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保衛(wèi)戰(zhàn)親歷記
- 全國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 2298字
- 2019-09-16 14:29:34
封鎖江陰航道及海軍炮隊登陸參戰(zhàn)概況
一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艦云集上海黃浦江,企圖進犯長江各城市,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決定,在江陰構筑封鎖線。封江前夕,陳紹寬下令將江陰封鎖線的沉沒艦只,如:海圻、?;I、海容、海琛、通濟、大同、自強等艦上所有的大小炮(除海圻軍艦上的英造阿摩士莊八寸口徑大炮兩尊,因炮彈只存一枚無何作用故未卸外)全部卸下移作炮隊和炮臺之用。我方原打算將江陰航道封鎖,堵止日艦上駛,以免南京受到日方炮艦的威脅,同時,封鎖后亦使日方駐在上游一帶的艦船,如“八重山號”旗艦,“淺羽號”淺水艦及驅逐艦和商船等十三艘,都可以被我一網俘獲。當時海軍部在漢口、九江、湖口、南京下關及草鞋峽等港口,都分布有艦艇,尤以湖口港較多,除第二艦隊外,還有第一艦隊的“建康”驅逐艦一艘。在草鞋峽港口的四艘魚雷艇也都已裝上便戰(zhàn)雷頭,待命襲擊;各港口的艦艇,都做好了出戰(zhàn)的準備,只等上級下命令。由于漢奸的泄露,致泊在上游一帶的日方“八重山”號旗艦率同“淺羽”號淺水艦及驅逐艦等于八月杪在封江前夕先期逃脫,使計劃落空。
封鎖江陰航道的任務,由海軍部責令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主持,后又由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接替負責。除平海、寧海等艦被日機炸毀,先后沉沒外,只有大同、自強、海容、?;I、通濟、德勝、威勝等艦,連同商船如寧興、醒獅等艘先后沉鎖于江陰港道,其后又加以海圻、海琛兩艦。
沉艦工作復雜而又艱巨,事先曾經精密的設計,但由于水流太急,致艦船下沉后,被水流沖襲,都不能達到理想的豎立狀態(tài),其后還將多只裝載石頭的民船,重疊下沉,冀圖補救。此外,海容、?;I、通濟等艦下沉后,所有桅桿在漲潮時尚露出水面約兩三尺,在落潮時則露出更多,尤其是通濟艦的桅桿,長為一百三十七尺,露面格外突出,這無疑是封鎖線上的目標,因此非鋸不可。副官劉崇平奉命帶領一班士兵和由上海雇來電鋸技工二人前往鋸桿,冒著日機的多次俯沖轟炸,經過三天時間的緊張工作,終于完成鋸桿任務。江陰航道封鎖后,隨即又布置了水雷,江陰航道成了日艦西進的阻障。
與此同時,軍事委員會對江陰下游的烏山地區(qū)極為重視,特令海軍部派駐一支炮隊作為烏山臨時炮臺,臺長以逸仙軍艦艦長楊希顏擔任,臺員則有王文芝等,配有槍炮士兵數(shù)十人,裝有江、楚艦上卸下的十二寸口徑大炮四尊,射程為八千多碼,居高臨下,易于命中。海軍第二艦隊司令兼江陰江防副司令曾以鼎常來視察、督導演習及訓話,勖勉官兵保衛(wèi)江防、殺敵報國為我海軍官兵應盡的職責等等,鼓舞了官兵的斗志。
封江后,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率所轄的一些陸戰(zhàn)隊繼續(xù)留在江陰,聽從江防軍總司令劉興指揮。十月一日拂曉,日軍第二十四分隊的驅逐艦三艘魚貫上駛,烏山炮臺上的瞭望兵發(fā)現(xiàn)敵情立即報告,副臺長陳秉清當即下令各炮兵站炮,四尊大炮同時瞄準射擊,其中一尊因炮座沒有鞏固,故一經震動,竟然塌倒,幸站炮的官兵未有受傷,其他三尊各發(fā)射一炮,除一炮未命中敵艦外,另外兩炮擊中三艦中的一艦,頓時硝煙彌漫,艦身傾斜,首尾兩艦見情況不妙,立即靠緊傷艦,挾同逃竄,敵艦受此重創(chuàng),以后斂跡不敢繼續(xù)冒險再犯。曾以陳秉清指揮有方、勇敢殺敵明令嘉獎。十一月下旬,江陰戰(zhàn)事日趨緊張,日軍從三面向江陰進攻,戰(zhàn)至月底,海軍陸戰(zhàn)隊隨江陰守軍西撤,江陰隨告失陷。
二
同年九月間,駐防各地未沉的軍艦,接海軍部電令克日將各艦上的三寸口徑大炮卸起,隨帶炮彈移裝駁船,迅駛南京下關取齊,并令各該艦上的正副槍炮官率領槍炮士兵若干人到海軍部報到,候令出發(fā)。官兵聞訊,情緒高漲,認為參加抗戰(zhàn)保衛(wèi)祖國,是軍人的天職,是無上光榮的任務,立即做好準備,有的搭火車,有的乘輪船由各駐地星夜趕到海軍部報到。那時海軍部已發(fā)表成立太湖炮隊,總隊長羅致遠,副隊長戴熙經、王夏鼐、鄭體慈、齊粹英、鄭奕漢,隊員林家熺、魏應麟、劉崇端、潘功宏、杜功治、江家騶、謝為森、羅榕蔭、陳孔凱、蔣亨森等(是由艦艇上調來的艦艇長和正副槍炮官)率領槍炮軍事長及士兵共二百余人,乘專用火車由下關車站出發(fā),官兵們頭戴鋼盔,全副武裝,浩浩蕩蕩開往蘇州。當?shù)厝罕娫谲囌緤A道歡送,充溢著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鼓舞了官兵們殺敵的勇敢意志。這是海軍官兵第一次登陸作戰(zhàn)。由于沿途敵機掃射和轟炸的威脅,火車時開時停,到達蘇州車站后,士兵們住宿于蘇州城內的一個禪寺里,隊長、隊員則住宿于旅社。當?shù)夭筷犞笓]官聞訊,認為海軍炮隊是增強對敵作戰(zhàn)的實力,爭先恐后地要炮要人,經雙方協(xié)商,合理分配在急需的口岸。如常熟福山、金山衛(wèi)、乍浦及其附近港口各派一小隊或兩小隊,以副隊長為大隊長,隊員為小隊長。由于日機連日在蘇州城內外掃射、投彈,把大好的花園城市搞得屋塌墻倒,遍地烽煙,街旁路角婦哭兒啼,令人觸目驚心。日軍毫無人道地對住宅區(qū)掃射、轟炸,殘暴至極,令人可恨。在羅總隊長宣布各支隊名單的第二天就陸續(xù)開赴所分配的口岸。但是,安裝炮座、鞏固基地,必須使用鋼筋和水泥等材料。當時交通不便,運輸困難,大都因為材料不全,致大炮尚未裝好炮座而駐地已失,只好帶同炮彈仍乘原船隨同駐軍撤退。當時由魏應麟率帶派往常熟福山的支隊,在聽到當?shù)伛v軍盡撤,日軍已進入常熟城的消息后,立即星夜趕到江陰,向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請示把炮彈由原船駛回江陰。由劉崇端等所帶的炮隊派往金山衛(wèi),到達時聞駐地已被日軍占領,只好改道溫州,參加鄭體慈等所率的炮隊,旋亦撤出。由林家熺等率帶的炮隊派往乍浦,但于接近乍浦時,即聞駐地已淪敵手,就只好返回南京向海軍部報到。這些炮隊的官兵都集中在大通港候令。此時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從江陰撤出,乘小汽輪到九江改搭江元軍艦上駛,中途接陳紹寬部長電令駐大通港料理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