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厲以寧經濟史文集(第4卷):工業化和制度調整
- 厲以寧
- 690字
- 2019-01-03 17:28:31
三、本書的宗旨
本書是一部以西歐經濟史為考察對象,研究工業化和制度調整之間關系的專著。這是繼《資本主義的起源——比較經濟史研究》(商務印書館,2003年)、《羅馬—拜占庭經濟史》(商務印書館,2006年)之后作者又一部經濟史著作,也是作者把過去長時間內在北京大學講授外國經濟史課程時寫下的讀書筆記和講稿整理成書的成果之一。
關于本書的中心思想,可以作如下的表述:
在《資本主義的起源——比較經濟史研究》一書中,作者已經對一種社會經濟制度下的剛性體制、彈性體制、制度調整等概念作了闡釋,并對由剛性體制轉變為彈性體制的意義進行了分析。但在該書中,僅就封建社會中的問題展開論述,并探討了資本主義的起源,而沒有涉及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之后的制度調整問題。在作者所寫的《論制度調整》一文中,雖然提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體制已經發生了變化,即目前的體制已經不同于19世紀的體制,
但并沒有展開論述。因此,資本主義的制度調整便成為本書所要闡明的主要問題,這也是作者近年來關注的課題之一。
本書以西歐國家的工業化過程作為背景,研究資本主義制度調整問題。為什么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會實現從剛性體制到彈性體制的轉換?是什么社會力量在推動著這種轉換?這種轉換是不是已經結束,還是仍在繼續進行之中?從剛性體制的資本主義過渡到彈性體制的資本主義,對西歐國家產生了哪些影響?這些都是作者在本書中試圖回答的。
作者的結論是:雖然西歐各國的國情不一樣,但資本主義制度調整卻是普遍性的。其中有的國家調整得早一些、快一些,有的國家調整得晚一些、慢一些,但制度調整的趨勢卻是越來越明顯的。體制轉換了,制度調整了,資本主義制度依然是資本主義制度,這就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