妹商量好,不要在母親面前提起傷心事,要在母親面前表現得快樂,這樣母親心里的孤燈就能很快亮起來了。

呂碧城最會寬慰別人,卻不容易說服自己。大抵很多人都是如此吧,勸說、安慰別人的話只要上下嘴皮一碰就能說出來,而到了自己身上就很難了。夜闌人靜,或是日光微明,總有淡淡愁緒縈繞在心里,驅也驅不散,忘也忘不掉。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就要有這么多心事,在現實殘酷的風雨里學會摸爬滾打和堅強生存,這的確有些難為呂碧城了。如果父親和兄長還在,如果家還在,養尊處優的呂碧城或許到了二三十歲都不會參透這么多世事。是啊,“世事”這兩個字本就藏了辛酸和深不可測。家族風雨就那么毫無準備地來了,呂碧城這株溫室花朵在狂風驟雨中咬牙熬過最艱難的日子。

盡管這個家還是充滿歡聲笑語,但缺了父親和兄長的家顯得不那么完美了,看似其樂融融,實則笑聲中流露著絲絲涼意與遺憾。于呂碧城而言,家族風雨是她的一場痛苦蛻變,她終于脫去了稚氣、學會了承擔責任、保護母親,學會了小心翼翼前行,逐漸養成了堅強的性格……只是,這代價太大了,大到呂碧城常常喘不過氣來,大到呂碧城鏗鏘豪氣的一生染上幾縷愁意,揮不散、訴不清……

曾經,呂碧城感受漫天黑暗,父兄離去、家產被奪、族人欺凌、汪家退婚,這些不幸全都集中在一起來了,就像黑壓壓的烏云籠罩在她的頭頂。

命運給的禮物無論是好是壞,呂碧城選擇了全都欣然接受,她昂起頭、目光堅毅,猶如高爾基筆下的海燕,“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一根稻草壓不死鴻鵠,一塊石頭擋不住駿馬的道路,你若是擺出一副披荊斬棘、決絕勇敢的姿態,任何困難都會在你面前敗下陣來。世上無難事,難的是自己心里那道坎。每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我們心里都好像住著另一個自己,因此我們內心的掙扎、苦痛、煎熬其實都是自己和自己較勁。何必呢?敞開心扉,讓陽光照進來,讓日子愜意一些,我們就化身蝴蝶悠然蹁躚。

冰雪會消融,烏云會消散,心中的苦痛和愁緒總要有一個出口,呂碧城把這些寫在詞里,將才情和人生經歷融在一起,寫出了許多佳作。文學不能流于形式,要有真正的思想和內涵。換言之,一定要有真情實感。呂碧城自小涉獵填詞,加之家中濃厚的文化氛圍,呂碧城的詞作獨樹一格:委婉玲瓏,別見雄奇,卻又暗含孤憤,曾產生很大的影響,被詞作家龍榆生譽為“鳳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

看過繁華,經過苦難,有過無助、孤獨的經歷,人往往開始追求灑脫和淡然。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很多人向往的詩意生活。母親嚴士瑜也想和幾個女兒在老家安徽來安過這樣淡然超脫的日子,墾半畝良田,種些糧食瓜果,院中栽滿樹木花草,從晨起到日落閑看滿庭芳華……再讀上幾本書,不問世事如何,逍遙灑脫猶如在世神仙。

經過這么多事,母親心中不免生出世態炎涼的感慨,她對族人、對社會、對人心都產生了失望。

不過,母親的內心似乎傳來一個強有力的聲音,這聲音奮力敲打著,反對母親消極避世的做法。是啊,三個女兒年齡這么小,她們還沒看過繁華種種,還有那么多精彩風光沒領略過,女兒們是花朵,假如還沒在萬眾矚目之中綻放就銷聲匿跡,那該多么落寞、多么遺憾……

母親嚴士瑜出生在詩書世家,從小博覽群書,她知道學問和才情對一個女人有多重要。她更加知道,如果呂鳳岐還活著,一定也希望女兒們都能出類拔萃,如此才能配得上名字里的“賢”字。

幾個女兒天資聰穎,孝順懂事,想到她們,母親總是眼神溫柔。大女兒賢鐘已經出嫁,所嫁之人不是別人,正是嚴士瑜兄弟嚴朗軒的兒子嚴象賢。賢鐘來信,字里行間都是對母親的掛念和對妹妹們的關心。母親通過大女兒賢鐘的書信了解到很多新鮮的經歷和見聞,賢鐘雖已嫁人,但與整日圍繞灶臺忙碌、專心相夫教子的家庭婦女不同,賢鐘有思想、有才學,個性獨立,婚姻對她來說不是束縛和過場,而是一場更美好的人生經歷。

想到賢鐘,母親覺得更要讓身邊的三個女兒接觸新事物,要讓她們見見世面。

社會上的新思潮不斷涌出,在這個求新的大氛圍里,母親更要把三個女兒推到時代的洪流中,讓她們經受浪潮的拍打、在洪流中遨游,這樣才不枉來到這世間一回。

02.向著清露靠近

母親要讓女兒接觸新事物,要讓女兒們開始新生活,她想帶女兒們北上投奔在塘沽的兄弟嚴朗軒。嚴朗軒在塘沽任職,大女兒賢鈖的新家也在塘沽,但母親又擔心此行諸多困難。拿捏不定之時,她決定再一次求簽。

母親不常求簽,上一次求簽是呂碧城和汪家訂婚時,簽文不吉,后來果真靈驗。這一次,母親要決定是否北上去塘沽,簽文為“君才一等本加人,況又存心克體仁。倘是遭遇得意后,莫將偽氣失天真。”很明顯,簽文吉利,意為學子出游將來必定學業有成。受到簽文的鼓勵,母親不再猶豫了,收拾行囊,帶著女兒們動身北上。

北上的路上,呂碧城最為興奮激動,她已經和過去道別了,開始向往新生活,渴望重生。肉體不能重生,但是知識和思想可以讓一個人的精神重生。

母親看到呂碧城眼里灼灼的目光,更加覺得要拼盡全力給女兒一個好的未來。母愛可以讓一個柔弱的女子生出一身鎧甲,在保護孩子時,身披鎧甲的母親就像戰士一般勇敢。為了孩子,即便前途充滿未知,她也毫無畏懼。

呂碧城向往讀書學習,想要接受新事物,母親承諾等到了塘沽就送呂碧城去學堂讀書。雖然娘家兄弟嚴朗軒的官階不高,只是塘沽的鹽場總管,但為呂碧城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還是能提供幫助的。

呂碧城自小就能填詞,作畫、音律都很在行。少女時期已經小有名氣,不過外人對她沒有太多了解,他們以為呂碧城定是像李清照一般的哀婉女子,獨坐花間,淺淺傾訴舊事與愁緒。

哀婉、柔情是大多數女子都有的一面,林黛玉葬花落淚、一生多愁善感,結局悲慘,呂碧城不愿做這樣的女子,所以,哀婉和柔情是她隱藏最深的一面,她很少在人前表現出來。呂碧城對舊制度有諸多不滿,她向往新思想,向往接受新事物,更不喜歡舊時女子相夫教子、卑躬屈膝唯唯諾諾的樣子,她是女兒之身,但她認為女子與男子是平等的,憑什么男人可以做的女人就不能?她不屑世俗眼光,她要像男子一樣有一番作為。嬌媚、溫柔的女子并不稀奇,呂碧城想做與眾不同的女子,她要人生充滿豪情,心中裝得下萬水千山。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眼界就有多大,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大。

她有美貌,有才華,但這些不是為了取悅男人,人生的歸宿絕不是找個好男人嫁了,女子應該是和男子平等的,不是女子在攀附著男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大好河山我們一同向往,祖國的苦難我們共同傾聽,偉大的事業我們攜手努力,這才是她心目中最好的愛情。

千載孤寂,盼與君相逢。此時,她已不愿回首與汪氏訂婚一事,姻緣自有天定,她何必費腦筋去想呢?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她只管精彩生活就好了。

此刻,她有些迫不及待,塘沽就像一顆清露,呂碧城努力向這滴清露靠近,盼望往日的塵埃能被這顆清露洗掉。她眼中放著光芒,母親已經很久沒有在呂碧城的眼里看過這種光芒了,她還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女,應該天真爛漫,之前遭遇了諸多變故,呂碧城眼中的光芒消失了,這個內心早熟的少女堅強得讓人心疼。這一次,呂碧城的眼里又燃起了希望,就像一瞬間亮起的星河,光芒撲面而來,那是路途遙遠也擋不住的萬丈明亮。

母親心中默默祈禱,但愿簽文靈驗,但愿她這次的決定是對的,但愿塘沽是一個新的開始,能讓女兒忘掉昨日,開啟新的人生篇章。這是一位母親最真摯最誠懇的祈求,但她也很清楚:前路吉兇無法左右,也很難預知。

對于未卜的前途,呂碧城怕嗎?她起初是害怕的,她嘗盡了苦痛和打擊,怕在塘沽開啟的新人生又要經受一番風雨。后來,她不怕了,再大的磨難也大不過痛失父兄、家族敗落,大風大浪都挺過來了,還會害怕小的磕磕絆絆嗎?

敬往事一杯酒,從此再不回頭。母親終于帶著女兒們踏上了塘沽的土地,兄弟嚴朗軒的熱情相迎讓嚴士瑜不禁潸然淚下,遭遇變故之后,嚴士瑜已經很久沒感受到別人的關切和疼愛了。雖然三個女兒很孝順,但她們年齡太小了,這個殘破的家還是要嚴士瑜強裝堅強苦撐著。好在現在見到娘家人了,感受到了兄弟嚴朗軒的關心和疼愛,她那硬撐著的肩膀終于能放松下來了。

或許是路途顛簸勞累,或許是心有了棲息的地方,母親嚴士瑜這一晚很早就入睡了,睡得很熟很香。倒是呂碧城和二姐、妹妹一直興奮地睡不著。舅舅嚴朗軒家雖然不如自家氣派舒適,但這里一切都是新的,新的人們、新的生活,就連空氣都透著新鮮。

實際上,“新”并不是呂碧城的心理作用,塘沽當時確實是一個充滿新氣息的地方。塘沽距離天津僅有六十余里,天津是當時除了上海之外,僅有的幾個國際商埠之一,因此塘沽自然得了風氣之先。

在這片土地上,呂碧城好像找到了內心的自己,她歡喜雀躍,重燃對生活的希望。舅舅嚴朗軒已經把她入學的事情安排妥當,她去學堂讀書,還是西式學校學習,她骨子里痛恨舊制度,因此很快就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和文化,她甚至十分刻苦地學習外語。

呂碧城之所以痛恨舊制度,是因為她正是舊制度的受害者。舊制度使得女性沒有財產繼承權,父親的家產就要被族人掠奪,她們就要過顛沛流離的生活;舊制度里女性地位低下,社會上對女性帶有歧視眼光,因此呂家遭遇變故之后,汪家果斷退婚,致使呂碧城遭到了別人的嘲笑和另類的眼光……呂碧城想不通,父親駕鶴西去,家中的財產是母親與姊妹生存下去的依靠,為什么族人不顧她們的處境,露出一份貪婪的嘴臉奪取財產,她更想不通汪家為何要退婚,雖然呂家敗落,已不復往日的風光,但愛情與婚姻不是兒戲,怎能因為世俗的原因隨便毀約?汪家毀掉的不是一紙婚書,而是一個少女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她更無法接受被退婚后遭到別人的白眼和嘲笑,男人女人都是人,為什么退婚后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女性?在那個年代,女子被退婚大多是因為名譽之事,可是呂碧城被退婚與名譽無關,是汪家看到呂家敗落,便不愿與其聯合,這樣沾滿銅臭的理由應該被世人不齒,可是別人不管真相,也不管呂碧城的感受,依舊對呂碧城指指點點。

舊制度就像是一座大山,壓在呂碧城的心上,壓得太久了,她有些喘不過氣來,后來甚至有些憤怒。她的不幸遭遇大多有舊制度的弊病在其中作祟,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奮起反抗?舊制度有糟粕,那就抗爭、拋棄,免得更多的人受舊制度之害。呂碧城細細想來,舊制度的糟粕不是只坑害了她一個人,還有很多像她一樣的人,為什么她們選擇忍氣吞聲?是她們敢怒不敢言,還是思想深處已經麻木了?如果長此以往,每個女性都不為自己吶喊,那么以后女性都要受這種舊制度的踐踏嗎?憑什么?沒有人敢仔細探究,她敢;沒有人有反抗的想法,她有。

對舊制度有痛恨,就自然渴望光明,她想要學習先進的思想,想要了解更廣闊的世界。呂碧城從小天資聰穎,加之父母教導有方,她讀起書來領悟很快,也很刻苦。她之前在私塾刻苦鉆研國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之后又在西式學校里學習新事物,接觸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科學文化,這讓她對舊制度、舊禮教的弊端認識得更清楚、更徹底。

03.霜雪融化,春風十里

塘沽是呂碧城人生中的一塊跳板,塘沽得風氣之先,使得呂碧城擁有良好的學習機會,經過這番學習,她已經不再是曾經只會吟詩誦詞的天真少女了,現在的她仍會寫詞作畫,但她的知識面和眼界已經逐步開闊……

這時候的呂碧城是快樂的,她好像走出了往日的陰霾,學習讓人成長、讓人改變,呂碧城成長了很多,她對中國和世界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對女性地位和權利也有了新的思考。她要感謝母親做出的這一決定,如果母親沒有帶她來塘沽,她或許就會在安徽來安吟詩作畫抒發愁緒,然后草草嫁個男人,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安穩終老。呂碧城不愿意過那樣的人生,不想重復大多數女性的老路,她害怕一成不變的平淡日子,害怕歸附于男性的灰暗生活,害怕壓抑自己的內心。這一次,上天給呂碧城拋出了橄欖枝,她必須把“塘沽”這根橄欖枝牢牢抓住,她相信命運翻盤并不難。以后,她要用自己的力量創造新生活,給母親和姊妹帶來快樂。

豆蔻年華,多么美好的少女時期。呂碧城在塘沽學習新知識、開始新生活、接觸新思想、大開眼界,她已經愛上了這里。在塘沽的每一天她都充滿激情,她覺得生活美好、未來滿滿的都是希望。

母親永遠忘不了,呂碧城到塘沽第一天去學校時的場景,她穿著一件最好看的衣裳,頭發梳得精致,在鏡子前面照了又照,反復問母親她今天這身打扮是否還有不妥,母親和姊妹連連稱贊她好看、精神,她嘴角勾起的弧度就像夜空中的月牙,清澈、明亮、干凈、簡單。好看的不是衣服和頭飾,而是她重獲新生的精氣神兒,是她對學校、對新生活憧憬的美好心情,是她少女的嬌羞和美好。母親叫她吃早飯,她站在窗邊翻書,嘴里念念有詞,她希望自己在去學校之前再把知識回憶一遍,開學第一天她一定要讓老師和同學們看到她是優秀的,她不是來學校混日子的紈绔子弟,她學知識不是為了免俗,不是為了營造高貴的假象,不是為了取悅男性,她是發自肺腑地喜歡讀書,她為自己讀書,不攀附任何人。曾經,霜雪覆蓋了呂碧城的心,寒冰數十里,而開學那天,仿佛有一道暖陽照進來,從她生命的縫隙頑強地照進來。從此,霜雪消融,春風十里。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呂碧城從安徽來安到塘沽,她生長得更茂盛了,她已經把根深深扎在了塘沽,她的心也慢慢在塘沽棲息下來。呂碧城的改變讓母親很欣慰,看來帶她來塘沽是一件正確的事,如果呂鳳岐還活著也一定會開心。

在塘沽生活了一段時間,母親身體有些不適,舊疾發作,母親想再回到娘家安徽來安,去找那位她熟悉的大夫給她瞧瞧,母親帶著二女兒賢鈖和小女兒賢滿離開了塘沽,呂碧城沒有隨母親同回安徽老家,有二姐賢鈖和妹妹賢滿照顧,呂碧城就不擔心母親了。

母親和二姐、妹妹離開后,呂碧城一人寄居在舅舅家。舅舅家境殷實,她的吃穿用度不成問題,但畢竟是“寄居”,這兩個字像一把枷鎖捆在她心上,她怕自己做得不好惹別人不滿,怕自己不夠努力讓舅舅失望,這世上不是你努力就能夠取悅所有人的,這個道理呂碧城很早就知道了,她那么好不還是遭汪家退婚嗎?大人的世界很復雜,你用盡全力、你優秀突出,可能也敵不過世俗的一點鋒芒,它輕輕所指,你的一切美好都會被粉碎,那把利刃曾經扎在呂碧城的心上,以后她也沒法掉以輕心。她的心是敏感的,這種敏感來源于她的詞作天賦,凡是在文學上有大成就的人,大多內心敏感,內心敏感才能覺察外界事物,風吹草動、湖光山色、離別相聚、花開花落在他們的筆下都是感情豐富的故事,一點情緒、幾點閑愁、茶香竹韻,他們都能輕易捕捉到,訴諸筆端用幾行詞句訴說出來。文人雖然生活在現實世界,卻大多在尋找心與境的和諧狀態。

呂碧城也是這樣的人,她更注重精神世界,內心柔軟又敏感。寄居的日子,呂碧城小心翼翼,刻苦讀書學習,舅舅對她疼愛有加,在學業方面對她很嚴厲,母親嚴士瑜把呂碧城托付給他,他就一定要擔起舅舅的責任。呂碧城少年失父,舅舅的疼愛可以或多或少補償她一點父愛。

她在舅舅家生活了幾年,她的少女時期就在塘沽的新風氣里、在舅舅的疼愛里度過了,一只受傷的小兔子總要過了很久才能敞開心扉接納新主人,一個命途多舛的女子總要在深深的疼愛里重拾家的溫暖,大姐賢鐘對她也很照顧,呂碧城已經把塘沽當成了自己的家,她的內心漸漸脫去了敏感,開始以更樂觀更豁達的心態面對一切。

一切都好,只是她思念母親,惦念二姐和妹妹,思念如酒,入喉熱烈,在心中慢慢燃燒;思念如珠,串起來就是一闋詞;思念如水,漫過心田,溫潤柔軟……思念對呂碧城來說是什么滋味呢?是幸福,亦是痛苦,懷念往昔一家人的溫馨日子怎能不幸福?思念而不得見,怎能不痛苦?這份思念堵在心口實在難受,她不能嘶吼,不能逢人傾訴,她不想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她,也不想別人給她半分同情。在她看來,同情是弱者最受用的心靈麻醉藥,它不能改變事實,也不能替她遮風擋雨,自己默默承受、逐漸變強才是王道。

04.樊增祥仗義相救

人一生會有很多朋友,但知己寥寥無幾。就算遇不到知己,這位知己卻是自己的長輩,更是難得。呂碧城的詞作有兩位忠實的讀者,一位是舅舅嚴朗軒,另一位就是父親的老友樊增祥。樊增祥和父親呂鳳岐是同年進士,二人是志同道合的老友,兩家是世交,樊增祥待呂家的幾個女兒視如己出,欣賞她們的才華,在詩詞上提攜她們。

呂碧城生命中有幾位貴人,樊增祥是一位,樊增祥曾救過呂碧城的母親和妹妹賢滿。

父兄離世,母女幾人經過內心的煎熬終于過上了平淡的日子,誰曾想,命運又把魔爪伸向了這個家庭。

這一年,呂碧城二十五歲,她已經在塘沽生活了十幾年,度過了少女時期,她和大姐賢鐘在塘沽,母親和妹妹生活在安徽來安的娘家。長大這件事常常讓人措手不及,呂碧城感嘆時間之快,她已經從當年稚氣未脫的豆蔻少女長成了如今亭亭玉立的女子,歲月帶來的改變讓人欣喜,她終于能夠張開翅膀飛翔了。誰料,一個意外的消息傳來。

母親和妹妹賢滿被擄走了,何人綁架她們這對柔弱的母女?不是別人,正是幾個娘家惡親戚唆使歹徒綁架她們。這個消息像一記悶雷,震耳欲聾,打破了呂碧城好不容易平靜的心。

這是母親第二次被綁架了,上一次是父親剛剛過世時,母親被呂家族人綁架,目的是為了侵吞父親的財產,當時母親絕望孤獨,為了幾個女兒的安全和以后的發展,她只能忍痛放棄祖產。這一次,母親又被娘家的幾個惡親戚綁架,人心竟然涼薄至此,母親幾乎絕望,幾個親戚對于母親寄居在娘家心生不滿,加之覬覦母親的財產,于是唆使匪徒綁架了母親和小女兒賢滿。聽到這一消息,呂碧城有一瞬間失神,身在異鄉的游子都有一根軟肋,這根軟肋就是家人,如果家人健康安寧,游子就能夠放手就追尋自己的理想,若是家人遇到問題,游子的心就像被萬箭刺中,直刺胸口,無法呼吸,心中氣憤、擔憂、無奈、著急……

這一刻,呂碧城真希望自己是仗劍天涯的俠客,可以什么都不管,帶著一身絕世武功去懲治那些壞人,但她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年輕女子,如何從兇猛的歹徒手里救出母親?聽到母親和妹妹被綁架的消息,她真想一步飛到安徽來安,但她要是沖動前去,只能是羊入虎口,于事無補。

呂碧城找大姐賢鐘商量,舅舅也跟著一起想辦法,最后他們商量出一條對策——向時任江寧布政使的樊增祥求助。

樊增祥官職較高,人脈廣,他應該有辦法從匪徒手里救出母親和妹妹,加之他與父親是好友,為人仗義,不會不管她們孤兒寡母。

那一晚,呂碧城一夜沒合眼,她坐在窗前的書桌上給樊增祥寫信求救,書信簡短,只是寫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表明了求救意向,呂碧城沒在書信里寫她焦急的心情,樊增祥是最懂她的人,平日里,樊增祥總能透過呂碧城的詞作看出她的心事,與親近的人交流無需贅言,你淺淺輕訴幾句,你的心情他就能領悟到,這種默契不僅出現在同齡人之間,也出現在長輩和晚輩之間。按輩分,樊增祥是呂碧城的伯父,按關系,樊增祥是呂碧城的摯友。

第二日,快馬加鞭,信已加急發出。

樊增祥接到書信,以為只是呂碧城的新詞,正要坐在書房細細品讀,打開才發現是一封求救信。了解匪徒綁架呂碧城母親和妹妹的事情后,樊增祥氣得拍案而起,他必須竭盡全力護她們周全。他與呂鳳岐是老友,感情深厚,他有責任保護呂鳳岐的遺孀,責任感和正義感是樊增祥最為珍視的品質,何況對方不是別人。他沒有絲毫猶豫,只有一個想法——盡全力營救呂碧城的母親和妹妹。

他立即越省派兵,把匪徒抓獲,成功營救了母親嚴士瑜和小女兒賢滿,脫離險境的母親和小女兒兩人臉上都沒有半分喜色,或許是驚魂未定,或許是已對這個亂世絕望。在那個年代,匪徒綁架無非是為了金錢和美色,女子被匪徒綁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外人多會以女子名譽問題說三道四,母親不想在別人的議論里失去名譽,更不想讓女兒賢滿還未出嫁就惹上這樣的流言,嘴長在別人身上,別人想說什么你是管不住的,世俗觀念扎根在世人心里,你是撼動不了的,與其被別人議論名譽之事,還不如一死以證清白。母親和小女兒賢滿雙雙喝藥,以求自我了斷,好在當地官員發現了,及時請人醫治她們,這才撿回了命。

星辰大海,細雨塵埃,敵不過家人的安危;路遙山秀,詩說風南,比不過現世安穩;琴棋書畫,貌美心慈,抵不過世俗的偏見。經此一事,呂碧城心中又添了一份幽怨,她感到無力,憑她一己之力該如何改變舊制度、舊觀念?該如何保護母親安全?難道女子就真的要在社會上卑弱地茍活嗎?她們母女幾人不曾刁難別人,心存仁義,清清白白做人,卻屢次被貪婪、無恥的人們坑害。女性何時在這個社會上變得強大?誰來呼喊女性的權利?這些問題如石錘一般沉重地叩擊著她的心,一遍又一遍,叩得她心口疼痛。如果說曾經她讀書、學習西方制度和科學文化都只是為了自己獲得重生,那么從這一次開始,她決定要帶著使命前行,她要考慮的不單是自己,還有千千萬萬在社會上卑微弱小的女性,她要爭取的不單是母女幾人的安穩生活,更是這個社會的平等和進步。

十年光陰,塘沽這座城市給呂碧城提供了成長的土壤,她用十年刻苦讀書換來今日的博學。滿腔熱情,心中書海,難道就只能是吟詩作畫陶冶情操嗎?讀書不可能無用,她只是學得不夠多。塘沽她已經很了解了,那么外面的世界呢?中國這么大,她想去看看。

這十年她在塘沽生活的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值得欣慰的是姐姐賢鐘也在塘沽,姊妹之間能有個照應,至于呂碧城生活之中是否有其他辛酸無奈之處,外人是無法體察的。這十年,她一邊學習新知識、向往新生活、努力重生,一邊回憶往事、惦念母親,不免也有心灰意冷、愁緒萬千的時候,可她把這些情緒說給誰聽呢?舅舅照顧她已經很費心了,她不該再讓舅舅操心了,她也不能每日粘著姐姐說這些瑣事的心事,姐姐賢鐘畢竟已經嫁人了,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生活忙碌,呂碧城內心的小思緒她大概無暇顧及吧。

十年光陰就像一捧沙,在手心牢牢抓著,奈何還是會從指縫里流走,有些東西越是拼命挽留越是得不到。

經歷過苦難的人們要么被苦難打到,縮手縮腳,在生活的某個角落平靜生活,要么大步向前走,或許這份勇敢能帶自己開拓新天地。

這十年,呂碧城在舅舅家生活得還算安穩,她常常想,如果父親還在,會不會也希望她這樣繼續日復一日地平常度日?這樣的生活,她是安全的,亦是衣食無憂的,但她內心的精神家園越來越荒蕪,她甚至有些麻木,她的才華、她期待的精彩人生好像都不會到來了。過段時間舅舅肯定會給她物色個好婆家,然后她結婚生子、圍著灶臺做個普通婦人,相夫教子度過一生……

呂碧城不愿意一頭扎進這種平淡如水的生活里,玫瑰有刺,奔向美好的路上總要披荊斬棘,呂碧城不怕,只要內心向著美好,只要生活充滿希望和精彩,她不怕孤身一人在洪流里掙扎前行。

呂碧城渴望站在明媚的陽光下活出全新的自我。光芒直抵心底,心傷會慢慢痊愈。她可以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不受世俗的束縛、不再寄人籬下,不再是個沒存在感的小女孩。

大好年華,呂碧城已經鼓足了勇氣邁出這一步。打破世俗和偏見,打破人生軌跡,打破牢籠,就可以自在飛翔。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豪賭,她想離開舅舅家,去接觸外面的新事物。邁出這一步,前方固然有很多危險和磨難,呂碧城怕嗎?她怕,但她更怕平庸無趣的人生。

05.天津景色多嫵媚

這些日子,呂碧城一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找機會去其他城市繼續學習深造,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呂碧城是個才女,她把思緒和心事寫在詩里,她愛讀書,知識是養分,一旦失去養分,就難以開出漂亮的花朵。呂碧城聽人說起天津是北方最大的都市,那里有更好的學校,很多才子學者聚集在那里,她決定,要去天津看看。那一晚她興奮喜悅難以入眠,人生有了新目標,這種感覺真好。

然而在那個年代,交通和通信都不發達,社會治安與穩定遠不如現在,因此女孩子獨自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是不現實的,可是天津這個城市就像附了魔力,呂碧城被牢牢吸引了,她期待有機會能夠去天津看一看。

她等待著,可還是沒有去天津的機會。沒有機會那就自己創造機會!一天晚上,窗外飄來悠遠的笛聲,月色怡人,星光點點,呂碧城終于決定在這個美好的夜晚去找舅舅。

她要跟舅舅說自己想去天津的事,舅舅一直很支持她讀書,應該會同意的吧?她想好了舅舅可能提出的反對的理由,而她也準備了一堆解釋的話。

懷著興奮和惴惴不安的心情一路快步走到舅舅窗前,屋內舅舅和舅母正在說話,他們正在說呂碧城的終身大事,而且舅舅已經讓舅母物色到了好人家。聽到這里,呂碧城心里一涼,她最怕早早嫁人,最怕又一次寄人籬下,最怕人生還沒來得及瘋狂就草草收場。更何況,在這個女性地位低下的時代,她很怕再遭遇一次退婚,她不明白自己為何要像商品一樣被別人挑選,婆家喜歡就要娶,婆家不喜歡了就退婚,這種方式對女子來說太被動,她感受不到起碼的尊重。

她本來是想求舅舅同意她去天津求學的,可舅舅已經著手張羅她嫁人的事了,看來今晚不是提要求的時候,呂碧城拖著腳步失落地走回了房間。

這一晚,她輾轉難眠,思前想后,她覺得不能這樣還沒試試就放棄去天津的目標。她明天就去和舅舅說,這一次她一定不退縮,不嫁人、要讀書、要去天津看更廣闊的世界。

花月不曾閑,樸素的理想也會載著一葉扁舟輕輕起航。

第二天晚上,呂碧城又來找舅舅。家里有客人,通過他們的談話,呂碧城得知這人是舅舅官署中方小洲秘書的太太,她近日要到天津去。聽到這里,呂碧城兩眼放光,內心的孤燈被點燃了,方太太就是她樸素理想的那葉扁舟,她一定要牢牢抓住。

她興奮地站起來央求方太太帶她一同去天津。方太太喜歡呂碧城的才氣,這看起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兒。當時舅舅并沒有說什么,呂碧城以為舅舅也同意她去天津的事情。

這只鳥兒終于可以飛出塘沽去天津了,呂碧城仿佛看到未來的自己和學者、才子站在一起暢所欲言的場景。她想好了和舅舅告別的話,舅舅照顧自己十年,這種恩情永世難忘。

可那頓晚飯吃得極不愉快,呂碧城還沒起身說出感謝的話,舅舅已經陰沉著臉怒斥了她。呂碧城想不明白舅舅為什么堅決不同意她去天津,她壓抑不住內心的怒火和委屈,大膽地和舅舅爭吵,舅舅訓斥了很多,但有兩句話十分刺耳,一句是“婦德都不顧了”,另一句是“不許你離開塘沽半步”。

就是這兩句話,讓呂碧城知道要主宰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多么難的事。

前一句,世俗觀念壓得她翻不了身,她只是想去更好的地方看看廣闊的世界,這也是不守婦德嗎?婦德是什么?難道就是終日守著丈夫孩子、洗衣做飯地生活嗎?人活一次,為什么要復制別人的人生?她一肚子反駁的話最終沒有說出一句,想要打破世俗觀念太難了,僅靠她慷慨激昂的一番言論是沒用的。

后一句,家族管束捆住了她的翅膀。舅舅這句死命令就好像宣判了呂碧城的一生,一輩子生活在這個小城,這對呂碧城來說是多么大的打擊。

對于呂碧城的想法,舅舅何嘗不懂?只是他有苦衷罷了,妹妹嚴士瑜把呂碧城托付給自己,他就要護呂碧城的周全,不能讓她冒險,不能讓她出意外,這是他的責任。在舅舅看來,理想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而安穩才是真實的生活,他不允許呂碧城年輕氣盛被理想沖昏了頭腦做出傻事,畢竟天津沒有親戚,呂碧城要是遭遇意外怎么辦?他不能忘了妹妹嚴士瑜的囑托。

呂碧城想起同城的大姐,她想讓大姐勸勸舅舅,大姐雖然和呂碧城一樣有才華、善詩詞,但畢竟嫁人了,而且性格更加溫和一些,她料想在舅舅那番婦德言論之下,大姐應該沒有辦法幫她勸妥舅舅,看來這條路走不通。

呂碧城坐在桌前給母親寫信,母親最疼愛她,最重視女兒們的讀書和修養,如果母親能回信支持,舅舅一定會同意她去天津。如果父親呂鳳岐活著也會支持她的,想到這里,呂碧城忽然有些失落了,父親已經不在了,母親和幾個女兒歷盡坎坷,母親和妹妹遭人綁架、服毒的事情歷歷在目,母女幾人也算是在死亡邊緣游走過的人,母親就算再重視女兒們的讀書與修養,經歷了這些事情一定也怕女兒出現意外吧?父親呂鳳岐已經不在了,這個家不能再有任何一個人處在危險之中了,這是母親最大的心愿——母親大概也不會同意呂碧城為了所謂的理想獨自去天津闖蕩吧?

深夜,信寫完了,停筆,看著工整的字跡,呂碧城發呆了很久,這封信還是不寄出去了,萬一母親也反對她去天津,那么舅舅和母親聯合起來的壓力她定然無法承受。她把信折疊工整,放在了抽屜里。

夢想只有一步之遙,哪怕拼盡全力,呂碧城也要沖過去。

指尖劃過漫長黑夜,內心的欣喜、對遠方的憧憬愈加強烈。不愿在細水長流的日子里平淡生活,轟轟烈烈才是真人生。

舅舅的阻止、世俗的偏見都困不住一個心懷美好的女子。有一種鳥,被籠子困住時,她們拼命撞擊籠子想要飛出去,哪怕遍體鱗傷、以卵擊石也無所謂,這種孤勇、決絕的姿態讓人敬佩。呂碧城此刻也要像這種鳥一樣——要么老死籠中,要么冒著遍體鱗傷的風險追尋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呂碧城無疑是勇敢的,她下定決心:不顧舅舅的反對,不顧婦德這種世俗偏見,不怕未來的風雨,她要伸出手去,突破重重阻隔,想要揭開那張自己的底牌。年少失怙、慘遭退婚、族人欺凌、家道中落、寄人籬下……這些她都經歷過了,命運還有多殘酷,盡管放馬過來吧。正所謂否極泰來,打不死我的必將使我堅強,她要去天津,這個信念像一顆啟明星,只要向著這顆啟明星,她相信自己的人生就可以迎來黎明和朝陽。

她已經不想向舅舅祈求了,也不想和舅舅探討婦德的問題,通往前方的路有很多條,她已經等不及了,她只想走最短的那條。

呂碧城決定明日獨自一人偷偷登上去天津的火車。

人到中年很難突破牢籠重做選擇,因為身經磨難與坎坷,領略過生活的殘酷無情,所以做新決定時瞻前顧后、優柔寡斷。年輕人正相反,他們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年少輕狂總好過老氣橫秋,更何況,呂碧城已經見過“虎”朝她張開血盆大口了,年少種種遭遇都沒有吞噬她,那么未來,她必將乘風破浪。

有些蜜是抹在刀尖上的,伸出舌頭舔舐蜜的甜,就要接受隨之存在的危險,呂碧城相信自己翩然似蝶,定能姿態輕盈地躲過刀尖的鋒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普宁市| 宿州市| 博客| 通渭县| 神农架林区| 北宁市| 宁河县| 石林| 安图县| 玉林市| 娱乐| 益阳市| 湾仔区| 望江县| 中牟县| 泊头市| 磐安县| 珠海市| 高陵县| 德庆县| 四子王旗| 澎湖县| 宝清县| 安化县| 克山县| 孟州市| 长宁县| 基隆市| 广河县| 潞西市| 陇西县| 沐川县| 玛沁县| 岚皋县| 福海县| 深圳市| 宁阳县| 奉化市| 临城县|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