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支持與女性人才成長
- 張李璽主編 石彤副主編
- 5052字
- 2019-12-13 19:22:38
一 高層科技女性的成長規律
(一)科技女性成長擁有重要的國家政策支持
1.男女平等原則的貫徹
一直以來,各級黨和政府致力于倡導男女平等,保障婦女權利,促進婦女發展,為女性進入科技領域成長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調研中,不少科技女性認為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男女平等的大環境。北京某研究單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BRGFT] 認為,女性“要成長,環境最重要,政策最重要,沒有政策環境是無法成長的”。長江學者李某 [BUGFL1] 總結說:“國家大的局勢是我們成長的關鍵因素。婦女政策很關鍵。”國家對女性求學、就業、參政等權利的法律政策保障,使她們得以追求知識,從事科研,服務于國家和社會。某副校長、主任醫師 [AUGFC1] 對此深有感觸,她說:“(自己)后面能夠上大學、讀博是因為國家有好的政策。”某教授、博士生導師 [BUGFH] 也指出:“婦女地位翻天覆地的變化,才使我們有了更多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機會。”
2.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
在科教興國的戰略背景下,經濟發展對科學技術的要求和依存程度提高,教學和科研機構蓬勃發展,也為個人成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電子信息領域某知名教授 [BUGFS] 在談到自己發展中的關鍵事件時說:“正是那次承擔國家的任務,(使我)得到很多的機會和榮耀。”某總工程師 [JRGFS1] 的成長也跟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有關,她說:“正好省軍區搞邊防建設,是個機會,我毛遂自薦,單位領導也推薦(讓我)承擔……后來(我)成為全國的典型,(相關領導)給予很高評價。”
在科教興國的戰略背景下,國家科研投入大大增加,河南某年輕教師[HUZFL] 和她的同事成為其中的受益者。她說:“以往的科研力度小,女老師得到資助的機會更小。這幾年,科研資助力度大了,面也更加廣了,女老師的機會就更加多了。”事業有成的北京王教授 [BUGFW2] 也肯定了國家科研支持對自己的幫助,她說:“對于科技工作者來說,主要的支持還是來自國家。公平公正對科研的支持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在我的發展中自然科學基金啊,863啊,這些項目對我的支持是特別大的。”吉林的一位教授 [JUGFL1] 同樣深有感觸,她說:“最大支持是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2002年底的第一個自然基金項目,是我工作的起步階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期,是我科研工作中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那時我已經33歲,跟很多出色的人比已經很落后了。如果沒有這個,我的工作很難步入正軌,也很難再得到支持。”
國家旨在培養和吸引高層次科技人才的計劃和措施也使得一批女學者得到新的發展空間。李教授 [BUGFL1] 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她作為長江學者被引進到全國重點大學,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好的工作條件。她認為:“國家提供的機會、空間還是很關鍵的。”北京某研究員 [BRGFY]的成長也離不開當時國家吸引人才的政策,她說:“科學院1997年的百人計劃,我是第一個,當時宣傳‘女百人’回國了,還創建了重點實驗室。這個呢就是大環境,和國家的政策息息相關。”
(二)學習和工作單位創造了有利于女性成長的小環境
學習和工作單位是科技女性成長、發展、貢獻于社會的重要場所。不少女科技人員都強調,她們之所以能夠成長起來并做出較大貢獻,與師長、領導和學習工作單位能夠較好地落實國家男女平等政策、積極為她們創造發展機會和支持性環境不可分割。
1.師長激勵女性選擇并獻身科學研究
學校是科技女性培養科研興趣、樹立職業目標并培養人生觀的重要場所。不少女科技人員在求學期間,由于受到老師和學長的感染與激勵,激發出科研興趣并立志從事科研工作。來自吉林的一位教授、博士生導師[JUGFL1] 其專業起點就來自高中時期的老師,她說:“高中階段,我遇見了我的化學老師,他是吉林大學化學院畢業的,我特別能問問題,他甚至講一些大學的東西給我。我高考時(填報的)所有專業都是化學。”
一些科技女性從老師那里獲得治學和做人的啟示。安徽某主任醫師[AUGFC1] 從研究生導師那里得到了成才的鼓勵,她說:“他是第一屆的政協委員,一生只帶了3個博士,德高望重……他叫我勵志做最好醫生、做良醫,為人民服務。”李教授 [BUGFL2] 在談到自己成長的關鍵期時認為:“個人成長關鍵期,主要還是讀博士時,(當時做)國家的三峽水電項目,比較大……大家都那么有奉獻精神。當時全系也沒多少個博士生,那時候也不管男的女的,也沒有性別的歧視和區別,只要你努力做大家就認可。”
2. 工作單位較好地落實國家男女平等政策
不少女科技人員反映,她們得以成才很重要的原因是,所在單位嚴格執行國家的男女平等政策,在人才引進、出國培訓、福利待遇,特別是在退休方面堅持性別平等,使她們得到平等的對待。某高校的副院長[JUGML] 對本單位在這方面的評價較高,她說:“在待遇上,男女絕對平等,嚴格按國家政策。在人才的引進上不看性別,完全看能力、水平和成果。出國培訓,也是完全根據考試結果,所以出去是女同志多。”年輕教師劉某 [HUZFL] 認為,單位領導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起了直接的推動作用,她說:“主要是我們領導(注:男性),有一次把我們幾個女老師抓住說,‘你們不能這樣子,科研上如果不重視起來,整天帶孩子、照顧老人,(專業)一丟的話,再拾起來就很困難’。”
3.工作單位提供科研鍛煉和積累機會
很多用人單位信任女科技人員,給她們實踐機會,讓她們在關鍵崗位上擔任重要職位,促進了她們的成長。吉林某管理人員 [JXXFK] 介紹本單位對女科技人員的幫助時提到,他們對女科技人員“大膽使用。企業重要技術崗位,產品開發部、技術部、檢驗中心的部長都是女性。一個工作才3年的女性,(被)大膽提拔到技術部任部長。這些女性到關鍵崗位工作幾年,都很有成就”。有的科技單位敢于給年輕女性壓擔子,使她們得到了快速發展。一位研究員 [JRGFD] 至今仍感激單位的委以重任,她說:“1999年我33歲,還是中級職稱,院里對我這樣的年輕女同志給予重任。重大的‘十一五’計劃,讓我承擔主要執筆任務。”
將優秀的女科技人員提拔到領導崗位,不僅是對其工作能力與成就的充分認可,也能增加其發展機會,加速其發展。某設計院院長 [JRXFZ] 認為本單位重視提拔女性,她說:“幾年來提拔了兩個女院長,總建筑師非常重要,也是女同志。說心里話,男的也可以當,但是我們領導重視女性,把她們推到領導崗位。”
4.工作單位注重為女科技人員提供支持和服務
一些用人單位注重為女科技人員創造良好環境,包括從女科技人員職業生涯的角度出發,幫助她們進行職業設計,創造學習培訓機會,提供社會服務等,促進了女科技人員的成長。某研究員 [BRGFW] 感激單位領導的支持,她說:“我個人成長中,領導的信任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院里)對我們人才的培養有非常清楚的思路的。”吉林一位公司管理者 [JXXFK]也介紹了本單位的類似安排,她說:“單位為女科技人員設計規劃職業,讓她們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搞好個人定位,快速成長。”有的單位保證女科技人員的培訓機會,一位高工 [SRGFD] 談道:“我們單位為女性提供了很多培訓、培養的機會,像省上搞的‘西部之光’等培訓,我們每年都有人去,女性占到了1/3。”有的單位則能夠針對女科技人員的特殊需求,主動提供后勤服務,解決她們的后顧之憂,如陜西某研究員 [SRGFZ] 提到:“我們人力資源部有人專門調查女同志小孩入托、老人照料等方面有什么困難,負責這方面的一體化的服務。”
(三)家庭支持女性成長
1.家長鼓勵女性挑戰傳統性別角色,追求卓越
很多成功的女科技人員認為,她們在成長中沒有被灌輸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而是在家長的熏陶和影響下,逐漸形成女性也要承擔社會責任、追求卓越和個人成就、實現個人價值的意識,并且在專業和職業選擇中也受到家長的正確引導。安徽一位研究員 [ARGFY] 的母親一直培養她的男女平等意識,她說:“從小媽媽就灌輸女孩不比男生差,人們都說男生喜歡動手搞無線電,可媽媽不認為女孩動手差,說,‘你也去,男孩能做的你也行’。我就沒有把自己當女生,包括下放也沒有說因為自己是女的就要求照顧。這和媽媽的灌輸有關。”
2.家人理解和支持科技女性的發展需求
工作和家庭責任的平衡是每個職業女性成長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科技女性也不例外。調查發現,很多女性科技人員能夠成長成才,一個重要因素是,有老人和丈夫分擔子女照顧責任和家務負擔,支持她們的事業發展。特別是在公共服務相對較弱的情況下,家人的全力支持,彌補了公共服務在數量和質量方面的不如人意。李教授 [BUGFL2] 的公婆當年非常支持她讀博士,她說:“很多時候想放棄,但是家庭一直很支持。我婆婆帶孩子,……為了我讀博士,提前退休。”安徽某研究員 [ARGFY] 的母親幫她分擔家務,鼓勵她投入工作,她說:“我媽媽說,在單位不要給人一天到晚帶孩子的印象,你的孩子我幫你帶,你多關心你事業的事兒。”在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副所長的崔某 [JXXFC] 則得到了愛人的支持,她說:“他說,‘生下孩子你負責9個月,后面我負責’。我生孩子后,愛人換尿布、喂奶粉,工作再忙,也要幫助哺育孩子。”
(四)科技女性充分發揮個人能動性
1.在專業定位上找準創新點
不少科技女性認為自己能夠成長起來,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專業上及早定位,在交叉學科、前沿學科或新領域里尋找突破點。蘇教授 [BUGFS]是從事電磁兼容研究的,她認為自己能夠成就事業,關鍵在于緊緊扣住行業和國家發展的需求,見縫插針,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專業特點。她說:“細心琢磨,哪個點能成為你的特色,避免跟別人競爭。”某總工程師[JRGFS1] 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為在交叉學科找到了優勢,她說:“剛參加工作,讓我做的跟學的不是一回事兒,但是恰恰這個專業正好利用我的學科優勢,學科交叉,在省里獲了獎。”長春的一位金融學教授 [JUGFL2] 則是因為投身于一個新專業而得到了發展機會,她說:“學校上保險專業,由于是個新專業,老老師和新老師都沒有人愿意干。當時中國的保險業(19)79年才恢復,百廢待興,沒有課本,都得自己寫教案,我主動說我干。”河南教師劉某 [HUZFL] 在比較了高校里的男女老師后發現:“30多歲或者40多歲的女老師得到的資助、幫助都很少,向本來的方向發展的話會比較慢,而新的方向出現,會快速地發展起來。”
2.注重知識積累和更新
調研中一些科技女性反映,很多中年女同事容易后勁乏力,而她們之所以能夠在職業上順利地發展,做出成績,主要是因為在專業方面持續不斷地追求,并且在知識積累中,有一個比較高的起點,才能占據領先位置,為科研事業更上一層樓打下基礎。某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 [BRGFM]強調,有一個持續的事業追求非常重要,她說:“要保證自己不斷進步。”北京的一位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BUGFW2] 則指出在科研起點即追求卓越的重要性,她說:“如果你博士期間所做的東西不是特別經典的,你要想拿到國家的重點基金啊,或者說863、973是非常非常難的……最關鍵是要在博士期間選國內一流的專業,找一流的老師,那么你在科技領域就占了先機。”
參與調研的成功科技女性也指出,當遇到職業瓶頸時,要注意把握機會,及時進行知識更新,使自己始終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陜西某研究院總工程師 [SRGFT] 回顧自己的發展歷程時提到:“工作幾年后感覺自己的知識明顯跟不上時代了,自己毅然決定一定要去深造。院領導說,我們自己就有這個專業,你讀一個本單位的多方便呀。但我堅持要讀我們這個專業最好導師的博士,回過頭來看,這是我成功的關鍵一步。”知識更新帶給女科技人員的不僅是單純的知識積累,也是一種閱歷的積累和視野的開闊,對她們日后的職業發展非常重要。在國外深造的一段經歷使蘇教授 [BUGFS] 收益很大,她說:“學校派我到美國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室學習,收獲很大……這段經歷對我來講是非常可貴的。”另一位研究人員 [BRGFL1]也認為脫產學習的3年對她影響很深,她說:“工作10年后又困惑了,跟領導申請去上學3年。這是最重要的3年……人生當中這3年提升最大、影響最深。”
3.善于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
女科技人員與男科技人員職業發展中的最大差異在于,女科技人員除了承擔社會責任,還要承擔人口再生產并更多地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來自家人的幫助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女性能夠較好地處理這些責任,平衡好工作和家庭關系,才能更好地投身于事業。
長江學者李教授 [BUGFL1] 的策略是多付出、多犧牲,她說:“協調家庭和工作,我覺得對于女性來說就是要做出犧牲,犧牲休息時間、犧牲娛樂時間,甚至交友時間等等。這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只有犧牲才能協調。以犧牲為代價換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有的女科技人員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如北京某研究員 [BRGFY] 說:“可能我們也很難有時間做得很細,但在一些比較大的事情上你做到位了,這個基礎就奠定好了。”動員丈夫共同分擔家務勞動則是另一些科技女性的成功經驗。30出頭的北京某大學教授 [BUGFW1] 介紹說,為了更好地工作,她曾請了一個全職保姆,結果發現保姆成了家里的核心,家人之間的溝通反而少了。后來,她辭了保姆,更多鼓勵丈夫參與家務。她說,“現在雖然比過去忙了些,但各方面感覺都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