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大運河百問
  • 姜師立
  • 840字
  • 2019-10-21 12:09:56

3.漕運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中國歷史上的漕運興于秦統一中國,終于清末,前后存續兩千多年。秦代漕運主要用于攻城掠地,漢代漕運也主要用于戰爭,就漕運制度而言,這個階段僅為雛形。隋唐宋時期是漕運的大發展階段。對于自隋代至清代的多個朝代,漕運都是重大的國家事務,是古代中國這一巨大的農業帝國保持順利運行的基本保障之一。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漕運這一獨特的制度和體系,跨越多個朝代,穩定地延續了一千多年,對古代中國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形成了近兩千年的文化傳統。沿中國大運河持續運行的漕運系統,促進和加強了中國東部經濟區域的發展和繁榮,穩定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格局,保證了國家統一和安全,對古代中國大一統觀念的產生和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加強了地區間、民族間的文化交流。

隨著制度的完善和規模的擴大,漕運逐漸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為主體的窠臼,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功能,成為維護王朝穩定和制衡社會,消弭諸如重賦、災禍及物價波動等造成的社會不安定因素的重要手段。同時漕運在促進南北文化交流和區域社會開發等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從公元7世紀初隋朝政府建立縱貫中國南北的漕運體系以來,一直到1901年漕運終止的一千多年間,溝通中國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的中國大運河一直是漕運首要的運輸通道。以至于在很長的時間里,大運河被稱作“漕河”。中國歷代政府通過修建維護運河河道、水工設施、運輸儲存設施,并制訂與之配套的管理體系,保證了通過大運河進行持續、暢通的糧食、物資運輸,實現全國資源的調配,保證了北方政治、軍事中心的供給。在這個過程中,漕運逐漸形成了超越時代的國家傳統。依托大運河持續運行的漕運這一獨特的制度和體系,跨越多個朝代,運行了兩千多年,是維系封建帝國的經濟命脈,體現了以農業立國的集權國家獨有的漕運文化傳統,顯示了水路運輸對于國家和區域發展的強大影響力,見證了古代中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諸多方面的發展歷程,在歷史時空上刻下了深深的文明印記。

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中的漕運碼頭

通州漕運博物館

展出的元代漕運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闻喜县| 时尚| 峨边| 溧阳市| 墨脱县| 普洱| 墨玉县| 开鲁县| 寿宁县| 利川市| 买车| 阿图什市| 垫江县| 饶阳县| 科技| 红桥区| 乌鲁木齐市| 罗源县| 松原市| 女性| 三门峡市| 阳山县| 无为县| 耿马| 资阳市| 丹阳市| 阿巴嘎旗| 兴义市| 长丰县| 伊吾县| 钟祥市| 安徽省| 岗巴县| 霍山县| 南岸区| 巴马| 新郑市| 游戏| 开化县|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