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物流的發展障礙與推進策略
- 許笑平
- 3932字
- 2019-11-22 15:23:07
2.1 綠色物流的內涵與外延
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為社會經濟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并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質量。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人們逐步將可持續發展理論、循環經濟理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供應鏈管理理論和政府管制理論等基礎理論的思想和方法引入物流領域,產生了綠色物流的概念。因此,綠色物流是“綠色浪潮”或“綠色革命”向物流領域的滲透,是一種融合了環境保護觀念的物流決策模式,綠色物流本身具有學科交叉性、多目標性、多層次性、時域性和地域性、多功能性特征。
2.1.1 綠色物流的內涵
文獻綜述已經指出,由于綠色物流概念產生的歷史還不長,國內外學者對它的內涵尚未形成統一認識,現有的定義大多只是一家之言。本書立足國內,采納我國學者王長瓊對綠色物流的定義,認為綠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排放物、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通過先進的物流技術和面向環境管理的理念,進行物流系統的規劃、控制、管理和實施的過程[20]。從工作內容上說,綠色物流既包括正向物流的綠色化管理,又包括逆向物流的綠色化管理,兩者共同構成企業綠色物流系統一體化管理。
從微觀層面看,綠色物流應該在保證物流作業的時效性和安全性前提下,以減少資源消耗量、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降低環境污染程度為目標,通過政策、管理和技術手段來凈化物流活動過程,實現物流產業本身的可持續發展。從宏觀層面看,綠色物流則應通過對城市、區域乃至國家的產業布局和人口布局進行調控,盡可能降低物流發生量,避免重復物流活動,從而減少物流對社會和環境的壓力,實現物流與環境的持續穩定發展。因此,綠色物流的本質內涵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注1
(1)綠色物流的根本目標是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般的物流活動主要是為實現企業的經濟目標服務的。而綠色物流除了經濟目標之外,還追求生態或環境目標,具有明顯的社會屬性。所以,當前的綠色物流定義都將其看作是環境友好型的物流,即是以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為目的的物流,該目標的實質是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統一,這也正是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綠色物流是可持續發展原則與現代物流理念相結合的一種現代物流觀念。
(2)綠色物流的活動范圍涵蓋了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
原材料的獲取,產品的生產、流通、使用直至報廢的整個過程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為了將這些影響降到最低,綠色物流既要對原材料的獲取和產品的生產、包裝、運輸、分銷直至送達最終用戶手中的前向物流實施改進,也要對退貨和廢棄物品的回收物流過程進行生態管理與規劃。其活動范圍涵蓋了產品從產生到報廢處置的整個生命周期。
(3)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和全體社會公眾
既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活動都有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那么承擔產品生產和銷售任務的企業,包括供應鏈上的供應、生產和銷售企業以及為其提供服務的物流或供應鏈整合企業,都應成為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從廣義上看,作為消費者的全體社會公眾也是供應鏈的一部分,他們的消費觀念和行為特征也會成為綠色物流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全體社會公眾也是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之一。由于綠色物流追求環境和社會目標,僅靠供應鏈的自發行為是難以實現的,往往需要政府的法規約束和政策支持。因此,各級政府,特別是各級政府的流通和環保部門在推廣和實施綠色物流的戰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也是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之一。
根據綠色物流的本質內涵,本書認為,綠色物流就是保證在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物流需求的前提下,以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和政府管制理論為依據,將生態經濟和生態倫理的思想融入供應鏈管理實踐,通過政府、企業和全體社會公眾的共同參與,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物流系統進行重新規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以降低消耗、減少污染,并最終建立起環境友好型物流系統的過程。
2.1.2 綠色物流的外延
根據本書采納的綠色物流定義,結合我國《物流術語》(GB/T 18354—2006)對物流及其基本功能要素的界定,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對綠色物流的外延進行展開。
(1)綠色物流的功能
為了實現綠色物流的目標,綠色物流的功能至少應包含如下幾個方面。[1]的相關內容補充修訂而成。" />
① 從物流基礎設施、物流裝備條件以及運營管理組織等方面保障物流服務的供給能力,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物流服務的全方位需求。
② 在物流活動過程中要注重資源的節約,力爭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滿足現實的物流需求,追求單位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③ 大力改變物流消費模式,努力減少物流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積極開發可替代資源。
④ 著力消除或減輕物流活動對自然與生態環境的破壞,配合環保事業的發展。
⑤ 促進物流資源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的公平享用,縮小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2)綠色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
為了實現這些功能,綠色物流必須具備相應的功能要素。一般認為,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包括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等內容,相應地,綠色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也應包括綠色運輸、綠色儲存、綠色裝卸搬運、綠色包裝、綠色流通加工等幾個方面。
① 綠色運輸。綠色運輸是物流系統的核心功能要素,也是對環境影響程度最大的功能之一。綠色運輸是綠色物流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主要工作內容為[23]:減少高污染運輸車輛的使用;提倡使用清潔干凈的燃料和綠色交通工具;控制運輸設備的資源消耗,降低固定資產的折舊;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制定排氣標準;加強交通管制,使道路設計合理化,減少堵塞;降低噪聲等。
② 綠色儲存。綠色儲存就是要在儲存環節減少貨物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及人員的輻射侵蝕,同時避免物品在儲存環節的損耗而采取的策略體系。綠色儲存要求在整個儲存過程中應運用最先進的保質保鮮技術,在無貨損的同時消除污染,尤其要注意對有毒化學品、放射性物質、易燃易爆商品的泄漏和污染防止。
③ 綠色裝卸搬運。綠色裝卸搬運是指為了減少裝卸搬運環節產生的粉塵煙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總和。具體要求包括:在貨物集散場地,盡量減少泄漏和損壞,杜絕粉塵、煙霧污染;清洗貨車的廢水必須經過處理后再排放;在貨物集散地應安裝防塵裝置,并制定相應的容度標準;對裝卸搬運環節產生的廢水應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和排放等。
④ 綠色包裝。綠色包裝是指能夠循環復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人體及環境不造成公害的適度包裝。綠色包裝的途徑主要包括:促進生產部門采用盡量簡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裝;商品流通過程中盡量采用可重復使用的單元式包裝,實現流通部門自身經營活動用包裝的減量化,主動地協助生產部門進行包裝材料的回收與再利用;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積極開發新型包裝材料(易降解、易拆卸折疊);節省包裝資源,降低包裝物成本,提高包裝業效率。
⑤ 綠色流通加工。綠色流通加工是指出于環保考慮的無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關政策措施的總和。綠色流通加工的途徑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方面,變消費者分散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的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減少環境污染,如餐飲服務業對食品的集中加工,減少家庭分散烹調所造成的能源浪費和空氣污染等;另一方面,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以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污染,如流通部門對蔬菜的集中加工,減少了居民分散垃圾丟放及相應的環境治理問題。
此外,綠色物流體系還包括綠色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物流業的綠色指標體系,以及企業的綠色物流管理和政府的綠色物流政策等。
(3)綠色物流的系統層次
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綠色物流具有鮮明的層次性特征。從不同的層次來認識和分析綠色物流,有助于正確理解綠色物流系統的整體與部分、層次與層次之間的關系。
① 按照管理和控制的主體不同,綠色物流系統可以分為社會決策層、企業管理層和企業作業層的綠色活動[1]。
社會決策層的職能是通過制定綠色物流方面的政策、法規、標準,傳播綠色理念,約束和指導企業的綠色物流戰略;企業管理層的任務是從企業戰略的高度,與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進行協同,共同規劃并管理企業的綠色物流系統,建立有利于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物流系統;企業作業層的綠色物流活動主要是指物流作業環節的綠色化,如運輸的綠色化、包裝的綠色化、流通加工的綠色化、儲存的綠色化等。
② 按照考察范圍的不同,綠色物流系統可以分為企業綠色物流、區域綠色物流、國內綠色物流和國際綠色物流[1]。
區域綠色物流是由眾多的企業綠色物流組成的,而國內綠色物流又是由眾多的區域綠色物流所組成,國際綠色物流與國內綠色物流相比,不僅需要進行報檢報關等相關作業,而且還會受到國際綠色壁壘的制約。事實上,所有這些綠色物流子系統又都是由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儲存等基本功能要素構成的。
綠色物流系統的層次結構可用圖2-1表示。

圖2-1 綠色物流系統的層次結構
從圖2-1的綠色物流系統層次結構可以看出,綠色物流的實施和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上到下包括:宏觀范圍內的政策、法規、標準以及理念的傳播和公眾的教育,區域綠色物流發展規劃與控制,企業綠色物流戰略決策,以及綠色物流各個基本功能要素的決策、綠色廢棄物物流等。
③ 按照企業功能的不同,綠色物流還可以劃分為綠色采購物流、綠色生產物流、綠色銷售物流、綠色逆向物流、綠色廢棄物物流等[115]。
綠色采購物流就是指在原材料獲取過程中要實現綠色化,它包括綠色供應商的評價選擇及供應物流過程的綠色化;綠色生產物流就是要將清潔生產的思想和方法擴展到物流領域,在企業內部實現全方位的物料和能耗消減,以提高生產物流的環境友好性;綠色銷售物流要求企業合理規劃分銷網絡,并使商品包裝在簡單化、標準化的基礎上盡量能夠重復使用;綠色逆向物流要求企業在規劃逆向物流系統時必須與正向物流相銜接,通過資源的綜合利用來提高整個企業物流系統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