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袁世凱兵變就職
- 民國演義(現代白話版)(全集)
- 蔡東藩 許廑父
- 4880字
- 2018-11-27 11:32:24
蔡元培與汪兆銘、宋教仁一起去拜見袁世凱。守衛(wèi)才剛剛上報,袁世凱就出來迎接了。蔡元培遞上孫中山的書函和參議院的公文。袁世凱批閱了之后,皺著眉頭說:“我也想盡快去南京與諸位共同謀劃統(tǒng)一大業(yè),無奈這北方始終不安定,我必須要在這兒維持秩序呀。而且我已經快60歲了,實在是力不從心,我只希望民國建立以后能做一個平民百姓就足夠了。不知道諸位怎么會選了我這把老骨頭,還多次催我接任。難道這莽莽中原就沒有一個人比我更合適嗎?”聽他這口氣,倒真是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了。
蔡元培回答說:“久仰先生大名,您德高望重,這次當選是我們民國的福氣呀!您又何必謙虛。南方的軍民都盼著見您,多聽聽您的教導呢!如果您不去,恐怕南方人民還以為您心里對我們有意見呢!”袁世凱嘆了口氣又說:“北方要我留下,南方又催我過去,我真是照顧不過來,但說到國都的問題,我還是主張北京的!”原來說這么多,這最后一句才是袁世凱的本意。
宋教仁年少氣盛,聽了這話竟有些忍耐不住,于是站起來大聲說:“袁先生的想法,我卻認為不妥。這次民軍起義從武昌起手,到南京勝利。南京已經設立了臨時政府和參議院,現在孫總統(tǒng)辭職了,還特意推舉了袁先生接任。由您接任是民心所向的事情,您何苦非要留在北京呢?”
袁世凱摸著胡須說:“南京地勢較偏,以前南宋和六朝把南京作為國都,最后都因為管理不了中原地區(qū)又放棄了。不然為什么元、明、清都選擇北京做首都呢?如今有合適的不選,偏要選在南京,安土重遷別說北方人不服氣了,各外國使館也不見得肯搬走呢!”宋教仁回答說:“天下事不能以偏概全呀!明太祖把國都建在南京,不也一樣統(tǒng)一了北方嗎?與外國人起爭執(zhí)就更不用說了,搬不搬是我們自己國家的事情,我們要南遷他也阻止不了啊。況且東交民巷現在已經成了外國人的勢力范圍,還設置了士兵防衛(wèi),只要北京稍有變動,他們都足以置中國人于死地。如今民國才剛剛建立,正好借此機會把國都遷走,不正好擺脫了這個束縛嗎?就是為了袁先生您個人著想,那也非得南遷不可。您要是仍把北京作為都城,那就跟由清帝任命的一樣,怕是會污了您的清名呀!”
這話果然厲害,袁世凱聽了簡直要發(fā)怒了,正要跟他爭辯時,忽然有人走了進來,笑著對宋教仁說:“教仁你又來討論了!”宋教仁一看,原來是唐紹儀,于是回答他說:“唐先生難道沒聽說過孔子說的‘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嗎?雖然這里不是朝廷,但事關重大,我不得不發(fā)言。”唐紹儀一邊坐下一邊說:“國都的問題,為何不過兩天召集國會議員公開表決呢?如今先生們到這里來就是請袁總理南下接任總統(tǒng)的,這大家都明白,又何必多費口舌。袁總理你也應該念著他們諸位遠道而來,盡快安排南下的事情了,免得辜負了盛意呀!”呵,唐紹儀倒是當起說客來了。
袁世凱連忙站起身說:“紹儀指責得是,我還要謝謝諸位和孫總統(tǒng)以及參議員們的盛情呢,既然是為了國家和人民,袁世凱怎么敢不盡心盡力。還請諸位在北京住上三五天,等北京平靜下來了我就準備去南京。”說完又擺了一大桌子好酒好菜給蔡元培等人接風,酒席間談論的都是南北方之間的事情。
一轉眼,快到下午了,大家都染了幾分醉意,于是散了酒席,約定好下次會面的時間后,袁世凱就派人把蔡元培等人送回了賓館。回到賓館后,汪兆銘悄悄問蔡元培說:“蔡先生,您看這袁世凱到底是什么意思?”蔡元培慢慢地答道:“看袁世凱的一舉一動,就知道他詭計多端,今天答應得好好的,明天可就說不定了。”蔡元培真是一針見血,難怪后來袁世凱對他一直有所顧忌。接著他又說:“我是真誠來接他去南京的,如果他使詐便是辜負了我,但我也問心無愧了!”蔡元培可真是個忠厚之人。宋教仁也感嘆說:“蔡先生真是個君子,你的確是問心無愧。不過袁世凱這個人狡猾得很,我們這次來怕也會無功而返。”汪兆銘只笑了笑,沒再說話。
吃過晚飯后,三人又閑聊了一會兒,便各自回房睡覺了。三人正在睡夢中呢,忽然人喊馬嘶,接著又有槍炮聲,屋瓦的爆裂聲,墻壁的坍塌聲。蔡元培等人一下子就被驚醒了,慌忙披起衣服開窗一看,只見外面熊熊火光,把室內照得通亮。三人還沒回過神,又是“嘩啦啦”的一響,一顆子彈穿過窗戶把墻壁打了個洞。蔡元培嚇得不輕,著急地說:“好厲害的子彈,幸好沒打中咱們,否則就斷氣了!”只見汪兆銘眉頭緊鎖,疑惑地問:“難道是發(fā)生兵變了嗎?”宋教仁冷哼一聲:“這肯定是袁世凱做的手腳!”一語中的。
正說著,忽聽外面有人喊道:“這里是南京來的代表住的地方,兄弟不要在這里鬧事呀!”又聽到雜亂的聲音說:“我管他什么代表不代表,越是南京來的代表,我們越要打呢!”一唱一和,還真是一出好戲!又有人問道:“這是為什么呢?”那些人齊聲回答說:“反正袁大人要去南京了,這北京城里都沒個做主的了,還不準我們鬧事嗎?”蔡元培只好捏著一把冷汗朝外面喊道:“外面的兄弟,你們鬧事為何要跟我們作對,難道我們幾個要白白送了性命嗎?”宋教仁又接著說:“我們只有三個人,又沒有武器,如果他們打進來那可怎么辦?不如趕緊逃吧!”話還沒說完,門外又是幾聲槍響,大門被打出了好幾個窟窿眼。
蔡、汪、宋三人保命要緊,趕緊把重要的東西抱在懷里,幸好后面有一座矮墻,墻角還有兩條破凳子——這明明就是串通好了的。汪兆銘和宋教仁趕緊拿起凳子來拼命敲那矮墻,北京城的墻大都是用泥堆的,沒敲幾下就出來個大窟窿。三人趕緊爬了出去,外面是一條狹窄的胡同,沒有人在這里攔截。這分明是給他們留的后路,要不然怎么逃得掉呢!蔡元培這才喘了幾口大氣說:“真是僥幸!可我們這下要逃到哪兒去呢?”宋教仁說:“這里離袁世凱的宅子不遠,我們不如就到他家去,他就算要算計我們,也不可能當著我們的面吧?”汪兆銘連忙贊成說:“正是,正是。”于是三人立馬挑了一條僻靜的小路,往袁世凱的宅子走去。
三人一口氣走到袁宅,幸好路上沒碰到什么麻煩。袁世凱宅門口早就有無數士兵把守,看見他們三人走來,都端起槍來防范著。宋教仁看這架勢,連忙說:“我們是南京來的代表,趕緊去稟告袁先生。”一邊說著一邊問蔡元培要名片,蔡元培一下慌了:“哎喲!我的名片包不知道帶出來了沒?”趕緊左翻右翻,幸好最后摸出了幾張舊名片,趕緊遞給士兵說:“這是名片,趕緊拿著去報告吧!”過了一會兒,就有人出來說了個“請”字,三人走近臺階借著燈光一看,不是別人,正是袁世凱。見三人走上臺階,袁世凱趕忙說:“諸位受驚了!”宋教仁開口就問:“外面鬧得這么兇,到底是土匪鬧事還是兵變?”袁世凱回答說:“我正派人在調查呢,三位趕快進來,天氣好冷呢!”客廳里只有一個下人正在生火,見到有客人到來,趕緊端了幾杯茶過來。
四個人坐下后,袁世凱又不急不慢地說:“沒想到今晚發(fā)生了這種事,讓諸位受驚了,真是抱歉。”宋教仁又開口說:“北方將士全都依仗著袁先生,怎么還會發(fā)生這種事情呢?”這時,突然進來一個人報告說:“東安門和前門一帶有人鬧事,到處縱火吵個不停,止都止不住!”袁世凱氣憤地問道:“究竟是土匪還是兵變?為什么還沒派人前去鎮(zhèn)壓!”那人回答說:“鬧事的不僅有士兵,還有好多土匪,兵匪夾雜,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袁世凱氣得攥緊拳頭說:“這幫混賬東西,清帝退位了還有我在,竟然這么無法無天!”宋教仁聽罷又插嘴說:“袁老先生,您怎么不派人前去鎮(zhèn)壓呢?”袁世凱回答說:“我已經派人去鎮(zhèn)壓了,只不過之前我正要就寢,忽然收到警報所以一時沒來得及。”蔡元培這才終于開口了:“北京城里都發(fā)生這種事,如何了得?我看這槍聲遍地,今晚不知又有多少百姓遇難,袁先生應該趕緊平亂呀!”蔡元培總是這么中規(guī)中矩。袁世凱有些微微失神,說:“我也正為了這事著急呢!”
突然,又有人進來報告說:“士兵們聽說袁大人您要南下,所以才發(fā)生了激辯,說您竟然甘心讓南京來的代表……”“代表”兩個字還沒說完,袁世凱就呵斥一聲,打斷了他:“不許胡說!”那人委屈地說:“那些鬧事的都是這么說的。”袁世凱又問:“他們?yōu)槭裁匆呕鹞:Π傩眨俊蹦侨嘶卮鹫f:“他們都兵變了,土匪們自然趁火打劫。”袁世凱于是轉身對蔡元培說:“唉,我們還沒去南京,他們就已經如此瞎鬧了,如果我已經動身了,還不知道要鬧到什么地步呢!我早就知道會這樣,所以孫總統(tǒng)催了我好幾次我都不敢走,我是不得不謹慎處理這些事呀。昨天宋先生還問我為什么一定要留在北京城里,這下諸位都看到了吧?”說完竟然哈哈大笑起來。
宋教仁氣得不行,剛要反駁時,蔡元培用眼神示意讓他忍著。袁世凱像是察覺到了他們的心思,又接著說:“我跟諸位談話竟然忘了時間了,現在也不早了,諸位怕是餓了,不如我們一起喝幾杯吧!”說完袁世凱對門外喊了一聲“來人”,立馬有人進來聽他吩咐:“廚房里有酒菜,快去端過來!”不一會兒,酒菜都上齊了,袁世凱招呼三人入座。三人早就餓得饑腸轆轆了,也顧不上推辭,甩開腮幫子吃喝起來。這時又進來一個人報告說:“一切都恢復平靜了。”袁世凱頭也沒抬就說:“知道了!”儼然一副皇帝的派頭呀!差役又詳細地說了過程,袁世凱這才讓差役帶著蔡元培三人去客房休息。
第二天一早,三人起床收拾完畢,剛吃完早餐就看見袁世凱急急忙忙地闖進來,遞給蔡元培一張紙說:“蔡先生請看,天津和保定也有兵變的消息,這可真讓人操心呀!”蔡元培接過一看,原來是一張電報,內容跟袁世凱說的一致,不由得皺起了眉頭。袁世凱又說:“北京的兵變還沒完全平息,現在天津、保定又發(fā)生這些事,我怎么動身去南京呀,唉!”蔡元培沉吟了片刻,說:“這事還要再商議。”袁世凱沒待多久就走了,接下來一連幾天都不見蹤影,只是派人送過兩次警報,一次是說日本要派兵來北京保護他們的大使,一次是說其他大使館也有增加兵力的消息。
這下蔡元培有些擔憂了,于是他跟汪兆銘和宋教仁商量:“北京的事情這么麻煩,一時也不好強迫袁世凱去南京呀。”宋教仁說:“哼,這可都是他的計謀。”蔡元培說:“不管是不是計謀,反正從現在的情形來看,如果硬要他上臺,那他肯定要在北京建立政府,我們也不能不遷就他,畢竟中國統(tǒng)一才是最重要的!”汪兆銘對蔡元培的意見表示同意:“蔡先生高見。”
這天晚上,袁世凱過來會見三人,說的無非還是現在去南京很為難之類的話,他還說:“現在保定、天津的兵變比北京還厲害呢!我派了人去解決,現在天天都在忙這些事,也沒空招呼你們,還請見諒,也麻煩你們把情況轉告給南京那邊。”蔡元培也不好再說什么,隨即就把北京的情形電報給了南京:“為顧全大局,現在最重要的是建立統(tǒng)一政府,其他的都可以遷就!”唉!已經掉進了袁世凱的陷阱了,還有什么辦法呢?
孫中山接到電報后,立即召集各個部長進行商議,有的表示如果袁世凱不能來南京,那就不如請黎元洪來代替他宣誓;有的表示干脆把政府移到武昌去,武昌是全國的樞紐城市,袁世凱能來就來,不能來就由黎元洪就近代為宣誓。當把這兩種意見交給參議院決議時,議員們都投了反對票。三月六號,參議院給出了擬定的辦法,包含六點細則,當下由南京臨時政府轉達到北京。細則如下:
(一)參議院電知袁大總統(tǒng),允其在北京就職。
(二)袁大總統(tǒng)接電后,即電參議院宣誓。
(三)參議院接到宣誓之電后,即復電認為受職,并通告全國。
(四)袁大總統(tǒng)受職后,即將擬派國務總理及國務員姓名,電知參議院,求其同意。
(五)國務總理及各國務員任定后,即在南京接收臨時政府交代事宜。
(六)孫大總統(tǒng)于交代之日,始行解職。
六條細則發(fā)到北京后,袁世凱只看了第一條就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既然如此,其余五條還有什么可說的呢?三月初十,袁世凱按照參議院給出的辦法,歡歡喜喜地在北京接任了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位。這天,之前還在北京的官員都排著隊來祝賀袁世凱。蔡元培、汪兆銘、宋教仁三人也不得不例行公事地舉行了祝賀儀式。一時間鞭炮齊鳴,歡呼聲響成一片。禮畢后,由袁世凱宣誓:
民國建設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愿竭其能力,發(fā)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愿望,達國家于安全完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凡此志愿,率履勿渝。俟召集國會,選定第一期大總統(tǒng),世凱即行辭職,謹掬誠悃,誓告同胞!
隨后又把誓詞發(fā)給參議院,參議院不得不發(fā)賀詞表示祝賀,當然還有幾句規(guī)勸的箴言。參議院的致辭到底是怎樣的,請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