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系統學報(第11輯)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3885字
- 2019-12-04 18:32:21
4 國內關鍵成功因素的識別
4.1 數據收集
為保證來源數據的科學性與代表性,在數據收集階段選取國內期刊上與研究直接相關的學術性論文。通過CNKI數據庫,依次對1999—2011年發表在核心刊物上的“篇名”或者“摘要”中包含“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關鍵成功因素”、“影響因素”、“成功評價”的文章進行檢索,首先,按照“電子商務?影響因素”,結果返回42篇文獻;其次,在此基礎上按照“電子商務?決定性因素”,發現4篇;按關鍵詞查詢,發現9篇;按照“電子商務?主要因素”,發現9篇;按照“電子商務?關鍵因素”,發現35篇;按照“電子商務?成功”,發現14篇,共檢索到中文期刊文章73篇,隨后作者認真閱讀了文章的摘要和主要理論章節以判斷文章的相關性;最后,確認37篇文章與本研究相關,其中關于電子商務影響因素的研究有13篇,關于關鍵成功因素有16篇,有8篇從成功評價體系的視角來研究問題。就內容分析的效度而言,這里采用常用的內容效度檢驗方法。首先,對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編碼表的編制是建立在以往研究基礎上,因此具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其次,編碼過程嚴格遵守編碼程序。在正式編碼前對編碼人員進行了培訓和編碼嘗試,并根據編碼結果確定了分析單元,去除信度較低、意義不清晰的指標項目,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內容效度。最后,編碼過程中,編碼人員一致認為編碼工具能夠從不同維度較全面地反映電子期刊文章中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因此,本研究對關鍵成功因素的內容分析具有較高的效度水平。
4.2 分析類目體系的建立
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是組織和處理過程的可觀察、可測量的特征,分布于企業的戰略層、戰術層、應用層及組織基礎的各個方面。作者首先通過閱讀檢索結果的37篇文章,摘錄用于表述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的短句115句,一共篩選出了115個分析單元作為原始的、最小的內容分析單元。然后由兩位具有管理學背景知識的人員對樣本語句反復閱讀并各自進行編碼。在編碼前,兩位編碼人員都進行了相應的編碼學習,采用二值數據(有或無,是或否)編碼原則。作者通過建立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體系,將抽象概念顯性化,便于進一步對文本中的深層含義和信息進行編碼。
結合國外研究成果,并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根據相互互斥性和完備性的內容分析原則,初步形成了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的三個維度——電子商務戰略維度、管理維度、基礎維度。兩位編碼員按照類別定義,獨立地對115個分析單元進行了分類,當現有類別不適合某個分析單元時,他們還可以提出新的類別,當發現某個分析單元不能歸入任何類別時可以放棄對該單元的分類。
第一輪編碼結束時,兩位編碼員未提出新類別,說明研究給出的三個維度以及涵蓋電子商務成功的主要方面。但是,由于編碼員發現有些單元只是企業成功開展電子商務的一般性因素,不屬于電子商務成功的關鍵范疇,經過仔細刪選,剔除了63個因素。
根據第一輪分類的結果,確定了最終的分類體系,在新的分類體系下,兩位編碼員對余下的52個分析單元重新進行第二輪編碼,在編碼分析時,我們發現有的文獻對成功應用的關鍵短語的闡述和表述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的52個短語分布于多個段落且有重復頻數,因此我們通過確定有多少篇文章討論或研究相似的事項或因素來確定頻率,然后編碼員共同討論初步的編碼,把同義主題概念進行合并,比如短語“戰略目標”、“戰略計劃”、“企業戰略”同為描述企業的戰略規劃,三者被合并為“企業戰略規劃”。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初步識別了主題概念及其頻率。這輪編碼結束時,與電子商務成功相關的3個維度、35個變量被確定下來。表4顯示了電子商務成功的3個維度的35個成功因素,電子商務戰略層面包括5個因素,管理層面包括17個因素,技術資源層面包括13個因素,接下來具體進行分析。
表4 國內電子商務實施關鍵成功因素

4.3 內容分析結論
在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的指標中,累計出現次數最多的是“高層領導支持與參與”和“企業戰略規劃”、“信息化水平”、“網站性能”、“以客戶為中心”、“員工技能”等,可能這些因素被一半以上的研究認為是共同的關鍵因素;此外,盡管有8個因素被強調的頻率不是很高,我們仍然認為有必要保留它們,這些因素的含義各不相同,有利于對電子商務成功的全面理解。這8個因素分別是“網絡社區”、“學習能力”、“維護與支持”、“持續行為”、“系統-業務匹配”、“整合傳統優勢”、“溝通”、“渠道整合”。由于互聯網引起的IT應用突破了傳統組織和工作場合情境的局限,這使得IT/IS用戶行為研究進入新的時期,其中“網絡社區”所涉及的兩篇文獻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俞曄等[35]從網絡社區對品牌忠誠度的角度對企業網絡直銷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實證研究其影響因素以及傳導機理,結果顯示社區成員感知程度、社區吻合程度以及平臺商品個性化程度對網絡直銷有重大影響;殷國鵬、楊波[36]以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s,社會性網絡服務)這一新興電子商務模式為問題背景提出SNS用戶持續行為的理論模型,SNS網站成功最終取決于用戶持續有效的使用(continuous usage),并為SNS的關鍵成功因素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在新的網絡環境下,抓住網絡的新特性對于企業成功實施電子商務是十分必要的,由于網上購物與傳統購物行為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網絡購物環境具有獨特而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個性化的服務方式的優勢的同時,也存在不符合人們的消費習慣、網絡安全等劣勢,了解消費者網上購物的動機對于制定產品組合、技術和營銷策略以及頁面設計有重要意義。
圖2所示為國內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

圖2 國內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
在總共的35個編碼中,電子商務管理層面維度編碼17個,累計頻數42,占50%;電子商務戰略維度編碼5個,累計頻數24,占24%;電子商務技術維度13個,累計頻數38,占總頻數的26%,在研究得出的電子商務成功的三個維度中,管理維度的因素占比重最多,其次是技術維度,占比重較少的是戰略維度,這說明當前在電子商務管理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較多,雖然電子商務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對電子商務戰略方面的關注必不可少,但是作為電子商務的主要推動者企業而言當前在信息社會中需要建立電子商務競爭優勢,要更加注重管理和實施戰略方面的能力,現有文獻中缺乏針對電子商務應用過程中的關鍵成功因素的研究,過多地關注電子商務實施效果,這是導致很多企業電子商務項目的成功率很低的重要原因。其中“維護與支持”、“持續行為”、“溝通”都是在電子商務應用過程中應該注意到的問題,如何更好地使企業得到持續使用,需要考慮到維護與支持、數據質量、系統質量方面的影響。
根據內容分析得到的電子商務關鍵35個成功因素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個層面。
戰略層面——企業若想通過電子商務獲得持續競爭優勢,需要長期的戰略規劃,戰略規劃涉及領導力、組織、環境和IT知識四個方面的相關要素。在圖3中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由相互關聯的電子商務戰略、組織與管理三個維度構成,與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關聯的這三個維度之間相互影響,共同決定電子商務成功與否。電子商務戰略維度包括信任、戰略規劃、戰略目標、戰略匹配四類指標,它們是電子商務實現戰略目標和運營目標的關鍵。
管理層面——協調與電子商務成功應用相關的一系列復發活動的管理因素是獲得成功的關鍵。研究認為,電子商務管理能力是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所應具有的協調和整合組織內部活動及便利客戶和供應商活動的能力,管理層面的因素所占比重較大,可能的原因是電子商務的不斷變化以及網絡環境的新特性要求企業必須不斷提出新的管理方案來適應各方的利益需求以及實現企業為達到盈利而設定的戰略目標和運營目標。
基礎層面——電子商務的基礎,是對技術資源的掌控能力必不可少的。在所有的關鍵因素中,基礎層面的因素包括那些電子商務技術資源,是指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所需要的技術支持、資源支持、人力支持,主要通過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源和能力來體現,主要包括信息質量、系統質量、信息共享水平。通過對各個層面變量的仔細分析,得到如圖3所示的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的理論模型。

圖3 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框架
電子商務不僅僅是簡單的產品和服務買賣關系,還包括企業與供應商、顧客、聯盟伙伴甚至競爭者等外部實體之間、企業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內部員工之間的業務合作與信息交流。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成功并不是電子商務資源獨立作用的結果,而是企業發揮內外部信息技術資源與其他資源如人力資源、組織知識、關系資源以及財務資源等之間的互補效應和協調效應的結果。構成電子商務成功的電子商務戰略、管理、基礎中任何一個層面的成功都取決于企業在多個方面的運作效率和效果,電子商務戰略的成功直接導致電子商務應用的成功,而基礎和管理層面的成功不但直接決定客戶的成功與否,由此可見,電子商務應用成功與其關鍵指標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因果關系,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上一層績效。
該模型強調企業更應該重視持續提升與反饋,從實踐的角度來說,電子商務在實施的過程中“影響了組織如何與外部伙伴(客戶、供應商、伙伴、競爭者和市場)相處,以及組織如何運作內部的管理活動、流程和系統”。企業通過執行大量的電子商務活動實現其戰略目標和運營目標,并且充分整合企業內部資源系統和信息技術改進商務流程和組織績效。企業應該關注相關利益者的參與,以及同業務伙伴之間的有效溝通,電子商務的根本在于把商品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完全反映在信息流上,并由信息來組織和支配,從而導致技術資源和能力的重組,產生革命性的提升與整合。總之,企業如果想要實施電子商務,應該從總體上把握各種要素,抓住各部分的關系,致力于企業的重點,進行電子商務的實施與管理。這種觀點既體現了電子商務的系統性和集成性的特點,又體現了其隨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動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