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高層科技女性發(fā)展中的主要困難和障礙

(一)傳統(tǒng)社會性別的刻板印象

傳統(tǒng)的性別偏見認為,女性的智力和思維不適合科技工作,或者僅適合從事某些領域的科技工作。這些偏見在社會上、工作場所普遍存在,并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廣為傳播,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有潛力的女生填報理工科專業(yè)和繼續(xù)攻讀碩博學位,也在就業(yè)時成為理工科優(yōu)秀女生進入一流科研機構的障礙。

1.專業(yè)中的性別隔離

理工科女大學生特別是博士生是未來女科學家的預備隊。近年來,學習理工科的大學女生有所增加,但比例仍相對較低,特別是博士生女性比例明顯偏低。2009年,中國普通本專科女生所占比例已經達到50.48%,研究生中的女性也已達到47.01%(國家統(tǒng)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統(tǒng)計司, 2011)。據(jù)清華大學招生就業(yè)處提供的數(shù)據(jù),2009年,清華大學理工科本科生和碩士生中女性占30%左右,博士生中女性僅占23%左右。造成這種專業(yè)性別隔離的原因很復雜,但基于性別的偏見是重要原因之一。調研中,很多被訪者反映,不少博士生導師包括女導師都不愿意招收女學生,個別高校甚至在招生簡章中規(guī)定少招或不招女生。某國家重點大學的教授[JUGFL1] 說:“專業(yè)有限制。我們課題組十幾個師兄弟,就我一個女的。”此外,理工科女博士生更多集中于生物、化學等傳統(tǒng)認為“適合”女性的專業(yè),在機械、物理等專業(yè)中的女生往往寥若晨星。某知名高校教授[BUGFW3] 說:“我做博士后時參加北京市的一個機械工程學會,其他參會人員聽說我是博士后,都很吃驚,啊,機械工程能弄到女博士后?當時就這種口氣。現(xiàn)在從我們招生來看,每個班級30人,也就一兩個女生。”

2.就業(yè)中的性別歧視

不少用人單位不看好女性的科研能力與潛力,不愿意承擔女性生育的社會責任,這導致女大學生在勞動力市場上遭遇歧視。調研中,不少被訪者談到了自己就業(yè)時遭遇的性別歧視。某高校教師 [BUZFL] 找工作時的經歷相當?shù)湫停f:“招聘老師看了簡歷說我條件很好,剛好需要這個專業(yè)的老師,那時簡歷上沒照片,我名字也中性。(對方)一打電話才知道我是女的,連說不要不要,說就要男老師。”某管理者 [BRXFZ] 也證實了招聘中性別歧視的存在,她說:“我在人事處工作了12年,進門前(指招聘錄用時),肯定是歧視的,絕對歧視女性。”陜西某科技公司副總工程師[SRGFG] 也指出了就業(yè)中普遍存在的不公平,她說:“這次出去招人時人事部說只要男的,不要女的。男的就是個‘哈哈兒’(各方面相對較弱的人)都能(分)出去,女的就是拿了勵志獎學金都分不出去。”就業(yè)困難往往使一些很優(yōu)秀的女性不得不屈就于自己并不滿意的工作或者從事與專業(yè)不對口的工作。正如某著名高校教授、博士生導師 [BUGFZ2] 指出的:“一旦她進不到專業(yè)對口的單位,就會對她的發(fā)展帶來很大障礙,造成人才浪費。”

3.媒體的忽視和對性別偏見的復制

大眾傳媒在當今社會中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在主導公共輿論、改變公眾意識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媒體對科技女性形象的呈現(xiàn)存在明顯的邊緣化現(xiàn)象,以致成功的女性科技人才難以發(fā)揮榜樣的力量。而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質疑女性的專業(yè)精神、認為她們無法承受科研工作的艱苦等性別刻板印象的存在和傳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專業(yè)性別隔離和就業(yè)中的性別歧視,惡化了女性科技人員的發(fā)展環(huán)境。

某國家重點大學的副教授 [BUGFZ1] 認為:“導向很重要,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對成功女性,特別是科技界女性的宣傳報道很少,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地方某高校副院長 [JUGML] 也有同感,他說:“社會上對女科學家宣傳很少,女科技人員缺乏學習和借鑒的榜樣,對女性參與科技活動的積極影響也很不夠。”

此外,傳媒對女科技人員的報道往往在復制社會刻板印象,與她們真實的、豐富的工作和生活現(xiàn)實并不相符,不但未能全面反映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甚至還存在對她們的污名化現(xiàn)象。某博士生導師 [BUGFZ2] 說:“現(xiàn)在一說到女博士,就是(另類)。世界上有三種人,女博士就是第三種人。”某高級工程師 [BRGFM] 說:“我是我們院第一個女博士,我剛來的時候,大家有意無意都來我這接點水,后來我問他們老到我這兒干什么,他們說看看女博士是不是三頭六臂。”可以說,媒體特別是網絡等新媒體在將女博士塑造成“第三種人”“滅絕師太”等方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應負有一定的責任。

(二)“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性別分工

受傳統(tǒng)社會性別分工的影響,絕大多數(shù)科技女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承擔了更多照料家人以及家務勞動的責任。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yè)、保障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身科研工作,成為許多年輕女科研工作者成長和發(fā)展中的最大難題。

北京一位科研人員 [BRGFW1] 認為,“主內”的責任大大影響了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她說:“這女人一結婚、一有了孩子后,就輸在起跑線上了。本來你也是很不錯的,最后由于你干家務了,帶孩子了,你就輸給他(自己的丈夫)了。我生孩子后如果有個人幫我?guī)Ш⒆印⒆黾覄眨医^對不是現(xiàn)在這樣。”某學院副院長 [JUGFW2] 也深有感觸,她說:“怎么協(xié)調家庭和事業(yè)的關系?家庭你要做賢妻良母,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子女教育也是你的。事業(yè)上不能落后,唯一的就是你多付出,多犧牲。”某一流科研機構的男性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BRGMZ2] 也認識到女性更多承擔家庭責任給其事業(yè)造成的犧牲,他說:“歷史形成的家務分工,是造成女同志不容易出類拔萃的重要原因。高知女性找高知男性,兩個高知舉案齊眉、共同前進的很少。這兩個人可能要犧牲一個人,誰會犧牲?大部分要女同志犧牲,特別在生活條件差一點的時候。”

除了照顧家人和家務勞動,子女教育也更多地落到母親身上。應試教育和教育產業(yè)化、國家對托幼服務支持的不足,給家長帶來了很多額外的負擔。一些科技女性為了平衡矛盾,不得不在家庭和事業(yè)之間搖擺。有的推遲或者不敢要孩子,而已生孩子的女性為了事業(yè)發(fā)展,只能犧牲個人休息娛樂、社會交往時間,甚至是學習深造機會。某高校副教授 [BUGFL3]的孩子剛剛5歲,雖然她認為孩子沒必要上特色班,但小學負責人告知,如果這樣,孩子上小學后,會被分到慢班,孩子的自信心會受到打擊。這位成長中的女性為了孩子的教育,不得不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因孩子教育而耽誤繼續(xù)發(fā)展的女性不在少數(shù)。“晚上吃完飯,男的就能去實驗室、辦公室工作幾個小時,我們只能在家陪孩子學習。這樣持續(xù)幾年,差距自然就出來了。”[BUGFZ]

一位男博士 [BRZMQ] 也認同孩子教育對女性的影響,他說:“孩子的輔導肯定是媽媽做的,(這就)迫使媽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科技界男性雖然認識到了女性面臨的困難問題,但愿意主動更多承擔家庭責任的還為數(shù)不多。

(三)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

要想在激烈競爭的科研工作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比常人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科研的關鍵期,往往需要科研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大力興辦的公共服務事業(yè),曾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更多壓在職業(yè)女性身上的家務勞動和子女養(yǎng)育責任。但市場化、產業(yè)化改革和政府公共服務投入的減弱,使入托難、幼兒照料與工作的矛盾再次成為阻礙女性在科技領域順利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調查表明,目前北京3歲以下幼兒的入園率僅為21.4%,有24.8%的家庭有找不到托兒所的經歷(和建花、譚琳、蔣永萍,2008)。托幼服務的短缺給女科技人員帶來困擾,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她們的工作時間和精力。

某科研機構人力資源部負責人 [BRXFC] 說:“以前(單位)有哺乳室、幼兒園、醫(yī)務室,現(xiàn)在都沒了,請保姆有問題,弄不好把孩子丟了。一切都市場化了,這樣的環(huán)境對女性越來越不利。”一位博士生導師 [BUGFZ2] 指出:“在缺乏安全、可靠并且有保障的托幼機構的情況下,許多優(yōu)秀的女科技工作者不得不拿出自己寶貴的時間來照料幼小的子女,這使得她們在孩子出生后四五年內都難以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客觀上阻礙了年輕一代女科技工作者的成長。”

(四)科技領域男性化的社會交往方式

在科技領域,男性占據(jù)決策管理的主導地位,具有男性化特征的煙文化、酒文化等非正式交往方式盛行,這使科技女性很難融入掌握科研資源的男性社交圈,難以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與能力展現(xiàn)給決策者和項目評委,從而減少了女性獲得更多科研信息和科研資源的機會。

某科研機構博士 [BRZFM] 說:“男性跟男性,他們是更容易搭上話的。20個人坐一個桌子開會,過去遞根煙,就可以在那兒很隨便地聊天,但是女性你就不好搭話,導致你很難進入這種圈子,去讓別人認識你、了解你的成果、認識你的才干。”長江學者李教授 [BUGFL1] 也表示專家組全是男人,自己格格不入,她說:“到休息時間人家抽煙聊天,你在那里一個人很孤獨。”

近年來,酒文化不但在商界、官場盛行,在以往人們心目中不受世俗困擾的科研領域也大行其道。項目申請、進展匯報、成果審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越來越依靠酒酣耳熱時的交際來完成。國內一流科研機構的某博士生導師 [BRGFY] 表示:“現(xiàn)在你搞863也好,搞公關也好,都有一個人脈,都有一個聯(lián)絡。男性可以一個飯局、一塊兒喝酒,就親得不得了,而我們和他們就有隔閡。”某教授 [JUGFL3] 也說:“我們學校女老師都在認真做事,男性也在做事,但(男性)更多的時間是在喝酒拉項目,我們這些女性不喝酒就被排斥了。”

非正式的私下交流和應酬活動,不但擴大了男性在科技領域的人脈,也增加了他們獲得科研項目的機會。某高校科研處副處長、教授[JUGFW1] 說:“……女性最大的困難是爭取項目,最大差距在于交往。我老公也是搞科研的,他除了白天做科研,晚上很多時間在應酬,一年有350天在外面,非常繁忙。很多事情他們溝通非常方便,我們就沒有這個優(yōu)勢……在評課題時,你說你好,誰認識你?”

(五)決策中的女性缺位

在科技領域,各個級別的決策權一般都掌握在男性手中,相似的能力特征和做事風格使男性評委在項目評審時更容易傾向于認同和認可男性的能力。決策中的女性缺位現(xiàn)象,常常使女性的科研能力與成就難以得到認可,在獲得相關資源和支持時處于劣勢。

某雜志社主編、研究員 [JRGFW1] 說:“申請科研立項時,有幾個女評委?話語權在哪里?(評委)全是男的,他們的做事方式和交往方式,跟女性不一樣,這很可怕。表面平等的背后,是事實上的不平等。”某研究所所長 [JRGFD] 認為在選拔方面,也存在性別歧視。她所在的省選省委決策咨詢專家時,她和一位男同事一起競爭,最終她落選了。院長跟她談話時強調那位男同志比她年紀大、資歷老。但她認為,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現(xiàn)和成就明顯強于對方,僅僅因為是女同志而被排在男性后面。

(六)不平等的退休政策

退休政策是決定科技人員能否繼續(xù)獲得科研資助、實現(xiàn)科研創(chuàng)新的重要條件。雖然國務院先后出臺了國發(fā)〔1983〕141號、142號文件和人事部的《關于高級專家退(離)休有關問題的通知》(人退發(fā)〔1990〕5號),規(guī)定女性高級專家可以與男性一樣60歲退休。但在退休政策的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上述文件并未得到有效落實,自己和身邊同事發(fā)展受阻、利益受損的后果,讓參與訪談的科技女性對此反應非常強烈。

1.打擊了女性的科研積極性

提前5年退休,嚴重影響了女性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并給女性造成很大心理傷害,該問題在實行企業(yè)轉制的科研單位尤為突出。北京一位高級科研人員 [BRGFH] 吐露心聲:“在你55歲那天你必須退下來,(我們)在思想上接受不了。就這么一個退休手續(xù),你就只能由項目第一負責人變成一般負責人了,你可以幫助別人申請項目,但不能做第一負責人,別人也覺得老太太都退休了還干什么?這一點很傷人。我的很多朋友退休兩年都調整不過來。”一位現(xiàn)年48歲的被訪者 [HUGFW] 已經開始考慮退休問題了,她說:“自己不在乎錢,女專家和女科技人員真的不是為了錢,就是為了在專業(yè)領域有所突破、有更多創(chuàng)新,為了造福社會和人民,工作就是科技人員最高級的休閑。”

2.造成了女性科技人才的浪費

不平等的退休政策,在影響女性積極性的同時,也造成了女性人才資源的大量浪費。一位農業(yè)技術推廣研究員 [JRGFX2] 說:“我50多了,馬上面臨退休,單位馬上就要讓我回家,我退休了能干什么呀?現(xiàn)在正是我們發(fā)揮作用的時候,現(xiàn)在就把我們攆回家。”幾個“馬上”和一個“攆”字,充分體現(xiàn)出她對55歲退休后缺乏用武之地的無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武县| 石柱| 泊头市| 时尚| 昌吉市| 广汉市| 泗阳县| 宜川县| 静海县| 扬州市| 仙桃市| 通渭县| 收藏| 时尚| 洛浦县| 巩留县| 乳源| 南澳县| 手机| 伊金霍洛旗| 长沙县| 小金县| 内黄县| 安陆市| 介休市| 苍南县| 南岸区| 晴隆县| 福贡县| 屏南县| 普定县| 阳高县| 高碑店市| 永安市| 容城县| 安顺市| 柘荣县| 昌平区| 平果县| 穆棱市|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