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 2603字
- 2019-11-18 14:31:23
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為突破口,立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構建體現時代發展趨勢、符合文化發展規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以縣為基本單位,全面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和地方實施標準。健全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準體系,規范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機構服務項目和流程。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填平補齊公共文化資源短板,推動區域間、城鄉間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協調發展。開發和提供適合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生活困難群眾等群體的基本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
(二)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重點,以流動文化設施和數字文化設施為補充,統籌規劃,均衡配置,推動各級公共文化設施基本達到國家建設標準。采取盤活存量、調整置換、集中利用等方式,著力推進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加強貧困地區的流動服務點建設,配備流動文化服務設備器材,實現流動服務常態化。
(三)加大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與國家扶貧攻堅戰略相結合,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公共文化建設的幫扶。加大資金、項目、政策的傾斜力度,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短板。盤活貧困地區文化資源,大力推動文化惠民。將公共文化幫扶納入行業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工作內容,通過對口支援、合作共建、區域文化聯動等形式,建立與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結對幫扶機制。深入實施文化扶貧項目,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實現“一縣一策”、精準扶貧。
(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推動基層黨委和政府統籌實施各類重大文化工程和項目。建立健全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深入推進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提升免費開放服務水平,提高群眾文化參與程度。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監督評價機制,開展常態化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評估。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推廣“菜單式”服務模式。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拓寬供給渠道。推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加快數字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建設,統籌實施重大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程,加強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開發,提高優質資源供給能力。建立以效能為導向的評價激勵機制,研究制定公眾參與度和群眾滿意度指標。深入開展藝術普及活動。繁榮群眾文藝,完善扶持機制,搭建展示平臺。
(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社會化參與。建立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機制。培育文化類社會組織。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公益創投等多種模式,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提供公共文化設施、產品和服務,推動有條件的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結合歷史街區和傳統村落建設等興辦公共文化項目。推進文化志愿服務,建立和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冊招募、服務記錄、管理評價和激勵保障機制,提高文化志愿服務規范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
(六)全面加強邊境地區文化建設。以邊境縣為主體,以縣、鄉、村三級為重點,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主要方面,全面加強邊境地區文化建設,推動文化穩邊、固邊、興邊。加強邊境地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改造提升設施條件,增加多層次、多語種文化產品供給,加強網絡建設和數字資源建設。鼓勵文藝工作者深入邊境地區開展采風創作和慰問演出,豐富邊民文化生活。加大文化人才、文化科教支邊力度,加強人才培訓。挖掘和保護邊境特色文化資源,扶持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建立邊境地區文化市場執法協作機制,加大違法案件查辦力度,維護文化安全。支持邊境地區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發展文化邊貿。
專欄2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國家級文化設施建設工程:實施國家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平安故宮”、國家圖書館國家文獻戰略儲備庫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推動中國國家畫院擴建、中央芭蕾舞團業務用房擴建、中國交響樂團團址重建等項目,形成比較完備的國家級文化設施網絡。
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為貧困地區每個縣配備流動文化車。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對貧困地區村級文化設施建設給予支持,推動普遍建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貧困地區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備設備。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統籌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文體廣場、文化活動室、簡易戲臺并配備閱報欄(屏)、文化器材(含燈光音響設備和部分樂器)、廣播器材和體育健身設施等。
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項目:統籌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完善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臺,建設國家基本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資源總量達到3500百萬兆字節(TB)以上。
全民文化藝術普及項目:發揮各級文藝院團、藝術院校作用,開展面向基層、面向學校的公益性演出。推動在高等院校和中小學普及藝術教育,持續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依托公共文化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性藝術培訓,規范引導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健康發展。制定繁榮群眾文藝發展規劃,創作推出更多優秀群眾文藝作品。
特殊群體文化產品扶持計劃:組織實施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的文化活動,開展特殊群體優秀文化產品征集推廣,培育一批特殊群體文化服務品牌。推進文化系統老年大學規范化建設。
全國文化志愿服務行動計劃:每年實施100個左右具有示范意義的志愿服務項目,培育文化志愿服務品牌。實施“陽光工程”——中西部地區農村文化志愿服務行動計劃。建立健全各級文化志愿服務組織,壯大文化志愿者隊伍,加強分級分類管理和培訓。
邊境地區文化建設工程:加強邊境縣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建設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基本實現邊境地區公共數字文化網絡全覆蓋。實施邊疆博物館提升工程。實施“春雨工程”,開展文化志愿者邊疆行活動。支持邊境地區建設具有富民效應和示范效應的文化產業園區基地,鼓勵發展傳統工藝和文化旅游,支持搭建外向型展會平臺,開展原創動漫邊疆推廣工作。實施文化睦鄰工程,積極開展跨境文化交流和貿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