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決策參考(2016)
- 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
- 556字
- 2019-09-20 16:19:46
三 發揮引領作用需以長期努力培育品牌
要發揮國家文化中心的風向標和引領作用,不能只靠行政手段和行政權力,要充分注意按照文化本身的特點,按照文化建設本身的規律來進行。能否認識到這點關乎國家文化中心建設的成敗。以往這方面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我們總結和汲取。
文化是柔性的,不是剛性的。文化活動和發揮文化的作用,更多的不是靠行政命令,不是靠群眾運動,而是靠風向的引領,它不是暴風驟雨,轟轟烈烈,而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1958年“大躍進”,許多地方人人寫詩行,村村搞比賽,看似轟轟烈烈,結果很快偃旗息鼓了。前些年,一些地方不顧文化教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大搞高校合并和高校航母,完全忽略高校的個性和特色,其結果是帶來不少問題和弊病,也不是真的與國際接軌。其實,西方不少名校規模并不大,而是很有個性和特色。
文化是一種長期的積累,它的影響也是久遠的。國家文化中心的建設不應當只追求立竿見影,不應當急于求成,而要做長期的、艱苦的努力。只有這樣做,它才能有長遠的影響力。北京重要的文化符號,像同仁堂、全聚德這樣的商業品牌,像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都有百年的歷史,是百年老店、百年老校。唯有百年的積累,百年的磨煉,才能打造出名牌和名校。我們在國家文化中心建設方面切莫只追求一時的政績,而要為子孫打造影響久遠的城市文化符號、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