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因何美妙而優雅地運行
- (美)約翰·布羅克曼
- 908字
- 2019-01-15 10:30:49
06
HOW APPARENT FINALITY CAN EMERGE
何以水落石出
卡爾羅·羅威利(Carlo Rovelli)
法國馬賽大學理論物理研究中心理論物理學家,著有《量子引力》(Quantum Gravity)。
毋庸置疑,本書Edge年度問題的答案只能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其至簡至美的解答令人嘆為觀止。我堅信不疑,世人都會旗幟鮮明地把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視為他們最心儀的那個深邃、美妙而優雅的科學理論。可我依然想強調,人們旗幟鮮明地選擇達爾文的學說,是因為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指明了我們人類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共享著相同的祖先,這直接關系到整個科學事業的核心。
在古希臘物理學家著手對大自然進行自然主義的解釋不久之后,反對的意見也隨之而來。這種反對意見,在柏拉圖的論述,如《斐多篇》(Phaedo)中得以清晰地表達出來,尤其體現在亞里士多德對“原因”理論的爭論上。自然主義的解釋依賴于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有效原因”(efficient cause),即由過去的現象制造的結果。然而,世界看上去是由現象所主宰的,現象可以用“最終原因”(final cause)來理解,即一個“目標”或一種“目的”。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這些處處可見。我們長著嘴,“所以”我們能夠進食。這種反對意見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它使古代自然主義走向滅亡,在眾多人的心目中,這種反對依舊是主要源頭,讓人們從心理上抗拒著對整個世界采取一種自然主義的理解。
達爾文發現了一個無比驚人的簡單原理,即有效原因制造出了現象,盡管此現象看似是由最終原因導致的。我們隨時都可以使現象得以復制,我們所觀察到的實際現象一直都在進行著復制,因而這些現象也必定易于被復制,于是我們能夠以最終原因來讀取它們。換句話說,一個最終原因之所以可以有效地理解世界,是因為它是一條捷徑,能夠對一個持續現象的過去和歷史進行解釋。
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觀點曾經出現過。古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曾推斷出,在一個幸存的王國里,顯性的結局可能是隨機性選擇的后果;并且,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學》(Physics)中也提及過有關物種(“種子”)這個概念,但當時的時機并未成熟。在隨后的宗教時代里,這樣的觀點漸漸消逝。我認為,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抵制,不是因為理解這個美妙理論的威力有多么困難,而是因為懼怕這種非同尋常的力量,這樣的一個理論將打破人類陳舊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