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薪酬體系
薪酬體系,是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于一定價值標準建立起來的,向員工支付各種報酬形式的組合系統。常見的薪酬體系包括基于崗位的薪酬體系、基于職能的薪酬體系和基于績效的薪酬體系等。
1.2.1 薪酬體系的構成
薪酬體系主要由四大部分構成,如圖1-5所示。

圖1-5 薪酬體系的構成
1.基本工資
基本工資也稱本薪,是員工薪酬的主體,由企業根據員工的工作性質、工作類別、工作責任等因素,按照規定的工資標準支付,較之工資額的其他組成部分具有相對穩定性。
2.獎金
獎金是對員工在創造出超過正常勞動定額以外的效益時,所給予的物質補償。獎金的設置,旨在鼓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或績效。
3.津貼和補貼
津貼是指補償員工在特殊條件下的勞動消耗及生活費額外支出的工資補充形式,如高溫津貼、野外作業津貼、夜班津貼等。
補貼是指為保證員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或變動影響而支付的各種補貼,常見的補貼包括交通補貼、住房補貼等。
4.福利
福利是指除了工資、獎金以外,根據國家、省、市的有關規定,員工所應享受的待遇以及公司為保障與提高員工生活水平而提供的相關福利措施。福利應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利益,它能給員工以歸屬感。常見的福利形式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帶薪休假等。
1.2.2 薪酬體系設計3P模式
3P薪酬模式是指企業向員工支付薪酬是以3P為依據的模式。3P,即崗位(Position)薪酬、個人能力(Personality)薪酬、績效(Performance)薪酬。
1.崗位薪酬
崗位薪酬以崗位勞動責任、勞動強度、勞動條件等評價要素確定的崗位系數為支付工資報酬的依據。在這種薪酬體系中,一個崗位對組織的貢獻程度是其獲得報酬的主要參考依據,與從事該崗位員工的個人能力以及所創造的效益沒有關系。
2.個人能力薪酬
個人能力薪酬以員工本身所具有的知識、技能及素質水平作為薪酬支付的基礎。在這種薪酬體系中,員工的資歷、學歷及其所掌握的知識、技能都將成為其獲得報酬的主要參考依據,與該員工工作績效和從事的崗位沒有直接關系。
3.績效薪酬
績效薪酬以員工為組織或企業創造的效益作為薪酬支付的根本基礎。在這種薪酬體系中,員工獲得報酬的多少與其為組織或企業創造的業績相關,與其從事的崗位或所具備的能力沒有直接關系。
當然,在實施過程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不同的組合模式,如有的企業直接以崗位薪酬為基礎設計薪酬體系,有的企業則將三種薪酬模式結合起來設計薪酬體系。
1.2.3 薪酬體系設計3E模式
3E薪酬模式是指企業制定薪酬體系時必須遵守3E原則。3E,即外部均衡性(External Equity)、內部均衡性(Internal Equity)、個體均衡性(Individual Equity)。
1.外部均衡性
外部均衡性是指企業向員工支付的薪酬與該行業市場平均薪酬相比,比較公平或具有一定的優勢,即外部公平性。
2.內部均衡性
內部均衡性是指企業向員工支付的薪酬與每個崗位的內在價值相符。
3.個體均衡性
個體均衡性是指個人與企業內部相同或相似崗位的員工相比,其薪酬是否公·6·平和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