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生命:進化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和環境科學的黎明作者名: (美)約翰·布羅克曼本章字數: 1976字更新時間: 2019-01-24 16:37:18
前言
在Edge網站里,既有訪談、約稿,也有由演講轉錄的文章,其中大多數都附有視頻。在這本書中,我們將呈現其中18篇文章。
就像20世紀中葉的現代綜合進化論(Modern evolutionary synthesis)將孟德爾主義的基因研究與達爾文主義的自然選擇結合起來,從而給生物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轉變那樣,生物技術的興起同樣是一個轉折點,它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是誰、將往何處去。生物技術的一個典范,就是開始于20世紀最后10年,在2003年最終完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過去20年里所取得的成就,不僅緩解了我們這個星球上的疾病困擾,還讓我們開始參與到自身的進化中去,這也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
這本書集合了一些Edge最優秀成員的研究成果,包括基因科學家、理論生物學家、理論物理學家和生物工程師。他們是目前這場變革的先驅,他們引導我們去審視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前因后果,在激活現代生物學的對話與爭論中,將這場變革展示給我們。
這本書以2015年的一次演講開始,主講人是進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他為自己將達爾文主義的自然選擇視作“自私的基因”進行了辯護,他還猜測,宇宙中其他地方的生命,其基因也是自私的。隨后是進化遺傳學家和理論家戴維·黑格(David Haig),他談及了基因組內的沖突與解決沖突的方式,這些基因組擁有來自母系和父系的印記。在進化生物學領域中,羅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像是一只精明又孤獨的狼,他討論了自我欺騙和“在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有偏見的信息流”。再后來是恩斯特·邁爾(Ernst Mayr),他是20世紀現代知識大綜合的設計者,他對Edge談起了從那時開始的進化生物學歷程,并表達了自己對這個歷程的贊同與不贊同之處。備受尊敬的遺傳學家、研究蝸牛的生物學家史蒂夫·瓊斯(Steve Jones)則評論了達爾文持續150年之久的世界觀的魯棒性。
愛德華·威爾遜(E.O. Wilson)回憶了哈佛大學里的一次思想分流,這次分流發生在形態學家、博物學家與新興的分子生物學家之間;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表現得尤為積極。理論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則在猜測,未來的生命會是模擬的還是數據化的?幾年前,Edge在康涅狄格州的伊斯托弗(Eastover)農場組織的一次聚會上,戴森在一場自由討論里聯合了生物技術專家和企業家克雷格·文特爾(J.Craig Venter)、遺傳學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天體物理學家迪米特爾·薩塞洛夫(Dimitar Sasselov),還有量子工程師塞斯·勞埃德(Seth Lloyd),他們探討了生命的起源與前景,包括地球上的生命與其他地方的生命。這是這本書里篇幅最長的部分,也是這本書的核心。本書的主題和發散的論點都是在這場討論中產生的,討論有時候充滿智慧,有時候又變得劍拔弩張。一年之后,道金斯和文特爾就他們各自支持的理論,重新開啟了這場對話,讓導致他們產生分歧的論題又變得富有生機起來。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發展生物學家阿曼德·馬里·勒盧瓦(Armand Marie Leroi)仔細探討了人類族群里大范圍的基因變異問題,而其他有些科學家不愿意去研究與“膚色”有關的問題,因為沒人愿意觸及與基因和種族差異相關的那些令人遺憾的漫長歷史??脊湃祟悓W家丹尼爾·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探討了人類祖先留下的“生理上的遺產”,尼安德特人基因組的繪制者斯萬特·帕博(Svante Paabo)探討了我們可能傳承的尼安德特人的遺產。文特爾邀請發明家、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和機器人學家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加入了一場聚會,探討基因組學和生物技術上的最新進展。生物工程師德魯·恩迪(Drew Endy)則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去關注合成生物學的工程學方面。
凱利·穆利斯(Kary Mullis)談論了他目前在改善人類免疫系統方面的努力,他是20世紀80年代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的發明人,正是這項技術使得DNA測序和克隆成為可能。來自耶魯大學的進化鳥類學家理查德·普魯姆(Richard Prum)探討了自然選擇中美學的重要性,從而重啟了達爾文與自然選擇學說的聯合提出者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之間的爭論。理查德·普魯姆以這種方式告訴我們,鴨子是多么熱愛生命,這種愛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神經內分泌學家羅伯特·薩波爾斯基(Robert Sapolsky)則向我們發出警告,關于弓形蟲的寄生,它的原生機制相當獨特和精巧。復雜系統領域的專家、理論生物學家斯圖亞特·考夫曼(Stuart Kauffman)用一篇文章為整個文集作結,他探討了宇宙是如何變得復雜的,以及是否存在一個規律,掌管著整個宇宙中所有的生物圈?
生命,特別是智能生命,一直被稱作一種“涌現”現象。但它是怎樣完全涌現出來的呢?既然我們就是“涌現”的一部分,那我們面前擺著什么樣的機遇呢?在這個星球上,對這種持續的、部分是人為的進化,我們的責任有哪些?也許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這個星球。我們應當扮演上帝的角色嗎?就像有些反對者嚴厲地指控21世紀的基因科學家與生物科學家在扮演的角色那樣?或者,我們只是履行義務,依靠我們作為人類的自然潛力過活?
約翰·布羅克曼

想觀看雷·庫茲韋爾、理查德·道金斯等作者的演講視頻嗎?掃碼下載“湛廬閱讀”APP,“掃一掃”本書封底條形碼,彩蛋、書單、更多驚喜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