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出家是因董鄂妃離世嗎
順治皇帝幼年承繼大統,在母親孝莊文太后和叔叔多爾袞的輔佐下,入主中原,坐擁了大明朝的江山。應該說他是個比較英明的君主,滿人來治理漢人的天下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他勤于政事,部分緩和了清兵入關后和晚明遺民的尖銳矛盾,使清朝的統治趨于穩定。但是,他同時也是個多情種子,癡愛董鄂妃,在董鄂妃撒手人寰后悲慟欲絕,看破紅塵。清宮檔案記載他因病去世,而很多野史傳聞都說他出家為僧,他到底出家了沒有呢?
順治很小的時候就繼承了皇位,他沒有親身經歷皇位斗爭的腥風血雨。母親孝莊文太后果敢智慧,攝政王多爾袞能干勇猛,順治在他們二位的庇護下成長,所以他的性格少了幾分狡猾世故,多了幾分倔強直率。他年少好學,進入中原親政以后寬仁撫民,順承明代的制度,沒有太多更張。他崇拜明太祖朱元璋,卻不像他殘忍好殺,可以說算是個好皇帝。
有了這樣的性格,他自然也就是個性情中人,重情重義。這位好學而寬仁的皇帝,卻有個倔強執拗的性格,在感情方面不那么聽話。
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順治帝大婚,娶了孝莊太后的侄女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這次大婚是多爾袞主持的,然而,不論那博爾濟吉特氏是否聰明漂亮,順治帝出于反抗多爾袞的本能都會反感這個皇后。他不喜歡這個皇后,就想要廢掉她,大臣們苦諫也不聽,最后還是把她廢了,降為靜妃。一定要廢掉他不喜歡的皇后,他在這方面的執拗已經初露端倪。
這位少年天子深愛的是董鄂妃,他們之間的愛情可謂是傳奇。董鄂氏本來是順治的弟弟博穆博果爾的王妃,順治與她一見鐘情,隨后不顧一切娶了她為妃。話說這順治皇帝,正是青春年少,在之前似乎也是風流事不斷,納了董鄂妃之后卻是三千寵愛在一身,兩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順治對她不斷加封,董鄂妃的晉升速度是歷史上少見的。她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在剛過了一個多月的時候,九月二十八日就晉為“皇貴妃”;而且在十二月初六日,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順治因此而大赦天下,清朝只有這一次因為冊立皇貴妃而大赦天下。順治帝這些行為,足見他對董鄂妃的恩寵。

董鄂妃畫像
可是好景不長,紅顏薄命。董鄂妃本來就身體孱弱,而且后宮爾虞我詐,她專寵的地位更是招來很多嫉恨,她十分費心勞力。順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董鄂妃產下一位皇子,順治大喜過望,然而這位小皇子出生不到三個月便夭折了,董鄂妃受到巨大打擊,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董鄂妃的死對順治帝造成了重大的打擊,他也喪失了生活的希望。據傳,當時要有好幾個太監時刻盯著皇帝,才能防止他自殺追隨愛妃而去。稍微平復一些后,他就想到了剃度出家。
順治帝對于佛教一直有著相當的興趣。董鄂妃就篤信佛教,在董鄂妃還沒有去世的時候,他曾與海會寺的憨璞性聰和尚相見,共談佛理,很是喜歡,后來也經常召他入宮講授佛法。憨璞性聰和尚還給皇帝引見了玉林通琇、木陳道忞和茆溪行森三位大師,他們都得到了順治帝的欣賞。順治帝時常向他們請教問題,還給自己取了個法名叫“行癡”。
董鄂妃離開以后,順治帝萬念俱灰,就請茆溪行森給他剃度出家。孝莊太后聽說以后忙請人叫來玉林通琇和尚,茆溪行森是玉林通琇的大弟子,要他制止其剃度的行為。玉林通琇和尚趕到皇宮里,訓斥了茆溪行森,對他說:“你竟然敢給皇帝剃度!如果你還堅持,我就會架起火堆來燒死你!”說著命令其他徒弟開始架柴火。順治帝看鬧到這個地步,而且還有母親孝莊太后在一邊苦苦相勸,只能放棄了剃度出家,讓和尚們都離開了。
這件事情過去后不久,順治帝選了一個最貼心的太監吳良輔剃度出家,作為自己的替身。而他自己憂慮成疾,沒過多長時間就駕崩了。清廷公布的原因是,他死于天花。之后就有了種種傳說,說他巡游到五臺山就再沒回來,還有說康熙曾到五臺山去面見一位長老,順治皇帝到底有沒有出家于是就成了一個謎團。
其實,篤信佛教的皇帝并不少,卻并沒有哪個真正出家了。孝莊太后應該不會允許自己的兒子真的遠離塵世,而他痛失愛妃,恐怕身體也不會堅持太久,死于憂傷是很有可能的。老百姓總希望有個不同尋常的皇帝,卻難曉作為一個皇帝的為難之處,身為皇帝,想要出家也不是那么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