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非子》管理思想研究
- 孔雁
- 10字
- 2019-10-24 19:27:29
2 古代著名思想家韓非
2.1 韓非其人
韓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約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是韓國公子,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關于他的生平,古籍中有少量的記述。依據《史記·韓非列傳》、《秦始皇本紀》、《韓世家》、《六國年表》、《戰國策·秦策》,以及《論衡》中的《禍虛》、《案書》篇的記載,可以窺見其身世之一斑。《史記》記載:“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其著作被后人輯錄為《韓非子》。《韓非子》原名《韓子》,宋代以后,由于學界往往尊稱唐代的韓愈為“韓子”,為區別彼此,遂改稱《韓子》為《韓非子》,韓非也就被稱為“韓非子”。其實韓非子在唐朝以前,也被后人尊為“韓子”。
韓國在戰國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國家,韓非身為韓國公子,目睹韓王庸碌無為,祖國日趨衰弱,他憂國憂民,多次向韓王上書進諫,希望韓王安勵精圖治,變法圖強,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韓王置若罔聞,始終都未予采納。這使他非常悲憤和失望。他從“觀往者得失之變”之中探索變弱為強的道路,寫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說林》、《說難》等十余萬言的著作,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發了其憂憤孤直而不容于時的憤懣。韓非的書流傳到秦國,為秦王政所賞識。韓王安五年,秦王看到了韓非的《孤憤》、《五蠹》等文章,佩服得五體投地,說道:“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秦王為了得到韓非,下令攻打韓國。形勢緊迫,韓王于是便派韓非出使秦國。秦王政見到韓非,非常高興。韓非曾經上書《存韓》勸秦王先伐趙緩伐韓,遭到嫉心頗重的同窗李斯和姚賈的讒害。他們詆毀韓非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政聽信讒言,不僅沒有重用煞費苦心動兵得來的韓非,反而下令將韓非入獄審訊。李斯趁機派人給韓非送去鴆毒,逼他自殺。韓非雖然想見秦王以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后來秦王后悔了,下令赦免韓非,然而為時已晚。(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韓非自殺于云陽(今陜西淳化縣西北)。韓非雖死,但他的思想卻在秦王那里得到了貫徹。韓非死后12年,秦王統一天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
秦王雖然把韓非害死了,但他統一六國之后采取的很多整治措施卻都是遵循著韓非的遺教。例如焚書坑儒、鉗制思想、殘酷鎮壓人民及用術控制臣下,等等,把韓非思想中陰謀殘暴的部分充分運用了起來。秦始皇如此,他的兒子、孫子和臣子,也都相信韓非的學說。史書上記載,秦二世、孺子嬰和李斯、趙高相互辯難時,引經據典,都要援用韓非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