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論語現場
  • 王大千
  • 1173字
  • 2019-01-03 17:23:31

中庸是極高的智慧

“過猶不及”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一個成語,也是能夠體現孔子中庸思想的一個成語。它點明了我們在把握、對待人、事、物時要堅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指出了處理“過”與“不及”關系的問題。原文是這樣的: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也?”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

 

子貢問孔子:“孫師和卜商誰好一些?”孔子說:“孫師過頭了,卜商則不足。”子貢說:“那么是孫師強一些吧?”孔子說:“過頭與不足一樣不好。”孔子認為,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孔子有兩個弟子,一個叫顓孫師(子張),一個叫卜商(子夏)。前者天資聰穎,但性格急躁,做事情往往超過恰到好處的標準;后者天資較差,性格慢條斯理,做起事情來往往達不到恰到好處的標準。

孔子在這里強調的是“中庸”思想,哲學上叫方法論,這里說的是做事時對“度”的把握。不到這個度不好,超過這個度也會變壞。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所以后面一段話也寫道:“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論語·先進》)高柴愚直,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這句話是孔子對弟子天賦氣質的評價。高柴和曾參天賦氣質不同。顓孫師思想有些偏激,問題比較突出。孔子對其弟子非常了解,實際上也是為了因材施教;同時,他也告訴我們每個人在性格上各有千秋,應該怎樣來把握:對事物充滿興趣的人,你要讓他快樂;對急性子的人,要讓他學會自我控制;對有些內向的人,要讓他大膽嘗試,敢于實踐。

北宋哲學家程頤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意思就是,不偏于一方叫作“中”,不改變常規叫作“庸”。很多人認為中庸就是平庸,一味地忍讓、退縮,其實不然。《中庸》有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喜怒哀樂的情感沒有表現出來時叫作“中”,表現出來而符合法度常理叫作“和”。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令人生氣的事情,如果忍住了,就做到了“中”;實在令人難以忍受,那就發作出來,但要合情合理,就是“和”。中庸并不是讓人懦弱、平庸,而是要有理、有節,不沖動、不暴躁。

對于“過”與“不及”的關系,孔子非常鮮明地指出:過與不及不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分寸的把握,過與不及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為人處世的原則。我們有時對孔子的中庸思想有些誤讀,就是在這種過與不及方面。實際上,孔子對過與不及的態度是非常鮮明的,對其有著原則性的表述:你一定要“執兩用中”,度的把握要非常恰當,非常準確,不能“過”也不能“不及”,這樣才能夠有效、正確地處理問題。

所以孔子說,“中庸之為至德,民鮮久矣”(《中庸》)。做到無過亦無不及,做到中庸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就像對一個事物的判斷沒有一定的依歸,沒有一定的法則。對此,你要有智慧,有知識,有閱歷,有經驗,這樣才能夠把握分寸,“執兩用中”,“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岭市| 通海县| 瑞昌市| 佛冈县| 吴桥县| 新余市| 遂昌县| 景洪市| 孙吴县| 建平县| 阳城县| 兴海县| 西贡区| 永安市| 崇信县| 阳西县| 霍林郭勒市| 克什克腾旗| 石屏县| 二连浩特市| 阳曲县| 茌平县| 黄平县| 东乡族自治县| 大渡口区| 邵东县| 阿巴嘎旗| 饶平县| 和龙市| 永济市| 新源县| 阳泉市| 灌阳县| 鄂托克旗| 延庆县| 东乡族自治县| 竹北市| 洛阳市| 伊金霍洛旗| 珠海市| 贵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