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薪酬發展報告(2017)
- 譚中和主編
- 4058字
- 2019-11-01 16:57:30
四 改革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控的辦法建議
(一)理順政府部門之間的管理職責權限
政府有關部門要在國務院授權范圍內進一步明確各自職責分工,相互加強配合協作,努力消除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和監管不到位現象,不斷改進監管和調控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監管和調控效率。
具體來說,就是要進一步明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作為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的牽頭單位和政策制定單位,明確國家人社部門、國資委、財政部門、稅務部門等的管理范圍和職責權限,明確地方人社部門、國資委、財政部門、稅務部門等的管理范圍和職責權限;在理順職責權限過程中,橫向需要理順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的人社部門、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國資部門等部門之間的關系,理順中央企業監管與地方企業監管之間的關系;縱向需要理順牽頭部門與協同部門、中央政府部門與地方政府部門、地方政府部門與二級和三級地方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等。
通過明確職責權限,理順關系,加強協作,建立合作和共享機制,多方配合,形成合力。
(二)科學界定管理范圍和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定義
在工效掛鉤辦法下,企業是否實行工效掛鉤主要由企業自行確定。在稅務部門出臺“合理薪金”可以在稅前扣除的規定后,國有企業納入工效掛鉤的積極性進一步削弱,掛鉤企業越來越少。目前,真正納入政府部門監管體系的國有企業不到國有企業數量的十分之一,政府部門對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監管職能大大弱化。
為此,為了實現對國有企業工資分配進行整體、系統、有效的監管,建議所有國有企業皆納入調控范圍。結合國有企業商業類、公益類分類,推行不同的工資總額管控辦法。
此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牽頭組織財政部、稅務總局和國家統計局四部委一起,共同確定并統一平衡工資總額定義和口徑,明確規定工資總額中職工工資和企業福利構成項目、標準,為深化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改革、規范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秩序創造條件。
(三)積極推進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分類改革進程
充分結合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需要,理清政府宏觀調控與企業微觀確定的關系,完善既有激勵又有約束、既講效率又講公平、既符合企業一般規律又體現國有企業特點、既具有操作性又簡便易行的分配機制。根據《關于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對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實行分類監管。
1)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把政府宏觀調控與企業自主分配結合起來。在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產權制度尚不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尚不完善,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收入分配秩序仍然比較混亂的前提下,政府部門作為國有企業資產的所有者,有權力、有責任、有義務對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進行管控。但是,政府部門對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的管控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要充分尊重并賦予企業自主分配的權利。不過,由于市場本身的不完備和缺陷,政府部門要積極發揮宏觀調控功能,在市場機制失靈的地方多做文章。比如,調控行業收入分配差距,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等。
2)對商業類中的充分競爭類國有企業,要管放結合,以放為主,企業根據經濟效益情況、勞動生產率水平來自主決定工資總額。主管部門主要對工資水平過高的情況進行必要調控。政府部門要積極推進具備完全市場競爭的、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權制度健全的、自我激勵和約束機制比較完善的國有企業自主決定工資總額的改革進程。同時,推進國有企業自主決定工資總額改革進程,對部分具備條件的國有企業由政府放開工資總額管理,是國有企業工資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目標,符合黨中央提出的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也符合分類改革和分類調控的思路。
3)對商業類的“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國有企業,一是全面提高工資總額投放的效率效益,盡量把工資總額投向投入產出效率效益高的企業,優化工資總額使用效率,從全局上提升國有資本收益水平,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二是要理順工資分配關系,合理安排行業間工資總額增長幅度,縮小行業之間、企業之間工資分配差距,不斷向理想調控目標靠攏。三是要充分考慮本類國有企業社會效益等的完成情況,要把社會效益納入考核并與工資總額兌現進行必要掛鉤。
4)對公益類國有企業,建立公益類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兌現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掛鉤的機制,在公益類國有企業中建立工資總額導向,促進公益類國有企業優化資源分配、提高運營效率,為社會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服務。
(四)積極推進國有企業內部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企業需要積極推進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實現員工能進能出、職位能高能低、薪酬能增能降。二是企業需要逐步建立體現崗位價值度大小、員工能力高低、業績貢獻多少,并與外部勞動力市場價位緊密銜接的基本薪酬分配制度,實現薪酬分配內部公平性和外部競爭性的有效統一,積極發揮薪酬制度的杠桿作用,幫助企業有效吸引、留住和激勵人才,全面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三是企業在基本工資制度基礎上,可以根據崗位工作性質不同、人才類別不同、人員層次不同、人才需求程度不同等建立必要的補充薪酬制度,包括年薪制、中長期激勵制、員工持股和分紅制、協議工資制、計件計時工資制、銷售提成工資制、市場價位工資制等,在整體薪酬策略下,全面加強薪酬體系激勵效果。四是企業需要全面加強對標管理工作,尋找行業標桿企業或先進的非行業對標企業,全面進行業績對標、管理對標、技術對標和分配對標等,逐步縮小和標桿企業差距,最終實現跨越式發展。在薪酬分配制度方面,需要結合企業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情況,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和承受能力,參照對標企業情況,制定企業整體薪酬分配策略和崗位薪酬競爭策略,特別是要積極實現通用崗位的薪酬外部對標,全面支撐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五)盡快建立國有企業內外部收入監督機制
企業內部盡快完善職代會、經理辦公會、董事會三會制度,建立薪酬專業委員會,加強內部審計和內部監督。企業外部建立由人力資源、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組成聯合辦公機構,明確工作規程和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工作,監督檢查結果作為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獎懲考核和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的重要依據。
(六)加強其他配套機制的建設
改進和完善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是深化國有企業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應該以國有企業制度改革為基礎,以其他相關制度改革為配套條件,并保持目標方向的一致性和進程速度的協調性。
一是繼續深化國有企業制度改革。加快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進程。二是認真實施國家頒布的《反壟斷法》。政府部門應以此為依據研究確定政府部門重點監管的壟斷企業,盡快成立反壟斷委員會和監督實施部門,嚴格禁止、打擊和制裁各類壟斷行為,積極消除造成壟斷行為產生的基本因素,努力創建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公平競爭的平臺,從而為加強監管壟斷企業工資總額、規范分配秩序、理順行業工資關系創造必要條件。三是加強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及行業人工成本信息制度建設,三項制度今后將成為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的重要抓手。
參考文獻
[1]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報送2004年企業績效工資總額的通知》(勞社部函〔2004〕56號)。
[2]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資發分配〔2010〕72號)。
[3] 劉軍勝:《反思工效掛鉤》,《企業管理》2005年第6期。
[4] 賈理奇、廖輝:《國有企業工資總額調控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5] 劉俊茹、吳海云:《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改革探索》,《中國勞動》2005年第11期。
[6] 王紅茹:《央企工資將被“雙控”助長壟斷行業高收入、加劇行業收入差的“工效掛鉤制”將壽終正寢》,《中國經濟周刊》2009年第42期。
[7] 孫?。骸冻鲑Y人視角下青島市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問題研究》,碩士學位論文,中國海洋大學,2009。
[8] 田園、林玳玳、高毅蓉:《對壟斷性國有企業進行工資調控的幾個視角》,《生產力研究》2008年第7期。
[9] 朱琪、陳樂優:《壟斷企業工資分配的規制合謀》,《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年第1期。
[10] 國有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調研組、李東明:《北京市部分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問題的調查與思考》,《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11] 亓長東:《大型企業集團分配控制和激勵改革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3年第17期。
[12] 曹秋麗:《構建具有激勵約束機制的國有企業工資制度模式研究》,《科技促進發展》2009年第6期。
[13] 盛志杰:《關于國有企業工資管理改革的幾點思考》,《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年第7期。
[14] 唐伶:《國有企業工資制度改革的回顧與思考》,《特區經濟》2010年第6期。
[15] 楊美成:《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制度變遷及思考》,《中國集體經濟》2009年第8期。
[16] 聶淼:《國有企業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商場現代化》2008年第23期。
[17] 孫文斌:《國有企業薪酬管理現狀和解決方法》,《企業導報》2010年第5期。
[18] 丁志強:《國有企業薪酬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當代經濟》2004年第7期。
[19] 黃躍明:《國有企業薪酬制度改革探析》,《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年第5期。
[20] 馬冬梅、于志強、張林萍:《淺論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科學的工資分配制度》,《科技創新導報》2007年第36期。
[21] 四川省國資委課題組:《深化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問題研究——基于四川省屬國有企業收入分配情況的調查與思考》,《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9年第4期。
[22] 吳向軍:《淺談國資委監管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企業研究》2012年第11期。
[23] 王一農:《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深化和拓展》,《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4年第7期。
[24] 劉穎:《論央企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中的問題及對策》,《人力資源管理》2016年第6期。
[25] 馬小麗:《企業如何對工資總額進行有效管理》,《中國勞動》2016年第2期。
[26] 左宏:《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確定方法的改革思路》,《經濟研究參考》2008年第12期。
[27] 宋晶、孟德芳:《企業工資決定:因素、機制及完善對策研究》,《財經問題研究》2013年第5期。
[28] 邢春冰:《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工資決定機制考察》,《經濟研究》2005年第6期。
[29] 劉俊茹、吳海云:《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改革探索》,《中國勞動》2005年第11期。
- 中國經濟安全年度報告:監測預警 2015
- 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新發展理念的邏輯機理和實現路徑
- 2019-2020年中國新興產業投資藍皮書(精裝版)
- 數字經濟戰略與實踐(第二輯)
-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20
- 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及江西省融入路徑研究:基于贛鄂湘發展戰略比較視角
- 低凈息差時代的金融變革與應對(《北大金融評論》2024年第3期)
- 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
- 中國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戶經營模式研究
- 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結構性困境及對策研究
- 中國陽光私募年度報告2012
- 2022—2023年中國原材料工業發展藍皮書
- 中國經濟學研究動態報告
- 增長的奇跡:透視圖表下的中國經濟規律與走向
- 農村經濟史研究:以近代黃河上游區域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