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決策參考(2016)
- 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
- 1433字
- 2019-09-20 16:19:52
以網絡發展推動“開放政府”的治理轉型
摘要
互聯網的“開放性”,以及由此形成的互聯網文化的“開放性”,對傳統封閉式科層組織產生了強烈沖擊,現代政府不得不面臨治理理念和政治文化的劇烈轉型。
“政府秘密”在不同歷史環境中會被賦予不同內容,反映了“控制信息”和“推動公開”這兩股力量此消彼長的變化過程。就當前的“開放政府”建設而言,無疑后者壓過了前者。“開放”的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文化在這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2015年,國務院相繼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提出在2018年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門戶,推進政府和公共部門數據資源統一匯聚和集中向社會開放。政府官員不再視信息公開為“洪水猛獸”,互聯網的應用與普及已經使他們超越了對舊有科層觀念的擔憂與抵觸,開始認識政務數據開放可能帶來的潛藏價值。
目前具體部門在推進數據開放進程中仍然面臨不少阻礙。政府部門需要加深對“開放”的理解,學會用“互聯網思維”推動“開放政府”建設。強調互動參與的政務微博、圍繞價值創新的開放數據、提升政府能力的合作治理,構成了“開放政府”建設的三個方面,需要從這三個方面完善當前的政策實踐,促進“開放政府”的整體性建設。
以2009年美國政府頒布《開放政府計劃》為標志,“開放政府”的治理理念已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等國相繼頒布法令,推動“開放政府”建設。就國內而言,自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明確提出“數據開放”之后,2015年國務院相繼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將推動公共數據的資源開放列為政府的主要工作。雖然中國尚未從國家層面具體提出“開放政府”這一概念,但研究者普遍認為,從“開放數據”到“開放政府”,僅僅是“一步之遙”。
“開放政府”所包含的“人民有權了解政府及其運作信息”的理念并不新鮮,甚至可以追溯到啟蒙運動時期。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公共治理改革,強調的同樣也是改革傳統、封閉的官僚體制,轉向更加透明、更具回應性的多元治理結構。但是,當前的“開放政府”建設在廣度和深度上都遠超前代?!巴ㄟ^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政府開放水平,在保證公眾信任的同時,建立透明、參與、協同和負責的政府”,奧巴馬《開放政府指令》的這一目標不僅在美國落了地,更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成為各國競相追逐的對象,并被視為未來政府轉型的方向。
科層組織作為現代政府的重要標志,建立在封閉式專業分工的基礎之上,通過信息控制以實現權力結構的層層傳遞?!伴_放政府”的理念與此大相徑庭。如果考慮到布什政府在推進“反恐戰爭”過程中曾積極宣揚“政府秘密”的重要性,并將其擴大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奧巴馬的“開放政府”建設與此形成的反差無疑顯得更為強烈。究竟是何種因素推動了“開放政府”理念的普遍化?
本文認為,從“科層政府”到“開放政府”,體現了治理理念的巨大轉型。推動這一過程發生的,正是互聯網作為一種技術工具的應用與普及,以及相伴隨的互聯網文化對于傳統理念的沖擊和洗禮。事實上,治理理念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進步并不一定能讓這一領域發生劇烈變革,后者總是可以通過“吸納”或“重塑”的方式將前者整合至已有體系,以維持甚至加強當前政治文化的穩定性。但與歷史上其他跨時代技術相比,互聯網的“開放性”,以及由此形成的互聯網文化的“開放性”,對傳統封閉式科層組織產生了強烈沖擊,現代政府不得不面臨治理理念和政治文化的劇烈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