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安管理處罰法新解讀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6966字
- 2019-05-21 14:48:53
第三節 執行
第一百零三條 行政拘留處罰的執行
對被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送達拘留所執行。
■解讀與應用
本條包含三層含義:一是送達拘留所執行的對象只能是被決定給予行政拘留的人,因為行政處罰中只有行政拘留需要限制被處罰人的人身自由,因而要通過單獨的羈押場所來完成;二是執行拘留只能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送達拘留所,在執行送達被處罰人時,執行送達任務的人民警察要注意帶好相應的法律文書材料,如《治安管理處罰執行拘留通知書》、《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等;三是執行行政拘留只能由拘留所執行,包括治安拘留所和看守所。
●[對縣級以上人大代表治安拘留應履行何種手續?]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35條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非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許可,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審判。如果因為是現行犯被拘留,執行拘留的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向該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報告。
●[被拘留人在被拘留期間是否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憲法第3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治安管理處罰并不涉及剝奪公民的政治權利和民主權利問題。因此,在拘留執行期間,被拘留人除人身自由受到暫時限制外,其他公民權利并沒有受到限制或者剝奪。也就是說,原來享有選舉權、被選舉權的被拘留人,在行政拘留執行期間仍享有這些權利,拘留所應當提供條件,保障被拘留人依法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第13條(P207)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40條(P261)
第一百零四條 當場收繳罰款范圍
受到罰款處罰的人應當自收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一)被處五十元以下罰款,被處罰人對罰款無異議的;
(二)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后,被處罰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被處罰人提出的;
(三)被處罰人在當地沒有固定住所,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行的。
■解讀與應用
本條規定了罰款決定和執行相分離制度。具體來講,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查處違法行為,作出處罰決定后,應當將處罰決定書及時送達當事人。而且處罰決定書上要寫明被處罰人應當向哪個銀行繳納罰款。而當事人,即被處罰人,應當自收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對于指定的銀行而言,在收取罰款后,應當向被處罰人開具財政部門制發的罰款收據。
本條還規定了人民警察在特定的情形下可以當場收繳罰款。主要包括三種情形。
●[在實踐中,人民警察當場收繳罰款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在實踐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人民警察作出罰款的決定可以是當場作出處罰的決定,也可以是依照一般程序作出處罰的決定。二是除了本條第1項有數額限制以外,其他兩項都沒有數額限制。三是第1項要求“被處罰人對罰款無異議”,第2項要求“被處罰人提出”,第3項中只要求人民警察注明即可。
●[對依法可以當場收繳罰款而被處罰的人拒不當場繳納罰款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按照本條規定,對符合本條第1項“被處五十元以下罰款,被處罰人對罰款無異議的”和第3項“被處罰人在當地沒有固定住所,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行的”情形之一的,無論被處罰人是否提出自行到銀行繳納有困難,人民警察都可以依法當場收繳罰款。需要注意的是,本條規定的是人民警察“可以”當場收繳罰款,而不是“應當”當場收繳罰款。如果被處罰人拒絕當場繳納罰款,人民警察則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強制執行,只能要求被處罰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而且,被處罰人拒絕當場繳納罰款的,也不屬于“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公安機關不能按照《行政處罰法》第51條的規定執行,即既不能“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也不能“將扣押的財物拍賣抵繳罰款”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被處罰人是否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按照本法第3條和《行政處罰法》第52條的規定,被處罰人如果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被處罰人申請和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公安機關批準,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被處罰人申請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應當書面提出。在書面申請中,不僅要說明不能按期繳納罰款的原因和理由,而且要寫明申請延長的具體期限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具體計劃。公安機關對被處罰人的經濟狀況進行調查后,認為其申請理由不能成立的,可以駁回其申請,責令其依法按期繳納;認為理由成立的,應當作出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決定。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66條(P265)
第一百零五條 罰款交納期限
人民警察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二日內,交至所屬的公安機關;在水上、旅客列車上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抵岸或者到站之日起二日內,交至所屬的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罰款之日起二日內將罰款繳付指定的銀行。
■解讀與應用
本條規定有三層涵義:
一是人民警察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2日內,交至所屬的公安機關。主要指:①被處50元以下罰款,當事人對罰款無異議的;②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后,被處罰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被處罰人提出的;③被處罰人在當地沒有固定住所,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行的。二是在水上、旅客火車上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抵岸或者到站之日起2日內,交至所屬的公安機關。三是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罰款之日起2日內將罰款繳付指定的銀行。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68條(P266)
第一百零六條 罰款收據
人民警察當場收繳罰款的,應當向被處罰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被處罰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
■解讀與應用
本條規定了人民警察當場收繳罰款時應當出具符合法律規定的罰款收據的義務,同時賦予被處罰人在人民警察不出具統一收據時,可以拒絕交納罰款的權利。這項制度的目的在于規范人民警察依法行政,防止亂罰款、罰款不開收據、侵吞或私分罰款收入等違法現象的發生。同時,被處罰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憑罰款收據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存在,從而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
人民警察出具的收據必須是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得使用擅自印制的非法罰款收據。這里所說的“統一制發”,是指罰款收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統一制作和發放。不出具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被處罰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該款規定賦予被處罰人兩項抗辯理由:不出具罰款收據的和不出具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67條(P265)
第一百零七條 暫緩執行行政拘留
被處罰人不服行政拘留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向公安機關提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的申請。公安機關認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不致發生社會危險的,由被處罰人或者其近親屬提出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條件的擔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標準交納保證金,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暫緩執行。
■解讀與應用
本條是關于被處罰人申請暫緩執行行政拘留的情形的規定。對此,需要滿足下列條件:①被處罰人申請暫緩執行的只能是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因為這一處罰具有最嚴厲性和不可挽回性。②被處罰人是在不服行政拘留的行政處罰決定而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形下提出此申請的。③公安機關認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不致發生社會危險。這里的“危險”是指被處罰人可能阻礙、逃避公安機關、行政復議機關或人民法院的傳喚、復議、審理、執行的,比如逃跑、干擾證人、串供、偽造證據、實施其他違法行為等。④被處罰人或者其近親屬提出符合規定的人保或者保證金。
●[行政拘留的暫緩執行]
被處罰人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有權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被處罰人要想通過這兩個渠道實現權利救濟,需要收集相關證據和法律文書材料、確定適當的訴訟代理人等,這需要其人身自由不受限制。行政拘留是針對自然人的行政處罰中最重的一種處罰形式,一旦執行,即使當事人可以得到國家賠償,事后也難以挽回其所受的損害,所以本法賦予被處罰人提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的申請權。
相對于被處罰人的暫緩執行行政拘留的申請權,本法賦予公安機關的審查決定權。公安機關的審查決定權也有嚴格的條件限制:暫緩執行行政拘留不致發生社會危險、被處罰人或其近親屬提出相應擔保或按每日200元的標準交納保證金。以上兩個條件同時具備,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才能暫緩執行。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74-177條(P266-267)
第一百零八條 擔保人的條件
擔保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與本案無牽連;
(二)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三)在當地有常住戶口和固定住所;
(四)有能力履行擔保義務。
■解讀與應用
●[與本案無牽連]
這是擔保人的前提條件,即擔保人與被處罰人所涉及的治安案件沒有任何牽扯。也就是說擔保人不能是本案的共同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也不能是本案的證人,否則,因為其本身也是公安機關的調查對象,或者與案件的處理有利害關系,就難以保證其認真履行自己的擔保義務。
●[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擔保人為被處罰人承擔保證責任時,其本人沒有因違法犯罪而被剝奪政治權利或者限制人身自由。
“享有政治權利”是指擔保人依據憲法和法律享有下列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是指擔保人未受到任何剝奪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處罰,未被采取任何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行政強制措施或者未受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即未被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勞動教養等。
●[在當地有常住戶口和固定住所]
這是指擔保人在被處罰地有自己常住的居所和穩定的經濟收入。規定這樣的條件,主要是考慮到保證人有固定的住處,便于保持與公安機關的聯系,公安機關能夠隨時找到他。同時,也有利于保證人認真履行自己的擔保職責,保證被處罰人隨傳隨到,及時配合執法機關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也使被處罰人顧及到擔保人的利益而不妄想逃避處罰,從而使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順利進行。
●[有能力履行擔保義務]
“有能力履行擔保義務”,是指擔保人的年齡、體力與智力等條件能夠保證其履行擔保義務,如擔保人必須達到一定年齡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擔保人的智力正常、擔保人的身體狀況能夠使其完成監督被處罰人行為的義務等。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78條(P267)
第一百零九條 擔保人的義務
擔保人應當保證被擔保人不逃避行政拘留處罰的執行。
擔保人不履行擔保義務,致使被擔保人逃避行政拘留處罰的執行的,由公安機關對其處三千元以下罰款。
■解讀與應用
●[保證人的保證責任]
根據本條的規定,擔保人的擔保義務如下:應當保證被保證人不逃避行政拘留處罰的執行。也就是說,在被處罰人申請暫緩行政拘留期間,擔保人要保證被擔保人(被處罰人)認真配合公安機關和人民法院的工作,既不能千方百計阻礙公安機關的調查取證工作、行政復議工作以及人民法院的審理工作,也不能以申請暫緩執行為名行逃避治安處罰之實,這也是申請暫緩執行制度存在的主要癥結。如果對擔保人的擔保義務不作法律上的嚴格規定,就將會使這項制度名存實亡、形同虛設。
●[擔保人不履行擔保義務的法律責任]
擔保人如果沒有盡到法定的義務,必須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根據本條的規定,如果擔保人不履行擔保義務,致使被擔保人逃避行政拘留處罰的執行的,由公安機關對其處3000元以下罰款。這里的罰款處罰也屬于行政處罰。如果擔保人對罰款處罰不服的,可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擔保人履行了擔保義務,但被擔保人仍逃避行政拘留處罰執行的,是否追究擔保人的責任?]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80條規定,擔保人履行了擔保義務,但被擔保人仍逃避行政拘留處罰執行的,或者被處罰人逃跑后,擔保人積極幫助公安機關抓獲被處罰人的,可以從輕或者不予處罰。
●[擔保人中途是否可以退出擔保?]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81條規定:“擔保人在暫緩執行行政拘留期間,不愿繼續擔保或者喪失擔保條件的,應當責令被處罰人重新提出擔保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不提出擔保人又不交納保證金的,恢復執行行政拘留。”可見,擔保人可以中途推出擔保,此時被處罰人應當重新提出擔保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否則將被恢復執行行政拘留。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80條〔擔保人的義務〕(P267)
第一百一十條 沒收保證金
被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交納保證金,暫緩行政拘留后,逃避行政拘留處罰的執行的,保證金予以沒收并上繳國庫,已經作出的行政拘留決定仍應執行。
■解讀與應用
保證金是指被拘留人或其近親屬為申請暫緩執行行政拘留決定而繳納的保證被拘留人在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不逃避行政拘留處罰執行的現金。沒收保證金需要符合以下條件:即被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交納保證金,暫緩行政拘留后逃避行政拘留處罰的執行。暫緩行政拘留后,被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逃避行政拘留處罰的執行的,公安機關有權沒收保證金并上繳國庫。任何單位不得私自扣留。
此外,保證金予以沒收,并不當然免除其行政拘留處罰,已經作出的行政拘留決定仍應執行。即被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自逃避執行行政拘留之日起,在任何時間,只要被公安機關抓獲,仍要執行行政拘留,而沒有時限的要求。
●[行政拘留暫緩執行后,沒收保證金、執行行政拘留是否已逃避行政拘留執行行為既遂為前提?]
根據本法規定,逃避行政拘留處罰執行,是一種行為犯,即只要被拘留人在暫緩執行期間實際實施了逃避行政拘留執行的行為,無論是否實際造成公安機關行政拘留決定無法執行的后果,也不論被拘留人是出于何種原因而逃避行政拘留執行,公安機關都可以依照本條規定沒收其保證金,并依法執行已作出的行政拘留決定。也就是說,對被拘留人逃避行政拘留執行未遂的,以及被拘留人基于自己的清白、害怕受到錯誤追究而逃跑的,公安機關也可以依法沒收保證金,并依法執行已作出的行政拘留決定。例如,公安機關在得知被拘留人逃跑后而將其抓獲的,公安機關就可以認定為“逃避行政拘留處罰的執行”而沒收其交納的保證金,并執行已作出的行政拘留決定。
●[行政拘留暫緩執行后,執行行政拘留是否以行政復議決定或者人民法院判決為依據?]
根據本法規定,行政拘留暫緩執行是對行政拘留決定執行時間的變更,實際上是行政拘留決定在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的一種附條件的不執行。所以,在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案件審結之前,只要被拘留人不逃避行政拘留執行,行政拘留決定就可以不執行,最終是否執行,則以行政復議決定或者行政訴訟判決為準。如果行政拘留決定被行政復議機關、人民法院撤銷的,其行政拘留決定就不再執行;如果行政復議機關、人民法院維持了公安機關作出的行政拘留決定的,行政拘留決定就應當依法執行。但是,如果在行政拘留暫緩執行期間,被拘留人實施了逃避行政拘留處罰的行為,行政拘留不執行的條件即已喪失,已作出的行政拘留決定就進入了執行程序,而不論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是否審結,行政復議機關、人民法院是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或者判決。如果行政拘留被執行或已執行完畢后,拘留決定被依法撤銷的,被拘留人可以依照《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申請國家賠償。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85-186條(P268)
第一百一十一條 退還保證金
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被撤銷,或者行政拘留處罰開始執行的,公安機關收取的保證金應當及時退還交納人。
■解讀與應用
●[保證金退還的條件]
在實踐中,保證金制度的實施存在許多問題,如有的公安機關在執行完行政拘留處罰后,不退還保證金給交納人,或者交納人自己不敢到公安機關索要保證金,致使保證金交納人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維護,也嚴重影響到公安機關的形象,給警民關系增加了不必要的矛盾。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使保證金真正成為“保證金”,而不是變相的罰款。因此,本條專門對保證金的退還作了明確的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被撤銷,或者行政拘留處罰開始執行的,公安機關收取的保證金應當及時退還交納人。即保證金的退還必須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的其中之一:一是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被撤銷。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被撤銷主要是基于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由上級公安機關裁定撤銷或者由人民法院裁定公安機關敗訴而撤銷,即當事人通過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二是行政拘留的處罰開始執行。即當事人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由上級公安機關或者由人民法院裁定公安機關勝訴而維持治安處罰決定,從而需要執行行政拘留,則保證金的意義已經不存在,因而也需要公安機關退還保證金給交納人。
■關聯參見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84條(P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