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泰阿泰德

對話人:歐幾里德(簡稱“歐”)歐幾里德是麥加拉學派的奠基者,他和忒爾西翁都是蘇格拉底的追隨者。蘇格拉底臨終前他們和其他幾位陪在身邊(參考《斐多》59c)。

忒爾西翁(簡稱“忒”)

 

歐:[142a] 文中方括號內的數碼為斯特方版的頁碼和欄碼。阿拉伯數字為頁碼,英文字母為欄碼。忒爾西翁,你剛從鄉下來嗎,還是早就來了?

忒:老早就來啦。我到廣場上找過你,還納悶呢Campbell注:“納悶”這個說法或許表明,歐幾里德跟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一樣,天天都可以在廣場中找到。,怎么找不著你。

歐:因為我不在城里。

忒:那你在哪兒?

歐:我下港口去了,碰巧遇上了泰阿泰德,他被抬著從科林斯的軍營趕往雅典。

忒:他活著嗎,還是已經死了?

歐:活著,但很勉強了;他受了重傷,[142b]更糟糕的是染上了軍營里爆發的疾病。

忒:是痢疾嗎?

歐:是。

忒:哎呀,這么樣一個人,竟然快要沒了!

歐:非常優秀的一個人,“καλ?ν τε κα? ?γαθ?ν”字面意思是“又美又好”,這里譯作“非常優秀”,它是當時希臘人用來高度贊美某人時的慣用語。忒爾西翁,我剛才還聽到別人盛贊他在戰斗中的行為。關于這場戰役的發生年代有些爭議。Paley(p. 1)說是392 BC(科林斯人和Argives人對斯巴達人的戰爭)。Kennedey(p. 98)認為這個年份難以確定,有可能指394 BC斯巴達人在科林斯附近擊敗雅典人的那場戰役,也有可能指387 BC之前的另一場戰役。Campbell(1883,序言,p. 18)認可394 BC這個年份。但是,Cornford(p. 15)認為是369 BC(他提及Eva Sachs對此問題有充分論證),他還推算說,如果泰阿泰德在蘇格拉底去世的年份是十五六歲的話,那么他去世時近乎五十歲。Guthrie說,“得到考慮的有兩場這樣的戰役,一場在394BC或之后不久,另一場在369 BC。Campbell支持前者,但是現在普遍傾向于后者,而且的確更有可能”(見W. K. C. Guthrie, A History of Greek Philosophy, Vol. 5. Cambridge UP, 1978, p. 61)。譯者也傾向于認可369 BC,因為如果泰阿泰德死于394 BC,其時才二十多歲,過于年輕。

忒:這沒什么好奇怪的,如果他不是那樣的,反倒更讓人感到驚訝。[142c]但是,他為什么不在麥加拉這兒停留呢?

歐:他著急回家呢;不管我怎么求怎么勸,他就是不愿意留下來。我只好送了他一程,回來的路上我回憶起蘇格拉底,真佩服他的預言能力,特別是他關于泰阿泰德的預言。我想那是在蘇格拉底去世前不久,遇上了他,當時他還是個小青年“μειρ?κιον”指青春期男孩,可譯為“小青年”、“小伙子”之類。LSJ提到,“μειρ?κιον”指二十一歲以下(Plutarchus. Brutus. 27),或二十歲左右(Lucianus. Dialogi Mortuorum. 9.4)。《理想國》497e-498a提到,“μειρ?κιον”是已經脫離了“兒童”(πα??)時期,又尚未到擔負養家糊口之責的這個階段。L. Dean-Jones指出,在某些希波克拉底派醫學記載中,“μειρ?κιον”與“νεαν?σκο?”差不多同義,常被用來指十四歲至二十一歲這個年齡段當中靠后階段的男性(見J. E. Grubbs和T. Parkin主編的The Oxford Handbook of Childhood and Education in the Classical World, Oxford UP, 2013, pp. 110-112)。綜上所述,我們可認為“μειρ?κιον”大致表示十六至二十一歲之間的青春期男孩。,蘇格拉底跟他相處交談之后,對他的天賦極為贊賞。我去雅典的時候,蘇格拉底跟我講過他們交談的那些話,[142d]很值得一聽;他還說,此人必定會成為杰出人物,只要年齡到了。

忒:看來他說對了。不過,他們談了些什么呢?你能復述一遍嗎?

歐:宙斯在上,絕對不行!單靠口頭肯定辦不到。[143a]不過我回到家就立即寫下了一些筆記,后來有空的時候又進行回憶并且寫下來。每次我去雅典,都向蘇格拉底詢問我沒記住的東西,然后回來進行修正。就這樣,我幾乎把整場談話都寫下來了。歐幾里德說他從蘇格拉底那里聽到這場對話并寫了下來,這顯然是柏拉圖的文學虛構,而且這里似乎存在一個漏洞:根據本篇對話錄末尾,蘇格拉底在與泰阿泰德交談完了之后,就去應付訴訟,接著就應該是接受審判并被處死了,歐幾里德又怎么可能多次去雅典向蘇格拉底咨詢有關對話內容并做出修訂呢?如果說這不是漏洞,那么只能求援于《斐多》的說法:蘇格拉底在受審和最后被處死之間在牢里呆了較長一段時間(參考:Chappell,p. 25;Guthrie,p. 64,n. 1)。

忒:沒錯,我以前聽你提過;我一直想讓你拿出來看看,可是耽誤到了現在。如今有什么東西會妨礙我們把它過一遍呢?我已經從鄉下走到這兒,實在需要歇一下。

歐:[143b]好吧,我從伊利紐Fowler注:伊利紐(Erineum)在艾琉西斯(Eleusis)和雅典之間,靠近刻菲索斯河(Cephissus)。顯然,歐幾里德已經走了大約三十英里了。開始就陪著泰阿泰德走,所以歇一下當然沒問題。來吧,我們歇著的時候,讓伙計希臘文“πα??”的本義是“孩子”,在這個語境里表示“仆人”或“傭人”之類;這里譯作“伙計”,因為“伙計”不僅用作一般名詞,而且也適合用作呼語,參考《泰阿泰德》143c8。來讀。

忒:說得對。前面歐幾里德和忒爾西翁之間的對話地點應該是在麥加拉的某條街道上。從下面開始,對話地點可能從麥加拉的街道上移到了歐幾里德的家里。

歐:書古希臘人所謂“書”(βιβλ?ον)通常指抄寫在莎草紙上的卷軸。就在這兒,忒爾西翁。我是這樣把那場談話寫下來的,不是讓蘇格拉底像對我轉述那樣進行轉述,而是讓蘇格拉底跟他的對話人進行對話。他說,跟他對話的人有幾何學家塞奧多洛,還有泰阿泰德。[143c]當蘇格拉底談到自己的時候會說,“我說”或者“我講”,而在他提到回答者的時候會說,“他同意”或者“他不同意”,為了避免談話中間這些敘述用語帶來干擾,以便讓他直接與那些人對話,我在寫作的時候就把它們省略了。這里提到的寫作方式的改變提示了柏拉圖本人前后兩種寫作風格的轉變。有些學者把這種轉變看作劃分柏拉圖對話錄年代次序的證據之一。

忒:這不算什么出格的事,歐幾里德。

歐:那好,伙計,把書拿來讀吧。從開頭至此是鋪墊部分,此后的內容是仆人讀的內容,也是本篇對話錄的主體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篇對話錄后面再也沒有返回歐幾里德和忒爾西翁之間的對話。我們很難相信,這個鋪墊性對話的管轄范圍可以延伸到《泰阿泰德》的后續對話錄《智者》和《政治家》(若是這樣,它們也會是歐幾里德寫下來的并且由這位仆人所讀的內容),這不僅是因為《智者》和《政治家》同樣沒有回到這場鋪墊性的對話,更因為它們跟這場鋪墊性對話缺乏內在的關聯:它們不像《泰阿泰德》那樣展現泰阿泰德的個人才華,甚至在《政治家》中泰阿泰德毫無地位。本篇對話錄后面的對話在蘇格拉底、塞奧多洛和泰阿泰德三人之間進行,對話地點是在雅典的某處運動場(參考144c),對話時間是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去世前不久(參考210d)。

* *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山县| 桃源县| 马山县| 佛教| 嫩江县| 礼泉县| 肃北| 香河县| 安丘市| 石棉县| 信丰县| 沈丘县| 开化县| 兴和县| 泸水县| 安阳市| 东乌珠穆沁旗| 鄯善县| 乌兰县| 南川市| 邵武市| 噶尔县| 开化县| 蓬溪县| 武安市| 盐边县| 鸡东县| 鹤庆县| 和田市| 固始县| 夏邑县| 广西| 长垣县| 凤冈县| 江山市| 清镇市| 微山县| 宽城| 满城县| 义乌市| 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