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的情緒管理
一位留學生在新西蘭高速上翻了車。打電話報警求救后,交警趕到,對躺在溝里壓在車下的他喊話:How are you?他迅速地回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然后交警走了……
這則故事原本是在影射傳統英語教育對大家的毒害,但我卻品出另外一種味道:我們不管和家人還是同事朋友,被問到最近好么?都習慣性回答說挺好的。然后反問對方過得好不好。
或許這是我們默認的社交禮儀;也或許是我們自我保護意識在作祟,不愿意被別人窺探到自己生活。
有沒有想過在面對家人或摯友關心你時,用簡單質樸的微笑回答對方:我最近過得不太好,你呢?
似乎女生們天生就會被某個道德邏輯綁架:天生就適合做母親。但,哪個不是一點點學起來?寶寶在那里了,你不管誰管?每個新手媽媽都經歷過一種不愿回首的經歷:感覺自己站在一個孤立無援的孤島上,有的只是暗到沒有星光的夜空、“哇哇”哭的孩子和無助的自己。放棄的不僅是自己的保養與打扮,最多的應該是與自己獨處的時間。
之前孕婦跳樓的新聞刷了屏。且不說網上的新聞,在現實生活中,關于女生孕期/產前/產后的故事我在不經意間聽了一個又一個,感覺如排山倒海,一浪高過一浪,打破我的三觀和道德底線。
我一個親密好友,膚白、貌美、腿長、胸大。戀愛甜蜜之余,連生兩胎,兒女雙全,還都長得超可愛。朋友圈里平時也是孩子各種萌照、學習班照、她的健身照、舉家出游照等各種幸福爆表照。
但是,曾經我有一陣子每天加班回到家,做完保養躺下差不多11點半12點的時候,微信上就會傳來她微弱的聲音:“你在么?”我知道,這個朋友又熬過了冗長的一天!
“第一次做媽媽,孩子怎么動不動就發燒,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孩子一直哭,家里人都睡了,叫也叫不醒!”
“我和孩子都被流感擊中了,老公在出差。”
“凌晨,望著陽臺外面黑漆漆的夜,有時候我在想……”
以上這些來自她發給我的話,應該不止是她一個人的際遇。
在我決定寫這篇文章之前,曾經在很多次的聚會上或是與朋友喝茶的時候,都問過媽媽們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結果出奇的相似,她們每一位都有過這樣的感受。一位帶著老公和寶寶回歐洲看望家人的新手媽媽,在剛回到北京T3航站樓,要走到馬路對面上車的剎那,突然哭出來。因為她知道,假期結束了,要開始面對所有工作了;另一位和我說:“昨晚一晚上沒睡,剛才我去洗手間的時候,哭了兩分鐘,補了妝出來的。
這樣的故事很多,我不想講什么凡事都有一個過程之類的話。我只想和每一位看到這篇文字的新手媽媽說:“您辛苦了!謝謝!”
但,請不要忘記愛自己。記得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好嗎?
所謂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里,最不缺的應該就是每天為自己夢想打拼的故事。
不管前一天發生什么事,準時出現在電腦和電話前面,是現代社會最感人的“契約精神”。但是,為了這一刻,我們付出了些什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一個好朋友,一直被她行業內的人用一個詞來形容:JUMPY(換工作過于頻繁)。但是,誰會主動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寫文章的時候,我在微信上問她:你生活中目前最慘的經歷是怎樣的?
她回答說:和自己心儀的人吃晚飯,突然發病半身抽筋失去知覺。撐到吃完,拒絕了對方送自己。回到房間一個人哭。當時還以為自己下半輩子都沒辦法做愛了。(后來我很八卦地得知,還好她的擔心是多余的!)
帶著時好時壞的病癥,一路坎坷,堅持著繼續工作。直到身體堅持不下去,不得不辭職;等到身體好些,再次給自己打氣,重新出發。當然,除了我們的健康狀態,我想我們需要應對的還有生活中迎面而來的各種麻煩,不管你是否愿意面對。它們就是這樣接踵而來,一件接一件。
有位朋友和我說她經常加班到很晚,經常是最后一個人獨自離開辦公室。有一次她離開的時候,關了燈,回頭看了一眼。每張辦公桌上電話的藍燈此起彼伏地一閃一閃。她當時的感受就是:好怕,瘆得慌。但是,第二天,依然照顧好孩子和老公,準時出現在自己的辦公桌前。

辦公室或許是最能消耗我們能量的反能量場,我們似乎也都注定要有這樣一段經歷。
但是,我們的確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停地成長。
曾經說過:經歷過的都是美好。
現在想說:境由心轉,努力給自己一個平常心。為了自己對行業的熱愛;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早日實現時間自由,加油!
若你覺得自由職業者,會比全職人員要幸福。
讓我告訴你們:在我妹妹懷孕那年,也是我最拼的那一年。因為從小的生活經歷,我和我妹妹有個約定:和家人向來報喜不報憂。可是,那一年,太累了。連續凌晨寫稿到三點,第二天七點半出現在工作室回郵件,處理各類問題,安排行程,考慮去活動穿什么衣服,查資料學習等。記得有一次去某個活動被安排走紅毯。喊到我的名字了,工作人員催促我快點開始走,我說:“稍等,讓我把這條約好的微博,點一下發送。”
就是在那一年,在去工作的路上,我突然把車停在北京東四環大郊亭橋下面。人生第一次,在電話里對我媽嚎啕大哭。媽媽嚇壞了,問我在哪?怎么了?哭了兩分鐘,我說:“媽,沒事兒,就是太累了。放心吧。我現在去工作了。”擦干眼淚,踩下油門,去錄節目。
我不知道,生活中怎么會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處理。為什么看似穩妥的事情,會出這樣或那樣的漏子要我去擦屁股;為什么我在早上做的19件事情需要解決的名單。回家后發現已經變成了32件,而其中的19件也只完成了一大半;為什么你客氣微笑,別人卻覺得你很軟懦,你沒有那么重要。
漸漸的,我才明白:
什么叫舉重若輕,欲速則不達;什么叫張弛有度,剪得斷理得清;什么叫禮節,有節制地與人為善。
最難的事情,應該就是生活。
記得《神奇女俠》里有句臺詞是:“其實我們都是獨自在作戰。”
或許這句話有些偏激,但是有些時候,很多事情,我們的確只能獨自面對,并從內而外地累計出質變。但是,在生活中我們總能遇到可以傾訴的對象,找到抒發情緒的方式。
要記得,如果有機會,如果有這樣一個恰當的機會,有一位讓你覺得放心的,親密的人,問到你:最近好么?你會坦然說:我最近過得不太好。你呢?其實,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