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安管理處罰法新解讀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6597字
- 2019-05-21 14:48:53
第五章 執(zhí)法監(jiān)督
5 本章說明
本章規(guī)定的執(zhí)法監(jiān)督,應當理解為對警察治安行政管理行為的監(jiān)督,屬于行政法制監(jiān)督范疇,是國家法律監(jiān)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百一十二條 執(zhí)法原則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應當依法、公正、嚴格、高效辦理治安案件,文明執(zhí)法,不得徇私舞弊。
■解讀與應用
●[依法、公正、嚴格、高效辦理治安案件]
所謂“依法”,是指依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條件、標準、程序辦案。所謂“公正”,是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時,應該做到大公無私,對各方當事人不偏不倚,辦事公道。所謂“嚴格”,是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時,必須嚴格依法辦事,既要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處罰條件、處罰種類、處罰幅度等辦理治安案件,又要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辦理治安案件。所謂“高效”,是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時,必須做到工作效率高、處理問題迅速。本法對治安管理處罰中的調查、決定、執(zhí)行等規(guī)定了包括時間在內的具體要求,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應當嚴格遵守,盡可能節(jié)省時間,縮短辦案期限,而不要故意拖延,要提高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的效率。
●[文明執(zhí)法]
所謂“文明”,是指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時,著裝要規(guī)范,語言要規(guī)范,舉止要端莊,精神面貌要良好,要體現(xiàn)執(zhí)法機關和人民警察的面貌和風范。文明執(zhí)法,內涵十分豐富,包括熱情對人、禮貌待人、尊重人民群眾的風俗習慣、秉公執(zhí)法等,是嚴格執(zhí)法、依法辦案的要求和體現(xiàn)。
●[徇私舞弊]
所謂“徇私舞弊”,是指由于徇私情,故意顛倒黑白,作出錯誤的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或者故意作出偏輕、偏重的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負有維護社會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治安管理職責,必須嚴格秉公執(zhí)法,絕對不能徇私枉法。
第一百一十三條 禁止行為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禁止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打罵、虐待或者侮辱。
■解讀與應用
●[禁止打罵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
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理解,“打”,是指利用手、腳等人體肢體,或者木棍等器具進行撞擊;“罵”,是指用粗野或者惡意的語言進行侮辱。“打罵”,就是指毆打、辱罵;打罵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就是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的過程中,對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即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實施毆打、辱罵的行為。
●[禁止虐待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
所謂“虐待”,是指以打罵、凍餓、捆綁、強迫超體力勞動、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各種方法,從肉體、精神上進行迫害、折磨、摧殘的行為。虐待行為與偶爾打罵或者偶爾體罰的明顯區(qū)別是:虐待行為往往是經(jīng)常的,甚至是一貫的,具有相對連續(xù)性。虐待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就是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的過程中,對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實施打罵、凍餓、捆綁、凌辱人格等的行為。
●[禁止侮辱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
所謂“侮辱”,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侮辱的方法,可以是暴力如毆打,也可以是暴力以外的其他方法。“暴力”,是指以強制方法來損害他人人格和名譽,如強迫他人戴高帽游行、當眾剝光他人衣服等;“其他方法”,是指以語言、文字等暴力以外的方法侮辱他人,如當眾嘲笑、辱罵,貼傳單或者漫畫等來侮辱他人;“公然侮辱他人”,是指當眾或者利用能夠使多人聽到或者看到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侮辱。
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進行打罵、虐待或者侮辱,如果具有手段惡劣、后果嚴重或者影響很壞等嚴重情節(jié),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如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犯侮辱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打罵、虐待或者侮辱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將受到何種處罰]
《人民警察法》第22條明確規(guī)定,人民警察不得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不得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得毆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違者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對受行政處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可以降低警銜、取消警銜。此外,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時可以對其采取停止執(zhí)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對打罵、虐待、侮辱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刑法》第246條和第248條明確規(guī)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拘留所等監(jiān)管機構的監(jiān)管人員對被監(jiān)管人進行毆打或者體罰虐待,情節(jié)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條故意傷害罪(即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第232條故意殺人罪(即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規(guī)定定罪從重處罰。監(jiān)管人員指使被監(jiān)管人毆打或者體罰虐待其他被監(jiān)管人的,依照上述規(guī)定處罰。
[以案說法37] 陳某等人用撲克作賭具,采取輪流開莊進行放水賭博。賀某采取放錢押注的方法參賭。不久,被告某某派出所根據(jù)群眾舉報,將賀某等參賭人員當場抓獲,并帶至該所分別進行詢問。賀某在接受詢問時否定其賭博事實,該所干警便用手銬將賀某的右手銬在辦公室窗戶的鋼筋上,并用手拍打賀某的胸部,在賀某叫喊和質問干警打人時,該所干警拿木椅向賀某砸去,致使賀某傷勢加重。賀某之傷,經(jīng)某某縣公安局法醫(yī)部門診斷鑒定為全身多處皮擦傷和多處軟組織挫傷。賀某提起行政賠償訴訟。本案中,人民警察為了獲取行為人的口供采取毆打的行為,并造成行為人多處受傷,依法應當予以賠償。
第一百一十四條 監(jiān)督方式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應當自覺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jiān)督。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不嚴格執(zhí)法或者有違法違紀行為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行政監(jiān)察機關檢舉、控告;收到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依據(jù)職責及時處理。
■解讀與應用
●[公安機關應當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jiān)督]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制裁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和財產(chǎn)權利,妨害社會管理的行為,即懲治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以達到維護社會治安,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目的。因此,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歸根到底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應該而且必須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jiān)督。
●[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的檢舉、控告權]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應當自覺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jiān)督,其實也就是要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是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直接參加國家管理,行使當家作主權利,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xiàn)。在我國,人民群眾監(jiān)督的基本方式是對有關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建議、批評、檢舉、申訴和控告,這是我國《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不嚴格執(zhí)法或者有違法違紀行為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行政監(jiān)察機關檢舉、控告。進行檢舉或者控告,既可以采用書面的形式提出,如書寫并遞交檢舉信、控告信等,也可以采用口頭的形式提出,如公民直接到執(zhí)法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當面提出檢舉、控告等,這樣有利于方便群眾,及時糾正不嚴格執(zhí)法的行為或者及時查處違法違紀的行為。對于單位和公民進行的檢舉、控告,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根據(jù)本條的規(guī)定,接受檢舉、控告的機關主要是指公安機關或者人民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機關。
●[收到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依據(jù)職責及時處理]
由于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與執(zhí)法機關的內部監(jiān)督不同,執(zhí)法機關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監(jiān)督,具有國家強制力,能直接產(chǎn)生相應的法律后果;而群眾監(jiān)督則是對執(zhí)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進行執(zhí)法活動過程中是否依法辦事,是否廉潔奉公等方面的監(jiān)督,它不具有國家強制力,不直接產(chǎn)生相應的法律后果。只有當監(jiān)督的意見被有關機關采納后,并以國家機關的名義對執(zhí)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實施監(jiān)督時,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產(chǎn)生相應的法律后果。因此,收到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依據(jù)職責及時處理。
第一百一十五條 罰繳分離原則
公安機關依法實施罰款處罰,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實行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收繳的罰款應當全部上繳國庫。
■解讀與應用
●[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
罰款是行政處罰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處罰,是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使用最多的手段,也是人民群眾反映最多、意見最大的一種處罰。1996年制定《行政處罰法》,專門設立了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相分離的制度。為了貫徹實施這一制度,國務院于1997年頒布了《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對罰款的收繳作了具體的規(guī)定:第一,經(jīng)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有代理收付款項業(yè)務的商業(yè)銀行、信用合作社,可以開辦代收罰款的業(yè)務。第二,行政機關應當按照辦法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同代收機構簽訂代收罰款協(xié)議。第三,行政機關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代收機構的名稱、地址和當事人應當繳納罰款的數(shù)額、期限等,并明確對當事人逾期繳納罰款是否加處罰款。第四,代收機構代收罰款,應當向當事人出具罰款收據(jù)。第五,當事人逾期繳納罰款,行政處罰決定書明確需要加處罰款的,代收機構應當按照行政處罰決定書加收罰款。公安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堅決執(zhí)行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
●[收繳的罰款應當全部上繳國庫]
為了徹底杜絕貪污、截留、挪用、坐支罰款等現(xiàn)象,收繳的罰款必須全部上繳國庫。
《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對如何保證收繳的罰款全部上繳國庫,作了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第一,罰款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任何行政機關、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第二,罰款代收機構應當按照《行政處罰法》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直接上繳國庫。第三,國庫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金庫條例》的規(guī)定,定期同財政部門和行政機關對賬,以保證收繳的罰款和上繳國庫的罰款數(shù)額一致。公安機關必須嚴格執(zhí)行這些規(guī)定,確保收繳的罰款應當全部上繳國庫。
第一百一十六條 行政處分、刑事處罰的規(guī)定
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刑訊逼供、體罰、虐待、侮辱他人的;
(二)超過詢問查證的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
(三)不執(zhí)行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制度或者不按規(guī)定將罰沒的財物上繳國庫或者依法處理的;
(四)私分、侵占、挪用、故意損毀收繳、扣押的財物的;
(五)違反規(guī)定使用或者不及時返還被侵害人財物的;
(六)違反規(guī)定不及時退還保證金的;
(七)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的;
(八)當場收繳罰款不出具罰款收據(jù)或者不如實填寫罰款數(shù)額的;
(九)接到要求制止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報警后,不及時出警的;
(十)在查處違反治安管理活動時,為違法犯罪行為人通風報信的;
(十一)有徇私舞弊、濫用職權,不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辦理治安案件的公安機關有前款所列行為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解讀與應用
●[應當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違法行為]
本條第1款對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中實施的、應當追究法律責任的11項違法行為作了規(guī)定。人民警察應該公正、嚴格、高效地依法辦事,文明執(zhí)法,而上述11種行為,與人民警察的職責格格不入,所以必須依法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對實施違法行為的人民警察應當追究的法律責任]
按照本條第1款的規(guī)定,人民警察在辦理治安案件的過程中,實施違法行為的,應當追究的法律責任有兩種:行政責任,由所在的公安機關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六種;刑事責任,人民警察違反法律規(guī)定,實施違法行為,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公安機關實施違法行為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根據(jù)本條第2款的規(guī)定,公安機關有本條第1款所列行為的,要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因為公安機關不是自然人,所以對其追究法律責任,是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責任,即對實施該違法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責任,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即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
[以案說法38] 董某與范某為前后鄰居。2011年8月因范某家裝修后遺留的剩余材料堵塞了董某家的排水道,董某遂要求范某盡快將剩余的材料清理完畢,范某答應盡快清理,但一直未處理。后因下雨排水道無法排水以及董某家的屋后積水,使得董某家的后墻出現(xiàn)松動現(xiàn)象。董某要求范某賠償損失,范某不給,二人話不投機打在一起。隨后,其親屬也參與到打斗之中。范某之子見事態(tài)嚴重,遂連續(xù)三次撥打110報警。110接警之后要求當?shù)嘏沙鏊⒓闯鼍撍笇T卻以為兩家還是小打小鬧,沒有安排出警。直到案發(fā)后兩個小時才派人趕到現(xiàn)場進行處理。此時,范某因傷勢嚴重已被送往醫(yī)院。隨后,范某之子以公安機關行政不作為為由提起訴訟要求公安機關進行賠償。本案中,該派出所指導員在接到110報警中心的出警指示之后應當立即安排人員趕到現(xiàn)場,但其卻并未安排造成事態(tài)擴大,對此,該指導員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
第一百一十七條 賠償責任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應當賠禮道歉;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解讀與應用
●[違法行使職權]
所謂違法行使職權,是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履行治安管理職責的過程中,沒有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程序行使職權。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行使職權時,一定要遵守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和程序,公安機關違法行使職權,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例如對違法行為先處罰后查證,又如人民警察進行當場處罰時,不出具法定處罰收據(jù),或者沒有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而直接作出吊銷許可證或處2000元以上罰款的處罰決定。
●[賠禮道歉]
所謂賠禮道歉,是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向受害人公開承認錯誤,表示歉意。賠禮道歉可以用口頭方式,由公安機關的領導人或者具體實施違法行使職權的人民警察,向受害人口頭表示歉意;也可以用書面方式進行,由公安機關的領導人或者具體實施違法行使職權行為的人民警察,在報刊上刊登賠禮道歉的文函等。賠禮道歉,是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承擔侵權責任的一種方式,而非一般意義上的賠禮道歉,它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賠禮道歉是對精神損害用精神補救辦法解決的一種有效方式。賠禮道歉主要適用于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名譽權、榮譽權的情形。
●[賠償責任]
根據(jù)《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本條規(guī)定的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職權,侵犯公民、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屬于行政賠償?shù)姆懂牎P姓r償?shù)臈l件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的時候,實施了下列侵犯人身權、財產(chǎn)權的行為:違法拘留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p>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chǎn)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p>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征收、征用財產(chǎn)的;
(四)造成財產(chǎn)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按照《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yǎng)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經(jīng)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
- 房地產(chǎn)調控法律政策文件匯編(含“新國五條”及細則)
- 物權法一本通
- 婚姻家庭糾紛錦囊
- 新編常用稅務管理全書:制度說明 納稅籌劃 案例分析 風險防控 合理避稅 稅務稽查
- 工傷糾紛錦囊
- 公司控制權爭奪戰(zhàn):公司治理與訴訟實戰(zhàn)指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學習問答
- 企業(yè)裁員、調崗調薪、內部處罰、員工離職風險防范與指導(增訂4版)
- 教育行政法規(guī)匯編與點評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理解適用與實務精要
- 勞動合同法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流程再造(增訂4版)
- 最新人身損害賠償注釋版法規(guī)專輯
- 最新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注釋版法規(guī)專輯
- 合伙制律師事務所治理理論與實務
- 國際公法原理與案例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