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最科學的脂、油、鹽攝入建議

建議成人每天攝入120~200克動物性食物

魚、禽、蛋、瘦肉都屬于動物性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人體吸收利用率高,但是相對脂肪含量也較多,有些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如果過多攝入會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危險。因此應當適量攝入,建議成人每天攝入禽畜肉類、水產類各40~75克,蛋類40~50克,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克。

不同人群的動物性食物的建議攝入量

*數據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每產生90千卡熱量的食物為“一份”,一般粗略將50克肉蛋魚作為一份。

設計食譜,分散食用,有效控制動物性食物攝入量

控制動物性食物攝入避免超量,最好“控制總量,分散食用”,也就是將一周的總量打散,分散到每餐中,每餐能見到肉,每天能吃到雞蛋,既能更好地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又能滿足口腹之欲。

以一周為單位計算總量,水產和禽畜肉成人不超過1千克,雞蛋不超過7個來制定食譜。不要求每天都把動物性食物吃全,但要保證至少兩種,不偏食某一類動物性食物,一周內魚類和禽畜肉可以互換,但不能完全用畜肉取代其他。

雞腿80克

雞翅50克

粉蒸肉40克

排骨30克

獅子頭40克

紅燒肉20克

牛排100克

帶魚50克

一塊可食用重量

周一 1個雞腿+2塊紅燒肉(120克)

周二 1塊牛排(100克)

周三 1個雞翅+3塊排骨(140克)

周四 1塊粉蒸肉+2塊帶魚(140克)

周五 4塊排骨(120克)

周六 1塊粉蒸肉+2塊帶魚+1個獅子頭(180克)

周日 1個雞腿+2塊帶魚+1塊紅燒肉(200克)

建議成人每天攝入鹽不超過6克

鹽是菜肴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調味料,鈉也是身體必需的一種物質,但是鹽的攝入量要控制在每天不超過6克才健康。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中鹽攝入量普遍偏高,高鹽飲食是引發高血壓、腦卒中、胃癌等疾病的導火索,因此要降低鹽的攝入。低鹽飲食不僅控制食鹽的量,也包括含鹽食物中隱藏的鹽。

一塊腐乳含鹽5克占每天鹽攝入總量的83%

一袋榨菜(80克)含鹽4.7克占每天鹽攝入總量的79%

一人份掛面(100克)含鹽3克占每天鹽攝入總量的50%

九制話梅(10顆35克)的含鹽3.4克占每天鹽攝入總量的56%

一根火腿腸(130克)含鹽3.6克占每天鹽攝入總量的60%

一袋泡椒鳳爪(100克)含鹽2.8克占每天鹽攝入總量的47%

一個咸鴨蛋(50克)含鹽2.5克占每天鹽攝入總量的42%

一勺雞精(5克)含鹽2.5克占每天鹽攝入總量的42%

一袋五香蠶豆(86克)含鹽2.5克占每天鹽攝入總量的42%

每天烹調油控制在25~30克

日常食用的烹調油包括植物油和動物油,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烹調油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5~30克,在日常飲食中也可以通過一些烹飪竅門少吃一半油。

多用少油的烹調方式

炸、煎、紅燒等都是耗油量比較多的,要想少放油又好吃,就多用蒸、煮、焯、燉等烹調方法。蒸、煮出來的菜所含的油脂要少得多,不含多余的膽固醇和致癌物質。比如,烹調魚,多把紅燒換成清蒸,紅燒排骨也可以改成清燉排骨,一滴油不加;把炒雞塊改成白斬雞。

切大塊

食材切得過細過小,接觸油的總面積就變大了,會增加吸油量,因此食材要盡量切大塊。

菜出鍋之前控控油

菜炒好后,把鍋傾斜一會兒,讓菜里的油流出來,然后再裝盤。而控出來的油往往含有一些脂溶性維生素,丟了可惜,可以用于做涼拌菜,但最好同一餐時用掉,而不要再次加熱。

烹調主食盡量不放油

主食盡量少吃加油的,比如煎餅、千層餅、燒餅、炒飯、炒面、炸糕、麻團等,換成雜糧粥、白飯、饅頭、混合面發糕等不含油脂的主食,烹調油的用量也能大大降低。

麻花

炸糕

油餅

麻團

油炸主食中脂肪含量高,不易消化,會增加腸胃負擔,容易導致胃酸倒流,攝入過多還容易造成肥胖、高脂血癥等,不宜多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通市| 桐庐县| 德安县| 平泉县| 昭通市| 印江| 仁化县| 灵石县| 铜梁县| 乌审旗| 博罗县| 肃北| 云和县| 巫山县| 兴海县| 安平县| 临泉县| 舒城县| 永嘉县| 天台县| 宜宾市| 白银市| 邵阳市| 大关县| 湛江市| 黑龙江省| 乐平市| 大宁县| 镇江市| 准格尔旗| 如东县| 梨树县| 和政县| 伊川县| 平顺县| 乐业县| 新沂市| 杂多县| 寿光市| 浑源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