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元朝一百年
- 諸葛文編著
- 1654字
- 2019-03-15 14:01:00
成吉思汗葬身之處的四大猜想
在中國所有封建帝王的陵墓中,只有元代帝王的陵墓至今未被我們知道確切的位置。而在元代所有的帝王中,成吉思汗的地位無疑是最高的,所以對于他的陵墓的探尋始終牽動著世界各國歷史愛好者們的目光。曾經(jīng)統(tǒng)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究竟埋身何處,一直都是考古界的一大謎團。
據(jù)史料記載,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八月二十五日,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盤山,后被埋葬于由2500名工匠為其打造的陵墓中。陵墓建成之后,所有工匠被400名蒙古士兵集體殺死,而這400名士兵也隨之全部被處死。從此,成吉思汗陵成了永遠的秘密,沒有人知道它在哪里。幾百年來,雖然不斷地有人聲稱自己找到了成吉思汗陵墓,但往往是熱鬧一陣之后又銷聲匿跡,這令成吉思汗陵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如今,在考古界,關于成吉思汗陵墓的具體位置大致上有四種說法:一是位于蒙古國境內(nèi)的肯特山;二是位于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nèi);三是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山;四是位于寧夏境內(nèi)的六盤山。
在南宋文人的筆記中,關于成吉思汗陵墓有這樣的記載:成吉思汗在征討西夏的途中病逝后,其遺體被運到了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并在地表挖深坑,下葬后用土回填,然后“萬馬踏平”。為了不讓別人看出這里有動土的痕跡,葬下后的一段時間,其后人還要用帳篷將周圍地區(qū)全部圍起來,一直等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完全長出,與周圍的草原渾然一體時,他們才離開。在離開之前,為了方便將來祭祀,他們還在墓葬地表殺死一只小駱駝,并且是當著小駱駝母親的面。母駱駝在痛苦哀叫的過程中,也就記住了這個地點。第二年,當人們前來祭祀的時候,只要牽著這頭母駱駝,就能找到墓葬的地點。但是,目前這種說法還缺少足夠的證據(jù),而且考古學家們在肯特山地區(qū)發(fā)掘了兩三百座古墓,依舊一無所獲。

成吉思汗陵
另外,在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高原上,有三座鑲嵌著彩色琉璃瓦的蒙古包式大殿掩映在松柏之中,大殿內(nèi)供奉著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衣物和一些兵器等遺物,但是這里并沒有成吉思汗的尸骨,僅僅是他的衣冠冢。成吉思汗死后,人們將他的遺體埋葬后,就把他穿過的衣服,佩戴過的刀隨身帶在身邊作紀念。雖然后來不斷地遷徙、征戰(zhàn),但這些東西還是被保留了下來,被后人供奉在鄂爾多斯草原的陵墓中。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座陵寢不僅僅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這么簡單,在這座陵墓中,考古學家們發(fā)掘出了成吉思汗全家12口人的畫像,以及他死時靈魂所附著的那團駝毛,雖然如此,這些也不足以證明這里就是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fā)現(xiàn)了一座經(jīng)過人工改造的大山,據(jù)推測這里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依據(jù)就是馬可·波羅在他所著的《馬可·波羅游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另外,還有一些考古專家認為,成吉思汗既然是死于六盤山附近,按照蒙古族的風俗,人在去世后三天內(nèi)就應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就是防止尸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所以,他們認為成吉思汗死后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以上四種關于成吉思汗陵墓所在地的猜測外,在吉爾吉斯斯坦的考古界還流傳著另外一種說法,他們認為成吉思汗的遺體被裝入巨型石棺,然后沉入了伊塞克湖湖底。吉爾吉斯斯坦國不少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都堅信這種可能,因為在伊塞克湖湖底,考古學家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古城堡的廢址,而且還從湖底打撈出部分古代的生活用品及錢幣,經(jīng)專家鑒定,這些正是成吉思汗時代的物品。所以當?shù)孛耖g流傳著一種說法:成吉思汗病逝后,他的子孫們將他的遺體以及大量隨葬品都秘密地運到湖邊,并在這里制造了一個巨大的石棺,將遺體、財寶等通通裝入棺材,并沉入湖底。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來自其他國家的考古專家們都曾進入蒙古進行考察和發(fā)掘,但始終沒有找到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尋找成吉思汗的陵墓已經(jīng)成為了世界性的考古課題,或許在多方人士的不懈努力下,我們最終能找到真正的成吉思汗陵,也許最終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年人們對成吉思汗采取了天葬的方式,從此就不會再有人執(zhí)著于尋找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