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索福克勒斯

倫理禁忌與俄狄浦斯的悲劇

聶珍釗

縱觀自古至今的文學批評,對《俄狄浦斯王》的理解不外乎兩種:一是用命運的觀念去理解它;一是用戀母情結的觀點去解讀它。在弗洛伊德的批評出現之前,批評家大多把索福克勒斯的這出悲劇稱為命運悲劇,把《俄狄浦斯王》的主題概括為個人意志和行為與命運的沖突。蘇聯的塞爾格葉夫在其《古希臘史》中就說,命運觀念在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比在埃斯庫羅斯的作品中表現得更加抽象,更加明確,表現得最徹底。[1]在神話中,命運作為神的意志被表現出來。命運往往借助神來體現,如命運女神。但是命運往往又凌駕于神之上,因為不僅人要接受命運的安排,就是神也要服從命運的安排。按照現代人的觀點,命運是一種來自社會或自然的抽象和普遍的力量,一種來自未被揭發的寓于偶然之中的必然性。古希臘人的“命運”只屬于人的想象的概念范圍,而且是對抽象物的想象。

在希臘神話里,命運是不可抗拒的。俄狄浦斯的命運是由神預先確定的,他自己的任何反抗都無濟于事。無論他多么有智慧,多么賢明偉大,多么大公無私,也無論命運是好是壞,他都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按照命運論者的觀點,命運是無法反抗的,無法改變的,而且命運本身也是善惡不分的。俄狄浦斯的命運就是明證。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是解讀《俄狄浦斯王》的另一種主要方法。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主要由本能構成。人的基本本能有兩種: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但是人的本能受到文明的壓抑,其中,被壓抑得最徹底的是針對親人的性和暴力,也就是亂倫和弒親。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后來形成了制度,產生了兩大禁忌:族內禁婚和禁止同胞相殘,也被稱為“族內禁婚”和“禁殺圖騰”。兩大禁忌產生后,針對族人的性和暴力就被定性為“亂倫和弒親”,受到所有社會的嚴令禁止。針對父母的亂倫和弒親就是殺父娶母,罪行最重,壓抑最深。弗洛伊德發現,他的許多病人都有殺父娶母的沖動。在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里,伊俄卡斯忒就曾經勸說俄狄浦斯:“別害怕你會玷污你母親的婚姻;許多人曾在夢中娶過母親,但是那些不以為意的人卻安樂的生活。”[2]弗洛伊德相信,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沖動,在男性表現為“殺父娶母”,在女性表現為“殺母嫁父”。他把這種現象命名為“俄狄浦斯情結”和“厄勒克特拉情結”,又稱為“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這個理論對文學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它的影響下產生了20世紀文學批評的一大流派,即精神分析學派。

弗洛伊德通過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來說明弒父和娶母是人類和個人的原始、基本的罪惡傾向,在任何情況下它都是犯罪感的主要根源。弗洛伊德認為,弒父的目的是為了同父親爭奪母親,想把父親當做競爭對手除掉。[3]因此,“戀母情結”就成為俄狄浦斯悲劇的根源。

命運學說和“戀母情結”學說從兩個不同的方面解讀了俄狄浦斯的悲劇。那么,除此之外,我們還能不能得到對這出悲劇的新的理解或新的認識呢?如果運用文學倫理學批評解讀這出悲劇,可以發現,《俄狄浦斯王》在本質上只是一出倫理慘劇,源于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倫理禁忌和俄狄浦斯不斷強化的倫理意識。

俄狄浦斯的倫理意識的核心是倫理禁忌,而在悲劇中倫理禁忌就是亂倫禁忌,由殺父和娶母兩種禁忌構成。在古代希臘法律制度還不完善的時代,倫理禁忌可以看成是一種規矩或一種制度,一種法律規定或一種道德準則,或者說它就是約束人的行為的法律,對于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把亂倫禁忌看成是人類從愚昧、野蠻狀態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人類學家布羅尼斯拉夫·馬凌諾斯基說:“任何形式的文明中,如果其風俗習慣、道德和法律允許亂倫,那么家庭便不能繼續存在。……于是整個社會一片混亂,文化傳統不能繼續下去。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媒體,亂倫將意味著年齡分別的混亂,世代的混雜,情感的無組織性,角色的急劇變化。沒有一個社會能在這種條件下存在。”[4]對馬凌諾斯基來說,亂倫禁忌的存在保證了家庭的存在,從而保證了社會的存在。萊斯利·懷特也認為,亂倫禁忌的存在促使存在的家庭聯合,從而推動文化發展。列維—斯特勞斯還認為,亂倫禁忌是將“畜生”變為有文化的人類的方法。[5]由此可見,俄狄浦斯通過倫理禁忌表現出來的倫理意識,正是他對人類古代文明的正確理解。俄狄浦斯是一個古代社會正常倫理秩序和道德關系的維護者的形象。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俄狄浦斯的道德焦慮來源于他從阿波羅神廟獲知的他將殺父娶母的預言。這種焦慮包含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對預言有可能應驗的擔憂,二是對殺父娶母后果的恐懼。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劇中,殺父娶母作為亂倫禁忌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習俗,而且已經上升為一種道德戒律,整個社會都必須遵守。俄狄浦斯無意中殺父娶母,犯下了亂倫大罪,并導致忒拜發生瘟疫。為了尋找產生這場瘟疫的原因和消除瘟疫的方法,俄狄浦斯派克瑞翁前去阿波羅神廟求問。神示說這場瘟疫源于老王拉伊俄斯的被害,而消除這場瘟疫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找出殺害拉伊俄斯的兇手,把他們處死,或者放逐出境。這是拯救全邦人唯一的辦法。俄狄浦斯作為忒拜的國王和忒拜人民的保護人,他首先將要擔負起自己的道德責任,這就是要同大家一起“為城邦、為天神報復這冤仇”。道德義務對于俄狄浦斯來說表現為為被害的國王復仇。他發布命令說:“我如今掌握著他先前的王權;娶了他的妻子,占有了他的床榻共同播種,如果他求嗣的心沒有遭受挫折,那么同母的子女就能把我們連結為一家人。”當我們從這段話里感受到俄狄浦斯強烈的道德責任感的同時,還可以從中讀到其中俄狄浦斷所不知的亂倫的隱喻。當他說到“我為他作戰,就像為自己的父親作戰一樣”時,這種隱喻就更加明顯了。

為了找出那個殺害國王并導致忒拜災難的罪犯,俄狄浦斯采用了向先知忒瑞西阿斯求助的方法。在俄狄浦斯的一再逼迫下,忒瑞西阿斯不得不指出俄狄浦斯自己就是兇手,是“忒拜的亂倫的瘟疫污點”,犯下三重倫理大罪:一是弒父兇手,二是娶母為妻的罪人,三是同他的母親生下了身為父兄的子女。俄狄浦斯深知倫理犯罪的嚴重性。在當時,倫理犯罪是要遭受最嚴厲懲罰的,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公理。俄狄浦斯的道德焦慮由于先知的揭發而加深,轉變為道德恐懼,因為先知的揭發不僅使弒君的罪行轉變為弒父的亂倫罪行,而且同娶母的亂倫罪行聯系在一起。這時候,他的道德恐懼促使他為自己辯護,認為拉伊俄斯遭人暗殺死去已經很久了,既然先知那時候和現在一樣聰明、一樣受人尊敬,那么他為什么不說明事情真相?不指證我?俄狄浦斯質問克瑞翁說:“那時候先知賣弄過他的法術嗎?”“那時候他提起過我嗎?”既然他能夠指證兇手,“那時候這位聰明人為什么不把真情說出來呢?”俄狄浦斯的自我辯解實際上是他在道德上感到恐懼的情緒的宣泄,是他企圖通過為自己辯解來減輕恐懼。

俄狄浦斯真正害怕和恐懼的是殺父娶母的預言。牧羊人回來指認俄狄浦斯就是當年他送走的嬰兒,悲劇終于揭開了事實真相,但同時也給俄狄浦斯帶來倫理困惑。一方面,他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犯下殺父娶母的亂倫大罪,不理解自己為什么“成了不應當生我的父母的兒子,娶了不應當娶的母親,殺了不應當殺的父親。”[6]“另一方面,他也對自己無辜而要承擔責任感到不解。由于俄狄浦斯的亂倫,這不僅對人類的理性提出挑戰,而且還打亂了家庭和社會中的人際關系。正如俄狄浦斯在宮中尋找伊俄卡斯忒時出現的混亂那樣,他是在尋找自己的妻子,還是在尋找自已的以及自己兒女的母親?他永遠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因為這個有關人間倫理的問題比斯芬克斯的謎語更難讓人回答。悲劇至此,俄狄浦斯已經被證明“成為和他同住的兒女的父兄,他生母的兒子和丈夫,他父親的兇手和共同播種的人”[7],當年的英雄俄狄浦斯依靠自己的智慧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謎語,除掉了害人的女妖,當上了忒拜城邦的國王,享受著最高的榮譽。但是如今,他卻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大罪。那么,他的罪惡是什么呢?悲劇中說:“聞名的俄狄浦斯!那同一個寬闊的港口夠你使用了,你進那里做兒子,又扮新郎做父親。不幸的人呀,你父親耕種的土地怎能夠,怎能夠一聲不響,容許你耕種了這么久?”顯然,這里指的就是俄狄浦斯的亂倫:“那無所不見的時光終于出乎你意料之外發現了你,它審判了這亂倫的婚姻,這婚姻使兒子成為了丈夫。”[8]在俄狄浦斯的倫理意識里,他已經變成了一個“骯臟的和亂倫的人”,是“罪惡的污點”。謀害親人應該受到懲罰是人人皆知的真理,俄狄浦斯的亂倫犯罪已經被揭發出來,他只能等待著懲罰的到來。我們要問,俄狄浦斯為什么是最該詛咒、最為天神憎恨的人?答案就是一個,他是一個犯下了殺父娶母亂倫大罪的人。從悲劇中可以看出,在所有犯罪中,通過殺父娶母來體現的亂倫大罪是最嚴重的罪行。

在俄狄浦斯的時代,血親相奸是最嚴重的罪行,是被嚴格禁止的。由于俄狄浦斯的亂倫,他成了他兒子們的父親和哥哥,他妻子的兒子,并且使他的母親成為她兒子的新娘和妻子,同時又是她丈夫的母親。由于亂倫,俄狄浦斯在眾人眼中成了最壞的人。最后,事實證明俄狄浦斯就是那個殺父娶母的亂倫罪人,正是他要一心追查的罪犯。這時,他的恐懼超越了他的心理能夠承受的極限,不得不采用刺瞎自己雙眼這種自殘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恐懼。

俄狄浦斯的悲劇是人類在倫理道德建設進程中付出的代價,反映了古代希臘人的倫理觀念的演變過程。這出悲劇在當時的意義在于教誨,即用生活中的事實告訴人們亂倫將會帶來怎樣的嚴重后果,要求人們嚴格遵守這一禁忌。索福克勒斯極力渲染亂倫的悲劇性后果,其目的在于警示亂倫的禁忌是不容破壞的,亂倫是一種污染,是要被清除掉的。

在悲劇中,俄狄浦斯的倫理意識借助悲劇中沒有直接描寫的斯芬克斯之謎反映出來。通過對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斯的分析,進而我們就可以更深地理解這出悲劇的倫理性質。

在希臘神話里,悲劇中的斯芬克斯不僅僅是一個怪物的形象,而且還是一個人的形象。我們需要解讀這個形象的象征意義。就斯芬克斯的形象而論,他是一個人和獸的結合體,具有人的頭腦,但仍然保留著獅子的身體。因此,長期以來這個形象都被看成是怪物的形象,罪惡的代表,看成是俄狄浦斯與之斗爭的怪獸。但是,他卻是人類的童年的象征,而且也是俄狄浦斯時代的人的象征。他象征的是人從獸中脫胎而轉變為人的過程。從這個形象可以看出,斯芬克斯已經同獸有了本質的不同,這就是他有了人的頭腦。這是人從外形上區別于獸的最主要特征。也正是這顆人腦的出現,他才開始逐漸從獸中脫離出來,轉變為人。他雖然還保留著象征肉欲的獅子的身體,但是他已經有了人的意識,有了人的最初的理性,因此也就有了人類的倫理意識。斯芬克斯最后跳崖而死,用自殺來彌補自己的罪孽,象征的是人的新生。斯芬克斯是因為認識到什么是人這個本質問題后而死的,他不愿與獸共生,寧愿去死。因此,斯芬克斯在本質上是一個人的象征性形象。

斯芬克斯提出的有關“人”的謎語據說是當時天下最難解的,但是這個謎語被俄狄浦斯輕而易舉地解開了。那么,斯芬克斯為什么要提出這個關于人的謎語呢?這是因為斯芬克斯自己遇到的一個難題而導致的一個問題。雖然斯芬克斯長出了人的頭,但是他仍然保留著獅子的身體,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是人還是獸?斯芬克斯長出了人的頭,這表明他已經有了人的理性或是理性萌芽,但是他還保留著獅的身體,這又表明他還帶有獸性,還沒有徹底從獸中擺脫出來而轉變為人。這個謎語象征性地說明,斯芬克斯渴望知道人同獸之間的區別,知道關于人的定義。因此,斯芬克斯之謎實際上提出的是一個關于人的定義的問題。

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斯之謎實際上是第一次給人下的定義。對于這個無人能夠破解的謎語,俄狄浦斯卻輕而易舉地說出了它的謎底:人。雖然對于俄狄浦斯的智慧而言,回答這個謎語根本算不了什么難題,但是對于這個謎語被解開卻意義重大。因為正是俄狄浦斯的回答,斯芬克斯對于人的概念才得到確認,才真正得到關于人的定義。從俄狄浦斯破解謎語本身的意義看,俄狄浦斯給人下了定義,而且他還是第一個給人下定義的人。另外,既然俄狄浦斯能夠給人下定義,這說明俄狄浦斯具有了人的全部理性,說明他已經依靠人的理性擺脫了獸性,并且徹底從獸轉變成了人。俄狄浦斯由于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謎語,因此他也可以被看成是第一個具有理性的人的象征,或者他本身就是人的理性的象征。同時,由于他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謎語,從而他才具有了人的倫理意識,才有了倫理禁忌。也正是他有了倫理意識和倫理禁忌,他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倫理犯罪,才能產生沉重的罪惡感,并殘酷地懲罰自己。這也說明,倫理犯罪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在沒有認識到是一種犯罪之前是不算犯罪的,而俄狄浦斯卻是一個能夠認識倫理犯罪的人。因此,從本質上說,俄狄浦斯的悲劇根源并不在于他無法逃避自己必將殺父娶母的命運,而在于他殺父娶母的倫理犯罪的本質。俄狄浦斯可以無法避免某一種命運,但是這種命運并不一定導致他的悲劇,因為命運只是表示某種不能避免的事情發生。而發生的事情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則要看發生的這件事情的性質。也就是說,命運只是表明某種事情必然會發生,而這種事情發生后會有什么結果,則不是由命運決定的,而是由發生的事情的性質決定的。

導致俄狄浦斯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他犯罪的對象的特殊性,即殺的是自己的父親,娶的是自己的母親。如果不是這樣,最多只是犯罪而已,但有可能不會導致他的悲劇。也就是說,導致俄狄浦斯悲劇的并不是他命中注定要做某一件事,而是他做的這件事的性質。所以,真正導致俄狄浦斯悲劇的并不是他的命運,而是他所犯罪行殺父娶母的倫理性質,是他破壞了當時的倫理禁忌。

俄狄浦斯所犯的亂倫罪行在悲劇中已經一再指明并反復強調了倫理犯罪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在俄狄浦斯時代,社會已經從母權制時代過渡到父權制時代,當時以父權制為基礎的新的社會倫理秩序與道德關系已經確立,并得到社會的一致認同和遵守。在對待新的倫理秩序問題上,已經不存在埃斯庫勒斯在《俄瑞斯忒斯》中所描寫的爭論和斗爭,新時代的人類所面對的,不是為了爭取建立新的倫理秩序和道德關系而去同舊的社會秩序、舊的倫理秩序和道德關系進行斗爭,他們面對的問題是如何遵守和維護新建立起來的倫理秩序和道德關系。這種新的倫理秩序和道德關系在人類社會中具體表現為父子與母子的倫理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殺父和娶母都被看成是最嚴重的倫理犯罪。因此就俄狄浦斯來說,他的悲劇并不在于他無法避免殺父娶母這件事,而在于殺父娶母的性質屬于最嚴重的倫理犯罪。

俄狄浦斯通過神諭知道了自己將要殺父娶母的命運,并積極采取措施避免這一可怕行為的發生。這說明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說明當時人們借助于理性已經認識到殺父娶母是一樁嚴重的倫理犯罪,另一方面說明人們希望避免這種犯罪。也就是說,人們已經從理性的高度上認識到要維護以父子和母子的倫理關系為核心而確立起來的社會倫理秩序和道德關系,并避免這種秩序和關系遭到破壞。俄狄浦斯的逃避就是人們為避免新的倫理秩序和道德關系遭受破壞而做出的努力。但是,新的倫理秩序和道德關系仍然有遭受破壞的可能性,盡管俄狄浦斯做出了種種努力,但仍然無法避免殺父娶母這一罪行的發生。無論這種破壞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但這種可能性在現實社會中不可避免。俄狄浦斯在無意中殺死了父親娶了自己的母親,這正是新的社會秩序和新的倫理道德關系可能遭到破壞的證明。

在新的社會時代,新的社會秩序和新的倫理道德關系遭到破壞所帶來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悲劇寓言式地說明這種倫理犯罪帶來的嚴重后果就是人類的毀滅。從倫理的角度看,殺父娶母也壞了新確立的社會倫理秩序,敗壞人倫,泯滅人性,在道德的意義上毀滅了人。同時,殺父娶母也違背了人類進化的科學規律,近親繁殖導致人類的人口素質下降。希臘神話中的人獸結合的怪物,就象征性地說明了近親繁殖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因此,殺父娶母的禁忌還是古代人類在自身進化過程中對人類繁殖的一種樸素的科學認識。也可以說,正是殺父娶母的禁忌,才使人類最終從愚昧無知中真正解放出來,變成道德的人,科學的人,真正獲得人的本質,擺脫自我毀滅的噩運。

俄狄浦斯的悲劇是一個在倫理和道德上自我發現、自我認識和自我救贖的悲劇,自始至終都是他的倫理意識在起作用。正是因為他有了強烈的倫理意識,他才能夠認識到亂倫犯罪的嚴重性,才會對倫理犯罪的后果感到恐懼,才會盡力避免倫理犯罪。俄狄浦斯最后還是因為殺父娶母犯下了亂倫大罪,并且自己懲罰了自己。他的不幸遭遇代表著道德文明發展的悲劇性進程,說明人類在維護新的社會倫理價值方面所付出的悲劇性代價。同時,他的悲劇也說明了維護大家公認的倫理秩序的重要性,表明誰破壞了新的倫理道德關系和秩序,即使是無意的,也會給社會帶來災難,給心靈帶來痛苦,要遭到嚴厲懲罰。這出悲劇的意義不在于人無法逃避命運和命運的殘酷性,而在于新的倫理道德關系遭到破壞給人所帶來的災難,社會秩序遭到破壞所帶來的社會問題,說明了維護新的社會秩序和倫理道德關系的重要性。

選自《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5期

注釋

[1]B·C·塞爾格葉夫:《古希臘史》,繆靈珠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第323頁。

[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選自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外國劇作選》(第1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第96頁。

[3]車文博:《達·芬奇對童年的回憶》,選自《弗洛伊德文集》(第7卷),長春出版社,2004年,第149頁。

[4]埃姆斯愛·科恩尤:《文化人類學基礎》,李富強譯,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04頁。

[5]同上書,第109頁。

[6]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選自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外國劇作選》(第1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第105頁。

[7]同上書,第76頁。

[8]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選自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外國劇作選》(第1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第105—10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康市| 桓台县| 关岭| 黎城县| 澳门| 天柱县| 交口县| 新竹市| 泾阳县| 余江县| 兴义市| 兖州市| 石景山区| 那坡县| 龙岩市| 灵宝市| 陇川县| 新宾| 克拉玛依市| 涪陵区| 湾仔区| 青田县| 博乐市| 隆尧县| 桐乡市| 盐源县| 都江堰市| 上杭县| 阜阳市| 阿拉善盟| 汝州市| 宁城县| 朔州市| 陈巴尔虎旗| 武威市| 礼泉县| 措勤县| 清远市| 彝良县| 永平县| 余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