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培訓的實踐
敘舊不如編新,創先不斷超越——服務廣州供電局創先之旅,開發驗證FAST理論
承接廣州供電局的中層干部“創先”培訓班的任務,對于我們而言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驗證和發展我們的培訓服務理論體系的機會。
在七月和廣州供電局楊局長以及人事部主任見面的時候,只是初步交流了我們服務其他幾個創先試點供電局的經驗,以及我們對于南網開展創先工作的理解。于是,楊局長提出讓人事部和我們深入研究一下,探討組織一次廣州供電局中層干部輪訓的可行性。
廣州供電局的干部們應該說是久經沙場的,過去幾年國外著名咨詢公司在廣州供電局舉辦了400多場各種主題的大講座,所有管理領域先進的概念和理論都被廣泛地宣傳著,在咨詢項目中被實踐著。今年又分期分批遠赴新加坡參觀考察了新加坡新能源電網公司,大開眼界。因此,廣州供電局人事部對于與我們合作是比較謹慎的,對我們的實力也是心有忐忑的。

2010年廣東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培訓班授課
好在政工部與我們合作開展企業文化創先咨詢項目的進度比較快,在項目啟動會和之后的調研訪談過程中,我們展現了扎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電力行業的深刻理解,咨詢項目得到了政工部的肯定,人事部與我們合作的步伐明顯加快。
這個過程中,與海口供電局的合作繼續深入,陳總提出了“九化”模型,我在幫助海口供電局解讀“九化”的過程中,深受啟發。在南寧給貴港供電局中層干部培訓上課期間,和沈老師分享了“九化”模型,并根據我以往講授戰略管理課程的邏輯,結合我研究流程管理的心得,提煉出了“十化”模型,感到能夠很好地將各種管理概念和理論貫穿起來。所以在廣州供電局人事部要求提交課程大綱供領導審核的時候,就決定按照“十化”這個思路開發課程。
當時忙于授課,還是讓鳴輝和海浪老師幫助編寫的課程大綱,提交過去,得到了客戶的認可。但是課程題目當時還沒有想好。
隨著開班日期臨近,著手開發課件。我想起來曾經給南網戰略策劃部建議過一個專題片和創先專著的名字——《戰略之旅》,于是就將這門課程命名為“戰略之旅——從戰略到執行的十個里程碑”。
這期間,在西單圖書大廈購買了一系列卡普蘭(Kaplan)和諾頓(Norton)的原版專著,包括《戰略地圖》、《平衡計分卡》、《戰略管理》、《戰略協同》和《戰略執行》。通讀的過程中,愈來愈感到我的《戰略之旅》與Kaplan他們的思路是異曲同工,所見略同。
課程的內容確定了,課程的形式又該如何呢?我想到我們以前提出的三個1/3、建構主義教學法、體驗式培訓等經驗,還只是具體的方法和片段的做法,缺乏一條邏輯主線將他們貫穿起來。而VISA理論強調的更多是培訓對于學員個人的功能與作用。
我不得不開始反思企業內訓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企業出經費、企業花時間精力,組織中層干部集中培訓,不僅有直接的費用成本和時間成本,還要承擔中層干部離開崗位期間發生的間接成本和潛在風險。那么為什么企業領導還要下決心組織內訓呢?
這期間和其他老師關于雙調與廣蓄項目的交流,使得我明白了企業之中個人績效、團隊績效、組織績效的關系和特點。企業內訓的目的就是組織績效的提升,組織是一個系統,系統最優并不等于每個個體和局部最優,但個體和局部的優化有助于組織績效的提升,組織績效提升是終極目的,個人績效和團隊績效提升是附帶結果或是過程目標。
原來我們提出的VISA理論是在十多年前公開課時代的KASH理論的基礎上升華而來,公開課主要是針對學員個人績效提升,所以VISA理論在我們企業內訓理論體系中,應該還是定位于面向學員個人的功能和作用。那么如何反映出我們針對組織績效提升的培訓特點呢?
我又回想起我們成功舉辦的南網系列A級班、總調班、廣電B級生技班,以及在北京舉辦的一系列培訓班,“問題發現與分析”主導的主題研討輔導對于學員結合企業實際、對于培訓組織者改變傳統培訓觀念、對于企業領導提高對培訓的滿意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這有什么樣的理論依據呢?
終于,我想到了一個詞——FAST,用于解釋我們的企業內訓成功經驗十分貼切。F(find & focus)意味著發現并聚焦企業中存在的問題;A(analyze)是指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S(solution),是指針對根本原因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T(teamwork)是指小組成員團隊作戰、全班學員共同貢獻,完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任務。這也就解釋了我們的企業內訓為什么要分組,為什么一定要布置作業,為什么每日一得要分組貼放,為什么小組展示之后還要其他組提出表揚、批評和提問。
盡管廣州供電局的培訓班時間很短,中層正職是三天,中層副職是兩天,但是我們的培訓老師和班主任很好地貫徹了FAST理論,學員發自內心地滿意,領導發自內心地贊許,培訓組織者也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盡管我們給廣州供電局的培訓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第四期結業典禮的講話上,我還是發自內心、十分真誠地說道:“沒有廣大中層干部在創先第一線的奮斗和實踐,就沒有我們理論研究者的突破性成果;在各位戰斗在企業管理第一線的管理者面前,我們這些培訓講師和研究者永遠是學生。我們愿意繼續保持高昂的斗志、敏銳的直覺、澎湃的激情為廣州供電局、廣東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以及整個電力行業做出我們的腳踏實地、卓有成效的努力和貢獻!”
2009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