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間諜簡史(第一部)
- 博格丹·保羅·帕帕迪(Bogdan Paul Papadie)
- 6949字
- 2019-01-22 16:05:18
9.間諜的黎明
間諜史與世界史密不可分。間諜既出現在歷史重大事件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找到蹤影。許多關于過去的問題和答案跟現在和未來交織在一起。所以間諜史的魅力在于它不僅撩動著當今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幫助解開人們現在面對的疑惑、謎團、騙局和迷思,闡述預言危險和謬誤的必要。
人類首次對獲取情報的闡述來自“書中之書”,即《圣經》,書中描述了一些與間諜活動相關的事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舊約摩西五經第四卷第十三章“民數記”,圣文里寫道,摩西派遣至少十二位“特工”去迦南,其中包括迦勒和約書亞,地理上迦南地區包含多部落居住的以色列和約旦,對猶太人具有潛在威脅:“耶和華曉諭摩西說(13:3)你打發人去窺探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們每支派中要打發一個人,都要作首領的。(13:4)摩西就照耶和華的吩咐,從巴蘭的曠野打發他們去,他們都是以色列人的族長。”所以,猶太人為了占據“應許之地”,需要派間諜偵查這塊土地上的人口所具備的軍事潛力。首先我們可以談一談約旦河畔的耶利哥城。
據《約書亞記》記載,給這些猶太間諜在耶利哥活動提供最大幫助的是一位叫喇合的妓女,她應該是被指控使用妖術后被逼成為妓女的。她幫助猶太間諜躲過當地政府的搜查。猶太間諜讓她在窗戶上綁紅線繩,如此一來,以色列士兵攻城時看到紅線繩就不會碰她的房子。此后,紅色、房子、妓女便聯系在了一起,如果說要頒發“最古老職業”頭銜的話,妓女與間諜有得一爭。
圣經中也能找到女間諜,她們為外國強權工作,比如像大利拉這樣的叛徒為非利士國王服務。她被派遣到“猶太人士師”參孫身邊找出他無窮神力的秘密。為了順利完成任務,大利拉成為參孫的情婦,經過數次努力,大利拉終于得知參孫力量的秘密在他的頭發上。當參孫酣睡時大利拉剪掉了他的頭發,于是非利士人就可以對他下手了。
大利拉作為見利忘義的象征,催生了許多藝術和文學作品。史上最早女間諜之一的形象永恒定格在大量繪畫、音樂、文章和電影作品當中。
但大部分的間諜活動都要追溯到遠古時代,關于間諜的最早來源出自于古埃及。出土的石碑和莎草紙上的象形文字顯示,人們為了在商業活動中獲取情報,派遣特工去打探將被征服和奴役的敵人人口數量。
在公元前1274年的春天,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經過慘痛的教訓后,明白了誤導和操縱是怎么回事。在他統治下的第五年,赫梯帝國與安那托利亞、敘利亞結盟攻打埃及北部。赫梯國王瓦塔理許二世指揮聯軍18000名步兵和2500輛戰車。拉美西斯二世以20000步兵和戰車迎敵。當雙方交戰到某一時,兩個假扮逃兵的赫梯人向埃及軍營透露有關赫梯軍力的錯誤情報(比實際少一半),毫無準備的埃及人被打得措手不及。本來可輕取的勝利最后演變成法老和他的部隊在卡疊什附近(敘利亞)被赫梯軍隊包圍,一場惡戰后才成功突圍。
進入公元一世紀后,埃及的間諜活動主要針對希臘和羅馬這兩個對手。同樣在埃及,他們用隱形墨水或者衣服里的暗袋傳遞信息,也被視作人類第一次的信息編碼。埃及間諜用植物提取的毒素或其他物質實行暗殺和制造騷亂。
在希波戰爭時期(公元前五世紀)間諜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厄菲阿爾特的反叛可謂臭名昭著。他領著薛西斯一世的十八萬波斯軍從一條暗道繞過溫泉關。發現被團團包圍后,利奧尼達斯和他率領的斯巴達三百勇士除了壯烈犧牲已沒有其他選擇,此役讓他們名垂史冊。
亞歷山大大帝,也常被人們稱作亞歷山大·馬其頓(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或菲利馬其頓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國王),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戰略家和軍事家之一,他也是吃了一番苦頭后才發覺間諜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于缺少一個有組織的情報機構,亞歷山大大帝在攻打印度時險些戰敗。對于印度人派戰斗象參戰這一特點他毫不知情,在征服敵人時損耗巨大。馬其頓國王從他的錯誤中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隨即建立了自己的間諜部隊,刺探敵人的行軍布陣、部隊組成以及裝備、戰術和準備情況……
此外,亞歷山大大帝的間諜快速學會了如何操縱和誤導敵軍,以及不僅打探敵軍機密信息,還有掌握自己軍隊士氣。
于是,在公元前334年當馬其頓軍隊全面進攻波斯帝國時,亞歷山大大帝察覺到隊伍里滋生了不滿情緒。為了弄清原因,亞歷山大大帝解除了通信禁令,他從通訊員處收繳了所有信件,并進行全面徹查。這樣不僅可以知道引起不滿的原因,還可以抓到密謀反對大帝的人。消除影響士氣的不滿后,亞歷山大繼續征戰大流士,直到最終勝利。
在荷馬史詩中最引人入勝的間諜故事要數“伊利亞特”的第十唱。故事里有派遣間諜、信息誤導和傳遞假情報。為了應對帕拉墨得斯,讓戰爭早日能結束,尤利西斯散播謠言說帕拉墨得斯已經被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收買,并以帕拉墨得斯名義假造了一封信說他也想就范。
“特洛伊木馬”無疑是一個真正的信息誤導事件。整個行動始于派遣一名叫西蒙的間諜去特洛伊城,并告訴守城的士兵,把這個木馬推進特洛伊城里后就能平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怒火。
據史料加載,斯巴達領導者來山德是第一位使用機密信息加密傳輸系統的人。為警告他的子民波斯人的入侵,他把信息刻在木桌上并用蠟包裹。
沒有任何古文明比古羅馬對間諜活動的發展貢獻更大,因為如果沒有訴諸間諜手段,他們不可能建立古代最偉大的帝國并且保持擴張。從公元前一世紀開始,就有秘密警察的存在,即所謂的“弗魯曼塔里伊(Frumentarii)”,同時它還是審查機構。政府也雇用了稽查使,主要負責反間諜活動。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遠古時代的學者評價:“羅馬人非常擅長政治操縱、間諜活動和骯臟操作……羅馬順利施政離不開隱秘行動。”
歷史學家蒂托·李維曾說過羅馬人截獲了馬其頓帝國菲利普和漢尼拔之間的秘密通信。他提到過漢尼拔偽造信件以迷惑羅馬人。
從逃兵那里問出來的只言片語的信息都由漢尼拔在間諜的協助下一一檢查過。有時漢尼拔穿上偽裝,親自去敵人的領土內獲取和驗證秘密文件。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漢尼拔組建并發展了古代最有效率的情報機構之一。
史料記載了一次敘利亞攻城戰。漢尼拔派一名間諜入城,在夜晚點燃茅屋以通知迦太基人進攻時間。這種攻城方式并不少見,漢尼拔在攻打意大利戰役中多次使用,他派遣上百個間諜進入羅馬,從內部了解羅馬的防御工事、堡壘設置、攻防力量、裝備器械以及作戰準備。但漢尼拔還想知道更多……
前文也提到過,漢尼拔通常偽裝自己深入敵營,根據敵軍力量布置戰術。古羅馬文物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和蒂托·李維曾提到,迦太基間諜點亮牛群角上的火把,讓羅馬人把牛群跑動誤以為是漢尼拔在調動軍隊。
在第二次迦太基戰役尾聲時,由西庇阿率領的羅馬軍隊登陸北非,試圖一勞永逸征服卡塔赫納[6]。最終西庇阿一戰成名,他占領了卡塔赫納港口并且與漢尼拔在札馬一役中獲勝。在此之前西庇阿就在攻打西班牙時贏了無數戰役而嶄露頭角。這位羅馬將軍對軍事策略爛熟于心,他把勝利特別歸功于完備的間諜系統。
他們登陸北非后亦是如此。當時卡塔赫納與領導努米底亞人的西法克斯結盟。西庇阿需要在對敵軍人力和裝備信息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擊敗努米底亞軍隊。西庇阿很狡猾,派遣了幾名百夫長偽裝成奴隸,隨同蓋尤斯拉利烏斯將軍一同對努米底亞國王進行訪問(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交戰中西法克斯一直在猶豫是做羅馬的盟友還是敵軍)。在兩軍為簽署和平條約談判時,羅馬間諜搜集到足夠情報,西庇阿認為夜襲將是完美的選擇。盡管如此,為了得到足夠的敵軍機密,羅馬人也需要隨機應變。
努米底亞國王生性多疑,他要求所有到訪的羅馬人不要離開指定駐地,并只在有努米底亞軍人密切陪同的情況下才能穿過營地。時間一點點過去,眼看兩軍的談判馬上就要有結果了,拉利烏斯派他的隨從去驚動他們自己的馬,受驚的馬從努米底亞營區跑遠了,裝作抓馬的“奴隸”們有足夠時間窺探西弗斯的防御工事,他們發現,努米底亞人的營房用大量易燃物建成(如:稻草,蘆葦,木頭)。夜襲時努米底亞人的營區被點燃了,他們被老練的羅馬人輕松打敗。
失去了努米比亞這一強有力盟友的卡塔赫納不得不把漢尼拔從意大利召來前線,他是唯一一個能拯救這個北非國家的人。不幸的是,迦太基人要在西庇阿設定的條件下打最后一戰,最終漢尼拔第一次打了敗仗,慘敗于札馬。
之后,間諜打探到漢尼拔藏身于尼科米底亞,他被迫自殺(公元前186年)。
另一個典籍記載的故事肯定了誤導和操縱的重要性。這件事發生于三世紀,那時迦太基人的統治者是漢農,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一只四千人的蓋爾人雇傭兵暴亂。這些雇傭兵由于沒有及時領餉心生不滿,威脅投靠羅馬軍隊。考慮到如果懲罰這些蓋爾人會引發公開叛變,漢農實施了假情報策略。他往羅馬陣營中派遣了一個“告密者”,假裝透露迦太基人補給數千匹戰馬飼料的位置。與此同時,漢農努力讓這些蓋爾人平靜下來,然后派他們去那個補給的位置。蓋爾雇傭兵掉入羅馬人設立的埋伏,被全部消滅。迦太基人自己的問題被敵人幫忙解決了。
羅馬將軍文提狄斯開展過一個有名的行動。在得知羅馬營區內有帕提亞人的密探后,這位著名的羅馬軍隊指揮官散播謠言說,他十分害怕帕提亞人在平地上進攻,因為在平地上羅馬軍隊根本打不過帕提亞的騎兵。在等待增援過程中,文提狄斯將軍要爭取時間設置防線。由于被羅馬人的謠言所誤導,帕提亞的軍隊選擇了平地道路(距離最長),而不是一條距離短的山路。這樣文提狄斯就有更加充足的時間派遣軍隊幫助他加固防線,接下來羅馬人的反擊讓對手猝不及防,最終帕提亞軍隊戰敗。
經過幾個世紀,間諜在古羅馬帝國變成一個真正的風潮,通過間諜行動獲取機密被視為一種藝術。考慮到每個羅馬貴族都有自己的間諜,時刻都想知道元老院的情形,這確實是一種潮流。隨后,這些間諜網被取代,并集中管理,此后他們唯一的任務是為帝國的利益服務。
根據一些資料來源,第一個正式的情報機構是在多米仙和哈德良統治的時期從一個供應糧食的軍官團發展而來的,前文提到過,它被稱為“弗魯曼塔里伊”。
屋大維·奧古斯都,后來被稱作屋大維,是羅馬歷史上第一個自封的皇帝,他認為情報網舉足輕重。屋大維雖然保持了羅馬的共和國體,但還是成功地擴張他的情報網,獨裁統治了四十多年。他消息靈通,所以知道如何決策以結束百年內戰,帶來期待已久的和平、繁榮和帝國的宏光。歷史學家稱他為奧古斯都,這是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封給自己的稱號,同時他也是羅馬郵政之父,于公元前1世紀創立了“國家郵驛系統”。
從此信息的傳遞更為合理,帝國的安全和穩定也得到了保障。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羅馬皇帝們委派給他們的私人護衛(被稱為“觀察者”)運輸權或國外間諜任務。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成了真正的“政治警察”,他們的任務從除掉和暗殺政敵到迫害基督徒不一而足。這還沒完,通過與其他強制勢力合作,他們被賦予了在帝國全境逮捕他人的權利。
戴克里先[7]漸漸發現“弗魯曼塔里伊”在濫用職權,隨后便大規模重組情報機構,用平民公務員“稽查使”代替了原先的“弗魯曼塔里伊”。新情報機構被去武裝化,比前一個機構享有更大自主權。
最后,隨著情報獲取技術在古埃及、古巴比倫、努米底亞、卡塔赫納、波斯、帕提亞和腓尼基帝國的發展,羅馬帝國向接觸過的文明國家學習,從而情報技術獲得優勢。但濫用情報技術導致了反效果,以至于諷刺的是,盡管羅馬人被譽為建造者和工程師,但他們在監視敵人方面從來沒有敵人做得好。
其實羅馬并不是唯一的情報技術發達的國家。古代著名的統治者之一米特拉達梯[8]也依賴精心設立的情報機構。早年登基的他在政治陰謀中被放逐。隨后幾年他就游歷亞洲眾多小國,期間他勤奮自學(熟練掌握22種語言和方言),最終他重登皇位并對當初迫害他的人(他的母親和她的親戚)進行了可怕的復仇。
為了防止再次發生宮內鉤心斗角,米特拉達梯決定建立一個秘密情報機構。這位羅馬的勁敵、精明的領袖,擺布他人的老手,深知如何贏得被羅馬軍隊征服過的群眾之民心。
他派秘密特工夜以繼日地在羅馬帝國占領的亞洲行省以及希臘的領土活動,只要利用好上述地區被剝削人民對政府的不滿,他就能贏。
從間諜那里他掌握到了對付羅馬的有利信息。在馬略和蘇拉兩個黨派的爭斗中,羅馬是個無盡混亂的舞臺。在內亂發生之前米特拉達梯早有預料,他利用羅馬的弱點趁機擴張自己的帝國。盡管如此,兩軍間諜的交鋒還是以羅馬勝利而告終,在此形勢下上演的三場血戰導致了米特拉達梯國王最終戰敗,他失去一切,最終自刎。
蘇拉是參與打敗米特拉達梯的人之一,他也以非常重視間諜而聞名。蘇拉不僅是一個老練的將軍,還是一個有影響的政治家,他意識到,如果沒有龐大的間諜網絡在羅馬動亂時期為他提供重要信息的話,他不可能打敗他的敵人。蘇拉在貴族身邊的奴隸里安插了間諜,在永遠的敵人馬略身邊的奴隸里也安插了間諜,以及在米特拉達梯的士兵和臣子中也安插了間諜,所以蘇拉能成功挫敗多起針對他的刺殺,一生戰績輝煌。
愷撒大帝對間諜的推動已載入史冊。每次在他開戰之前他都會努力搜集敵國的詳細情報。他對敵方的風俗、政治結構、歷史以及經濟都十分感興趣。在這方面愷撒大帝曾多次在《高盧戰記》中提過間諜,特別是商業間諜的重要性。在愷撒統治時期,他在軍隊中也建立了類似機構。每個軍團都有10名間諜或偵察兵在騎兵部隊后方,搜集敵方領土和人口信息。
愷撒大帝在與內部敵人(之前內戰中的盟友)對抗時運用了多種情報手段。例如在與龐培的戰爭中,他派遣間諜刺探龐培的財政機密。當時,愷撒似乎擁有已知數量最多的間諜和密探。
盡管如此,愷撒大帝還是沒能一直都利用好情報,最后發生的事證明了這一點。其實在暗殺愷撒大帝那天已經有間諜告訴他整個暗殺計劃,但他不信,最終被殺。
這位羅馬領導者創建了自己的加密信息系統,被稱作“愷撒字母表”,基于字母替換。普魯塔克(在其作品希臘羅馬名人傳)說,愷撒大帝是史上第一個用密碼傳輸信息的人。
從德切巴爾統治時期開始達契亞人就開始有搜集情報行為。根據史料記載,有一位達契亞派往羅馬的間諜被選為羅馬元老。原因是這個達契亞人用大量的金子賄賂羅馬的政治家。在第一次達契亞與羅馬的戰爭中,由于德切巴爾的間諜阿提庫斯所做的努力,這場戰爭最后不了了之。
卡修斯[9]曾經描述過在與達契亞人對抗時的一些間諜活動。在第一次戰爭后,來自弗拉維安家族的羅馬皇帝圖密善收到了一封來自德切巴爾王的投降信。圖密善把信給參議院看以證明他戰勝了敵人。但事實的真相是,這封信是由圖密善自己偽造的,用于彰顯他的成績。但另一種說法是這封信也可能是德切巴爾寫的詐降信,用來誤導圖密善。
對于德切巴爾,卡修斯這樣評價:“他在行軍布陣方面有極高的水準。善于把握攻擊與撤退的時機。他擅長設陷阱,在戰場上十分英勇,知道聰明地利用勝利優勢,也知道如何從敗仗中全身而退。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是一位讓羅馬人聞風喪膽的敵人。”
卡修斯形容德切巴爾試圖抵擋羅馬軍隊向米澤杰圖薩地區(達契亞國首都)推進時這樣說:“德切巴爾對于百戰百勝的羅馬人向他的首都進軍十分害怕。于是他便把樹齊刷刷砍倒,然后把武器放在樹樁上,讓敵人以為這里有士兵匆忙撤退了。最后羅馬人真的撤退了。”
就如前文所提,當我們在回顧古代世界的諜戰歷史時不得不提到史上第一本間諜著作是孫子寫的。他活躍于距今25個世紀前,因《孫子兵法》名垂青史。這本書描述了當時古代中國戰略和情報戰術的高超水平。
孫子對戰爭藝術和間諜活動的思想源于實用理念:“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驗于度,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所以,孫子對于一個間諜所必備的特質十分關心。他說使用間諜有五種: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
孫子認為“非圣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并且說“無所不用間也”。
10.西奧多拉,拜占庭間諜的掌權人
西奧多拉以前是一位舞者和交際花,在嫁給了拜占庭國王查士丁尼后華麗轉身為王后,在政治上對她丈夫產生了重大影響。她在帝國內外建立了完善的情報網。公元532年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現今伊斯坦布爾)爆發了一次叛亂(尼卡暴動),西奧多拉依靠從間諜那得到的情報開展談判,抵御了危險,挽救了查世丁尼一世的王座。
有一種說法是西奧多拉親自訓練間諜,并讓他們無條件發誓:“若執行命令失敗,愿被凌遲處死。”西奧多拉在拜占庭成立的間諜機構活躍在以后的許多世紀。對未來設立此類機構也有一定影響。
11.教士間諜
天主教從成立之初就被視為間諜世界的一股勢力。由于掌握著大量的官僚機構和重要資源,它能監控某些情報活動,建立一個真正的間諜網。文藝復興時期,教會在間諜領域的地位受到挑戰,在其身后的中央集權國家想在間諜領域加強它們的獨立性和控制權,以保護它們自己的政治、軍事、經濟和商業利益。它們就是中世紀強權的一個生動例子。
12.紳士間諜
從英國到大部分歐洲國家間諜的起源,要追溯到中世紀亨利七世時期,當時倫敦的外交人員承擔著獲取情的職責。當然我們也可以說起源是在那個年代紅衣教主托馬斯·沃爾西和托馬斯·克倫威爾領導的專業間諜和有組織的情報機構。
英國間諜的特點是文化生活的代表卷入情報活動。比如說,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間諜之一皮埃爾·阿拉梅爾(1470—1536)是由亨利八世發工資的作曲家、工程師、外交官及間諜。可能鮮有人知的是,詩人和劇作家克里斯托弗·馬洛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間諜,被稱為“紳士間諜”。
在巴黎的英國大使愛德華·斯塔福德,是歷史最早的外交雙面間諜之一。牧師、外交官普賴爾·馬修(1664—1721)最大的成就是在法國建立了間諜網絡。在英國海軍方面,不要忘了海軍士兵約翰·迪恩(1679—1762),他是一名俄羅斯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