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意營造學(文化發展學術文叢)
- 卜希霆 劉榮等
- 1548字
- 2019-12-13 19:27:26
第一章 導論
2015年11月3日,萬眾矚目的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議正式對外公布,細心的業內人士發現了亮點——“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要發展“創意文化產業”。而2014年,《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這進一步表明“創意”已經成為今天中國發展的熱點,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廣度與格局也將圍繞“創意”進一步融合拓展。
2016年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簡稱UNESCO)連續發布了兩份文化產業報告——《文化時代: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總覽》和《文化貿易全球化:文化消費的轉變——2004~2013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國際流動》,對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及其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進行評估。其中,《文化時代: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總覽》用翔實的數據和圖表闡明,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的支柱產業,對世界經濟和社會就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新興市場經濟體都正在成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戰略性產業。僅2013年,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創收總額為2.25萬億美元,占世界各國GDP總量的3%,超過了通信業(1.57萬億美元),為世界各國創造了2790萬個就業崗位,占世界就業總人口的1%,高于歐洲、日本和美國汽車制造業就業人口的總和(2500萬)。另據《文化貿易全球化:文化消費的轉變——2004~2013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國際流動》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文化產品出口總值達601億美元,高出排名第二的美國279億美元一倍多,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文化產品最大的出口國。
“創意”形成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構筑創意城市,創意城市又將進一步營造新的創意。創意城市是推動文化經濟、知識經濟發展的關鍵。進入新世紀,創意產業對提升城市競爭力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文化創意”則成為保持國家與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隨著創意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創意產業的培育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與傳統產業不同,勞動力和傳統意義上的資本品的作用逐漸讓位于創意和知識等非物質生產要素,因此,創意需要通過持續性的創意營造來實現。
本書以創意營造研究為核心,在對創意營造概念溯源、構建要素、動力機制、主導力量等研究的基礎上,分析探討了創意營造的策略與方法,在借鑒“創意城市”“社區營造”“創意集群”“創意階層”“創意指數”“創意擴散理論”“創意生產函數”“創意空間場所”等理論與實踐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探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圍繞公共空間、文創園區、社區、鄉村、特色小鎮、城市綜合體、創意城市網絡和文化遺產的創意營造案例與經驗,旨在更好地利用創意營造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新型業態的有效提升;此外,本書還就農業、工業、眾創空間的創意營造進行了專項研究。創意營造是以提升全社會創意審美為目標,以倡導全民創意實踐為理念,以營造創意生活氛圍為宗旨,通過培育創意精神、挖掘創意要素、整合創意資源、生產創意產品、傳播創意觀念、營造創意生態、激活創意消費,構建富于創意化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城鎮文化與產業的優化過程與方法。創意營造對我國文化發展與繁榮意義重大,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創意營造學(Science of Creative Building)是一門包含美學、藝術學、社會學、傳播學、規劃學、設計學、生態學、創意學、營造學等諸多領域的交叉性前沿學科。創意營造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跨學科性,它綜合了各門人文學科的優勢,汲取了不同學科的觀念與方法。從階段而言,創意營造可分為創意培育、創意生產、創意傳播、創意流通、創意消費和創意生活等環節。創意營造離不開創意主體的有力推動,本書對城鎮創意營造過程中的政府、企業、民間組織、社區、大學、市民等相關創意主體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創意營造的流程化管理、指標化治理、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城鄉文化創意發展的動力機制、創意文化生態系統構建,努力填補相關領域的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