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新千年目標的發展轉型

聯合國千年目標中的8大領域,有6大領域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內容,一個為環境可持續內容,一個為保障性目標內容,針對的幾乎都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不發達國家。經過21世紀10多年的發展,南北經濟、社會和環境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有些甚至是根本性的變化,新的發展目標不僅要關注貧困,而且發展也必須是環境友善的;發展轉型,不僅指發達國家,而且指發展中國家。

2012年巴西里約峰會并沒有就2015年后發展目標達成共識,只是形成了一個政治文件《我們憧憬的未來》,組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開放工作組(以下簡稱OWG),構建可持續發展目標體系。經過兩年的努力,2014年7月,聯合國開放工作組提交可持續發展目標草案,涵蓋了可持續發展的各個重要方面和努力方向,大致可分為五大類,簡稱“5P”理念。“5P”指的是5個第一個英文字母為P的詞,包括People(人人)、Planet(地球)、Prosperity(繁榮)、Peace(和平)和Partnership(合作)。此處的people,并非指單個的、具體的人或族類,也非泛指的民眾或人類,而是指人人,每一個人,“一個都不落下”。這是因為,泛指的人類多指生物學屬性的人的總稱,而忽略了社會學意義上的屬性,因而,“人人”的內涵強調的是每一個人的尊嚴和權益。此處的“地球”,指的是人類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生存環境,不僅僅涉及局部地區的環境污染、生態退化和資源耗竭,更強調人類共有和未來的生存基礎,包括氣候變化、海洋環境、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因而,“地球”的內涵遠遠超出狹義的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而是廣義的人類共享的環境與資源。此處的“繁榮”,不是簡單的經濟增長和物質資產的富集,而是可持續的、共同富裕的綠色繁榮。此處的“和平”,并非簡單的與“戰爭”相對應的概念,而是社會的包容和和諧。基于不同文化、種族、制度的相互包容,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包容而形成的社會和諧,才是真正的“和平”。此處的“合作”,當然指的是伙伴關系,但并非是簡單的企業和個人之間的伙伴關系,而更多的強調的是國際治理體系中具有主權地位的國家或國家集團之間的互利共贏的合作安排。因此,“5P”理念所描述的人人、地球、繁榮、和平和合作,可以準確地解讀為:以人為中心、全球環境安全、經濟持續繁榮、社會公正和諧和提升伙伴關系。這一“5P”理念,顯然超越了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環境”三維認知范疇,增加了保障(社會公正和諧)和執行(提升伙伴關系)的實施要素。如果說社會公正和諧更多的是國內層面的治理目標的話,那么,提升伙伴關系所強調的是國際層面的治理架構支撐。針對每個主要類別,提出了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在OWG的文件和英文文獻中,多使用goal和target來區分不同層次的目標。盡管中文的簡單翻譯均為“目標”,但實際上含義有重大不同。Goal多指總體性的、終極性的目標,而target多指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目標。因而本文分別用總體目標或目標領域和具體目標對goal和target加以區分。

表1-1對千年發展目標體系和新千年目標即可持續發展目標體系進行了比較與解讀,從中可以明確看出從發展到可持續發展的轉型變化。第一,盡管兩者均強調消除貧困,但前者多針對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而后者則轉向面向所有國家發展權益的保障和發展能力的提升。第二,兩者均重視全球環境安全,但前者較為寬泛,后者則較為具體地明確指向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共享資源:大氣、海洋和生物多樣性。第三,兩者均涉及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手段,但前者注重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單向性,后者更注重南北雙向公正互動和各方的主觀能動性及責任擔當。第四,發展權益的提升和維護需要可持續的自然資源保障,尤其是水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而這一點,在千年發展目標體系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第五,千年發展目標體系中很少涉及發展權益與可持續力保障和提升的驅動力,包括經濟增長、就業、工業化、城市化、生產、消費和分配等,而這些在可持續發展目標體系中得到了系統體現。

表1-1 轉型發展的目標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省| 寻甸| 公主岭市| 布尔津县| 黎川县| 甘洛县| 修武县| 会东县| 苏尼特左旗| 苍梧县| 兴化市| 涞源县| 泾源县| 沁水县| 瓮安县| 滕州市| 彰武县| 焦作市| 黔南| 大宁县| 通山县| 巴楚县| 邳州市| 万荣县| 安义县| 桐城市| 祁阳县| 来凤县| 长宁县| 军事| 深州市| 陇西县| 德昌县| 大连市| 旬阳县| 江油市| 天镇县| 维西| 当涂县| 巨鹿县| 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