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網絡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的理論與實踐
- 袁磊
- 641字
- 2019-11-22 15:37:06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近幾年,社交網站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其轟動效應始于美國校園網站Facebook。Compete公司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月,由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于2004年創建的社交網站僅美國國內用戶訪問數就達到6850萬,全球用戶人數已達1.5億,全球活躍用戶量已突破1.75億。在我國,國內第一個校園交友網站校內網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覆蓋率已超過90%,51網在15~25歲年輕人中也有較高的覆蓋率,2008年迅速成長的開心網則成為年輕白領娛樂休閑和打發時間的新寵,短短半年多時間就發展了約1500萬注冊用戶。社交業務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已成為覆蓋用戶最廣、傳播影響最大、商業價值最高的Web 2.0業務。未來,“社交”的理念將逐步滲透、融合至更多的互聯網業務當中,社交網站也定將成為繼搜索引擎業務之后又一改變互聯網、改變網民生活的互聯網業務。隨著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我國電信行業重組的完成以及3G、4G牌照的發放,社交網絡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大社交網絡公司,開發了成熟的手機APP社交軟件,比如,騰訊的手機QQ和微信,移動的飛信,以及像微會、易信等免費電話。激烈的市場競爭所導致的用戶流失現象日益加劇。
2013年6月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社交網絡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發展的策略研究”正式啟動,截至2014年6月課題組人員深入農村中小學教學一線,進行教學觀察、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完成了“農村中小學教師使用社交網絡情況”的數據收集。此調查受到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當地校領導的支持,為調查的實施和完成創造了條件,為數據的真實性和充分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