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心理學與領導力(全新升級版)作者名: 陳講紅本章字數: 1996字更新時間: 2019-01-10 17:04:33
為員工建立暢通的宣泄渠道
——霍桑效應
最使人疲憊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遙遠,而是你心中的郁悶;最使人頹廢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你自信的喪失。
——佚名
【導讀】
“霍桑效應”指由于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程度上升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宣泄效應”。
“霍桑效應”的發現來自一次失敗的管理研究。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制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這個工廠具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員工們仍憤憤不平,生產狀況也很不理想。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了一個由心理學家等各方面的專家參加的研究小組,在該工廠開展了一系列的試驗研究。這一系列試驗研究的中心課題是生產效率與工作的物質條件之間的關系。試驗研究中有一個“談話試驗”,即用兩年多的時間,專家們找工人進行個別談話兩萬余人次,并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們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并做詳細記錄,對工人的不滿意見不準反駁和訓斥。
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量大幅度提高。這是由于工人長期以來對工廠的各種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諸多不滿,無處發泄,“談話試驗”使他們的這些不滿都發泄出來,從而感到心情舒暢,干勁倍增。
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奇妙的現象稱為“霍桑效應”。
【領導力修煉】
如果說“威爾德定理”強調的是在管理實踐中領導者要學會傾聽,那么“霍桑效應”則強調的是在管理實踐中,領導者要學會“傾聽”下屬的不滿,給下屬提供一個合理暢通的宣泄渠道。
在管理實踐中,作為領導者如何應用“霍桑效應”提升自己的領導力,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最后實現目標呢?
霍桑效應存在兩個內容:一是讓員工將自己心中的不滿發泄出來;二是由于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程度的上升。
修煉領導力,就要為下屬提供暢通的宣泄渠道,發泄他們的不滿,緩解他們的壓力。
美國《讀者文摘》:一天深夜,一位醫生突然接到一個陌生女士打來的電話,對方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恨透他了!”“他是誰?”醫生問。“他是我的丈夫!”醫生感到奇怪,于是禮貌地告訴她:“你打錯電話了。”但是,這位女士好像沒聽見似的,繼續說個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顧四個小孩,他還以為我在家里享福。有時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卻不肯,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說是有應酬,誰會相信……”盡管這中間醫生一再打斷她的話,告訴她,他并不認識她,但是她還是堅持把自己的話說完。最后,她對這位素不相識的醫生說:“您當然不認識我,可是這些話已被我壓在心底多時了,現在我終于說了出來,我舒服多了,謝謝您,對不起,打攪您了。”
這位女士給陌生的醫生打電話來發泄自己對丈夫的不滿,一吐為快后她心中已經釋然。可見,她只是缺少一個宣泄的出口,并不在乎對方是誰。
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誰都可能成為故事中的女士,自己不滿的也許并不是領導,也不是薪酬,或許與工作完全無關,但是自己的心理承受著某些壓力,需要將它們釋放出去,但是卻沒有辦法。
作為領導,我們有責任關心下屬的身心健康,有責任幫助他們釋放壓力,恢復工作熱情。那么,提供一個暢通的宣泄渠道就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松下公司為了讓員工宣泄壓力,每家分公司都有專門的吸煙室,在室內放著主管的人體模型,員工們可以用竹竿任意地抽打他,來宣泄內心的不滿。壓力得到了宣泄,換來的是員工高漲的工作熱情。
同樣,我們也可以為下屬提供諸如此類的吸煙室、棋牌室、音樂室或者是當下比較流行的剝洋蔥游戲,等等,總之是一個合理暢通的宣泄渠道即可。
修煉領導力,就要增加對下屬的關注,提升他們的工作自信和對工作的滿意度。
其實,當人們心中存在不滿而無處宣泄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將不滿直接宣泄出來,也可以消除他們的抱怨。而消除他們抱怨的最好方式就是增加對他們的關注,給予他們應有的肯定。
在霍桑工廠的實驗中,他們選定了繼電器車間的6名女工作為觀察對象,當這六個女工被抽出來成為一組的時候,她們就意識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體,是這些專家一直關心的對象。這種受注意的感覺使得她們加倍努力工作,以證明自己是優秀的,是值得關注的。
人們由于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程度上升。也正是因為這樣,在管理實踐中,領導如果能夠給予下屬特別的關注,讓下屬感覺到自己是被領導肯定和贊賞的,那么他就會更努力、更認真地去做事,從而產生更好的工作效果。
【延伸閱讀】
“霍桑效應”告訴我們,對于壓力,宣泄是最好的辦法。但是我們需要了解,“霍桑效應”是在霍桑工廠具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優越的工作條件下發揮它的作用的,也就是說,如果企業里的其他條件一無是處,只靠提供宣泄通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因為盡管刺激因素確實能夠將生產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但是任何刺激因素的作用都不是無限的,它總有效用飽和的那一刻。所以,不能夠完全指望霍桑效應提高生產效率,此外,還應該輔以其他技術性辦法,如工作再設計、工作范圍擴大以及培育學習型組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