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從千年發展目標(MDGs)到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

盡管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認可,但是,可持續發展的行動和績效十分有限。南北發展鴻溝沒有得到縮減,反而在不斷加大,發展中國家為了生存,利用落后的廉價低效的工業技術,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因而,不消除貧困,污染源就得不到根治。在世紀之交,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成為聯合國議程的主題。

2000年9月,聯合國首腦會議發布旨在明確新世紀發展導向的《千年宣言》,隨后進一步明確并細化為2015年的“千年發展目標”,聚焦于發展中國家的脫貧。千年發展目標涵蓋8大領域,包括消滅極端貧窮和饑餓、普及小學教育、促進兩性平等并賦予婦女權利、降低兒童死亡率、改善產婦保健、對抗艾滋病病毒、確保環境的可持續能力、全球合作促進發展等內容。

聚焦于發展中國家的脫貧與發展具有積極效果,全球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南北差距有所縮小。根據《2015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報告》的統計,全球依靠每日低于1.25美元維持生計的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36%下降到2011年的15%,發展中地區的貧困率從1990年的47%下降到2015年的14%;而且,自1990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營養不足的人口比例減半。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13年,按匯率計,OECD國家人均GDP與發展中國家相比,從2000年的19.8倍下降到8.9倍;與最不發達國家相比,從2000年的79.4倍下降到43.5倍。OECD國家城市人口占全球城市人口的比例,也從1960年的53%下降到2013年的27%。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全世界人口從1960年的30.3億增加到2013年的71.3億,近90%的新增人口源自發展中國家;同期最不發達國家人口從1960年的2.41億增加到2013年的8.98億,凈增6.57億。同時,發展中國家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迅速增加,成為全球環境格局的主導力量。OECD國家一次能源消費占全球的比重,從1971年的61.0%下降到2012年的39.3%。從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看,OECD國家占全球的比重,從1971年的69.0%下降到2012年的39.6%;其間,OECD國家排放總量增加29.6%,發展中國家增長440.6%。從人均排放水平看,OECD國家從1971年的10.43噸下降到2012年的9.68噸;同期發展中國家則從1.47噸增加到3.20噸。

顯然,千年發展目標的執行,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快于發達國家,但發展中國家的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同樣到了非重視不可的程度。發展中國家按照工業化國家的老路尋求發展,引發和加劇了全球資源枯竭、生態不安全和環境不可持續的矛盾,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超越南北矛盾,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5年后的發展目標,顯然不能只關注發展,而是要關注可持續發展;不僅發展中國家需要可持續發展,而且發達國家也需要可持續生產與消費,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金平| 左云县| 丹寨县| 清河县| 镇江市| 正阳县| 渭源县| 错那县| 福海县| 左云县| 垣曲县| 泰州市| 四川省| 凤翔县| 石门县| 莱州市| 温泉县| 济南市| 凉山| 靖安县| 盐源县| 广河县| 阳信县| 奉化市| 阿巴嘎旗| 石景山区| 孟州市| 剑川县| 边坝县| 称多县| 乌兰察布市| 崇信县| 永昌县| 永兴县| 赣榆县| 怀安县| 章丘市| 泗阳县| 皋兰县| 浑源县|