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開放文本視角下的《國語》問題綜論

——作者、年代與成書性質 本文部分內容曾公開發表,但為完整呈現《國語》成書諸問題,經調整修改后納入本文整體敘述中。

張永路 張永路,1982年生,河北衡水人,哲學博士,天津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經學史、思想史研究。

摘要 《國語》是記述前諸子時代的一本重要典籍。但是,關于其作者、年代與成書性質等問題在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論。特別是20世紀以來,隨著史學界疑古風潮的興起,《國語》諸問題迎來了更多的討論。然而,因相關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并不能保證討論結果的準確。隨著出土簡帛的大量發現,傳統研究方法受到了質疑,而有關先秦文本的認知也得到了更新。在寫本時代,文本保持著自身的開放性,修改、完善工作始終在進行中。《國語》便屬于開放文本的序列。在開放文本視角的觀照下,《國語》不再是單獨作者的著述成果,而是由一位主要編纂者依據當時材料編輯而成,之后這種編纂工作也并沒有停止。當然,這種編纂工作并不會影響《國語》的完整性,《國語》仍是有著明確主題思想、精心布局、統一結構的著作。而這一著作也并非史學著作,而是一部“語”書。

關鍵詞 《國語》 開放文本 語書


《國語》是記述前諸子時代的一本重要典籍,可與《左傳》相表里。但是,也正因為與《左傳》的聯系,《國語》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春秋外傳”,這“外傳”的稱謂無疑表示其屬于《左傳》的附庸。因此,《國語》的重要性一直未被認識。其實,《國語》與《左傳》僅是記述年代與事件多相類似,但他們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不過,歷代以來,《國語》一直被視為歷史著作,或被稱為春秋外傳,或被定為國別史,或被列入雜史,甚至只被視作史料匯編。春秋外傳的稱謂始于西漢末劉歆,其引《國語》文而稱之為《春秋外傳》(《漢書·韋玄成傳》),之后班固、王充明確稱《國語》為春秋外傳,遂成定名。國別史的分類則始于唐劉知幾,成于清人浦起龍,后經現代學科劃分體制的強化,遂成定論。《國語》被歸為雜史,則屬《四庫全書》的分類。而史料匯編的定性則徹底否定了《國語》之為系統性著作的可能,使其淪為資料集。此說大概發于宋人司馬光、李燾,他們便認為《國語》是左丘明作《左傳》所余糟粕材料的匯集,至現代,一些學者遂以其為史料匯編。《國語》的這種定位,使其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僅作為史料的提供者而存在,相關研究也只停留在《左傳》研究的附庸位置,唯一的調劑或許也僅是作為散文鑒賞的對象,而得到文人雅士的評點。

20世紀初,隨著史學界疑古風潮的興起,傳世古書的真偽問題成為當時學界討論的重點話題,特別是與今古文之爭糾纏在一起時,問題變得越發復雜。《國語》一書便是在這種復雜語境下,因著《左傳》的問題而被牽涉于討論之中的。當然,也正是因此,歷代留滯在《國語》一書上的種種問題獲得了澄清和解決的機會。之后,隨著學界研究范圍的擴展,以及對新材料的渴求,《國語》研究在20世紀后期以及21世紀初,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可以說,這一個多世紀以來,《國語》研究是伴隨著現代學科以及研究方法的逐漸確立而發展起來的,其研究成果也由此最先跳出了傳統注疏研究的窠臼,呈現出現代學術的氣象。但是,由于時代背景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國語》的一些最基本問題,如作者、年代與成書性質等,并沒有在長期而廣泛的討論中達成共識,尚有許多爭論與問題。因此,本文便著眼于此,對《國語》相關問題進行一次梳理,力圖挖掘此中問題的發生之源,并立足于現有證據嘗試尋找問題答案,最大限度地廓清《國語》成書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化县| 清流县| 河间市| 中方县| 济源市| 威海市| 贡嘎县| 蛟河市| 呼伦贝尔市| 格尔木市| 大埔区| 临潭县| 精河县| 璧山县| 陆川县| 淮北市| 安平县| 广宗县| 太谷县| 泸溪县| 赣州市| 舞阳县| 达拉特旗| 南华县| 股票| 宁陵县| 正蓝旗| 盐亭县| 大名县| 连云港市| 礼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同仁县| 嘉善县| 蒙阴县| 岗巴县| 伊宁县| 阿荣旗| 政和县| 五华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