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故事(全2冊)
- (日)鹽野七生
- 1408字
- 2019-01-03 16:53:31
諾曼王朝
在這里,也許有必要解釋一下法蘭西裔意大利人的概念。
腓特烈的母親康斯坦絲姓阿爾塔維拉(Altavilla)。這個姓氏頗具娘家諾曼王族的氣派。阿爾塔維拉是法語歐特維爾(Hauteville)的意大利語讀法,反映出上溯到200年前,康斯坦絲家族也出自法蘭西諾曼底的歐特維爾家族。那個時代的諾曼底男子頗有行動力,既有人北上攻下英吉利,創建了諾曼王朝,也有人劍指南方,進攻統治西西里的伊斯蘭教徒,在意大利南方和西西里創建了諾曼王朝。
自那時起又過去了200年,到了康斯坦絲生活的時代,諾曼的男人們已經被自己所征服的地方完全同化,變成了意大利人,可以說與地處英法海峽的法蘭西北部的諾曼底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
歐特維爾家族在意大利南方定居已久,通常會用意大利語去稱呼他們的人名。諾曼西西里王朝鼎盛時期的國王羅杰二世是他父親去世后才出生的遺腹子,他的女兒康斯坦絲也是遺腹子。100年以前,活躍在第一次十字軍中的波希蒙德
和他的外甥坦克雷迪也都是定居意大利南方已久的諾曼裔意大利人。
我們后世固執地認為,中世紀是封閉的社會。然而,那個時代的歐洲卻是一個溝通良好的社會,似乎正好跟我們的認知背道而馳。不光圣方濟各和腓特烈皇帝二人是混血兒,就連活躍于第三次十字軍中的獅心王理查身上也同時具有英吉利和法蘭西的血統。在那個時代,意大利商人去法蘭西做生意,娶回了一見鐘情的妻子,生下孩子便取名“弗朗切斯科”。這名字一聽便知具有法蘭西血統,但人卻從來都不會遭受欺凌。
由此我們也就能夠理解那個時代伊斯蘭教徒一律不分民族地把基督教徒稱作“法蘭克人”的緣由了。歐洲人并沒有把自己分為英吉利人、法蘭西人、意大利人或德意志人。“歐特維爾”這個名字源自英法海峽岸邊的諾曼底,這幫人定居意大利南方以后,馬上就把名字改成了“阿爾塔維拉”。阿西西的方濟各和腓特烈都生活在這樣的時代里。

父親亨利六世與母親康斯坦絲結婚
在中世紀,人們不可能像現代一樣把歐洲分為若干個國家。盡管如此,各地區還是存在著因歷史的不同所造成的差異。腓特烈的父親亨利六世對西西里施行的是德意志式的高壓統治,采取的做法是:當今主人是德意志人,即使是諾曼王朝的相關人等也必須服從。
與此相反,統治意大利南方達200年之久的諾曼王朝成功地推行了與被征服的原住民族相融合的政策。正因為如此,他們享受到了長期的繁榮。他們也因這樣的政績而聲名遠播。他們的代表人物是羅杰二世,康斯坦絲就是他的女兒。按我們的想象,康斯坦絲是無法同意丈夫連續出臺的強硬政策的,但她卻接受了。她還默默忍受了丈夫對諾曼王朝時代家臣們的苛刻待遇。然而,西西里王國內部對皇帝亨利六世的憎惡與日俱增。皇帝提出了十字軍遠征的計劃,但意大利南方的人們卻在私底下議論說,恐怕只有德意志人才會跟他去遙遠的巴勒斯坦。
這位亨利六世突然暴斃。他沒有戰死疆場,也不是死于仇家暗殺。他很年輕,年方32歲,身體卻突發不適,幾天后不治身亡。他3年前剛把西西里王國弄到手,一年前剛參加過獨生子的洗禮。
在中世紀基督教世界中,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是俗界地位最高的人。這個人才32歲,沒有人料到,他這么年輕就會因死亡而驟然退場。整個歐洲不可能不發生地震。實際上,皇帝的死訊剛剛傳來,先是在德意志,緊接著又在意大利南方就爆發了叛亂。神職界地位最高的天主教會之長羅馬教皇也在這時過世,簡直是給這場混亂火上澆油。原本可以指望教皇和皇帝站在最具權威的立場上出面調停的,可這二人卻幾乎在同一個時段去世。康斯坦絲甚至沒有工夫為丈夫的死而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