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透視:基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與機制的研究
- 張濤
- 9字
- 2019-10-31 10:51:46
第1章 創業教育概述
1.1 創業教育的含義
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首次提出了創業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1998年10月,在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發表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進一步強調指出: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也強調“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
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創業教育的特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創業教育不是一個獨立的教育體系,而是對傳統的適應性、守成性、專業性教育的改造、延伸和提升。
② 創業教育是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三大教育體系的交叉整合。
③ 創業教育是知識教育、能力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整合。
④ 創業教育是一種理念,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
1.1.1 創業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創業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這樣定義的: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指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它對于拿薪水的人同樣重要,因為用人機構或個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外,還越來越重視受雇者的首創、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管理技能。
美國CELCEE(企業家教育)是這樣定義創業教育的:創業教育是指提供人們以概念和技能辨識他人忽略的機會,具備洞察力、自我評估能力和知識技能,在他人猶豫不決時果斷地行動的過程。它包括機會辨識、面對冒險時的資源調度以及進行商業冒險等諸方面的教育;同時,它也包括商業管理運作過程中的教育。因此,創業教育既是一種素質教育,也是對企業創建和新創企業管理運作的教育。
目前,研究者對創業教育的定義因研究對象及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總體來說,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兩類:
① “人才說”,以培養創業者為導向,認為創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能夠創造工作崗位的人,即自主創業。
② “素質說”,以培養企業家精神為依歸,認為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創業者的素質,特別是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工作的要求,即崗位創業。
綜上所述,創業教育可以定義為:通過高校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以開發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培養具有開創性個性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斷增強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并將其內化成自身的素質,以催生時機成熟條件下的創業人才,為未來社會的經濟發展發揮個體與群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1.2 創業教育的內涵
創業活動要求大學生具備自主、自信、勤奮、堅毅、果敢、誠信等品格與創新精神,要求大學培養未來創業者與領導者的成就動機、開拓精神、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業教育的宗旨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與開拓精神,因此,創業教育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通過創業教育將創業者的創業經驗、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以及他們對創業的理解傳遞給學生。
② 通過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將創業精神內化為學生的精神氣質,使創業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③ 通過進行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和企業家精神。不管學生將來是否自創企業,他們都會因為擁有了這種精神氣質而使工作更具有開拓性、創新性和進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