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迎袁世凱南下
- 民國演義(現代白話版)(全集)
- 蔡東藩 許廑父
- 4052字
- 2018-11-27 11:32:24
清朝內閣總理袁世凱已經奉隆裕太后旨意組織臨時政府,后來又有孫總統讓伍代表轉交的電報,這下袁世凱心滿意足了,立即回復電報說:
南京孫大總統黎副總統各部總長參議院同鑒: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所公認,今由帝政一躍而躋及之,實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國無窮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世凱署名,則宣布之日,為帝政之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從此努力進行,務令達到圓滿地位,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于中國。大眾聽著?,F在統一組織,至重且繁,世凱極愿南行,暢聆大教,共謀進行之法。只因北方秩序,不易維持,軍旅如林,須加部署,而東北人心,未盡一致,稍有動搖,牽涉全國。諸君皆洞鑒時局,必能諒此苦衷。至共和建設重要問題,諸君研究有素,成竹在胸,應如何協商統一組織之法,尚希迅速見教!
臨時總統孫中山接到這份電報,立即向參議院提出辭職書,上面寫著: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咨:前后和議情形,前已咨交貴院在案,昨日伍代表得北京電云云,又接北京電云云。兩電見前,均從略。本總統以為我國民之志,在建設共和,傾覆專制,義師大起,全國景從。清帝鑒于大勢,知保全君位,必然無效,遂有退位之議。今既宣布退位,贊成共和,承認中華民國,從此帝制永不留存于中國之內,民國目的,亦已達到。當締造民國之始,本總統被選為公仆,宣布誓書,以傾復專制鞏固民國圖謀幸福為任。誓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國民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本總統即行辭職。現在清帝退位,專制已除,南北一心,更無變亂,民國為各國承認,旦夕可期。本總統當踐誓言,辭職引退,為此咨告貴院,應代表國民之公意,速舉賢能,來南京接事,以便解職。
附辦法條件如下:臨時政府地點,設于南京,為各省代表所議定,不能更改。辭職后,俟參議院舉定新總統,親到南京受任之時,大總統及國務各員,乃行解職。臨時政府約法,為參議院所制定,新總統必須遵守頒布之一切法律章程。此咨。
除此之外還有一篇推薦信:
今日本總統提出辭表,要求改選賢能。選舉之事,原國民公權,本總統原無容喙之地。惟前使伍代表電北京,有約以清帝實行退位,袁世凱君宣布政見,贊成共和,即當提議推讓。想貴院亦表同情。此次清帝遜位,南北統一,袁君之力實多,其發表政見,更為絕對贊同共和。舉為總統,必能盡忠民國。且袁君富于經驗,民國統一,賴有建設之才。故敢以私見貢薦于貴院,請為民國前途熟計,無失當選之人,大局幸甚!此咨。
這兩篇文章都到了參議院,議員們決定在二月十五日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這一天,孫總統帶領各部的部長和上將一起到明太祖的陵墓祭祀,并借機宣布漢族統一。司儀念完祭文后,兩旁奏起了軍樂,軍樂悠揚傳遍四方,將士們都歡呼雀躍起來,在一旁參觀的各國領事也不約而同地贊嘆起來。
祭祀結束后,大家重新回到臨時總統府,舉行了南北統一的典禮。先是鳴了十七記響炮,然后各部部長依次向孫總統鞠躬敬禮,孫總統一個個回禮后,鄭重地發表了演講:
清帝退位,南北統一,這皆由無數志士,無數義師,用無數熱腸鐵血,掉換出來。但北京一方面,全賴袁公慰庭,慘澹經營,方得成功,是袁公實我民國至友,民國成立以后,不應將他忘懷。今日參議院選舉總統,若果袁公當選,想必能鞏固民國。況前日得他復電,曾有永不使君主政體再現中國之語,他是當代英雄,日后宜不食言。不要相信他,恐怕有些靠不住。惟臨時政府地點,仍須設立南京。南京是民國開基,長此建都,好作永久紀念,不似北京地方,受歷代君主的壓力,害得毫無生氣,此后革故鼎新,當有一番佳境。我雖解任,總是國民一份子,仍愿竭盡綿薄,為新政府效力,耿耿此心,還祈公鑒!
演說完畢,只聽掌聲雷動,又是一陣軍樂響起,一派喜氣洋洋的場景。禮畢后,全體呼喊了三遍“民國萬歲”,才各自散去。
下午參議院開會選舉總統,一共是十七個省份的議員,共十七票。袁世凱全票通過,當選為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參議院立即發電報到北京,請袁世凱來南京就職。孫中山也以個人名義給北京發了電報:
臨時政府,已報告參議院,提出辭職書,并推薦袁為總統,惟袁公必須先至共和政府任職,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若慮北方騷擾,無人維持現狀,盡可先舉人材,電告臨時政府,即當使為鎮撫北方的委員。
看官您想想,這袁世凱的勢力全在北方,如果他真的來南京就職,那就是剪掉了他的羽翼??!袁世凱本來就老奸巨猾,怎么肯孤身南下來做臨時政府的傀儡總統?于是他立即給孫總統回復了電報:
清帝辭位,自應速謀統一,以定危局,此時間不容發,實為唯一要圖,民國存亡,胥賴于是。頃接孫大總統電開提出辭表,推薦鄙人,屬速來寧,并舉人電知臨時政府,畀以鎮安北方全權各等因。世凱德薄能鮮,何敢肩此重任?太屬客氣。
南行之愿,前電業已聲明,然暫時羈絆在此,實為北方危機隱伏,全國半數之生命財產,萬難恝置,并非因清帝委任也。孫大總統來電所論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極為正當,現在北方各省軍隊,暨全蒙代表,皆以函電推舉為臨時大總統,清帝委任一層,無足再論。此語隱隱自命。然總未遽組織者,特慮南北意見,因此而生,統一愈難,實非國家之福。若專為個人責任計,舍北而南,則實有無窮窒礙。北方軍民意見,尚多紛歧,隱患實繁。
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潛長,北京外交團,向以凱離此為慮,屢經言及。又舉外人,抵抗南京。奉、江兩省,時有動搖,外蒙各盟,迭來警告,內訌外患,遞引互牽。若因凱一去,變端立見,殊非愛國救世之素志。若舉人自代,實無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明明謂舍我其誰。然長此不能統一,外人無可承認,險象環集,大局益危,反復思維,與其孫大總統辭職,不如世凱退居。蓋就民設之政府,民舉之總統,而謀統一,其事較便。
今日之計,惟有南京政府,將北方各省及各軍隊妥籌接收以后,世凱立即退歸田里,為共和之國民。當未接收以前,仍當竭智盡能,以維秩序??傊埠图榷ㄖ螅斠詯蹏鵀榍疤?,決不欲以大總統問題,釀成南北分歧之局,致資漁人分裂之禍,恐怕言不顧行,奈何。已請唐君紹儀,代達此意,赴寧協商。紹儀即紹怡。前避宣統帝溥儀名,因改儀為怡,此次清帝退位,仍復原名。特以區區之懷,電達聰聽,惟亮察之為幸!
孫總統接到電報后,又趕到參議院詢問議員們的意見。委員長李肇甫和議員谷鐘秀等人都說:“不如就把臨時政府的地點設在北京吧,既然是政府,那就是全國的行政機關。設在可以駕馭全國的地方,才能鞏固整個國家,才能聯合各個民族四萬萬人民的心。之前指定設在南京,只是因為長江以南還是清軍的勢力范圍,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應該要因時制宜,還是北京更適合一點?!边@些話一出,立即就有幾個議員反對,最后只好投票表決。投票的結果是,贊成在北京的有20票,在南京的只有8票,少數服從多數,最后的地點選在了北京。
投票結果到達孫總統手里后,孫總統還是堅持設在南京,他按臨時政府組織條例又到參議院參加復議。原來,之前臨時政府大綱中有規定,如果臨時總統對參議院的決定有不同意見,可以在十天之內向參議院提出復議,并且說明理由。
參議院接受了孫中山的復議,再次進行投票。這次,投票的人里除了李肇甫、谷鐘秀幾個人外,其他人居然紛紛投了南京,雙方于是彼此爭論起來,最后經過中立的人調解才又投了一次票,結果支持北京的7票,南京19票。唉,這么重大的問題,一晚上的時間就改動了好幾次,真是令人費解啊!孫總統接到復議的結果后,立馬給北京回電,請袁世凱即日來南京就職,并且派使者專門去北京迎接。袁世凱接到電報后,立刻給孫中山回了電報:
昨電計達。嗣奉尊電,慚悚萬狀?,F在國體初定,隱患方多,凡在國民,均應共效綿薄。惟揣才力,實難勝此重大之責任。茲乃辱荷參議院正式選舉,竊思公以偉略創始于前,而凱乃以輇材承乏于后,實深愧汗。凱之私愿,始終以國利民福為歸,當茲危急存亡之際,國民既以公義相責難,凱敢不勉盡公仆義務?惟前陳為難各節,均系實在情形,素承厚愛,謹披瀝詳陳,務希涵亮!俟專使到京,再行函商一切。專使何人?并何日啟程?乞先電示為盼。肅復。
接著袁世凱又給參議院發了一份電報:
昨因孫大總統電知辭職,同時推薦世凱,當經復電力辭,并切盼貴院另舉賢能,又將北方危險情形,暨南去為難各節,詳細電達,想蒙鑒及。茲奉惠電,惶悚萬分,現大局初定,頭緒紛繁,如凱衰庸,豈能肩此巨任?乃承貴院全體一致,正式選舉,凱之私愿,始終以國利民福為歸。當此危急存亡之際,國民既以公義相責難,凱何敢以一己之意見,辜全國之厚期?惟為難各節,均系實在情形,知諸公推誠相與,不敢不披瀝詳陳,務希涵亮!統候南京專使到京,商議辦法,再行電聞。
在袁世凱拒絕做總統到接受做總統的期間,臨時副總統黎元洪也遞交了辭職書。二月二十號,參議院又進行了臨時副總統選舉會,仍然是黎元洪當選,民心所向,他也不好再推辭。于是南京臨時政府派了教育總長蔡元培做代表,加上汪兆明和宋教仁等人一起去北京。剛好唐紹儀也到了南京,他知道已經沒有協商的余地了,便和南京代表一起回北京。二十七號就到了北京城。
正陽門外已經搭好了彩棚,到處張燈結彩,還用柏樹枝扎了斗大的“歡迎”兩個字,旁邊還豎著象征民族共和的五色旗。彩棚前面站著軍隊,士兵們立槍致敬,還有袁世凱特派的專員出城迎接。城門大開,軍樂悠揚,又鳴了十幾記響炮,真是熱鬧非凡啊!蔡元培和其他人一下車就有人向他們行禮,進入城內,又有早就布置得干凈雅致的賓館為他們接風。賓館外還有前來保護的禁衛軍。寒暄幾句后,唐紹儀就回去找袁世凱復命了。
這天晚上,北京城里的有識之士都過來拜訪南京代表們,互相問候了幾句后,就開始談論袁世凱南下的利弊,無非是說些南方人民都渴望袁世凱接任總統,早一天南下早一天安心之類的話罷了。其實這些都是試探的話,北京也想留住袁世凱,袁世凱一去了南京,北方就沒有寄托了。況且元、明、清三朝國都都在北京,這一遷移不僅很不方便,恐怕北邊那些地方都很難管理了。這些都還得防范于未然。
其實,這其中的事情人民又怎么會知道,全是孫中山和袁世凱的個人意見罷了。雙方又談論了一會兒,天色已黑,大家相互告別后,南京代表們就上床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收拾了一番后,就去見已經當選的袁大總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