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極致壯美
- 航天霸主
- 快舟
- 2277字
- 2018-12-27 17:00:00
2002年7月13日
斯坦福大學的航空航天系發動機試車臺,此刻雖不是人滿為患,但也算熱鬧非凡。
為出征秋季火箭大獎賽,也是為了驗證電泵循環方案的可行性,更是為了選出學校官方參賽團隊的總負責人。
通過一次發動機試車對比來解決問題,這是目前的最佳方案。
兩臺發動機已經準備就緒,分別放置于臺架之上,讓章昭更張教授感到吃驚的是,邁克居然真是拿了一臺固體火箭發動機出來。
沒辦法,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外觀太有特色,由于設計上的原因,發動機都必須跟固體藥柱從出廠的時候就封裝好,因此看起來就要大上不少,而這也算是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特色了。
章昭:“美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確實獨步天下,但也沒必要這么強吧,同等情況下用固體發動機來跟液體發動機對比?”
看著外觀樸素的固體發動機,章昭也有些摸不著頭腦,這玩意兒莫非還有什么特殊之處?
張教授:“具體不清楚,反正只知道邁克一直都是在研究固體火箭發動機,他現在拿出這樣的產品出來,我絲毫不感到意外。”
大致嘀咕兩句后,教授又抬頭示意看旁邊的液體火箭發動機。
“說說你這個情況吧,之前聽說你已經私下測試過一次,情況如何?”
章昭:“相對還算可以,馬上看了就知道?!?
點點頭,道理也確實如此,發動到底有沒有理論上設計時候所顯示的過人之處,馬上就能手底下見真章。
正說著,就看到測試人員過來找到章昭,現在要準備將發動機裝上測試臺。
回頭,跟張教授招呼一聲:“那我先過去安裝發動機。”
“去吧、去吧...”
兩位國內來的留學生劉航學、付才,同樣也對這次測試項目非常感興趣,都放下手上項目,跑來給章昭加油,甚至還帶了另外幾位在其它教授手下攻讀博士的國內留學生一起。
付才:“看得出來,大家似乎都對電泵循環很期待,先測試電泵循環方案,這就是證明。”
劉航學回上一句:“當然了,我前幾天拿到了電泵循環的理論設計資料,連著加班兩天兩夜計算過,在小型液體火箭發動機領域,電泵循環方案幾乎完美?!?
聽到老同學居然背著自己偷偷去找到理論設計資料,這倒是讓付才沒想到。
不過轉念一想,既然劉航學都拿到理論設計資料,并且還進行過相關的模擬測試,想必學校這些對新技術極端敏感的教授也應該了解過。
低聲喃喃自語:“難怪啊,難怪大家都這么熱情!”
————
聯調測試結束,確認各系統都已經安裝對接到位。
章昭:“還是按照上次測試方案來,暫時不用接電池組,接通地面電源到逆變器,然后對接到電泵上面,我們現在主要是看電泵循環的實際效果,電池組壓力不大?!?
將僅僅只有半米高的發動裝上測試臺,所有管路、線束也都對接完畢,章昭跟測試中心的管理員進行最后溝通完畢。
隨后揮揮手,微笑著離開。
走出測試臺現場,找到幾位前來觀摩測試的工程院教授,正式匯報情況。
沉聲到:“電子號火箭發動機電泵循環技術測試工程準備完畢,隨時可以開展點火測試?!?
作為斯坦福大學工程院的院長,當年也是從航空航天系上來,對以現在這項新的火箭循環方式,老頭子早已經等的有些迫不及待。
點點頭,這位工程院院長其實也挺激動,當眾發表了一番簡短而有力的講話。
“雖然這項技術并不一定能改變美國火箭發動機發展相對遲滯的現狀,但至少它也是重大的突破,而斯坦福,現場諸位則將見證此次歷史瞬間?!?
緊接著,伸出手,跟章昭握在一起,而且力氣還不小,還生怕人跑了一樣。
充滿信心地跟章昭說到:“不管這次點火測試成功與否,你的理論是絕對沒有問題,所以...按預設程序,直接進入點火倒計時吧?!?
“好的!”
“7.6.5.4.3.2.1.點火。”
剎那間。
伴隨著一陣耀眼的亮黃從發動機噴管中猛然迸發而出,強大地高溫燃氣甚至將空氣都炙烤到焦糊狀態,章昭甚至有那么瞬間還閉上了眼睛。
再兩秒過去,長長地尾焰自噴管噴出數米后才逐漸穩定,藍白色的馬赫環也如約而至。
即便此刻是天氣晴好的白天,現場效果也相當漂亮,特別是各種細節,怎一個清晰了得。
這是讓所有航天人為之癡迷的極致壯美景色,沒有什么還能比這一刻更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章昭微笑著點點頭。
成了!
張教授則開懷大笑,他也是激動不已,自打來到美國這些年,唯有今天最高興。
沒錯,這就是華國的航天人。
不管在哪里,也不論什么時間,他們總是能夠創造出讓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他自己為了從美國取得真經,沒能回國親自參與航天建設。
但是,他有理由相信:
未來可期!
付才、劉航學相擁而泣,在斯坦??嘈那髮W,受過的磨爛也只有自己才知道。
此刻,他們內心再次堅定起來,跟隨者電子號火箭發動機一起,未來,他們還可以繼續熱烈地燃燒青春。
測試臺外面,液晶顯示屏的數字也在不斷地跳動、刷新,但上下幅度都屬于正常范圍。
操作員:“發動機運轉滿60秒,準備關機!”
“發動機75秒測試完畢,關機。”
伴隨著最終的關機指令下達,電泵電源自然會被切斷,沒有了電泵持續將推進劑泵入發動機燃燒室,此時自然也就停止。
已經被灼燒到紅熱狀態的復合材料噴管,很快將熱量通過輻射形式散發出去,發動機也重新回歸到剛開始的模樣。
若不是降溫池還未散去的淡淡白霧,誰知道這里曾進行過一次火箭發動機測試?
片刻之后,一份簡短的英文測試報告打印出爐,分別交給現場幾位主要人員,而章昭自然也在第一時間看到完整的測試數據。
地面推力(KN):15.63
地面比沖(m/s):277.14
室壓(MPa):13
氧化劑消耗量(Kg/s):3.21
燃燒劑消耗量......
張教授對這數據非常滿意,激動地宣布他憋了很久的消息:“數據非常不錯,這次測試用的發動機是基于尼爾.史蒂文畢業設計而修改來的,之前他所留下的測試結果數據表明,這臺發動機地面比沖其實只有224.65?!?
僅僅只改推進劑輸送方式,采用了更加高效的電泵循環,發動機最重要的比沖數據就得到如此大的增幅,想想確實也是一次巨大地進步。
而斯坦福工程院的院長則不同,老頭兒將手伸進兜里,掏出隨身攜帶的科學計算器。
沒錯,是計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